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規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
目錄 |
經濟規模概述[1]
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指生產要素(勞動力、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的集中程度或積聚水平。在存在工廠規模經濟的產業中,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趨於下降。但這種下降不是無止境的,到一定程度以後,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平均單位產出成本不變。不僅如此,隨著生產規模的再擴大,到一定限度,平均單位產出成本轉而逐漸上升。
經濟規模的另一層含義,專指對應於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由降變平緩時的生產規模,稱為最小最佳規模,有時也被叫做經濟規模。對應於平均總成本曲線開始由平轉升時的生產規模稱為最大最佳規模。大於等於最小最佳規模,又小於等於最大最佳規模區間內的任何生產規模均可視為最佳規模,或稱有效規模(efficient scale)。
一般地講,企業在生產的開始階段,由於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使經濟效益得以提高;當產品單位成本降到最低時,達到最小單位成本的最佳生產規模,表現出規模經濟性;這時若再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則企業生產規模過大、內部合理分工遭到破壞,造成生產的各個方面難以協調,從而降低生產效率,導致經濟效益下降,成為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es of scale)。在嚴格的數學意義上,有效規模所代表的產量,應是U形平均總成本曲線最底部的一個點。在這個點的左側,產量增加成本下降,其表現即為“規模經濟性”。
所謂規模經濟,也稱規模經濟性,是長期平均總成本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的特性。規模經濟反映了產品單位成本與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一個行業或企業具有規模經濟性,這就是說,在生產和經營規模擴大時,生產數量不斷增大,而產品的單位成本則不斷降低,存在收益遞增的現象。生產數量的變化有兩種:一種是生產能力不變情況下的生產數量變化,另一種是生產設備條件變化,即生產能力變化時的生產數量變化。效益和節約表現為產品單位成本的節約和收益遞增。也就是說,如果收益隨著規模的擴大而遞增,則規模是經濟的;反之,規模是不經濟的。規模經濟學正是研究經濟實體的規模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 ↑ 王莉.“規模經濟”與“經濟規模”
好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