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目錄 |
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繫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即把資金作為供應鏈的一個溶劑,增加其流動性。
一般來說,一個特定商品的供應鏈從原材料採購,到製成中間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在這個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結果最後造成資金鏈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
供應鏈金融的特點[1]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註入處於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係,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金融包含在產業金融當中,而供應鏈金融又包括了物流金融,三者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三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從屬關係。
2、與傳統金融模式的區別
供應鏈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對風險的控制、授信的靈活度等方面,具體情況如下麵兩個圖表所示。
(1)傳統金融--孤立的關註企業和業務本身
(2)供應鏈金融:商業銀行根據產業特點,圍繞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基於交易過程向核心企業和其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的綜合金融服務。
◆以核心企業為基準創建"1+N"或"M+1+N"的金融服務模式;
◆根據產業特點,跨行業的提供金融服務。
3、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
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主要有金融機構、中小企業、支持型企業以及在供應鏈中占優勢地位的核心企業。
參與主體 | 功能 |
金融機構 | 1、在供應鏈金融中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通過與支持型企業、核心企業合作,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根據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動產進行“量體裁衣”,設計相應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
中小企業 | 在生產經營中,受經營周期的影響,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占用大量的資金。而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可以通過貨權質押、應收賬款轉讓等方式從銀行取得融資,把企業資產盤活,將有限的資金用於業務擴張,從而減少資金占用,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 |
支持性企業 | 供應鏈金融的主要協調者,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物流、倉儲服務,另一方面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貨押監管服務,搭建銀企間合作的橋梁。對於參與供應鏈金融的物流企業而言,供應鏈金融為其開闢了新的增值業務,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為物流企業業務的規範與擴大帶來更多的機遇。 |
核心企業 | 1、在供應鏈中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能夠對整個供應鏈的物流和資金流產生較大影響的企業。供應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會給核心企業造成供應或經銷渠道的不穩定。
2、核心企業依靠自身優勢地位和良好信用,通過擔保、回購和承諾等方式幫助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維持供應鏈穩定性,有利於自身發展壯大。 |
供應鏈金融的背景和概念[2]
在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在協調供應鏈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正是這一地位造成了供應鏈成員事實上的不平等。正如一位手握l0億美元採購預算的沃爾瑪服裝採購員所說:“我當時拿著全美國最大個的鉛筆。如果沒有人按照我們的意思做,一言不合,我就折斷手裡的鉛筆扔到桌上,然後揚長而去。”
供應鏈中的弱勢成員企業通常會面臨:既要向核心企業供貨,又要承受著應收賬款的推遲;或者在銷售開始之前便以鋪貨、保證金等形式向核心企業提前支付資金。許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認為,“資金壓力”是它們在供應鏈合作中碰到的最大壓力。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分擔了核心企業的資金風險,但卻並沒有得到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儘管銀行想給這些企業進行授信,但卻常常因為這些中小型企業規模小、抵押物不足、生產經營難於掌握以及抵禦經濟波動能力差等諸多因素,讓銀行等金融機構認為風險很大而拒絕放貸。
