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结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区域经济结构(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目录 |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等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区域经济结构不仅受自然资源条件、历史发展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区域分工、区际利益分配机制、区域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国家生产要素分配机制、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区域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1]
根据区域经济的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梯度发展的规律。所谓梯度推移或梯度发展,是指在整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只有那些发展条件最好的少数地区才能集中和吸引大量的资本及其他资源要素,获得迅速的经济增长。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其他地区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向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并会出现地区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这种情况要持续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出现相对饱和的状况、经济发展的余地已经不大的时候,各种生产要素才会逐步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转移,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始发展。也就是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从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开始发展,然后逐步向不发达地区推移的。整个国家经济在区域之间的发展就呈现出由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向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逐步推进的梯度状态。在这个梯度发展的过程中,相应地出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的局面。这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得以贯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态势。这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理论。
梯度推移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它无法说明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中一些部门和行业经济较快发展的原因,也无法克服发展过程中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为了弥补梯度推移理论的局限,发展极一增长点的理沦应运而生。这种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之所以不相同,是因为某些大城市有创新能力的主导部门和行业首先高速发展起来,成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极和增长点。在这些发展极和增长点的带动下,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能够实现超常的发展,不断缩小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后赶上甚至超过经济发达的地区,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发展极和增长点的主要作用是它所具有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向心力的作用使得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四周聚集起许多相关部门和行业以及辅助性企业和第三产业;离心力的作用则使中心城市把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势头通过技术、组织、要素信息等渠道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是通过平面的板块式推移,而是通过多层次的发展极在不同的点上的带动作用来实现其发展。
上述两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实现过程,两种发展方式起着互补的作用。即在国民经济总体呈现梯度推移的发展格局的条件下,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优先建设一些经济发展的发展极和增长点,从而带动地区经济的超常发展,弥补梯度推移的不足。
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2]
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调控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要条件。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总体而论,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是互相影响和互为因果的。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这主要体现在:
- 1.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就是力争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达到经济结构合理化的目标。在合理的经济结构下、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方式是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各展所长、各尽其优,这样就能使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潜力得到充分而合理的使用,就能充分发挥各种经济优势,全面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也就因此能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归根结底就是要重新组织和有效地使用资源,改变现有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转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已得到普遍地运用。
- 2.区域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依赖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和规划,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区域财力、物力、人力、知识等生产要素的充分发育,依赖于生产要素在区际的合理流动。一个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区域,各种生产要素市场欠发育,在经济不宽松的情况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余地也就非常有限。但随着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财力、物力的增长,运用经济杠杆调控区域经济的可能性和活动的余地也就愈来愈大,区域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也就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 3.区域经济发展必然会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带动经济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
区域经济发展,是由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种产品的发展总和而成的。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各种产品所处环境各不相同,其经济发展也就各有快慢。有的部门、行业、企业、产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技术进步快,劳动生产率高,发展就快一些;有的部门、行业、企业、产品由于市场信息不灵,技术进步慢,劳动生产率低,发展相对慢一些,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正是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各种产品的发展进程不同,区域经济结构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持续、稳定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较理想,对各种资源的配置比较合理,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也就会由低级向高级迈进。一方面,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体现区域经济正从失调走向协调,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不良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从旧的平衡走向新的平衡。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是衡量经济结构演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产业结构为例,在发展中区域,产业结构的初始状态总是第一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初级产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比重。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区域结合自己的优势条件向不同产业扩展,产业结构也不断地置换和演进,出现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这表明随着区域经济发64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产业结构将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化过程,即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产业结构高度化则推动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目前,第三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制造最终产品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比重已成为发达区域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