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3个条目

金本位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国际金本位制)

目錄

什麼是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本位幣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或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幹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一1914年間。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入是該貨幣制度的三大特點。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併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一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2、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這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係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3、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

  1、金幣本位制
  •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
  • 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
  • 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複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 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準備金存於該國。

金本位制的實行歷史

  在歷史上,自從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以後,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為了籌集龐大的軍費,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1924-1928年,資本主義世界曾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都先後恢復到大戰前的水平,並有所發展。各國企圖恢復金本位制。但是,由於金鑄幣流通的基礎已經遭到削弱,不可能恢復典型的金本位制。當時除美國以外,其他大多數國家只能實行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這就是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由於不具備金幣本位制的一系列特點,因此,也稱為不完全或殘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該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衝擊下,也逐漸被各國放棄,都紛紛實行了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這實際上是一種金匯兌本位制,美國國內不流通金幣,但允許其他國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兌換黃金,美元是其他國家的主要儲備資產。但其後受美元危機的影響,該制度也逐漸開始動搖,至1971年8月美國政府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並先後兩次將美元貶值後,這個殘缺不全的金匯兌本位制也崩潰了。

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約100年,其崩潰的主要原因有:

  • 第一,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 第二,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占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金本位制崩潰的影響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
(2)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衝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大體上是一致的,貨幣之間的比價比較穩定,匯率制度也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各國流通紙幣後,匯率的決定過程變得複雜了,國際收支狀況和通貨膨脹引起的供求變化,對匯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匯率制度,影響了國際貨幣金融關係

金本位制案例分析

復歸金本位制可行性分析[1]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本輪金融危機後,對於目前美元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的質疑空前升溫。當今全球約三分之二的資產是以美元來計價的,而美國現在採取的救市政策措施似乎不可避免導致美元貶值。一些有名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專家將資金政府債券中抽離,轉投到黃金市場;以為“未來的嚴重通脹將幾乎不可避免的導致政府債券崩潰,符合邏輯的結論是我們最終回到某種形式的金本位制度。”

  正是基於對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滿,以及圍繞國際貨幣問題的各種陰謀論的抬頭,使得金本位制再度受到關註。有些學者提出世界貨幣格局應返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提議“重建佈雷頓森林體系”或“新金本位制”,以求形成穩定的國際貨幣體制。典型的設想是全球所有國家同時加入金本位制聯盟,來一致確定其貨幣相對於黃金的穩定關係。

  支持者認為復歸金本位制有一系列優越性。一是金本位貨幣自身具有“剛性”價值;現行的信用貨幣不僅容易貶值,而且可能導致虛擬金融財富無節制膨脹;二是發達國家難以通過發行紙幣來進行國際剝削,因此比較公正;三是各國貨幣不再有匯率的困擾,不存在匯率操縱套匯牟利的可能,國際投資和貿易體系將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1960年代曾撰文表示支持金本位。他在《黃金與經濟自由》(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一文中寫道,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個國家的信用額由這個國家的有形資產規模來決定;沒有了金本位制度,也就沒有了安全的價值儲存載體,政府幾乎可以不受阻礙地沉溺於瘋狂的信貸創造。赤字開支純粹就是一種將社會財富充公的陰謀;而金本位制度會嚴格約束這種赤字開支,起到保護大眾財產權的作用。

  儘管格林斯潘在擔任美聯儲主席後逐漸離棄了支持金本位的觀點,但現在不少人回頭稱贊格老確實有先見之明。

  其實,歷史和現實顯示,回歸金本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真要實行,可能成為一場荒誕的鬧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古代有過金屬貨幣的金本位制;這裡講的是指紙幣作為兌換憑證或代用券時的金本位制。

  1717年英國首先實行金本位紙幣,但直到1821年才正式確立為制度。其後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美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國先後宣佈實施金本位制。世界各國實行金本位制長者二百餘年,短者數十年,而中國一直沒有施行過金本位制(除了國民政府曾短暫實行的“金圓券”)。

