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26个条目

《通往奴役之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通往奴役之路》
放大
《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這本書最先在1944年於英國由Routledge Press出版,接著在1944年9月由芝加哥大學出版。讀者文摘在1945年4月也出版了稍微減縮的版本,最後總共銷售超過600,000本。Look雜誌在1950年左右出版了加上圖片的版本,後來又被通用汽車公司以小冊子形式大量發放。這本書被翻譯成超過20種語言出版,哈耶克稱要將這本書獻給“所有黨派的社會主義者”讀一讀。該書的第50周年紀念版本則由米爾頓·佛利民(另一名諾貝爾獎得主)撰寫序言。《通往奴役之路》一書是對古典自由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理論的闡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

目錄

《通往奴役之路》內容提要

基本觀點

  哈耶克在書中闡述道,所有的集體主義社會,從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到斯大林的共產主義,都無可避免地會邁向專制極權。哈耶克主張,實行中央計劃的經濟體制必須有一個小團體(統治階級)決定資源和產品的分配和發放,由於沒有市場機制自由價格機制,這個小團體無從得知正確的情報,也因此根本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來分配資源和產品。對於經濟計劃在實踐上的不同意見、加上中央計劃者在分配物資上的不斷失敗,最後將導致計劃者開始運用高壓的強迫力量以維持計劃的實行。哈耶克進一步主張,社會大眾會感覺計劃的失敗是因為國家權力不夠、無法有效推行目標所造成 的,這樣的感覺會使大眾開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權, 並會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讓計劃付諸實現”的“強人”攫取政治權力。哈耶克主張,在經過這一連串的惡化後,一個國家將會無可避免地轉變為極權主義。對哈耶克而言,“通往奴役之路”代表了國家進行中央計劃的開端,隨著自由市場制度的瓦解,所有個人的經濟自由和人身自由都將化為烏有。

  哈耶克主張蘇聯和納粹德國這樣的國家早已經在“通往奴役之路”上了,而當時許多民主國家也正在重蹈覆轍。哈耶克寫道:“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在個人主義倫理學看來是對於所有道德的否定。但那在集體主義的倫理學里卻成為了最高的原則。”

經濟學名著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財富的分配》
《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
《福利經濟學》
《豐裕社會》
《國富論》
《國民經濟學原理》
《經濟表》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學原理》 (馬歇爾)
《經濟學》 (薩繆爾森)
《價值與資本》
《經濟成長的階段》
《經濟學》 (斯蒂格利茨)
《經濟學原理》 (曼昆)
《利息與價格》
《人口原理》
《人力資本投資》
《通往奴役之路》
《有閑階級論》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
《政治經濟學概論》
《資本論》
《資本與利息》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政治經濟學原理》
《政治經濟學理論》
《資本主義與自由》
[編輯]

  不過,哈耶克在書中也提及了:“對於那樣的計劃經濟的批評,是不能與完全教條式的自由放任態度混為一談的。”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的確支持政府對於郵政、道路、污染、和工廠噪音等的管制。

書目結構

  1.The Abandoned Road - (被放棄的道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自由放任原則在歐洲各國被逐漸拋棄

  2.The Great Utopia - (烏托邦)新興的社會主義宣傳超越消極自由的“積極自由”,許多自由主義者也被轉變了

  3.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 (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張集體超過個人,個人的重要性逐漸遭抹滅

  4.The "Inevitability" of Planning - (計劃的必然結果)經濟的中央計劃,導致經濟決策越來越集中

  5.Planning and Democracy - (計劃和民主)社會主義以民主為口號,擴張民主決策的事務範疇,卻忽略了民主並無法解決公眾以外的大小事務

  6.Planning and the Rule of Law - (計劃和法治)法治原為個人自由的屏障,由於無限制的立法擴張,現在卻一步一步侵蝕個人自由

  7.Economic Control and Totalitarianism - (經濟控制和極權主義)經濟自由的毀滅,無可避免地導致個人和政治自由的毀滅

  8.Who, Whom? - (哪些人?)各種政治意識形態的理想目標皆不同,卻一致支持中央集權

  9.Security and Freedom - (安全和自由)“安全”的涵義被逐漸延伸,不再限於免受侵犯的安全,而是連免於貧窮失業的安全也包含在內

  10.Why the Worst Get on Top - (為何邪惡崛起)無論攫取到權力的是誰,絕對的權力必然轉變為絕對的腐敗

  11.The End of Truth - (真理的終結)在集體主義統治下,異議的言論逐漸消失殆盡

  12.The Socialist Roots of Naziism - (納粹主義的社會主義根基)自由主義在德國滅絕,納粹和社會主義同時崛起

  13.The Totalitarians in Our Midst - (極權者就在我們之中)各種強調政府干預的黨派運動可能出自善意,但最後都會邁向極權

  14.Material Conditions and Ideal Ends - (物質條件和理想目標)集體主義強行替每個人設定理想的生活目標,經濟自由被摧毀後,個人生涯完全身不由己

