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世界貨幣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世界貨幣(world currency)

  在國際商品流通中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世界貨幣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當商品交換超出國家界限而發展為國際貿易時,商品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展開自己的價值,作為它的價值表現形態的貨幣,也就成為世界範圍的商品的一般等價物,即世界貨幣。世界貨幣在前資本主義社會雖已產生,但沒有獲得很大發展。

  當時,世界市場尚未形成,貨幣只在規模和範圍都有限的國際貿易中發揮作用,主要作為購買手段而不是作為支付手段。只有到了資本主義時代,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國際貿易包括了世界各個國家,世界貨幣的各種職能才獲得充分的發展,真正成為全世界的貨幣

目錄

世界貨幣的職能

  世界貨幣除作為價值尺度之外,還是國際支付手段、國際購買手段和財富的國際轉移手段。

國際支付手段

  世界貨幣最主要的職能是作為支付手段,平衡貿易差額。對外貿易帶有雙方的性質,即每個國家既輸出商品也輸入商品,而且主要以信用方式進行,因此,國與國之間就發生了相互的債務關係。

  這些債務關係的結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匯票、支票等),通過相互抵消來進行。對於抵消後的差額,即利用真實的貨幣作為最終的結算手段來償付。這時,世界貨幣就執行著國際支付手段的職能。

國際購買手段

  當貨幣直接被用來向國外購買商品時,它就發揮著國際購買手段的職能。這時,與在國內流通中作為商品交換的中介不同,它是作為貨幣商品同其他商品相交換的。

  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由於意外事件(如戰爭、災荒等)使不同國家之間的正常商品交換受到突然干擾,平衡遭到破壞,因而一國不得不大量購買別國的商品的場合;或者發生在一個國家單方面向另一個國家購買商品,買與賣彼此分離的場合。

  財富的國際轉移手段當把財富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去,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或不適於以商品形式實現,而要以貨幣形式進行時,貨幣就充當社會財富的化身,藉以實現財富的國際轉移。例如,戰敗國向戰勝國支付貨幣賠款,一國向其他國家提供貨幣貸款,或資本家將貨幣資本從國內轉移到國外等,均屬此類。

黃金“世界貨幣”

  金本位制下的世界貨幣19世紀,金、銀都曾是世界貨幣。以後,隨著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黃金遂取得了主導地位。在金本位制下,黃金既在國民經濟中發揮國內貨幣的作用,也在國際關係中發揮世界貨幣的作用。國際收支的差額用黃金來抵補,構成國際儲備貨幣的也只有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而且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按固定比價自由與黃金兌換。

  貨幣的國際流通與國內流通不同。國內流通處於一個國家的主權範圍之內,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由該國法律規定,價格標準、鑄幣形態、輔幣價值符號等都由國家根據本國的經濟情況和傳統習慣予以規定。在國際流通中,貨幣以其原始形態、即黃金條塊的形態出現。在國內流通中鑄幣是按其名義價值流通的。已磨損的鑄幣(在規定的限度內)可與價值十足的鑄幣同樣使用。

  在世界市場上其名義價值完全失去意義,而須以黃金條塊的形態按其實際重量和成色來計算、使用。至於不能兌現的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在世界市場上無效。

  黃金的兌換與匯率由於黃金充當了世界貨幣,就產生了貨幣的兌換與匯率以及黃金的國際流通問題。貨幣兌換成了國際貿易中的必要因素。為了在對外貿易中進行支付,就要將本幣與外幣相兌換,或用各種貨幣同充當世界貨幣的黃金相交換。

  由於貨幣作為世界貨幣時失去其地方性,都歸結為一定的黃金量,因而一國的貨幣可以用另一國的貨幣來表現。各國貨幣以它們相互的黃金含量之比為基礎,形成一定的兌換比例,即貨幣匯率。一國貨幣對黃金以及其他國家貨幣兌換比率的穩定,是國際貿易正常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