  從1870年到一戰爆發之前,是金本位制使用最廣泛的50年。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當時金本位制盛行是歐洲經濟繁榮的結果,而不是其原因。事實上,世界經濟在金本位制下於1879-1896年之間爆發了以金融體系的崩潰為導火索的世界性經濟蕭條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為求自保,紛紛進行黃金管制,金本位制難以維持。戰後,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世界貨幣金融會議,建立了一種節約黃金的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1925年起實施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英、法、美等國貨幣直接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通過這些國家貨幣間接與黃金掛鉤。但曾幾何時,1929-1933年的大蕭條使得各國央行紛紛放棄金本位,改行了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尤其為難的是,金本位決定了各國央行不能在經濟不景氣時採取擴張政策,致使衰退乃至蕭條難以複原,1929年之後全球經濟幾乎經歷了10年的通貨緊縮。從1938年開始,已沒有一個國家允許國民將貨幣或存款兌換成黃金。

  二戰結束前夕,美國主導戰後國際貨幣體系重建。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佈雷頓森林郡的度假賓館召開了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懷特計劃”為藍本的《佈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system),從而建立了一種“國際性金匯兌本位制”(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制,是一種間接的金本位制)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20世紀60年代相繼發生了數次黃金搶購風潮,美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先是放棄了黃金固定官價,隨後宣佈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義務,於是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黯然收場,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改革。

  1976年1月,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國際貨幣會議上達成了以浮動匯率合法化、黃金的非貨幣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牙買加協定》(Jamaica Agreement),於1978年4月生效。“佈雷頓森林體系”正式宣告解體。

  回顧過去百餘年貨幣本位的變遷史,可見顛顛簸簸的金本位制並不能解決國際貨幣體系的諸多弊病,運行實踐也談不上成功。歷史上發生過的向金本位制復歸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表明被拋棄了近半個世紀的貴金屬本位紙幣早已完成了歷史使命。

  因為人們心目中藉助黃金保值儲備的觀念根深蒂固,黃金的非貨幣化並不等於黃金完全失去了貨幣職能。美國的黃金儲備,已從1945年21770噸(占世界黃金儲備近60%)降為目前的8133.5噸(占世界黃金儲備的15%弱),依然維持全球最大儲備國地位。就連高舉黃金非貨幣化大旗的國際貨幣基金會也保留了大部分黃金儲備。20世紀90年代末誕生的歐元貨幣體系,黃金占該體系貨幣儲備的15%。黃金仍是可以被國際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磅日元之後的第5大國際結算“準貨幣”。這種現象,意味著黃金在林林總總的商品當中,仍有某種流通媒介的特殊功能,但這並不等於時光可以倒流。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首先在於黃金市場太小了,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其前景不能滿足全球化世界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作為貨幣儲備的基礎,不可能從一種有限的市場商品重返“一般等價物”。

  人類有史以來開采積聚的全部黃金,估計逾15萬噸。其中約40%即6萬噸為金融資產;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占有3.2萬噸,其餘是私人擁有的投資財富。另外的60%作為商品,主要是首飾業和裝飾品,為民間收藏和流轉,還有少量用於電子工業、牙醫、金章及其他行業。

  在整個20世紀,南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但近年來南非黃金礦藏資源逐漸枯竭,產量下降。2007年,中國生產黃金276噸,相當於全球黃金總供應量的十分之一,超過了南非的272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

  黃金原子核由79個質子和112個中子組成,屬奇-偶型核類,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決定了金在自然界中的豐度很低。形成工業礦床,要富集上千倍;形成大礦、富礦,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可見大金礦難於產生。據估計99%以上的金進入了地核,現查明地殼中的黃金總儲量僅為16.6萬噸,豐度只有鐵的一千萬份之一,銀的1/21,可採資源大約只及總儲量之半。目前全球黃金年產量近3千噸,按此推算,30年後黃金供應水平將難以為繼。

  黃金作為商品,工業性應用範圍很小,主要用於審美收藏。如今科技發達,真金之外,再生金、合成金(白金、黑金、玫瑰金)等大量出現,擠占了飾品原料中黃金的市場份額,黃金市場價格低位運行是自然趨勢。但是黃金在人類史中長期建立起來的“天然貨幣”餘威猶在,一旦發生危機或動亂,人們潛意識中還會回歸黃金這個保值避險的港灣。因此黃金價格具有商品和貨幣雙重屬性。