  15.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Order - (國際秩序的前景)若將經濟計划進一步擴展到國際尺度,同樣的失敗和衝突一樣會產生,只不過這次帶來的會是國際性戰爭和極權

  16.Conclusion - (總結)

《通往奴役之路》的核心思想

  《通往奴役之路》的核心思想,如哈耶克自序中所言,來自他1938年一篇題為《自由與經濟制度》的文章。當時,社會主義思潮在英、美、德等工業發達國家風靡一時。 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普遍而持久,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許多知識分子崇尚社會主義,認“社會正義”、“收入平等”和“就業保障”為理想目標。“鏟除私有制度”和“推行計劃經濟”被認為是為了達到理想境界而必須採取的手段。哈耶克曾親歷德國社會主義運動並目睹希特勒上臺,他認定法西斯統治與社會主義者鼓吹的“輿論一致”、“全民族最高利益”、“個體服從集體”等價值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繫。他警告英國和美國的知識分子:除了要進一步推敲社會主義理想目標的具體含義之外,還必須權衡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所要付出的代價。

  哈耶克認為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代價是極其昂貴的。這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效率方面的損失,在科學技術遠沒有發達到使中央計劃部門可以估計各種產品或勞務對於不同社會成員在各個時刻和場合下的“效用”之前,中央計劃部門是不可能替所有的人作出“生產什麼”和‘怎樣消費”的正確決策的;這樣的決策過程會造成很大浪費,也就是說,有相當多的產品將無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計劃官員得不到足夠的“激勵”去獲取每一個公民對各種消費品的“評價”。而在生產受到中央計劃控制的體制中,如哈耶克在書中指出的,即便消費者有權選擇買什麼和不買什麼,消費品的價格也將是嚴重扭曲的。這就是蘭格的“電腦社會主義”理論沒有提供答案的所謂“激勵問題”和“信息問題”。哈耶克認為在人類發展的現階段和可以預見的將來,只有建立在“個人主義”基礎上的經濟制度才能夠解決激勵與信息問題。哈耶克把“個人主義”同“自私自利”加以區分,他所說的個人主義對“有效率的生產”和“有效率的消費”而言僅僅是指社會尊重個人獨立作出消費和生產決策的權利,並實行相應於此種權利的經濟制度。

  “效率損失”並不是哈耶克抨擊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依據。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許多人相信:資本主義“盲目生產”所造成的浪費不一定比社會主義“計劃失誤”所造成的浪費小。哈耶克在書中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提出的命題是:徹底的計劃經濟和徹底的競爭經濟,如果可能實現的話,都是有效率的。然而這兩者的混合註定是效率低下的,除非“計劃”是為了加強和改善而不是為了排斥“競爭”。

  哈耶克轉引墨索裡尼的一段話做為第四章的題語:“是我們首先宣告,文明社會越是發達和複雜,就越要限制個人的自由”。而對哈耶克來說,問題的核心是,由誰來限制公眾的自由?限制哪些方面的自由?在科學發展的現階段,計劃和政府對經濟的調節只能通過那些管理政府和計劃的人來實現。但是這樣一來,事情就絕不會僅僅限於“計劃者”對每個人在經濟方面的控制。哈耶克在第七章里寫道:“不論是誰,一旦掌握了全部經濟活動的控制權,也就掌握了我們生存的命脈,從而就有力量決定……我們所追求的其他方面的價值以及替我們安排這些價值的優先順序,進而讓我們相信我們應當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生活和奮鬥。”哈耶克深信:“我們選擇的自由,就一個競爭社會而言,依賴於這樣的事實,若某人拒絕滿足我們的願望,我們可以轉而與另一人談判。但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壟斷了我們命脈的權威,我們就只能寄希望於他的仁慈了。”哈耶克認定,在這種情形下,個人將喪失一項最寶貴的權利--自由思想的權利。

