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金融危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Financial Crisis)

目錄

什麼是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國際金融危機主要表現為貨幣危機,具體表現為市場流動性不足,信用緊縮,市場停滯,交易大量減少,市場恐慌性拋售,信心崩潰。

  其特征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常見於香港)。

  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臺灣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但臺灣卻面臨著“本土型金融風暴”的威脅。日本則仍是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況

  參見: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南韓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一攬子貨幣固定匯率聯繫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由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從大量賣空泰銖開始,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香港的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

  1998年8月,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開始炒賣港元,首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在市場上拋售,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前者會使利率急升,導致股市下跌,從而在期貨市場獲利;同時一旦港元下跌,他們也可以同時在外匯市場獲利,可謂一石二鳥。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並動用外匯儲備近1200億港元(約150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結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貨結算日被迫以高價平倉,損失嚴重,加上在俄國和馬來西亞同時受挫,最終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動用了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為部分公司的大股東,一旦股市下挫聯繫匯率將有可能崩潰。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美國次貸危機概況

  參見: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美聯儲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國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準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9月7日宣佈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房利美房地美

  圖:次貸危機演變示意圖

 次贷危机演变示意图

金融危機的形成原因[1]

  金融動蕩和危機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現象。據IMF資料表明,自1980年以來,該組織181個成員中有133個成員發生過重大金融動蕩,52個國家的大多數銀行多次失去支付能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動蕩和危機頻繁發生,主要有:1991年英國貨幣危機,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全球債券市場危機,1995年美元狂跌,英國巴林銀行破產,1996年捷克、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的銀行倒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等。

  1994年底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其視為個別國家的偶然現象,而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則促使人們不得不從更廣闊和深刻的角度來看待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金融動蕩和危機在不同國家爆發都有其特有的內在原因,而且內因往往是上要的,但它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卻有其值得註意的共同性原因:那就是金融動蕩和危機與經濟全球化過程特別是金融自由化過程密切相關。由於金融自由化發展迅速,而許多發展中國家金融體制尚不健全,政府缺乏有效的調控和管制手段,在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過早地實行金融自由化,這是導致發展中國家產生金融危機的最主要原因。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金融風險增加

  90年代以來,各國金融市場日趨自由化,出現了貨幣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匯率自由浮動、國際金融資本大量流動、外國金融機構自由活動並與本國金融機構融合,證券交易急劇發展等現象,從而使國際金融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這不僅表現在外匯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上,同時也表現在國際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發展中國家引進外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上、國際金融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必然伴隨金融風險的增加。

  (二)金融運行與實體經濟脫節的現象日益嚴重,經濟泡沫隨時可能產生和破滅

  泰國的金融危機主要是由經濟泡沫的破滅導致的。美國經濟學家喬納森·特南鮑姆在《世界金融與經濟秩序的全面大危機》一文中,將泡沫經濟形容為“倒金字塔式”的經濟體系,它將龐大的金融體系建立在越來越縮小的實體經濟基礎之上,這種經濟體系是不可能持久的。因為:

  ①金融體制的信譽和穩定性是建立在貨幣資產可以轉換的物質價值之上的,一旦這種信念動搖了,那麼整個金融體制就瓦解了。

  ②充滿金融氣泡的“倒金宇塔”體系和其他泡沫一樣,要避免破滅的厄運,就要不斷地膨脹,而這些虛假的金融價值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倒金字塔的最底層的物質生產財富

  ③在龐大的債務壓力和“倒金字塔”上層虛假資本的侵蝕下,實體經濟的發展已經陷入停滯或萎縮狀態。為了維護債務結構和金融氣泡的生存,對物質基礎的掠奪將變得更加殘酷和肆無忌憚。

  ④當世界物質經濟再也無法維持金融泡沫時,“倒金字塔”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

  ⑤由於這種金融體制是依賴“杠桿原理”建立起來的,其瓦解的過程也會藉助杠桿的力量,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迅速發展給國際金融市場的健康與安全帶來威脅

  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後,國際金融市場日趨活躍,金融資本高速增長,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創新。根據初步統計,自80年代以來,經合組織成員國全球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比這些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高2.5倍。一些“國際炒家”與本地投機者相結合,興風作浪,操作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造成匯市和股市的劇烈波動,藉機大發橫財。金融市場開放度和自由度過大的發展中國家更容易成為這些國際炒家的攻擊目標。當然,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還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財政政策和國際收支狀況存在密切關係。

金融危機的影響[2]