  為此要求各國貨幣對世界貨幣維持一個穩定的比價,而且可以自由兌換,即本幣能夠隨時兌換一定量的黃金。

  黃金的國際流通世界貨幣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支付,引起了黃金的國際流通。它隨著各國國際收支與匯價的變動而不斷地從一個國家轉到另一個國家。這種流動是自發的,取決於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狀況和各個國家對外政治、經濟聯繫的狀況。前者是後者的反映,又受後者影響。但黃金作為世界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同它作為商品在國家之間的移動性質不同。例如,產金國把它所生產的黃金出售到國外時 ,黃金是作為商品輸出,而不是作為世界貨幣發揮作用的。

  為了實現黃金的國際流通,每個國家必須保有一定的黃金儲備。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既是它的世界貨幣的準備金,又是國內流通和銀行券兌現的準備金。黃金儲備的上述兩種機能之間互相矛盾,當它用於國內流通時,就會影響它作為世界貨幣準備金的機能;當它用於國際流通時,又會影響其國內準備金的機能。

  當資本主義國家停止黃金在國內流通之後,黃金儲備就只執行世界貨幣準備金的機能。黃金調節匯價和經濟的機制在金本位制下,黃金作為世界貨幣而輸出輸入,對匯價起著自發調節的作用。這種機制使匯價的波動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內。

  由於本幣可以按固定比價自由兌換黃金,並可將黃金自由輸出輸入,當匯價上漲到一定程度,以致購買外匯所付費用超過輸出黃金的費用(等於金價加運費),人們就會直接輸出黃金對外支付,而不再購買外匯;反之,匯價下跌也不會過低。因此,匯價雖有波動,但能保持相對穩定。

  黃金的輸出輸入,也會對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聯繫產生影響。黃金儲備是整個貨幣信用制度的支柱,當黃金輸出使國內的黃金儲備減少到一定限度時,為阻止黃金的繼續流失,貨幣當局就要提高利率,收縮信貸,從而使經濟增長減緩甚至下降,使商品輸入和對外支付減少;反之,黃金的流入和黃金儲備增加,就會促使利率下降,信貸擴大。

金本位制崩潰後的變化

  帝國主義時代金本位制趨於崩潰,黃金從國內流通中退出,在國內流通的完全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

  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作用發生了變化:

  首先,各國的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是沒有價值的,其流通只能以國內為限。因此,國內貨幣與世界貨幣就互相分離,黃金不再像金本位制下那樣既是國內貨幣,又是世界貨幣;

  其次,在黃金繼續發揮世界貨幣作用的同時,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貨幣(如英鎊 、美元),作為黃金的補充,充當國際支付手段與儲備貨幣 。

  世界貨幣的發展中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由於:

  ①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日益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益擴大,與此相適應,在國際上流通的世界貨幣的需要量也急劇增長。而世界上黃金的生產量的增長遠遠趕不上國際流通對世界貨幣的需要,這就迫使人們使用非黃金的信用貨幣來行使世界貨幣的職能。

  ②資本主義各國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少數經濟實力特別雄厚的帝國主義國家手裡集中了巨額的黃金儲備,從而它們的信用貨幣(在與黃金掛鉤的條件下)就有可能經過協議在國際上被承認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

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

  一國的信用貨幣成為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的條件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①發行這種信用貨幣的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國際經濟領域中占有重要的或統治的地位。只有當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的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各國有著廣泛的貿易、金融聯繫時,它的信用貨幣才會在國際間被廣泛使用,並順利地被接受。

  ②這種信用貨幣必須具有相當大的穩定性。而由於任何信用貨幣本身都是沒有價值的,要保持其穩定性,就必須與黃金髮生聯繫,即能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匯價兌換成黃金。因此,有關國家必須具有足夠的黃金儲備,才能保證其信用貨幣的穩定性。

  ③某個國家的貨幣雖然可以在彼此經濟聯繫密切的國家之間充當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範圍內正式取得儲備貨幣的資格,還要得到所有國家的確認,這就必須通過國際協議來實現。如果上述條件發生變化,它就不能再當作世界貨幣來發揮作用。因此,與黃金不同,一國的信用貨幣當作世界貨幣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不穩定的,是包含著矛盾和危機的。歷史的發展正是這樣。