僅從供應鏈角度內部來看,核心企業不願承擔資金風險,而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型企業缺乏融資能力是供應鏈資金流“梗阻”的內在動因u。但如果核心企業能夠將自身的資信能力註入其上下游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能夠有效監管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的業務往來,那麼金融機構作為供應鏈外部的第三方機構就能夠將供應鏈資金流“盤活”,同時也獲得金融業務的擴展,而這就是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產生的背景。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一個金融創新業務,它與傳統信貸業務最大的差別在於,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資信能力,來緩解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中小型企業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解決中小型企業的抵押、擔保資源匱乏問題。
深圳發展銀行將圖中的供應鏈融資模式總結為“1+N”的貿易融資方式,即圍繞某“1”家核心企業,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全方位地為鏈條上的“N”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深圳發展銀行通過參與核心企業“1”的供應鏈運作,在穩定與“1”的業務的同時,培育新興市場的客戶群“N”,拓展了銀行的資金去向,同時也解決了供應鏈成員企業融資瓶頸對供應鏈穩定性和成本的影響。
深圳發展銀行的供應鏈金融創新開始從新的視角評估中小型企業的信用風險,從專註於對中小企業本身信用風險的評估,轉變為對整個供應鏈及其交易的評估。這樣既真正評估了業務的真實風險,同時也使更多的中小型企業能夠進入銀行的服務範圍。
綜合諸多學者以及實業界的觀點,在此將供應鏈金融的概念界定為:
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在對整條供應鏈進行信用評估及商業交易監管的基礎上,面向供應鏈核心企業和節點企業之間的資金管理進行的一整套財務融資解決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
(1)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開展的一項金融服務業務,管理的是供應鏈的資金往來。
(2)在整條供應鏈的信用評估中,核心企業的信用被賦予很大的權重,也就是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是整體供應鏈信用風險的主要來源。
(3)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其他鏈中企業之間的交易需要被監督,確保不會向虛假業務進行融資。
(4)供應鏈金融是一種財務融資,企業向金融機構的抵押物不是固定資產,而是應收賬款、預付款和存貨等流動資產。
供應鏈金融的演進和發展歷程[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已經有上百萬家企業宣告破產,這些破產的企業並非是沒有市場競爭力(如克萊斯勒),也不是因為沒有創新能力(如通用汽車),而是因為資金鏈斷裂造成了供應鏈中企業破產的連鎖反應。供應鏈金融自誕生以來就是為瞭解決供應鏈中資金流梗阻以及資金流的優化問題。
(一)國外供應鏈金融的演進
供應鏈金融必然是以面向供應鏈的整體運作為核心。供應鏈中物流是資金流可以依附的實物載體,因此,供應鏈金融中的存貨質押融資業務始終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環節,沒有存貨的流動,應付賬款和預付賬款等供應鏈融資模式也就無從談起。可以說,供應鏈中的物流是供應鏈金融業務得以開展的基礎。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供應鏈金融幾乎與其他金融業務同時開展,並經過200多年的創新和發展後形成了現代供應鏈金融的雛形。西方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19世紀中期之前
在此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非常單一,主要是針對存貨質押的貸款業務。例如,早在1905年俄國沙皇時代,農民在豐收季節,當穀物的市場價格較低時,將大部分穀物抵押給銀行,用銀行貸款資金投入後續的生產和生活;待穀物的市場價格回升後,再賣出穀物歸還銀行本金利息。由此,農民可以獲得比收割時節直接賣出穀物更高的利潤。
階段二: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70年代
在此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開始豐富起來,承購應收賬款等保理業務開始出現。但起初,這種保理業務常常是趁火打劫式的金融掠奪,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和資產評估機構進行了合謀,刻意壓低流動性出現問題的企業出讓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然後高價賣給其他第三方中介機構。部分金融機構惡意且無序的經營造成了市場嚴重的混亂,並引發了企業和其他銀行的不滿和抗議。為規範市場行為,1954年美國出台了《統一商法典》,明確了金融機構開展存貨質押應遵循的規範。由此,供應鏈金融開始步入健康發展的時期,但這一階段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仍以“存貨質押為主,應收賬款為輔”。
階段三:20世紀80年代至今
在此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開始繁榮,出現了預付款融資、結算和保險等融資產品。這要歸功於物流業高度集中和供應鏈理論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際上的主要物流開始逐漸集中到少數物流企業,聯邦快遞(FedEx)、UPS和德國鐵路物流等一些大型的專業物流巨無霸企業已經形成。
