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投資性支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財政投資性支出,也稱為財政投資,是以政府為主體,將其從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中籌集起來的財政資金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一種集中性、政策性投資。它是財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1]
財政投資性支出的特點[1]
(1)政府投資可以微利或不盈利,但能極大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益;
(2)政府投資的資金來源可靠,多為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
財政投資性支出的範圍[1]
外部效應較大的公用設施、能源、交通、農業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關國計民生的產業和領域。
財政投資性支出的功能[1]
巨集觀調控功能:
直接調控——根據巨集觀經濟政策目標,結合非政府投資的狀態,安排政府自身投資的方向、規模與結構,使全社會的投資達到優化狀態。
間接調控——通過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通過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並通過稅收、財政補貼、折舊政策等,來制約非政府投資的條件,調控非政府投資的方向。
- 一、投資與經濟增長
投資是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的動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把貨幣資本的投入看作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因為任何一項投資或生產活動首先要從貨幣資本的投入開始。
凱恩斯:不僅認為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且還論述了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乘數作用;收入和消費增加會引起投資增加的加速原理。
投資可以刺激需求的增長(投資過程),同時又可以增加供給(投資完成後)。凱恩斯的乘數理論是從投資可以刺激需求出發。
- 二、凱恩斯的乘數理論:
指每增加1元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投資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同方向變化,邊際消費傾向越大,乘數越大;同邊際儲蓄傾向呈反方向變化,邊際儲蓄傾向越大,乘數越小。投資乘數(單位投資所引起的收入增長的倍數)等於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
投資乘數:
投資規模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又要受當前生產和收入水平的制約。儲蓄是投資的源泉。隨著收入的增長,邊際消費傾向遞減,邊際儲蓄傾向遞增的規律,使投資增長快於收入的增長。加速原理說的是收入變化如何引起投資的變化。
- 三、凱恩斯的加速原理:
加速繫數:
加速繫數表示的是收入或消費增加會引起投資增加到什麼程度的繫數。
儲蓄與投資恆等式是總量平衡的公式,一方面,儲蓄增長就會加速投資;
另一方面,投資超過儲蓄則必然導致通貨膨脹。
財政投資性支出與非政府投資對比
非政府投資 財政投資性支出 目的不同 追求贏利性 整體社會效益 規模不同 受自身積累限制 投資大型項目 效應不同 投資結構失衡 投資基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