  在第十一章里,哈耶克進一步論述說:“那推動人類思想發展的原動力,之所以能夠正常運轉,並不在於每個社會成員是否有能力思考和寫作,而在於每一種觀點或判斷是否可以被人們批評。只要不同意見不受壓制,總會有人站出來懷疑和探究那些支配著同時代人思想的觀點,並以新的觀點投入到辯論和宣傳中,去經受考驗。”哈耶克認為這種知識積累過程和思想發展過程是不可能被“計劃”或“組織”出來的。“認為人類心靈應當有意識地控制它自己的發展,這種觀點是混亂的……當我們試圖控制它的時候,我們僅僅是在為它套上枷鎖,並遲早會引致思維的呆滯與推理能力的衰退。”

  當社會的創造力和思想進步的源泉衰竭的時候,無論是完善的計劃經濟還是以競爭來改善計劃的經濟,都會由於缺乏創新而變得效率低下。這是哈耶克不相信所謂“中間道路”會有效率的根本之所在。他根本不相信一個沒有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其經濟會是有效率的。他認為越是現代化生產,人的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有個人的創造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越無法實行“輿論一致”和“統一思想”。然而在當時資本主義大危機的形勢下,社會主義大潮洶涌澎湃,全人類似乎都在“選擇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十字路口徘徊猶豫。難怪張怕侖在為哈耶克這本書作的序中感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在這個仿惶的時代無異於一聲吶喊,一聲悲泣。它先是對著英國人,而後又對著美國人說:停一停吧。張開眼睛看看事實,傾聽良知的呼籲!”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名句精選

  1、當代種種事件不同於歷史之處,在於我們不知道它們會產生什麼後果。

  2、經驗和利益的偶然結合,往往會向人們揭示出事件中人們還很少瞭解的方方面面。

  3、如果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那麼,從短期著眼,我們就是我們所創造的觀念的俘虜。 我們只有及時認識到這種危險,才能指望去避免它。

  4、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信念將把我們引向何處,並不是某一黨派的問題,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有著最重大意義的問題。

  5、在我們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我們的未來時,我們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我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象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6、但是,只要占主導地位的觀點被認為對所有人有約束力,即大多數人關於是非曲直的信念能夠阻礙個別發明家的道路,少數企圖把機械發明更廣泛地應用乾工業的嘗試,儘管其中有些非常先進,仍很快地被壓制了,尋求知識的欲望也被窒息了。

  7、無論何處,只要除去自由運用人類天才的阻礙,人很快就能滿足不斷擴大的欲望。雖然標準的提高不久便導致發現社會的最陰暗的污點,而人們不再願意容忍這些污點,但是或許沒有一個階級沒有從普遍進步中獲得顯著的好處。

  8、自由主義者對社會的態度,像一個照顧植物的園丁,為了創造最適宜於它成長的條件,必須儘可能瞭解它們的結構以及這些結構是如何起作用的。

  9、總是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F·荷爾德林

  10、民主在自由之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在約束和奴役之中尋求平等。

  11、“社會主義者肯定會證實,至少在其開始時,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而是通往獨裁和反獨裁、通往最慘烈的內戰的道路。以民主手段實現並維持的社會主義,看來確實屬於烏托邦世界。” ——W·H·張伯倫

  12、社會主義者信仰兩種截然不同甚至也許是相互矛盾的東西:自由和組織。——埃利·阿列維

  13、用社會主義一詞說明其方法而不是其目標,把一個對許多人來說代表一個終極理想的名詞用於一種特定的方法,或許是不公平的。也許更好的是,把那些能應用於多種多樣的目標的方法稱為集體主義,並把社會主義視為這個類屬中的一個種類。

  14、現代的計劃者和他們的反對者之間的爭論,不是關於我們是否應當在各種可能的社會組織之間明智地選擇的爭論,也不是關於我們是否應當運用預見和系統思考來計劃我們共同事務的爭論。它是有關這麼做的最好方法是什麼的爭論。

  15、亞當·斯密:“雖則能夠在最高的程式上有利於一個偉大的社會,但卻具有這一性質,即對任何個人或少數人來說,利潤不足以補償耗費”。

  16、經濟活動的完全集中管理這一觀念,仍然使大多數人感到膽寒,這不僅是由於這項任務存在著極大的困難,而更多地是由於每一件事都要由一個獨一無二的中心來加以指導的觀念所引起的恐懼。