  黃金開采和提煉的平均成本因礦石品質及開采模式而異,目前平均約為每盎司(金衡制)400美元。

  黃金價格受雙重屬性交互作用支配。當商品屬性占據主導地位時,黃金價格與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是一樣的;當貨幣屬性占主導時,黃金價格與一般商品及國際儲備貨幣匯率會發生背離。比如1989-1998年間,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相對穩定,黃金的商品屬性占主導,與美元的關係鬆散。1996年以來,各國中央銀行的大規模拋售黃金,國際市場的金價從418美元/盎司的高位一路下瀉,2001年甚至下探到251美元/盎司,低於當時的生產成本。由此可見,所謂黃金保值之說,其實站不住腳。2001至2008年間,主要因為歐元誕生後開始挑戰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黃金與美元關係變得更密切起來,其貨幣屬性漸占重要地位。尤其本輪金融危機以來,受避險買盤推動,黃金的貨幣屬性強力展現,金價大幅上揚,2008年3月單日最高達1032.55美元;但因美元表現堅挺,隨後金價回落振蕩,目前在900美元左右。

  最近美國增發大量美元,人們對未來通脹較多預期,從而形成黃金價格的支撐力。如果救市計劃效果顯現,美國和世界經濟停止衰退,借貸市場和商品市場回暖,就會吸引資金轉向實體經濟投資這邊來,金價可能相應回落。

  即便按歷史高位每盎司1000美元計,世界各國官方黃金儲備總值也只有1萬億美元。現在全球GDP總量已逾60萬億美元,若按M2等於一半估計,需要黃金準備近百萬噸。如果世人不能深入地核淘金,這就是太不現實和不可想象的了。

  黃金價格本身波動不定,由於存在商品屬性和貨幣屬性的雙重特性,尤具撲朔迷離的不確定性。那麼,是否可以人為地巨幅提升和確定黃金的價格(比如每盎司金價高至一萬美元以上)以支持金本位復辟呢?

  問題是黃金價格誰來定?政府控制黃金價格和自由經濟是不相調和的,大宗商品也不會隨著人為的黃金價格而浮動,其背離市場的程度和負面後果絕不亞於強行控制任何其他主要物資的價格。曾記實行“佈雷頓森林體系”之時,規定35美元一盎司黃金,為了使這一要求有效,在美國國內擁有黃金曾被定為非法;但是一旦市場不再承認這個價格,而且偏離甚遠時,整個體系就支撐不住,轟然倒塌了。

  2008年11月,《第一財經日報》在紐約專訪“歐元之父”蒙代爾,這位曾經高度評價金本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以為“沒有經濟學家會考慮回到金本位,那將會是一個太過巨大的變化,是不會成功的。金本位是一個很好的固定匯率體系,但是這個系統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沒有一個能夠隨著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浮動的機制。”

  金本位制之所以行不通,第二個主要原因是資源分配很不均勻。19世紀以來,世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從下表可見,目前依然是少數發達國家的囊中物。現在美、歐儲備黃金占了75%以上,如果計入國際貨幣基金會等機構的持有量,則已超過80%。“世界其他地區”一共占有不到13%。就儲量而言,南非幾乎占了全球可採儲量的一半;其餘主要分佈在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和俄羅斯。這種情況必然導致許多國家,特別是缺少黃金儲備的新興經濟體難以獲得平等的貨幣流通基礎,實際上進一步剝奪了國際上弱勢群體的話語權。

  表1 各國中央銀行和貨幣機構持有黃金一覽表

官方黃金儲備 (2008年12月)
排名國家 / 機構黃金儲備(噸)黃金儲備比率(%)
1美國8,133.576.5%
2德國3,412.664.4%
3國際貨幣基金會3,217.3-
4法國2,508.858.7%
5義大利2,451.861.9%
6中華人民共和國1054.01.6%
7瑞士1,040.123.8%
8日本765.21.9%
9荷蘭621.457.8%
10歐洲中央銀行533.620.1%
11俄羅斯495.92.2%
12中國臺灣422.43.6%
13葡萄牙382.585.9%
14印度357.73.0%
15委內瑞拉356.423.4%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統計報告]

  註:1噸=3.215萬盎司(金衡制)