  金融危機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宣告了國際金本位制的滅亡,隨後誕生以固定匯率下的“雙掛鉤”為特征的佈雷頓森林體系。70年代的美元危機後,牙買加體系取代了佈雷頓森林體系。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更高,而原因也更為複雜,浮動匯率制也並沒有像設想的那樣自動實現內外均衡。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不僅對美國銀行機構造成重創,對其他各國金融體系也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國外一些大型銀行的旗下基金傳出停止續回、遭受巨額損失的消息(見下表)。德國的IKB銀行、荷蘭的NIBC Holding也因為投資於美國次貸市場遭受巨額損失,之後德國銀行業已展開對IKB的救援行動,NIBC Holding則傳出將被收購的消息。在亞洲,日本的數家大型銀行也公佈了在美國次貸市場的投資損失。次貸危機不僅給金融機構帶來了巨額損失,還導致了市場信心的極度匱乏,為了避免損失,投資者加速贖回或拋售,造成全球股市、匯市動蕩。此外,由於人們普遍擔心次貸危機會造成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放緩,致使市場對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需求減弱。

Image:金融危机影响1.jpg  

  金融危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水平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主要國家的經濟狀況退回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而爆發在2007年的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美國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28%,同時,美國又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品市場,次貸危機前美國在全球消費市場中占比42%(見下圖)。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消極影響的路徑主要有:首先,對外出口下降,以中國為例,由於危機導致美國和歐洲的進口需求疲軟,中國出口增長下降;其次,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通脹,當前,許多國家面臨著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趨緩的雙重壓力,無論是處於經濟周期由高到低的發達國家,還是在經濟周期持續上揚的新興市場國家,無論是處於降息通道的美國,還是按兵不動的歐盟和日本,甚至在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中國,通貨膨脹都隨處可見;再者,次貸危機還加大了匯率風險資本市場風險,進一步對經濟構成深層衝擊。

Image:金融危机影响2.jpg  

  金融危機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金融危機的爆發,通常都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下降和社會問題的急劇惡化,具體體現在通貨膨脹率上升、真實工資下降、資產價格縮水、失業率上升、貧困問題惡化、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發展指標下滑等方面,但是各次危機對社會領域的衝擊程度差異十分明顯。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機,使積累多年的社會問題和各項社會發展指標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勞動力工資購買力急劇下降,貧困人口大規模增加的問題突出。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消費物價指數(CPI)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從2007年9月到2009年9月,約旦、土耳其通貨膨脹率分別上升37%和18%,導致資產價格縮水、人們財富水平下降,尤其是對窮人的收入影響更大,引發世界貧困人口激增、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同時,對中國也造成了一系列消極影響:居民財富縮水、消費需求下降、企業大批虧損、失業率增加等社會問題。其中,次貸危機導致財富縮水的影響渠道主要有兩個:第一,次貸危機導致中國通貨膨脹率上升,2007年11月,我國物價上漲率達到6.19%,創11年來新高,2008年1月和2月,物價上漲率更是高達7.11%和8.17%;第二,次貸危機導致中國股市大跌,金融資產大幅貶值,進一步加劇了財富縮水,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上證A股指數由6000多點跌至1700多點,深圳股指數由20000多點跌至6000多點,雖然從2008年年底至今,中國股市曲折回升,但仍未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3]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各國政府先後採取的具體應對措施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註入流動性

  為緩解金融市場流動性緊張問題,各國央行紛紛向金融市場註人流動性。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歐美日等各國央行一直都在不斷地向金融市場註資。自2008年9月以來,這種註資的規模和範圍更加擴大,反應更為迅速。僅以雷曼申請破產的一周為例,美國、歐洲央行、英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局共計向流動性緊張的金融市場緊急註入4960多億美元。

  2.金融機構國有化

  為了防止危機進一步擴散,對已經陷入或面臨破產境地的金融機構,政府出面接管實行國有化。自2008年9月以來,美國已先後接管了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聯儲還通過向陷入困境的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歐洲,荷蘭、比利時和盧森憑j國政府為輓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團達成協議,分別出資40億、47億和25億歐元,購買富通集團在各自國家分支機構49%的股份。英國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布拉德福德賓利銀行。德國政府對瀕臨破產的德國第二大商業地產借貸機構——德國地產融資抵押銀行提供貸款保證。冰島政府為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將該國前三大銀行全部收歸國有。烏克蘭央行接管烏工業投資銀行。此外,各國還紛紛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機構國有化計劃。例如,英國政府宣佈了一項核心為國有化的銀行救援案。英國政府將動用總額500億英鎊的“銀行資本調整基金”,向英國各大商業銀行註資。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也都有相似的國有化計劃。

  3.降低官方利率

  為了降低借貸成本,緩解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各國央行紛紛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亞央行7年來首次降息25個基點。10月7日,澳大利亞央行進一步大幅減息100個基點,是其繼1992年經濟蕭條以來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開。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內的七大央行同時宣佈降息,降息幅度高達50個基點。這些央行減息均為“非常規”減息,因為減息均未在央行例行會}義期問宣佈。此前,美國已經首次為商業銀行的銀行準備金支付了利息,這實質上等同於變相降息,相當於將聯邦基金利率降低75個基點。

