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商品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商品本位)

目錄

什麼是商品本位制

  商品本位制貴金屬作為貨幣定值標準,如國際金本位制

商品本位制的內容

  商品本位思想來源於金本位。許多經濟學家支持金本位的初衷是希望可以維持商品價格穩定性.但實際上金本位制度商品價格並不是很穩定。在此基礎上。人們思考什麼樣的制度安排可以帶來價格穩定。19世紀,人們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是否在黃金供應不足的年代可以用白銀或紙幣部分來代替黃金。20世紀,學界提出了很多基於商品本位思想的建議。Graham(1944)提出了貨幣的組合商品化建議,即用一組基本商品(如鋼、銅、煤、木材和小麥)作為貨幣基礎來發行貨幣。金融機構發行組合商品貨幣來替代信用貨幣,將確保貨幣發行實體經濟之間的聯繫,使貨幣喪失信用特征成為以實物資本抵押的價值貨幣圈。

  Hart,Kaldor and Tinbergen(1964)將Graham思想進一步發展,將商品本位制從一主權國家推廣到國際範圍,提出建立一個全球儲備媒介(international commodity medium),提供真實價值的穩定性,適應世界生產貿易的變化,“特裡芬難題”也將因國際商品儲備貨幣的建立而消失。後來,Hart(1976)將商品本位思想進一步發展,將商品本位和SDR掛鉤.設計了作為貨幣本位的一籃子商品。IMF購買該籃子商品世界貿易量的25%.作為其發行SDR的100%準備,有了商品本位發行的SDR,各主權國家可以自由決定其貨幣對SDR是固定還是浮動。

  其他商品本位思想:第一,法定指數本位制(the Tabular Standard),按物價指數確定幣值的貸幣制度。最早由Stanley Jevons在1875年提到,1920年費雪(Irving Fisher)正式提出該思想,只是當時籃子里的商品是黃金。Robert Hall(1982)對其加以改進。將作為貨幣發行準備的籃子商品數量進行擴充,從而使該籃子商品的物價指數能夠代表所有商品和服務的整體價格水平,該籃子物品具有無限法償權力。銀行券和籃子物品可以自由兌換。債務清償可以用貨幣也可以用籃子物品。Heller(1987)提出國際貨幣體系錨的建議,他認為商品價格的穩定和匯率的穩定是兩個目標,但是現有的各種國際貨幣體系安排都只側重了其中的一點[卅。國際貨幣體系錨盯住一系列的商品價格指數帶來價格和匯率的雙重穩定,使內外政策達到一致性,兼顧內外均衡。在實際中,但該籃子物價指數直接用市場價格指數所代替,並沒有貨幣與籃子物品之間的自由兌換。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國家採用盯住一定通貨膨脹率為目標的貨幣政策就是法定指數本位制的體現。通過考察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動來調整基準利率或進行其他貨幣政策操作。以此達到穩定通貨膨脹和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

商品本位制的優點

  一是保持價格的穩定性。

  在商品本位下。貨幣當局建立商品庫,設定一組商品為作為發行貨幣的儲備,原理與金本位制相同。貨幣本身就是商品化的貨幣,不再是信用貨幣,貨幣發行與商品儲備對應,市場上組合商品的價格就會和貨幣當局價格基本保持一致,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當然,組合商品價格不是不變的,貨幣當局可以根據經濟增長來適當調整組合商品的價格標準。商品本位的商品組合一般選取最基本的商品(例如鋼、銅、煤、木材和小麥等),其價格水平在市場上整體價格體系中起到了決定作用,但這並不阻礙個別商品價格的波動。個別商品價格的波動源於生產率和供需結構的變化,這是合理的。商品本位穩定總體價格水平,解決了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和商品脫節導致的價格劇烈波動。

  二是遏制貨幣政策的濫用。

  商品本位下,貨幣更多體現了交易媒介職能,貨幣當局增發貨幣的途徑只有一個,就是通過不斷購買組合商品,擴大商品庫的容量。

  三是反周期性特點。

  當經濟處於繁榮時期,商品價格上升超過世界貨幣當局的兌換價格,人們拿貨幣向當局購買商品,社會流動性就會自動縮減;反之亦然。在反周期方面。商品本位與金本位不同。金本位制度下,貨幣的儲備只有黃金,黃金產量就成為貨幣量的直接決定因素。所以,金本位制度有通貨緊縮趨勢。但是商品本位的儲備是一組商品。決定社會貨幣量的是組合商品整體的產量,這些商品又是市場上最核心的商品,其產量是和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的.這就避免了金本位的通貨緊縮趨勢。四是制約金融投機。貨幣當局發行以商品為準備的貨幣,投機活動很難進行,因為市場中的任何力量想去投機改變商品的價格時,貨幣當局都作為對手,市場中的力量很難與發行貨幣的當局去抗衡。

商品本位制的缺點[1]

  但是,商品本位也有不足之處:一是限制了貨幣刺激經濟的職能。貨幣供給受制於商品儲備的限制,政府無法根據經濟發展來調整社會貨幣量,尤其當經濟危機來臨時,無法利用貨幣政策來對經濟進行干預。二是操作上的困難,商品的購買、運輸倉儲管理等增加巨大的成本。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三是貨幣與組合商品之間兌換不可信。作為貨幣發行儲備的組合商品構成複雜,難以分割和分配,如果做不到實際的貨幣與組合商品的兌換,商品本位也就不再具有優越性。因此,商品本位的觀點一直都不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主流觀點。雖然商品本位不為主流所接受,但其對貨幣定位的價值觀仍值得學習,貨幣的最基本職能是交易媒介,而不是信用發行刺激經濟增長.提倡商品本位思想的出發點往往是為了反對濫用貨幣政策。“在任何時侯,要正確的建立貨幣機制都存在很大的困難,而且不可能使之永遠正確;我們的結論是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貨幣供應量應固定不變,但在短期危機期間它應當是富有彈性的”。

參考文獻

  1. 洪小芝.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非主流觀點——商品本位思想評述[J].海南金融,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本位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