  17、競爭和集中管理二者如果是不完全的,都將成為拙劣的和無效率的工具,它們是用來解決同一問題的只能任擇其一的原則,把兩者混合起來就意味 著哪一個也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其結果反而比始終只憑藉二者之一的情況還要糟些。或者換一種說法:計劃與競爭只有在為競爭而計劃而不是運用計劃反對競爭的時 候,才能夠結合起來。

  18、過去50年中壟斷組織不斷發展,競爭法則的領域愈來愈受限制,這個歷史事實當然是無可爭辯的——雖然這種現象的程度常常被大大地誇張了。 重要的問題是,這一發展是技術進步的必然後果,還是大多數國家所遵循的政策的後果。我們不久就會看到,這種發展的實際歷史強有力地使人想到後者。但我們必 須首先考慮一下,現代技術的這種發展在多大程度上使廣泛領域中壟斷的發展不可避免。

  19、大企業的高效率並未得到證明。被認為是破壞競爭的那種有利條件,在許多領域內並未顯示出來,大規模的經濟,在它們存在的地方也並不一定產 生壟斷……對效率來說最合適的一種或幾種規模,可能在大部分供給量受這種控制的支配以前很久就達到了。大規模生產的有利條件必定不可避免地導致競爭的消滅 這個結論是不能接受的。並且,應當註意,壟斷的形成常常是規模大成本低以外種種因素的結果。它通過互相串通的協定而形成併為公開的政策所促進。當這些協定 失效和當這些政策扭轉過來時,競爭的條件是能夠恢復的。

  20、在社會演進中,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21、只有競爭普遍發生時,也就是說只有在個別生產者必得調整自己的活動以適應價格的變化但不能控制價格的變化時,價格體系才能完成這種職能。

  22、我們認為我們個人排列各種價值的順序不僅是個人的排列順序,而是在有理性的人們的自由討論中,我們會使別人相信我們的順序是正確的。

  23、從純粹的並且真心真意的理想家到狂熱者往往只不過一步之遙。雖然失望的專家的激憤強有力地推動了對計劃的要求,但如果讓世界上每一方面最著名的專家毫無阻礙地去實現他們的理想的話,那將再沒有比這個更難忍受和更不合理的世界了。

  24、試圖指導私人以何種方式運用其資本的政治家,不僅是其本人在瞎勞神,也是在僭取一種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權給樞密院和參議院的權力;由一個愚蠢和專斷到幻想自己是適於行使這種權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險不過的了。 ——亞當·斯密

  25、在共同目標對人們並非一種終極目標而是一種能夠用於多種多樣意圖的手段的地方,人們才最可能對共同行動達成共識。

  26、在有限途徑中選擇,多數還是會找得出的;但相信事事都必定有一個多數看法,那就是迷信了。

  27、民主本質上是一種手段,一種保障國內安定和個人自由的實用手段。它本身絕不是一貫正確和可靠無疑的。

  28、如果民主制度決定了一項任務,而這項任務又必定要運用不能根據定則加以指導的權力時,它必定會變成專斷的權力。

  29、最能清楚地將一個自由國家的狀態和一個在專制政府統治下的國家的狀況區分開的,莫過於前者遵循著被稱為法治的這一偉大原則。

  30、只有在自由主義時代,法治才被有意識地加以發展,並且是自由主義時代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不僅是自由的保障,而且也是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

  31、康德:“如果一個人不需要服從任何人,只服從法律,那麼,他就是自由的。”

  32、立法者的權力無限制這一觀念,部分地是人民主權和民主政治的結果。它又由於下麵這種信念而得到加強,這種信念是:只要政府的一切行動都經 過立法機關正式授權的話,法治就會被保持下去。然而,這是對於法治意義的完全的誤解。法治和政府的一切行動是否在法律的意義上合法這一問題沒有什麼關係, 它們可能很合法,但仍可能不符合法治。某些人在法律規定上有權按他的方式去行動,但這並沒說明法律是否給他權力採取專斷行動,或法律是否明白地規定他必須 如何行動。很可能,希特勒是以嚴格的合乎憲法的方式獲得無限權力的,因而在法律的意義上說,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合法的。但是,誰會因為這種理由而說,在德國 仍然盛行著法治呢?

