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銀行券(Bank Note)
目錄 |
銀行券,指銀行發行的、用以代替商業票據的銀行票據,是一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
銀行券最早出現於17 世紀,它是由銀行發行的用來代替商業票據的銀行票據。銀行券是為瞭解決商業票據流通的局限性和銀行現金不能滿足商業票據持有人貼現需求的矛盾而產生的,它主要是通過銀行貼現商品票據而發行到流通中去的。典型的銀行券,持票人可以隨時持券向發行銀行兌取黃金,所以它可以代替金屬貨幣在流通中發揮作用。
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之後,資本主義各國相繼放棄金本位制,銀行券停止兌換黃金,從而出現了銀行券紙幣化現象。在當代社會經濟中,由於各國銀行券已經不再兌現金屬貨幣,同時各國的貨幣已經完全通過銀行的信貸程式發行出去,因此銀行券和紙幣已基本成為同一概念,成為現代貨幣。
信用貨幣是貨幣面值高於其幣材價值,且不能兌換的貨幣。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信用程式發行的貨幣。信用貨幣不但本身價值低於其貨幣價值,而且也不代表任何貴金屬,基本是以國家或銀行的信譽為保證的。信用貨幣又具體地分為輔幣、紙幣和支票存款三種主要形態。
代用貨幣是代表實質貨幣來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其貨幣面值與幣材價值不等,但可以兌換的貨幣。它通常為紙幣,確切地說是可兌換的紙幣,由政府或銀行發行,代表金屬貨幣。所謂代用貨幣就是說只是一種代表,比如說古代的銀票,你用他就可以換回實實在在的銀子,他是有實物對應的。而信用貨幣就是建立在一種信用關係上的,比如說人民幣,他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你不可能把人民幣兌換成金或銀。所以銀行券是屬於代用貨幣。
銀行券和紙幣本身都沒有價值,這一點兩者是相同的。
銀行券和紙幣的區別在於:
(1)紙幣是從貨幣的作為流通媒介的職能中產生的;而銀行券則產生於信用關係,是在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職能的基礎上產生的。
(2)紙幣是由政府發行、依靠國家權力強制流通的;而銀行券則是由銀行通過短期商業票據貼現方式發行的。
(3)紙幣不能兌現,而銀行券可以兌現;
(4)紙幣如超量發行就會貶值,而銀行券不會貶值。
但是銀行券不貶值需要一定的條件:一是銀行券的發行量要以銀行貼現的商業票據為依據;二是銀行券必須能隨時兌換貴金屬貨幣,即銀行券要有信用和黃金雙重保證。
今天還有銀行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