  4.收購不良資產

  為幫助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恢復銀行的貸款能力,政府出資購買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2008年10月初美國國會批准了一項總額為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以阻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在這項計劃中專門設立了一個不良資產解救計劃(TARP),這項計劃給予美國政府在未來兩年購買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廣泛權力,同時還把美國國債最高法定限額從現有的10.6萬億美元提高到l1.3萬億美元,以便為實施救援計劃留下資金空間。此外,給予美國財政部特別授權以購買、持有、出售住宅和商業抵押貸款以及相關貸款支持證券,從而幫助金融機構剝離不良資產。特別授權期限為兩年,但政府可以在兩年後繼續持有所購買的資產,直至財政部認為沒有必要繼續持有為止。但是隨著局勢的惡化,美國財政部正在考慮將資金從購買銀行的不良資產,轉向對銀行註資和用於援救與消費信貸有關的方面。

  5.存款擔保

  為穩定金融市場,防止銀行擠兌導致金融機構崩潰,國家出面對銀行的存款進行擔保。歐洲各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升級之後,相繼出台了對銀行個人存款的保護措施。愛爾蘭率先通過一項緊急法案,向國內6大銀行提供為期兩年總額達4000億歐元的個人存款擔保。緊隨其後,希臘、法國和德國也分別宣佈對銀行存款實行全額擔保。德國計劃使用總金額超過1萬億歐元的擔保額度,這在金融史上甚為罕見,其主要目的還在於安定人心,預防金融風暴可能引爆的擠兌。丹麥政府與丹麥各商業銀行決定設立一種風險基金,保證儲戶的存款在銀行倒閉時不會遭受損失。瑞典政府和奧地利也宣佈,將提供個人銀行存款擔保,增加對銀行個人存款的擔保額度,以保證存款者利益。英國也採取類似行動將銀行存款保險數額提高到5萬英鎊。而歐盟27國財長同意,暫定在至少一年時間里,把各國最低儲蓄擔保額度提高到5萬歐元,希望可以穩定儲戶情緒,避免因發生擠兌導致金融危機進一步擴大。在歐美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也正在加人這一行列,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尼西亞等都宣佈或者對銀行存款全額擔保,或者提高擔保額度。

  6.禁止“裸賣空

  為防止由於股票市場的投機活動而造成金融機構破產,眾多國家紛紛禁止對金融公司股票進行“裸賣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08年9月首先頒佈了旨在限制“裸賣空”行為的三項新規定,其中包括做空交易者必須在交易結束時向證券機構呈送交易數據.為期不得超過三天,否則將面臨罰款。9月19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於暫時禁止賣空799只金融股(其中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的規定開始生效;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市場9月22日宣佈,又有96家公司進入股票被禁止賣空名單,其中更包括了通用電氣通用汽車等非金融股票。繼美國之後,英、澳、法、德、希臘、荷蘭、義大利、巴基斯坦、中國臺灣、瑞士和愛爾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加入了股票禁止賣空的行列。

  7.國際金融協作為

  加強對市場的影響程度,各國央行聯手出擊,協同動作穩定金融市場。為改善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狀況,美聯儲於2008年9月18日與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日本、英國、瑞士和加拿大的中央銀行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將提供高達18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緩解金融市場流動性短缺。此外,美聯儲還分別為日本、英國和加拿大的央行提供600億美元、40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資金。美聯儲24日宣佈,將通過建立臨時貨幣互換協議的方式,向澳大利亞、丹麥、挪威和瑞典央行提供總額3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全球美元短期拆借市場的壓力。

  8.向實體企業直接融資

  為解決企業因信貸危機而無法融資的困境,央行購買商業票據直接向實體企業融資。由於金融危機的發生,投資者擔心不能收回投資而不願購買商業票據,美國的短期無擔保商業票據市場幾乎陷入停頓,美聯儲2008年10月7日宣佈成立商業票據融資工具(SPV),大量購入三個月無擔保和資產抵押的商業票據,這是美聯儲在大蕭條以來首次援引特別法案向非金融企業直接放貸。一反美聯儲以往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出資金時須提供抵押品的傳統做法。美聯儲明知這項直接為企業融資的行動,將使其承擔極大的信用風險,但為了力抗這輪金融危機,感受到問題急迫性的美聯儲已將手頭資源運用至極限,成為真正的“最後貸款人”。此前,美聯儲已經出手支持了一種名為資產擔保商業票據的短債;這種票據由抵押貸款擔保證券、汽車信用卡貸款擔保債券等資產為抵押品。相類似的是,英國更成立專門機構為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提供擔保。英國擬擴大“銀行資產換貸款計劃”,同時央行將向銀行提供20000億英鎊短期融資貸款,以增加銀行資金的流動性。