  33、通過賦予政府以無限制的權力,可以把最專斷的統治合法化;並且一個民主制度就可以以這樣一種方式建立起一種可以想象得到的最完全的專制政治來。

  34、法治就含有限制立法範圍的意思,它把這個範圍限於公認為形式法律的那種一般規則,而排除那種直接針對特定的人或者使任何人為了這種差別待 遇的目的而使用政府的強制權力的立法。它的意思不是指每件事都要由法律規定,而是指政府的強制權力只能夠在事先由法律限定的那些情況下,並按照可以預先知 道的方式被行使。

  35、某些產業或活動基本上是由少數民族來從事的,因此,許多錶面上針對一個產業或一個職業階層的措施實際上是指向一個少數民族的。這一切極其 充分地向所有那些希望瞭解計劃怎樣在實際中造成政治後果的人證實了,像“由政府控制產業發展”這種錶面上無關痛癢的原則,會為那種歧視和壓迫政策提供幾乎 無限的可能性。

  36、對財富生產的控制,就是對人類生活本身的控制。 ——希萊爾·貝洛克

  37、錢是人們所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現存社會中,只有錢才向窮人開放一個驚人的選擇範圍——這個範圍比在以前向富人開放的範圍還要大。

  38、經濟變化往往只能影響我們的需求的邊緣或“邊際”。有許多事情遠比經濟上的得失可能影響到的事情來得重要,對於我們來說,它們的重要性遠 遠超過受經濟波動影響的生活上的舒適品,甚至超過許多生活必需品。和它們相比,“骯髒的金錢”,也就是我們在經濟上是否拮据一些或是否寬裕一些的問題,似 乎沒有多大重要性。

  39、經濟價值對於我們之所以沒有許多東西那麼重要,正是由於在經濟事務上,我們能夠自由決定什麼對我們比較重要,什麼對我們比較次要的緣故。或者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是由於在現在的社會中,必須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經濟問題的,乃是我們自已。

  40、在一個有計劃的社會中,當局所掌握的對所有消費的控制權的根源,就是它對於生產的控制。

  41、人們往往說,沒有經濟自由的政治自由是沒有意義的。這當然很對,但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和我們的計劃者使用這句話的意思幾乎相反。作為任何 其它自由前提的經濟自由,不能是那種社會主義者允諾給我們的、免於經濟勞心的自由,也不可能是只能通過同時解決個人選擇的必要性和權力才能獲得的自由;經 濟自由必須是我們經濟活動的自由,這種自由,因其具有選擇的權利,不可避免地也帶來那種權利的風險和責任。

  42、在競爭中,在決定不同的人的命運方面,機會與幸運常常是和技能與先見同樣重要的。

  43、在競爭的社會裡,窮人的機會比富人的機會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這一事實絲毫也不影響另一事實的存在,那就是在這種社會裡的窮人比在另一不同類型的社會裡擁有很大的物質享受的人要自由得多。

  44、私有財產制度是給人以有限的自由與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馬克思則希望通過消除這個制度來給與人們以無限的自由與平等。奇怪得很,馬克思 是第一個看到這一點的。是他告訴我們:回顧以往,私人資本主義連同其自由市場的發展成了我們一切民主自由的發展的先決條件。他從未想到,向前瞻望,如果是 他所說的那樣,那些其它的自由,恐怕就會隨著自由市場的取消而消逝。

  45、我們已經見到了,各種經濟現象之間密切的相互依存使我們不容易使計劃恰好停止在我們所希望的限度內,並且市場的自由活動所受的阻礙一旦超過了一定的程度,計劃者就被迫將管制範圍加以擴展,直到它變得無所不包為止。

  46、社會主義所允諾的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一種更加公平、更加平等的分配。人們認真想要達到的唯一目標,並不是絕對意義的平等,而只是“較大的平等”而已。

  47、可以預設一種像平等規律那樣的固定規律,並且,也可以預設偶然性或客觀必然性;但由一小撮的人來衡量每一個人,給與這個人的多些,那個人的少些,都全憑他們自已的愛憎與判斷,這種事是不能容忍的,除非它是來自被認為是超人一等,並以超自然的恐怖為後盾的人們。