隨著全球化供應鏈的發展,這些物流企業更為深入地楔入到眾多跨國企業的供應鏈體系之中,與銀行相比,這些物流企業更瞭解供應鏈運作。通過與銀行合作,深度參與供應鏈融資,物流企業在提供產品倉儲、運輸等基礎性物流服務之外,還為銀行和中小型企業提供質物評估、監管、處置以及信用擔保等附加服務,為其自身創造了巨大的新的業績增長空間,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獲得了更多的客戶和更多的收益。
在此階段,國外供應鏈金融發展開始形成“物流為主、金融為輔”的運作理念,供應鏈金融因物流企業的深入參與獲得了快速的發展。
(二)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有賴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中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世界製造中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產業分工,中國成為大量跨國企業供應鏈的彙集點。中國的供應鏈金融得到快速發展,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並針對中國本土企業進行了諸多創新。
與國外發展軌跡類似,中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得益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2000年以來中國物流行業經過大整合之後,網路效應和規模效應開始在一些大型物流企業中體現出來,而這些企業也在更多方面深入強化了供應鏈的整體物流服務。2004年中國物流創新大會上,物流行業推選出了未來中國物流行業的四大創新領域和十大物流創新模式中,“物流與資金流整合的商機”位居四大創新領域之首,而“庫存商品抵押融資運作模式”、“物資銀行運作模式”、“融通倉運作模式及其系列關鍵技術創新”分別位居十大物流創新模式的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先後與國內三大物流巨頭——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和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簽署了“總對總”(即深圳發展銀行總行對物流公司總部)戰略合作協議。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有數百家企業從這項戰略合作中得到了融資的便利。據統計,僅2005年,深圳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模式就為該銀行創造了2500億元的授信額度,貢獻了約25%的業務利潤,而不良貸款率僅有0.57%。
綜合來看,現階段我國供應鏈金融發展呈現多個特點:①供應鏈金融發展區域不平衡。外向型經濟比較明顯的沿海,供應鏈金融發展相對較為領先,而內陸供應鏈金融仍處在初級階段。此外,我國關於供應鏈金融的業務名稱約定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叫法,有物流金融、物資銀行、倉單質押、庫存商品融資、融通倉、貨權融資及貨權質押授信等。②我國的供應鏈金融還面臨著法律風險,庫存商品等流動資產質押還存在一定的法律真空。我國銀行分業經營的現狀,使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形成了多種委托代理關係,加之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落後則進一步造成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運作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2]
單個企業的流動資金被占用的形式主要有應收賬款、庫存、預付賬款三種。金融機構按照擔保措施的不同,從風險控制和解決方案的導向出發,將供應鏈金融的基礎性產品分為應收類融資、預付類融資和存貨類融資三大類。下麵將重點對這三種融資方式進行說明。
(一)應收類:應收賬款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是指在供應鏈核心企業承諾支付的前提下,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的一種融資模式。
圖是一個典型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是債權融資需求方,核心企業是債務企業並對債權企業的融資進行反擔保。一旦融資企業出現問題,金融機構便會要求債務企業承擔彌補損失的責任。
應收賬款融資使得上游企業可以及時獲得銀行的短期信用貸款,不但有利於解決融資企業短期資金的需求,加快中小型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和成長,而且有利於整個供應鏈的持續高效運作。
(二)預付類:未來貨權融資模式分析
很多情況下,企業支付貨款之後在一定時期內往往不能收到現貨,但它實際上擁有了對這批貨物的未來貨權。
未來貨權融資(又稱為保兌倉融資)是下游購貨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用於支付上游核心供應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交付貨物的款項,同時供應商承諾對未被提取的貨物進行回購,並將提貨權交由金融機構控制的一種融資模式。
圖是一個典型的未來貨權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下游融資購貨商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部貨款,即可從指定倉庫中分批提取貨物並用未來的銷售收入分次償還金融機構的貸款;上游核心供應商將倉單抵押至金融機構,並承諾一旦下游購貨商出現無法支付貸款時對剩餘的貨物進行回購。