  * 黃金ETF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是指一種以黃金為基礎資產,追蹤現貨黃金價格波動的金融衍生產品。運行原理為:由大型黃金生產商基金公司寄售實物黃金,隨後由基金公司以此實物黃金為依托,在交易所內公開發行基金份額銷售給各類投資者商業銀行分別擔任基金托管行和實物保管行,投資者在基金存續期間內可以自由贖回

  重回金本位制,還將驅使整個世界傾力開采本來沒有多少實用意義的黃金;因為易採的地區已經幾乎開采完了,黃金開采以後會向比較偏僻和危險的地區發展,導致社會性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而暴發的金礦主將成為天賜餡餅的時代寵兒,讓整個世界辛辛苦苦的創新勞動者匍匐在他們腳下。美國經濟學家特裡芬曾指出:“如果再用黃金作為世界貨幣,人類的命運就取決於金礦主的利潤,人類就要做金礦的奴隸,就要做金礦主的奴隸。”難道這是現代文明社會必須屈從的不公平性嗎?

  金本位制所以行不通的第三個原因,是國家內外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使得這種保障體制非常脆弱。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參戰國需要集中黃金用於購買軍火,就停止了銀行兌現和自由輸出黃金,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金匯兌本位制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美國有意願、有能力,也有充分國際支持度條件下的產物,當美國難於兼顧國家利益與國際協定,法國帶頭抵制,參加國分崩離析之際,美國事先未與任何國家商量,一聲單邊宣告:“停止外國央行以美元兌換黃金的義務”,就此一了百了。

  例如美國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曾經部分地採行過金本位制的所謂的“償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計劃,這種制度允許對黃金官價進行周期性調整以穩定國家的物價水平,即當物價下降時提高黃金官價,而在物價上升時降低黃金官價;在金融資本國際化大環境中,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公開地以犧牲其它國家的通貨穩定來換取本國的物價穩定

  可見金本位制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實質上取決於居於主導地位的強權國家的立場;在國家內外不可避免的利益衝突下,較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無體系的體系”),其可靠性和公正性可能更加不堪一擊。

  今日世界,仍然存在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上的重大差異;可以說,一種普遍實行、長期有效、公正合理的金本位制只能是游離現實之外的的美好想象罷了。

  “別把人類釘在黃金十字架上。” “黃金可以防止一定的經濟過度行為,但不幸的是,它也可以阻礙經濟活動,它的美德會變成罪過。”正如路透社2008年11月15日報道,世界各國央行行長和政府官員都不希望貨幣政策受到黃金儲備的影響,他們都開始行動叫停金本位制度的回歸。

  面對金本位制覆水難收的窘境,另外一些人還設想以實物本位制,運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屬、煤炭、木材和小麥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資源組合,充當國際貨幣的本位,取代信用貨幣制度

  這種設想的不可行性,較之金本位制其實更加明顯。

  首先,充當實物本位的形形色色商品,如何進行儲存,是個極為複雜和困難的問題。那些金屬、能源、原材料,如果也像黃金那樣儲存起來,不僅成本浩大,而且如此大量非常富於實用價值的物資,脫離了全球經濟的運行,被長期積壓起來,本身就是違反經濟原則的荒謬行徑。

  再者,一旦發生動用儲備兌現貨幣的需要,由於作為貨幣價值基礎的抵押商品組成複雜,難以分割和分配,實際上非常缺乏可操作性;貨幣體系將失去因應危機的自我調節能力。

  金本位制已成為歷史名詞。當然,在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金還會與外匯、各種貨幣求償權和其他資產相結合,充當具有特殊意義的的貨幣發行準備物。因此新興經濟體適當加強國內黃金開采,增大黃金持有水平,作為減持美元或其他主權貨幣的一種努力,改善儲備體系的多樣性,仍有一定現實意義。

  本世紀以來,中國不斷調整提升黃金儲備,2001年從394噸上升到了500噸,2003年又調增至600噸。近年來中國加強了黃金開采的力度,年產量從本世紀初的一百噸左右上升至2008年的歷史最高紀錄282噸,但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今後不可能與以往幾年那樣成倍增長。