  9.財政刺激計劃

  為應對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實體經濟的衰退,各國政府紛紛推出一攬子財政刺激計劃。各國經濟刺激方案均包括減稅、增加公共投資等內容。繼布希政府出台1680億美元減稅方案之後,2009年2月奧巴馬政府又通過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美國複蘇與再投資法案。美國的刺激方案主要包括減稅和擴大公共支出。在最新的刺激方案當中,減稅約占35%,方案中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和新能源技術方面。歐洲的財政刺激方案包括歐盟層面上的刺激措施和成員國的刺激措施。歐盟委員會於2008年11月26日批准了一項涵蓋歐盟27個成員國、總額達2000億歐元(約占歐盟GDP中的1.5%)的經濟激勵計劃。歐洲的財政刺激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政府投資減稅、對弱勢群體補貼三個方面。英國的方案主要以減稅為主,其他國家的方案則基本上為綜合方案。日本從2008年8月到2009年4月共m台了四項經濟刺激計劃,計劃支出規模達102.4萬億日元。其中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金額占總額的比重不足40%。這些支出主要由增加對民生方面的財政補貼和增大重點領域的財政投資構成。如增加家計、就業保險、醫療與健康保健費用等財政補貼,加大對教育和節能領域等先端技術研發、再就業促進事業以及發揮地方潛力的各項事業的重點投入。

參考文獻

  1. 莊宗明.世界經濟學.科學出版社,2003年03月.
  2. 張強,喬海曙.中央銀行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9.
  3. 張海魚.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金融危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01.78.200.* 在 2015年12月4日 12:12 發表

good article

回複評論
101.8.49.* 在 2016年3月3日 14:55 發表

Nice

回複評論
182.131.218.* 在 2017年5月22日 16:26 發表

ok

回複評論
222.212.194.* 在 2017年5月22日 22:59 發表

可以

回複評論
61.140.133.* 在 2017年8月6日 23:32 發表

你好可以幫個忙嗎

回複評論
171.217.123.* 在 2017年11月19日 11:56 發表

學習啦

回複評論
205.132.248.* 在 2017年12月7日 01:41 發表

My life is getting better

回複評論
205.132.248.* 在 2017年12月7日 01:41 發表

205.132.248.* 在 2017年12月7日 01:41 發表

My life is getting better

qi shi jiu shi mlgb

回複評論
222.71.98.* 在 2018年12月29日 10:19 發表

金融危機期間是不是力挺保障基本生活的實體經濟

回複評論
佛系鸭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13日 10:36 發表

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 1.頂層募資集團,惡意透支融資和亂擔保,導致銀行資不抵債,賬面空虧。 2.國家性質戰爭策略入侵,惡意性集體撤資,迅速瓦解他國中小企業基礎經濟[尤其是國土面積小的國家,資源匱乏,極度依賴進出口,以美元為匯率]——發動國剪羊毛和知情人進行做空市場經濟——換取差價巨額利益。 3.任何非實體性質商業性活,以虛擬經濟貨幣或者是類似產業為主。。。。利用中間的賬目空虧,完成惡意套現融資

——擾亂市場經濟——

市場型政治家的本質就出現了——要保正經濟市場的重新穩定和絕對控制權[政客提供經濟走向消息+以富人階級為核心重新劃分經濟結構]達到國家階級穩定和政治控制權,力保大企業和中央銀行,以挪用稅收/貶值貨幣/拋棄債券/等等一系列政策。。。。

金融危機 少數人的游戲 ——賺錢開葷派對, 大部分人災難 ——夜回到解放前。

回複評論
佛系鸭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13日 11:20 發表

經濟結構和社會發展規律以及政策都不是建立在這樣空話基礎上產生的,這隻不過是一種輿論策略,騙取信任或者是達到擾亂市場經濟體制,以達到控制經濟和選票目的

回複評論
佛系鸭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13日 11:22 發表

我們要永遠深刻認識到最基本的現實基礎: 1.資源是有限的 2.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回複評論
佛系鸭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1月13日 11:23 發表

所以經濟會成周期性衰敗和增長,會出現階級分化和奴隸壓迫,會出現許許多多的限制性。。。

回複評論
171.92.168.* 在 2019年10月27日 10:39 發表

我們要永遠深刻認識到最基本的現實基礎: 1.資源是有限的 2.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回複評論
182.134.132.* 在 2020年5月30日 13:18 發表

101.78.200.* 在 2015年12月4日 12:12 發表

good article

1

回複評論
M id a8a04b849e907de01dc213c1a41e48f2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2月20日 23:46 發表

什麼事情導致金融危機

回複評論
20101025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1月24日 12:51 發表

要來了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