未來貨權融資是一種“套期保值”的金融業務,極易被用於大宗物資(如鋼材)的市場投機。為防止虛假交易的產生,銀行等金融機構通常還需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機構對供應商上下游企業的貨物交易進行監管,以抑制可能發生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合謀給金融系統造成風險。例如,國內多家銀行委托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簡稱:中外運)對其客戶進行物流監管服務。一方面,銀行能夠實時掌握供應鏈中物流的真實情況來降低授信風險;另一方面,中外運也獲得了這些客戶的運輸和倉儲服務。可見,銀行和中外運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雙贏”。
(三)存貨類:融通倉融資模式分析
很多情況下,只有一家需要融資的企業,而這家企業除了貨物之外,並沒有相應的應收賬款和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的信用擔保。此時,金融機構可採用融通倉融資模式對其進行授信。融通倉融資模式是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經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估和證明後,金融機構向其進行授信的一種融資模式。
圖是一個典型的融通倉融資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抵押貨物的貶值風險是金融機構重點關註的問題。因此,金融機構在收到中小企業融通倉業務申請時,應考察企業是否有穩定的庫存、是否有長期合作的交易對象以及整體供應鏈的綜合運作狀況,以此作為授信決策的依據。
但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並不擅長於質押物品的市場價值評估,同時也不擅長於質押物品的物流監管,因此這種融資模式中通常需要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金融機構可以根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和運營能力,將一定的授信額度授予物流企業,由物流企業直接負責融資企業貸款的運營和風險管理,這樣既可以簡化流程,提高融資企業的產銷供應鏈運作效率,同時也可以轉移自身的信貸風險,降低經營成本。
(四)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綜合應用
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是供應鏈金融中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融資模式,適用於不同條件下的企業融資活動。但這三種融資模式又是供應鏈金融中幾大主要業務模塊,可以將其進行組合後形成一個涉及供應鏈中多個企業的組合融資方案。例如,初始的存貨融資要求以現金贖取抵押的貨物,如果贖貨保證金不足,銀行可以有選擇地接受客戶的應收賬款來代替贖貨保證金。
因此,供應鏈金融是一種服務於供應鏈節點企業間交易的綜合融資方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課題組對深圳發展銀行“1+N”供應鏈金融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針對供應鏈中不同主體的特點,總結了適用的供應鏈金融方案。
1.對核心企業的融資解決方案
核心企業自身具有較強的實力,對融資的規模、資金價格、服務效率都有較高的要求。這部分產品主要包括短期優惠利率貸款、票據業務(開票、貼現)、企業透支額度等產品。
2.對上游供應商的融資解決方案
上游供應商對核心企業大多採用賒賬的銷售方式。因此,上游供應商的融資方案以應收賬款為主,主要配備保理、票據貼現、訂單融資、政府採購賬戶封閉監管融資等產品。
3.對下游經銷商的融資解決方案
核心企業對下游分銷商的結算一般採用先款後貨、部分預付款或一定額度內的賒銷。經銷商要擴大銷售,超出額度的採購部分也要採用現金(含票據)的付款方式。因此,對下游經銷商的融資方案主要以動產和貨權質押授信中的預付款融資為主。配備的產品主要包括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票據的開票、保貼、國內信用證、保函、附保貼函的商業承兌匯票等。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處在供應鏈上的企業一旦獲得銀行的支持,資金這一“臍血”註入配套企業,也就等於進入了供應鏈,從而可以激活整個“鏈條”的運轉;而且藉助銀行信用的支持,還為中小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商機。
- 一、供應鏈金融實現四流合一
供應鏈金融很好的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四流合一。
物流: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包括商品的運輸、倉儲、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信息流:在整條供應鏈中,和物流、資金流相關聯的各類訊息,也是物流和信息流的一部分,包括訂購單、存貨記錄、確認函、發票等。
商流:在供應鏈中,上下游供應商的資金鏈條均可被金融服務機構整合,從而形成商流。
在供應鏈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是共同存在的,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結合將更好的支持和加強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貨物、服務往來(物流)。傳統意義上,企業會將註意力集中於加速供應鏈中物流的流轉,但是資金流的流轉對企業來說同樣很重要。隨著市場全球化的發展和新興市場上的浮現出來的貿易機會,如何管理好企業的資金流已經成為了企業參與供應鏈重點關註的話題。
- 二、縱觀整條供應鏈的各個環節
