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區域經濟結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區域經濟結構(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目錄

什麼是區域經濟結構

  區域經濟結構是指一個區域內各經濟單位之間的內在經濟技術制度組織聯繫和數量關係,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決定了區域資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區域經濟結構包括了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要素結構等。

區域經濟結構的影響因素

  區域經濟結構不僅受自然資源條件、歷史發展因素、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社會生產關係上層建築方面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且受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生產力佈局規劃、區域分工、區際利益分配機制、區域生產要素市場發育程度和國家生產要素分配機制、國家的產業政策等國家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影響。

區域經濟結構的演變規律[1]

  根據區域經濟的研究,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出梯度發展的規律。所謂梯度推移或梯度發展,是指在整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只有那些發展條件最好的少數地區才能集中和吸引大量的資本及其他資源要素,獲得迅速的經濟增長。在這個經濟發展階段,其他地區的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會不斷流向經濟發展條件最好的地區。並會出現地區之間貧富差距的拉大,這種情況要持續到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投資環境出現相對飽和的狀況、經濟發展的餘地已經不大的時候,各種生產要素才會逐步向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轉移,使這些地區的經濟開始發展。也就是說,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是從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開始發展,然後逐步向不發達地區推移的。整個國家經濟在區域之間的發展就呈現出由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向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逐步推進的梯度狀態。在這個梯度發展的過程中,相應地出現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不斷拉大的局面。這裡,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優化資源配置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得以貫徹,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呈現非均衡發展的態勢。這是一種經濟發展的理論。

  梯度推移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是有局限性的,它無法說明經濟欠發達或不發達地區中一些部門和行業經濟較快發展的原因,也無法剋服發展過程中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的問題。為了彌補梯度推移理論的局限,發展極一增長點的理淪應運而生。這種理論認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地區經濟增長的速度之所以不相同,是因為某些大城市有創新能力的主導部門和行業首先高速發展起來,成為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展極和增長點。在這些發展極和增長點的帶動下,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能夠實現超常的發展,不斷縮小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最後趕上甚至超過經濟發達的地區,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發展極和增長點的主要作用是它所具有的向心力和離心力所產生的外部經濟效果。向心力的作用使得主導部門和有創新能力的行業四周聚集起許多相關部門和行業以及輔助性企業和第三產業;離心力的作用則使中心城市把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勢頭通過技術、組織、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邊地區擴散,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是通過平面的板塊式推移,而是通過多層次的發展極在不同的點上的帶動作用來實現其發展。

  上述兩種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實際上從不同的角度說明瞭區域經濟增長的實現過程,兩種發展方式起著互補的作用。即在國民經濟總體呈現梯度推移的發展格局的條件下,經濟不發達地區也可以通過優先建設一些經濟發展的發展極和增長點,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的超常發展,彌補梯度推移的不足。

區域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繫[2]

  調整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是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經濟調控的基本內容,也是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間差距的重要條件。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繫。

  總體而論,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是互相影響和互為因果的。經濟結構的合理化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反過來,區域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也有助於經濟結構的進一步改善,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這主要體現在:

  1.調整經濟結構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就是力爭實現區域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達到經濟結構合理化的目標。在合理的經濟結構下、組成國民經濟的各個因素之間互相聯繫和互相作用的方式是相互促進,互相補充、各展所長、各盡其優,這樣就能使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自然資源以及科學技術潛力得到充分而合理的使用,就能充分發揮各種經濟優勢,全面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區域經濟也就因此能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歸根結底就是要重新組織和有效地使用資源,改變現有不合理的經濟結構,使區域經濟轉入良性迴圈的軌道。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已得到普遍地運用。

  2.區域經濟穩定而持續的發展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創造了更大的空間

  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依賴於國家巨集觀政策的指導和規劃,更重要的是依賴於區域財力、物力、人力、知識等生產要素的充分發育,依賴於生產要素在區際的合理流動。一個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區域,各種生產要素市場欠發育,在經濟不寬鬆的情況下,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餘地也就非常有限。但隨著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區域財力、物力的增長,運用經濟杠桿調控區域經濟的可能性和活動的餘地也就愈來愈大,區域經濟穩定而持續的發展也就為經濟結構的調整創造了越來越大的空間。

  3.區域經濟發展必然會引起經濟結構的變化,帶動經濟結構從低級向高級演變

  區域經濟發展,是由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各種產品的發展總和而成的。由於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各種產品所處環境各不相同,其經濟發展也就各有快慢。有的部門、行業、企業產品,由於市場需求量大,技術進步快,勞動生產率高,發展就快一些;有的部門、行業、企業產品由於市場信息不靈,技術進步慢,勞動生產率低,發展相對慢一些,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正是由於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各種產品的發展進程不同,區域經濟結構也就會隨之發生改變。持續、穩定的區域經濟增長,則表明區域經濟發展較理想,對各種資源的配置比較合理,區域經濟結構變化的方向也就會由低級向高級邁進。一方面,區域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體現區域經濟正從失調走向協調,從不平衡走向平衡,從不良性迴圈走向良性迴圈,從舊的平衡走向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是衡量經濟結構演變的一個重要標誌。以產業結構為例,在發展中區域,產業結構的初始狀態總是第一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製造初級產品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優勢比重。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區域結合自己的優勢條件向不同產業擴展,產業結構也不斷地置換和演進,出現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資本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由製造初級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製造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這表明隨著區域經濟發64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區域產業結構將經歷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進化過程,即產業結構高度化的特征。產業結構高度化則推動產業結構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合理化。目前,第三產業、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製造最終產品的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占優勢比重已成為發達區域的重要標誌之一。

參考文獻

  1. 劉春生主編.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3.
  2. 朱麗萌著.區域經濟理論與戰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泡芙小姐,HEHE林,jane409,连晓雾,方小莉,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區域經濟結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