  貨幣集團和貨幣區的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絕大部分貨幣黃金落入了美國和英國手中。而其他國家則缺乏必要的黃金以進口所需的物資。為了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機制重新運轉起來,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國際經濟會議上確定:以可同黃金兌換的英鎊、美元與黃金一起構成各國的國際儲備,併在此基礎上建立金匯兌本位(見金本位制)。

  但不久在 1929~ 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各種類型的金本位制便宣告瓦解繼而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如英鎊區美元區法郎區等。這些貨幣集團是由各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並受它們控制的,在貨幣集團中居統治地位的帝國主義國家的貨幣成為集團內各國的儲備貨幣和相互結算的工具。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的建立

  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會議協議,確定以美元作為各國貨幣定值的標準和儲備貨幣,而美國則承擔義務,將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按官價兌換黃金。這樣,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70%以上黃金儲備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主要的國際結算工具。這就是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但是,這種制度是不穩固的。

  ①這種制度包含著一個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各國的儲備貨幣的來源要依靠美國國際收支的逆差,另方面為保證儲備貨幣的穩定卻要求美國國際收支有順差。

  ②實際上美元並未排除黃金的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然是國際結算的最終手段和國際儲備的重要構成因素。而且,就是美元本身的地位也有賴於黃金的支持。美元之所以能取得“等同黃金”的地位,同它可以按一定比價兌換黃金是有密切關係的。

  一旦美國的黃金儲備急劇減少,美國政府宣佈停止美元對黃金的兌換,美元的特殊地位就會發生動搖,對美元的信任就會急劇下降,最後導致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的瓦解。

  西方國家設想的擴大信用貨幣國際流通的另一種形式是發行世界性的信用貨幣。這類計劃早已存在,但過去並未付諸實施。197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始發行特別提款權,可看作是一個初步的試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已經同意使特別提款權在未來的國際貨幣制度中逐步取代黃金與美元,成為各國貨幣的定值標準和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

  但要使特別提款權成為真正的世界性信用貨幣,卻殊非易事。因為,要作到這一步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如特別提款權穩定性的保證、它的發行與分配、國際收支的調節等。這些關鍵問題的真正解決,要求各國經濟之間達到高度的協調一致,為此有時不僅要求有關國家放棄一部分利益 ,甚至要求它們放棄一部分國家主權,以服從於一個超國家機構的統一計劃與調節,而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世界貨幣”的不同觀點

  由此可見,在國際流通中,雖然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以一種特殊的信用貨幣(一國的信用貨幣或世界性的信用貨幣)來充當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但是黃金作為國際結算中最終的清償手段和最可靠的儲備資產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貨幣所能取代的。

  世界貨幣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進行掠奪的工具世界貨幣是實現國際經濟貿易聯繫的工具,它促進了國際經濟聯繫的擴大與發展,從而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展,世界各地區在經濟上逐漸聯結起來。但這一過程包含著深刻的矛盾。

  它不是通過各個國家的相互合作來實現的,而是通過資本主義國家間的激烈鬥爭、經濟發達國家對經濟不發達國家的剝削與掠奪來進行的。

  為了擴大商品輸出、奪取銷售市場和進行國際不等價交換,帝國主義國家力圖擴大本國貨幣在國際經濟周轉中的使用範圍,操縱外匯行市,並使其他國家、特別是殖民地附屬國的貨幣依附於本國的貨幣。世界貨幣的職能也廣泛服務於資本輸出,成為帝國主義國家奴役掠奪殖民地附屬國的有力工具。此外,世界貨幣的職能還被用於準備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以及瓜分勢力範圍的鬥爭。

  為了上述目的,帝國主義國家不僅加緊爭奪和積累作為世界貨幣的黃金,藉以加強自己的財政與金融實力,而且力圖以本國貨幣取代黃金的世界貨幣地位,樹立本國貨幣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統治地位,以便更有效地對匯價進行控制 ;並以本國貨幣來抵償對外收支逆差,進行資本輸出,以免受黃金儲備的束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Zfj3000,Angle Roh,Cabbage,Dan,鲈鱼,Gaoshan2013,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世界貨幣"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