  48、知識不能夠創造新的倫理價值標準,無論多大的學問,也不會使人們對有意識地調整一切社會關係所引起的道德問題,持相同意見。

  49、那些最早把兒童納入政治組織中去,以保證他們長大成為優秀的無產者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首先想到在黨的俱樂部里把 運動和競技、足球和徒步旅行組織起來,以便其成員不妥其它觀點傳染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首先主張應以敬禮的方法和稱呼的形式來使黨 員區別於其他人的,不是法西斯主義者,而是社會主義者。那些通過人們的“小組”的組織和手段來經常地監督私人生活,創造了極權主義政黨原型的人們,也就是 他們。“法西斯少年組織”和“希特勒青年團”“義大利職工業餘活動組織”和“德國群眾業餘活動組織”、政治的制服和黨的軍事化編製,都不過是社會主義者原 已有過的制度和模仿而已。

  50、在一個政府是唯一的雇主的國家裡,反抗就等於慢慢地餓死。 “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個舊的原則,已由“不服從者不得食”這個新的原則所代替。 ——托洛茨基於 1937年

  51、經濟保障這一概念與在這個領域內的許多其它用語一樣,是不明確的,是含糊其詞的,因此,對要求保障的普遍贊同可能是對自由的一種危險。其實,如果人們在過於絕對的意義上理解保障的話,普遍追求保障,不但不能增加自由的機會,反而構成了對自由的最嚴重的威脅。

  52、競爭經濟的最後手段是訴諸法警,而計劃經濟的最後製裁則訴諸絞刑官,這句話說得很好。

  53、在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殘酷剝削中,從來沒有哪種剝削比一個較不幸的生產者集團中的成員從一個基礎穩固的集團那裡受到的剝削更惡劣、更 殘酷的了,而這是對競爭進行“調節”所造成的。很少有什麼口號比“穩定”特定價格(或工資)的理想為害更大了,因它在穩定一部分人的收入的同時,卻使其餘 的人的地位越來越不穩定。

  54、本傑明·富蘭克林:“那些願意放棄基本自由來換得少許暫時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55、 所有權力都易腐化,絕對的權力則絕對地會腐化。 ——阿克頓勛爵

  56、羅素說得好,想按照一個單一的計劃來組織社會生活的那種願望本身基本上來自一種對權力的要求。

  57、把權力分裂或分散開來就一定會減少它的絕對量,而競爭制度就是旨在用分散權力的辦法來把人用來支配人的權力減少到最低限度的唯一制度。

  58、所謂經濟權力,雖然它可能成為強制的一種工具,但它在私人手中時,決不是排他性的或完整的權力,決不是支配一個人的全部生活的權力。但是如果把它集中起來作為政治權力的一個工具,它所造成的依附性就與奴隸制度沒有什麼區別了。

  59、不管他們願意與否、他們都得做這些事情;不喜歡掌握和運用權力的人能夠當權的可能性,是和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在一個奴隸種植園裡擔任監工的工作的可能性是一樣的。

  60、思想的國有化到處都是與工業的國有化並駕齊驅的,這是值得玩味的。 ——E·H·卡爾

  61、社會計劃所指向的目標,是一個單一的目標體系,要使每個人為這個單一體系服務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每個人都相信那些目標。要使一個極權主義制度有效地發揮它的作用,強迫每個人為同樣的目標而工作,還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人們應當把它們看成是他們自己的目標。

  62、要使人民承認他們要為之服務的這些價值標準的正確性,最有效的方法是說服他們相信這些價值標準的確是和他們,或者說,至少是和他們當中的最優秀者一直所持有的價值標準相同的,只不過它們在以往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和認識罷了。

  63、科學一旦不能為真理而必然只為一個階級、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的利益服務的時候,爭辯和討論的唯一任務就是辯護和更進一步傳播那些用以指導 整個社會生活的信仰,正像納粹的司法部長所作的解釋那樣,每一個新的科學理論必須問它自己一個問題,就是:“我是不是為了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而服務於國家 社會主義的?”

  64、當權力本身在組織化的偽裝下出現時,它會使其過人的魔力發展到足以將自由人民的社會轉變成極權主義國家的程度。 ——《泰晤士報

  65、在許多情況下,甚至旨在反對壟斷者的措施在事實上卻只有助於加強壟斷的權力。對壟斷利潤的每一次襲擊,不管它是為了個別集團還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利益,都容易產生新的既得利益,它又反過來會助於壟斷的擴張。

  66、私人壟斷很少是完全的壟斷,更難長時期地存在下去,或者私人壟斷通常不能忽視潛在的競爭。而國家的壟斷則是一個受到國家保護的壟斷——保 護它不致受到潛在的競爭和有效批評。這在許多場合下就意味著,一個暫時性的壟斷獲得了一種總是保障其地位的權力,也就是一種差不多一定要被利用的權力。

