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生產方式(Mode of production)
目錄 |
生產方式是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謀得方式,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界之間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的體系。生產方式的物質內容是生產力,其社會形式是生產關係,生產方式是兩者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統一。
馬克思對生產方式的解釋[1]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生產方式是一個具有多種含義的概念。一種是指生產關係。例如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顯然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是許多經濟變革的總結,並且是以其他生產方式(社會生產關係)的衰亡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一定發展為前提。”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這種種形式恰好形成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種範疇。對於這個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即商品生產的生產關係來說,這個範疇是有社會效力的、因而是客觀的思維形式。”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
另一種是指經濟的社會形態。例如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說:“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再一種是指勞動方式或勞動的生產條件。例如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指出:“人們之所以有歷史,是因為他們必鬚生產自己的生活,而且必須用一定的方式來進行”。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因此,他的勞動生產條件,也就是他的生產方式,從而勞動過程本身必鬚髮生革命。必須變革勞動過程的技術條件和社會條件,從而變革生產方式本身,以提高生產力”。
- ↑ 劉明合.對馬克思生產方式概念的再解讀(A).泰山學院學報.2010,32(2)
要是有實例就更好理解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