為了確保整條供應鏈能夠順利進行,企業就必須縱觀全局,瞭解上、下游的企業具體情況,以及與之相關的物流和資金流的信息。在許多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供應鏈一旦出現了問題,基本上都是由於供應商無法正常按照合約(如:質量、數量、日期等)提供產品所引起的,並非是採購商無法支付貨款所引起的。因此作為下游的企業更應當與上游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繫,及時瞭解供應商的各種信息,避免因供應商無法及時交貨而引起的供應鏈的中斷。正如同之前所說的,企業通常會將註意力集中在貨物流上,僅僅關註於企業的貨物是否按照要求及時地送到。但是值得註意的是,供應商不能及時提供貨物的原因主要因為資金上的短缺。因此作為下游的企業更應該倍加關註整條資金流的狀況。
當有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於新興市場,這也意味著企業面臨更加複雜和更具風險的市場,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交易開始通過賒賬的方式進行。企業應當審視到他們存在的風險以及採取積極的方式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效率。
在當前的金融市場上有許多方法可以加強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效率,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產品。目前有一種現象,就是銀行和企業之間缺少一定的必要溝通。銀行一般不會瞭解到企業的現金管理和營運資金的情況,除非是和自己業務有密切管理的企業信息。這樣的話,在單獨開展相應的融資服務的時候,銀行就會面臨很大的信用風險,企業當然也無法針對自己的資金狀況尋求到更為合適的銀行產品。
開展了供應鏈金融之後,這種局面就會得到很好的改善。因為供應鏈金融是基於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針對它的上、下游企業而開展的一種金融服務。通過供應鏈金融將上、下游企業和銀行緊密的聯繫起來。供應鏈金融使得整根鏈條形成了一個閉環模式,銀行能夠準確地掌握各個環節上企業的信息。銀行通過核心企業的優質信譽,為它的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的風險繫數。企業通過銀行的幫助,也能夠做到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整合。在收到對方支付的款項之後,企業就可以及時地將物流進行跟進,這樣就實現了資金收付的高效率,加速了整條供應鏈的物流和資金流的高速運轉,提升了整體價值。
在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時候,供應鏈中最基本的訂單和發票也不應該被忽略,因為訂單作為供應商和採購商之間的一種協議,直接關係到了供應商發貨前和發貨後的融資行為以及採購商存貨融資的行為。
供應鏈金融行業政策環境分析[1]
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彙總
發佈時間 | 政策 | 內容 |
2011年10月12日 | 新國九條財金政策 | 確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等措施,具體政策見下表。 |
2011年 | 金融18條 | 改善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政策性文件,具體內容見下表。 |
2011年4月29日 | 《私募債發行規則》 | 長期將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規模的增加,下表分別從短、中、長三個時期的影響進行分析。 |
新"國九條"財金政策分析
政策措施 | 要點 |
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 | ①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
②商業銀行重點加大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 |
清理糾正金融服務不合理收費 | ①除銀團貸款外,禁止商業銀行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
②嚴格限制商業銀行向小型微型企業收取財務顧問費、咨詢費等費用。 |
拓寬小型微型企業融資渠道 | ①逐步擴大小型微型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積極穩妥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等融資工具; |
細化對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差異化監管政策 | ①對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所對應的單戶500萬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在計算存貸比時可不納入考核範圍;
②允許商業銀行將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型微型企業貸款視同零售貸款計算風險權重,降低資本占用。 |
促進小金融機構改革與發展 | 強化小金融機構重點服務小型微型企業、社區、居民和“三農”的市場定位。 |
促進民間借貸健康發展 | ①嚴格監管,禁止金融從業人員參與民間借貸; |
"金融18條"內容分析
類別 | 闡述 |
中小企業貸款額度方面 | "金融18條"規定,要把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擴大中小企業信貸投放作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信貸經營業務的重要戰略,確保中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要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增量要高於上年。 |