  2009年4月24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宣佈,自2003年以來,通過國內增產、雜金提純以及市場交易等方式,大幅增加了黃金儲備454噸,總儲備量已達1054噸,在各國公佈的黃金儲備中排名第五,價值約300億美元;但僅占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3%,相當於本國外匯儲備的1.6%(該比例實際上比2003年有所下降)。

  中國在宣佈黃金儲量增加的同時,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出售所持有的黃金。假如中國按照每盎司1000美元的價格買下IMF的全部3217噸黃金儲備,那麼要花1030億美元,但僅相當於現有外匯儲備1.95萬億美元的5.25%。有人建議增加黃金儲備作為所持有的美國債券的風險對沖,要產生這樣的效果,恐怕還要增儲許多倍。

  俄國在過去幾個月里也不斷增持黃金。印度、中國臺灣、新加坡,挪威,沙烏地阿拉伯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已經增加了黃金儲備,而且在未來的幾個月里還會繼續這樣做,以圖保護自身貨幣的價值。這種動向都會推高黃金的價格,甚至生成大量泡沫,卻不意味著增加了恢復金本位制的機會。從長遠看,由於金價受雙重屬性交互作用支配,它的保值作用其實沒有什麼理性的剛性的保障可言,而且黃金儲備既要花保管費,還不生利息;一旦避險買盤效應退潮,商品屬性回歸主導地位,須有嚴重減記的風險準備。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貨幣基金會不但無意增持黃金,相反地已經同意出售黃金儲備,將所得資金為最貧窮國家提供優惠融資

  當前,大多數國家履行出資救市責任的方式將更多依賴印鈔票和擴大債務,其擴大通脹的風險不言而喻。於是,對於既是主要債務國又是主要黃金儲備國的經濟體來說,出售黃金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如不出預料,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甚至主要黃金儲備國,都會加入到出售黃金的行列。

  Kitco Bullion Dealers(著名貴金屬經銷商)高級分析師納德勒(Jon Nadler)指出,全世界已挖掘出來的全部黃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只有0.6%左右,即使金價升到了每盎司10,000美元,它在全球財富總額中占的比例也只有6%。

  他說,這不會讓它開始成為解決困擾世界的問題的靈丹妙藥。即便如此,像中國這樣一個重要的國家應該對其大量儲備繼續尋求多元化,普通投資者也應該這樣。

  納德勒說,只是,進行多元化的時候不要帶著投機的念頭,認為中國買黃金是黃金下麵的導火索正在點燃(將引爆金價)的跡象。他說,這隻是買保險……每次買一點點。

  當代市場經濟是信用貨幣主導的市場經濟。世界已經走上了虛擬的信用貨幣獨占貨幣歷史舞臺的不歸路。信用貨幣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貴金屬;它的唯一支撐是對發行者實力的信心。解決今日貨幣制度的弊病,恐怕只有在“信用”兩字上最大限度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而非重蹈屬於十九世紀和更早時代的形形色色貴金屬和實物貨幣的窠臼。

參考文獻

  1. 龐忠甲.金本位制榮光不再.財稅金融.2009-06-2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7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2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本位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107.132.* 在 2008年5月31日 17:06 發表

金本位制崩潰的主要原因,寫得實際上是金幣本位制崩潰的原因了。

回複評論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發表

嗯,原因應該加一條:沒有一種穩定的由“超級大國”支撐的國際貨幣充當“外匯”導致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

回複評論
61.186.154.* 在 2009年11月23日 18:58 發表

如果能再寫點關於中國這方面的資料就更完美了!

回複評論
116.28.238.* 在 2009年12月5日 01:49 發表

謝謝!你的共用精神非常好。

回複評論
218.103.28.* 在 2009年12月29日 12:30 發表

問題是美元及美債的可靠性

回複評論
119.164.120.* 在 2010年1月28日 22:47 發表

時間本位制是代替信用傾向制度的好制度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5 發表

(貨幣戰爭:凱恩斯曾經說過一句大實話,"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同樣,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說過,“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產權的保護者。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要點,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了。”

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通過使貨幣購買力貶值來實現社會財富的轉移。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在基礎貨幣被稀釋之前就取得貨幣的人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毫無疑義銀行業是通貨膨脹最大的獲益者。其次,距離銀行信貸越近的人,占到的便宜越大,越遠的人吃虧越大,而節儉儲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將是通貨膨脹最大的犧牲品。貧富分化乃是當今世界金融系統設計上就確定好的,通過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財富悄悄地吸到少數人的口袋中,通貨膨脹實現了偷竊他人財富而不必入室盜竊的境界!)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7 發表