  67、反對政府主要目標的大多數人竟然奴役本該自由的人,這是否公正或合理呢?毫無疑問,如果使用強力的話,少數人迫使多數人保留少數人所享有 的自由,這對於多數人來說是無可非議的,而且比多數人為了滿足自己的低級趣味,以最有害的方式迫使少數人與他們同為奴隸要更為公平。那些只尋求自己的正當 自由的人,只要他們有權力而且起而反對的人數絕對不足以推翻它,那麼他們總是有權利獲得這一自由。 ——約翰·彌爾頓

  68、我們這一代人突出的特點並不是我們對物質福利有任何反感,甚或對它的欲望有所收斂,而是相反,我們拒絕承認任何障礙、任何可能有礙欲望之滿足的與其它目標的衝突。

  69、有些人爭辯說,我們己經以令人驚駭的程度學會瞭如何駕馭自然力量,但可惜的是,我們在如何成功地利用社會合作的可能性這一方面是落後了。 如果此話就此打住,那麼它是相當對頭的。但是,如果他們繼續作出對比並且爭辯說,我們必須像學會如何駕馭自然力量那樣學會如何駕馭社會力量,那他們就錯 了。這不僅是一條通向極權主義的道路,而且是一條通向我們文明的毀滅的道路,一條必然阻礙未來進步的道路。

  70、聯邦原則是使各個民族能夠聯合起來建立一個國際秩序、而對他們合理的獨立願望並不加以非分遏止的唯一形式。

  71、實際上,聯邦制的主要優點之一,便是它能夠這樣來設計:使得大多數有害的計劃難於實現,而同時卻給值得期望的計劃大開方便之門。

  72、如果都由一個大得遠非一般人所能測度或理解的組織所獨攬一切權力和作出大多數重要決定,我們將絲毫不能維護和培育民主。

  73、如果我們能夠創造一個適合於小國生存的世界,那對我們大家都有好處。

  74、只有在一種既保證某些規章得到不折不扣地執行,又保證有權執行這些規章的主管當局不把它們用於任何其它目的的真正的法律制度內,小國才能像在國內場合那樣在國際事務方面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75、聯邦制組織原則只須善為運用,確能成為對世界上某些最為棘手的問題的最好解決辦法。

  76、在還沒有領悟到我們做過了許多蠢事這一點之前,我們將不會變得更為明智。

外部鏈接

通往奴役之路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通往奴役之路》"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9.133.172.* 在 2009年12月26日 23:15 發表

1L明顯的是在說反話,2L你太認真了

回複評論
222.66.108.* 在 2010年1月28日 11:49 發表

那些願意放棄基本自由來換得少許暫時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回複評論
110.190.131.* 在 2010年7月19日 22:25 發表

你讀過這本書沒有?

回複評論
113.140.1.* 在 2010年11月28日 18:46 發表

“階級”是人為的劃分,並不是“掌握社會財富就是資本階級,尚未掌握社會財富的就是無產階級。”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掌握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社會財富,不管什麼主義,只要能讓民眾安居樂業,它就是好主義。

回複評論
98.198.162.* 在 2013年8月25日 07:43 發表

在毛時代, 尤其是合作化以後每天一點點口糧也滿足不了, 我下鄉後對人民公社的體驗就是人間地域, 毛製造了這個地獄

回複評論
弈始6686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6月5日 21:28 發表

沒必要說的那麼遠。看看現在的中國 制度 成果…… 你看到的是什麼

回複評論
118.248.74.* 在 2016年6月8日 02:32 發表

你先搞清楚關係再放屁

回複評論
118.248.74.* 在 2016年6月8日 02:33 發表

98.198.162.* 在 2013年8月25日 07:43 發表

在毛時代, 尤其是合作化以後每天一點點口糧也滿足不了, 我下鄉後對人民公社的體驗就是人間地域, 毛製造了這個地獄

可見你是多麼的悲哀

回複評論
118.248.74.* 在 2016年6月8日 02:33 發表

笑噴

回複評論
M id cd9a4b1444e996be62a7f22ebce248f7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1月16日 21:25 發表

民主在自由之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在約束和奴役之中尋求平等。

回複評論
123.240.15.* 在 2020年2月25日 00:46 發表

請讀本書第十章"為什麼最壞者當政",你就能明白。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