農村金融機構及小額貸款公司 | "金融18條"規定,推動服務縣域中小企業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穩步發展;鼓勵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到金融服務空白鄉鎮開設村鎮銀行和貸款公司;堅持小額貸款公司風險防範和規範發展並重,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大中型商業銀行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為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資金業務,但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可獲得融資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 |
保險業進入中小企業融資範疇 | "金融18條"規定繼續推動科技保險發展,為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提供創新創業風險保障。積極發展信用保險和短期抵押貸款保證保險等新型保險產品,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保險產品。科學合理地釐定針對中小企業的保險費率,提高保險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保險服務的積極性。繼續落實對中小商貿企業投保國內貿易信用險給予保費補助政策。 |
拓寬融資渠道需要優惠政策 | "金融18條"強調要積極推進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試點,適時將試點擴大到其他具備條件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完善監管和交易制度,改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推進完善短期融資融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的試點工作,適當簡化審批手續,對中小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實行綠色通道。 |
《私募債發行規則》分析
影響期限 | 要點 | 具體分析 |
短期影響 | 由於短期內,私募債主要集中在大型的企業與投資主體,因此影響也會有限。 | 由於目前處於私募債券發行的初步階段,在產品推出初期,其發行的債券將主要以大型央企、國企為主,需求方也主要集中於銀行間市場較大型的機構。且從流動性來看,私募債券只能在原始持有人或經認可的合格投資人範圍內轉讓,因此其流動性有限。 |
中期影響 | 進一步拓展了企業利用債券融資的空間。 | 非公開定向發行債券的推出,打破了交易商協會對於企業公開發行的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待償還餘額不得超過企業凈資產40%比例的限制,只要投資人認為可以承擔企業發債突破這一比例的風險,那麼企業將可以發行更多的債券,即賦予了企業和投資機構更大的靈活性和選擇空間,進一步拓展了企業利用債券融資的空間。 |
長期影響 | 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推動更多中小企業發行私募債將是私募債券發展的長期之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債券市場的融資服務的功能將更加健全。 | 私募債券發行初期,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但是由於該融資工具的發行利率一般低於銀行貸款利率,可以有效節約融資利息成本,且私募債券發行的靈活性較高,風險限制在投資人範圍內,以上這些特點對整體規模不大、資金實力有限的中小企業發展意義更大。接下來,隨著市場對該融資工具的認可和接受度的提高,發行企業有望出現更多的中小企業,投資人範圍也有望擴大;私募債券的推出,使得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數量得到擴張,發行品種更加豐富,債券市場的融資服務的功能將更加健全。 |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fhermit,Angle Roh,Zfj3000,Dan,鲈鱼,Yixi,泡芙小姐,张丽丽,HEHE林,Gaoshan2013,连晓雾,方小莉,y桑,寒曦,Lin,Tracy,刘维燎,三木,蒋十一少,181****6626,LuyinT.評論(共14條)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financial supply chain) 財務供應鏈(Financial Supply Chain,FSC) 哪個是哪個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financial supply chain) 財務供應鏈(Financial Supply Chain,FSC) 哪個是哪個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財務供應鏈(Financial Supply Chain)
已將錯誤之處修正~
完全同意啊,666666666666
條目最上方的命名按鈕中不就是有一個 收藏 的嗎
對想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學生,在大學該學點啥?
先學金融吧
銀行、企業、物流監管業者結合,透過即時信息平臺的建立,專業迅速的稽核查核流程,就能著實地提供中小企業,享受供應鏈中信用金融的取得,與物流配送、監管收款的服務。增加供應鏈企業的信用,物流循環快速,帶動貿易活絡,增加銀行資金快速週轉使用。 從傳統抵質押信用提供(使用縮小信用),到供應鏈信用金融推廣(倍數增加信用),確實能為銀行、企業、政府稅收、地方繁榮與增加就業率,帶來一嶄新繁榮的新多贏契機與商機!
你是大陸北方的網友嗎
銀行、企業、物流監管業者結合,透過即時信息平臺的建立,專業迅速的稽核查核流程,就能著實地提供中小企業,享受供應鏈中信用金融的取得,與物流配送、監管收款的服務。增加供應鏈企業的信用,物流循環快速,帶動貿易活絡,增加銀行資金快速週轉使用。 從傳統抵質押信用提供(使用縮小信用),到供應鏈信用金融推廣(倍數增加信用),確實能為銀行、企業、政府稅收、地方繁榮與增加就業率,帶來一嶄新繁榮的新多贏契機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