1974年7月13日,《經濟學家》雜誌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英國整個工業革命時代的物價統計報告。從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間,在金本位的 運作下,英國的物價在長達250年的漫長歲月中保持著平穩而略微下降的趨勢。當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國家能夠連續不間斷地保持了這樣長久的物價數據了。英鎊的購買力保持了驚人的穩定性。如果1664年的物價指數被設定為100的話,除了在拿破侖戰爭期間(1813年),物價曾短暫地上漲到 180之 外,在絕大部分時間里,物價指數都低於1664年的標準。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的物價指數為91。換句話說說,在金本位的體制下,1914年的一英鎊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貨幣的購買力更強。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8 發表

在金銀本位之下的美國,情況也非常類似。1787年,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Article I Section 8)授權國會發行和定義貨幣。第十節(Article I Section 10) 明確 規定,任何州不得規定除金銀之外的任何貨幣用以支付債務, 從而 明確了美國的貨幣必須是以金銀為基礎。《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確立 了一美元是美國貨幣的基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確定義為含純 銀24.1克,10美元的定義為含純金16克。白銀作為美元貨幣體系的基石。金銀比價為15:1。任何稀釋美元純度,使美元貶值的人都將面臨死刑的處罰。



1800年,美國的的物價指數約為102.2,到1913年時,物價下降到80.7。在整個美國工業化的巨變時代,物價波動幅度不超 過26%, 在1879 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時代,物價波動幅度小於17%。美國在生產飛速發展,國家全面實現工業化的歷史巨變的113年裡,平均通貨膨脹率幾乎為零,年均價格波動不超過1.3%。 [10.1]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發表

同樣是在金本位之下,歐洲主要國家在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經濟空前發展的關鍵時代,它們的貨幣同樣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

法國法郎,從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貨幣穩定。 荷蘭盾, 從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貨幣穩定。 瑞士法郎,從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貨幣穩定。 比利時法郎,從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貨幣穩定。 瑞典克朗,從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貨幣穩定。 德國馬克,從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貨幣穩定。 義大利裡拉,從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貨幣穩定。 [10.2]


難怪奧地利學派的米賽斯將金本位高度評價為整個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最高成就。沒有一個穩定合理的貨幣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階段所展示出來的巨大的財富創造力,將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發表

黃金與白銀在市場的自然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穩定的價格體系,可以讓所有20世紀以來的“天才”經濟規劃者們汗顏。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是自然進化的產物, 是真正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人類信賴的誠實的貨幣。



所謂貨幣度量衡,就是不以金融寡頭的貪婪本性為轉移,不以政府的好惡為轉移,不以“天才”經濟學家的利益投機為轉移,歷史上只有市場自然進化而來的黃金和白銀貨幣做到了這一點,未來也只有黃金和白銀才能擔當這一歷史重任, 只有黃金和 白銀才能誠實地保護人民的財富和社會資源的合理分佈。

回複評論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11 發表

當代的經濟學家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黃金和白銀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在黃金和白銀貨幣體系之下,將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則是所有經濟體的大敵。這實際上是一種先入為主為主的錯覺。“通貨膨脹有理”的歪論完全是國際銀行家與凱恩斯們共同炮製出來,用以廢除金本位,從而通過通貨膨脹的手段向人民“隱蔽徵稅”,不露痕跡地進行搶劫和偷竊人民財富的理論依據。英美等歐美主要國家從17世紀以來的社會實踐,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瞭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並不會必然造成通貨膨脹,事實上,英美兩國都是在輕度通貨緊縮狀態下完成了工業革命。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到底是黃金和白銀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呢,還是趕不上債務貨幣增加的速度?債務貨幣的濫發真的對社會發展有益處嗎?

回複評論
123.7.56.* 在 2010年4月10日 20:46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119.96.209.* 在 2010年5月4日 18:31 發表

超贊!

