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放大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歷屆獲得者
1969拉格納·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簡·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羅·薩繆爾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庫茲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約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
(Kenneth J. Arrow)
1973華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綱納·繆達爾
(Gunnar Myrdal)
1975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庫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爾頓·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劉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奧多·舒爾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勞倫斯·羅·克萊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賓
(James Tobin)
1982喬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羅拉爾·德布魯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約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羅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裡斯·阿萊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裡夫·哈維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頓·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馬科維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羅納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貝克爾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 North)
羅伯特·福格爾
(Robert W. Fogel)
1994約翰·福布斯·納什
(John F. Nash Jr.)
約翰·海薩尼
(John C. Harsanyi)
萊因哈德·澤爾騰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羅伯特·盧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裡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維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羅伯特·默頓
(Robert C. Merton)
邁倫·斯科爾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馬蒂亞·森
(Amartya Sen )
1999羅伯特·蒙代爾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爾·麥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喬治·阿克爾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邁克爾·斯賓塞
(A. Michael Spence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爾·卡納曼
(Daniel Kahneman)
弗農·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萊夫·格蘭傑
(Clive W.J. Granger)
羅伯特·恩格爾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蘭德
(Finn E. Kydland)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羅伯特·約翰·奧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馬斯金
(Eric S. Maskin)
羅傑·邁爾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奧尼德·赫維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羅·克魯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Elinor Ostrom)
奧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爾·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裡斯托弗·皮薩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編輯]

美國著名學者、經濟學家,外交事務、國家安全、核戰略以及軍備控制方面的研究專家,也是有限戰爭理論的奠基人之一,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5年10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宣佈,將2005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馬利蘭大學的托馬斯·謝林(Thomas C.Schelling)和以色列希伯萊大學羅伯特·奧曼(Robert J.Aumann),以表彰他們“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人們對衝突和合作的理解”。

目錄

托馬斯·謝林簡介

  • 1921年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市
  • 從1948年到1953年,他先後為馬歇爾計劃、白宮和總統行政辦公室工作
  • 1969年到哈佛大學肯尼迪研究生院兼職,是該院知名的政治經濟學教授
  • 1978年,他從哈佛大學輾轉來到馬利蘭學院研究公共事務
  • 1992年當選為美國經濟學聯合會會長。他是政治經濟學領域著名的“弗蘭克·賽德曼獎”的獲得者;憑藉對預防核戰爭的相關行為的研究,他成為“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獲得者;
  • 1988年美國經濟學聯合會將其評為“傑出資深會員”。他曾為美國軍備控制與裁軍署、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耶魯大學蘭德公司等機構工作或擔任顧問,並作為經濟學家為美國政府工作過。他發表了涉及許多領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軍事戰略和軍備控制、能源和環境政策、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團體犯罪、外交援助和國際貿易、衝突和討價還價理論、種族隔離和種族融合、軍事計劃、健康政策、煙草製品和毒品走私政策以及與公共事務公共政策相關的倫理學問題等。

謝林在博弈理論中的研究成果與學術貢獻

  一般認為,博弈論始於1944年。數學家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作出版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概括了經濟主體的典型行為特征,提出了策略型與廣義型(擴展型)等基本的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博弈論大廈的基石,也標志著經濟博弈論的創立。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納什(John Nash)、澤爾騰(Reinhard Selten)、海薩尼(John Harsanyi)在非合作博弈方面的貢獻進一步增加了博弈論的適用範圍和預測能力。

  謝林和奧曼這兩位學者的工作又進一步發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論,並開始涉及社會學領域中的一些主要問題。他們分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奧曼從數學的角度、謝林從經濟學的角度,都感到從博弈論入手有可能重新塑造關於人類交互作用的分析範式。最重要的是,謝林指出,許多人們所熟知的社會交互作用可以從非合作博弈的角度來加以理解;奧曼也發現一些長期的社會交互作用可以利用正式的非合作博弈理論來進行深入分析。

  謝林的博弈理論建立在對新古典經濟理論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礎之上,與主流的博弈理論在研究方法和側重點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從而完善、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博弈論。

  在其經典著作《衝突的戰略》一書中,謝林首次定義並闡明瞭威懾、強制性威脅與承諾、戰略移動等概念開始把關於博弈論的洞察力作為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來研究社會科學問題,並對討價還價和衝突管理理論作了非常細緻的分析。討價還價理論是謝林早期的主要貢獻所在。儘管當時謝林並沒有刻意強調正式建立模型問題,但是他的很多觀點後來隨著博弈論的新發展而定形,而他所定義的概念也成為博弈理論中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完美均衡概念中的不可置信威脅就源自謝林的可行均衡概念。

  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博弈論的新發展並且加速了這一理論在社會科學領域的運用,特別是他對戰略承諾的研究為許多現象(比如公司的競爭性戰略、政治決策權的授權等)給出瞭解釋。1988年美國經濟學聯合會將其評為“傑出資深會員”時,其評語為“謝林關於社會關係的理論以及他對該理論多方面的應用源於他富有成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他有著異於常人的天賦,這使得他能切實涉及到有著相同或不同利益的參與人的社會和經濟狀況的本質,並能具體而生動地把這種本質描述出來。”本屆諾貝爾評獎委員對他的評價是:“謝林,這位自稱‘周游不定的經濟學家’,被證明是一位非常傑出、具有開創性的探險者。”

謝林的主要著作有:

  • 《國民收入行為》
  • 《國防經濟學》
  • 《衝突的戰略》
  • 《戰略與軍備控制》(合著)
  • 《軍備及其影響》等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JACK,Vulture,村姑,沙漠之鹰,Lolo,Dan,Zfj3000,Cabbage,Yixi,鲈鱼.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