回複評論
221.216.199.* 在 2011年11月21日 08:23 發表

上面的,都是看貨幣戰爭長大的.對於文章中列舉的金本位本身的弊端和恢復金本位的不可能完全沒有正面面對。陰謀論啊就是好就是好來就是好

回複評論
222.246.94.* 在 2012年5月24日 17:39 發表

恢復金本位制是可笑的游戲

回複評論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發表

英國人大幅壓低白銀與黃金的比值時,並不在意黃金的流失,大清國手上積累巨額的白銀迅速而大幅貶值時,仍毫無察覺,正如時下的中國,我感覺和時下的中國不一樣啊?求解答

回複評論
116.54.110.* 在 2013年5月26日 17:10 發表

61.144.179.* 在 2009年8月28日 12:21 發表

嗯,原因應該加一條:沒有一種穩定的由“超級大國”支撐的國際貨幣充當“外匯”導致金匯兌本位制的崩潰。

不同意。你以為佈雷頓森林體系是怎麼崩潰的?

回複評論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發表

幣值穩定跟計劃經濟體制也有關係

回複評論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發表

162.105.106.* 在 2012年11月27日 14:16 發表

英國人大幅壓低白銀與黃金的比值時,並不在意黃金的流失,大清國手上積累巨額的白銀迅速而大幅貶值時,仍毫無察覺,正如時下的中國,我感覺和時下的中國不一樣啊?求解答

時下美元強於黃金,所以我們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壞事。若是全都持有黃金,國際上都不承認和流通,比白銀還慘呢。美國比黃金強大得多,我們政府可不傻,所以,我們此時當然和清朝不一樣

回複評論
59.104.99.* 在 2014年1月26日 20:28 發表

221.15.206.* 在 2014年1月22日 13:18 發表

時下美元強於黃金,所以我們手中多持有美元不是壞事。若是全都持有黃金,國際上都不承認和流通,比白銀還慘呢。美國比黃金強大得多,我們政府可不傻,所以,我們此時當然和清朝不一樣

0.0

回複評論
182.93.22.* 在 2014年3月1日 20:12 發表

中國只是因為淨出口而被強迫收取美元. 美元是方便, 但其實黃金認受性更高.只要是各國有面值的投資型金幣, 都一定會有市場. 而黃金亦是一種被壓制住的金錢, 因為黃金就像是一把不變的呎, 用以衝量物價.而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因美元眨值而價格相對上昇值就只會彰顯出美元在剝削購買力這一種事實. 所以各國金融機構就只有在期貨市場上壓底金銀價. 但只要日子久了,人們就只會發現所有期貨就只是一張紙,紙黃金將不能戢勝實物

回複評論
14.29.80.* 在 2014年10月26日 11:54 發表

220.186.148.* 在 2013年6月1日 23:28 發表

幣值穩定跟計劃經濟體制也有關係

我的天,1955——1985那也能說啊!你的腦袋被驢踢了吧!

回複評論
子曰无衣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6月14日 20:22 發表

臺灣不是國家!!

回複評論
1.163.252.* 在 2017年6月9日 10:44 發表

以後黃金要通通取代各國貨幣終結亂象,一個一切用黃金計價計算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應該要持有點黃金,確保自己的財產不會忽多忽少

回複評論
223.104.35.* 在 2018年3月31日 11:09 發表

那麼維持金本位制度的順利運轉,主要是解決黃金分佈和儲備的問題吧?求問。

回複評論
M id 07dd4f14a144f4afd366068007deaa31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1月20日 20:31 · 中国香港 發表

117.28.100.* 在 2010年3月30日 22:09 發表

同樣是在金本位之下,歐洲主要國家在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經濟空前發展的關鍵時代,它們的貨幣同樣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

法國法郎,從1814年到1914年, 保持了100年的貨幣穩定。 荷蘭盾, 從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貨幣穩定。 瑞士法郎,從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貨幣穩定。 比利時法郎,從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貨幣穩定。 瑞典克朗,從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貨幣穩定。 德國馬克,從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貨幣穩定。 義大利裡拉,從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貨幣穩定。 [10.2]


難怪奧地利學派的米賽斯將金本位高度評價為整個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最高成就。沒有一個穩定合理的貨幣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階段所展示出來的巨大的財富創造力,將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

資料哪裡來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