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生產要素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生产资源)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

目錄

什麼是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又稱:生產因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後者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於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人類進行社會勞動生產所必需具備的條件,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運用勞動資料進行勞動,使勞動對象發生預期的變化。生產過程結束時,勞動和勞動對象結合在一起,勞動物化了,對象被加工了,形成了適合人們需要的產品。如果整個過程從結果的角度加以考察,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表現為生產資料,勞動本身則表現為生產勞動。

  由於生產條件及其結合方式的差異,使社會區分成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不斷的有新的生產要素如,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進入生產過程,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重大作用。生產要素的結構方式也將發生變化,而生產力越發達,這些因素的作用越大。

生產要素的特性[1]

  儘管生產要素也和普通產品一樣要通過買賣關係才能實現其自身的價值,但是,兩者在買賣結束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對於產品來說,買主得到了產品以後就進入了該產品的最後消費環節,通過消費該產品實現其一定程度的滿足。而購買生產要素的買主不是把生產要素用來消費的,而是要進一步投入生產過程中,並且生產要素在進入生產過程之前僅僅是可能的生產能力,只有在它們進入生產過程並按照一定比例結合起來,創造了產品和服務之後,才變為現實的生產能力,也就是說只有在這時生產要素才能體現出其價值來,此時生產要素的所有者才能獲得相應的收入

  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就是生產要素的價格,比如,勞動者的收入就是工資,即勞動的價格;資本所有者的收入就是利息,即資本的價格;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就是地租,即土地的價格;企業家的收入就是利潤,即企業家才能的價格。因此,反過來也可以說,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問題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問題。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討論要素價格的決定時所稱的要素價格乃指生產要素的服務的價格,而非要素本身的價格。要素本身與要素的服務是不同的。生產要素的服務是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發揮的功能,也就是對生產的貢獻。經濟學上有時候就用生產服務(productive services)一詞代替生產要素使用,以強調廠商所購買的不是生產要素本身,而是其在生產過程中的貢獻,即其服務。我們通常都說雇勞動、租土地或藉資本,而不說購買勞動、土地或資本,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所說生產要素的價格,均指生產要素的服務的價格。不過,除勞動外,對於土地及資本,其本身同樣可在市場上進行買賣。例如,廠商可以購買土地、廠房及其他資本設備,同樣也可以購買其服務——租用土地或資本設備


生產要素與收入分配

  研究生產要素分配對收入分配的影響,應遵循馬克思這一原理:“消費生產要素與收入分配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

  以中國的城鄉收入分配為例,城鄉收入的差距與生產要素分配有著直接關係。

  中國的城鄉結構,從區域來講,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少得多,卻控制著全民所有制資源;農村人口比城市多,只控制部分土地所有制(因土地出售,絕大部分收入被城市拿走)的少量資源。這種生產要素的分配格局,必然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首先,城市控制的生產要素多,質量好,居民與生產要素結合的機遇多,占有和使用生產要素的數量就大、質量就高,從而其收入自然就高;其次,城市居民享受著城市化所帶來的好處,享受著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而農民在付出巨大代價後,卻得不到回報,是二等公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這必然使城市和農村的生活水平差距擴大;最後,城鄉最大的差距是知識水平上的差別,農民文化知識相對貧乏,這是農民的致命傷,它剝奪了農民就業和獲取高收入的機遇。農村占有生產要素的匱乏,就使農民失去了發展權,就不能發家致富,增加收入,這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這一問題的形成,既不能怪罪效率優先,更不能用公平分配去解決,只能從生產要素分配入手,在使用生產要素上農民應與城市居民獲得同等待遇,才有利於社會公平。

  生產要素的占有和分配不是隨心所欲的,最終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生產要素的公平占有不是重新分配,而是破除人為的劃分,使社會成員在社會生產要素的使用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場經濟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有使用社會生產要素的平等權利。但這種公平機遇只是一個前提條件,還需要在運行規則上的公平,即大家所使用的是同一規則。這一規則主要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執行。在政策制定上如果是區別對待,不能一視同仁,必然會影響一些人的收入。如在確定工農業產品價格上的剪刀差,在徵用農民的土地上,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存在巨大差價,在支付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上低於城市同等工人,在享受公共產品,如教育、衛生、補貼、救濟、社保等方面,農村與城市存在重大差別,以及農民在城市就業受到刁難和不公正待遇,政府在財政轉移支付上偏重於城市,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會影響農民的收入。在政策執行上如監管不嚴,甚至有親疏之分,如偷稅漏稅,也會使一些人暴富。對於這一類問題的處理,即便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改為“公平優先,兼顧效率”也無法解決,必須在政策上實行同一規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分配的原則是按生產要素進行的,因而生產要素的分配就決定了收入分配。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麼自然而然地就要產生消費資料的現在這樣的分配。”所以,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不能用公平分配,只能改變生產要素的分配,在政策上一視同仁,使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通用同一規則,大家機遇均等,公平競爭。

  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四大類,但長期以來我們只強調勞動在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中的作用,而其他生產要素的作用及其對國民收入的分割則要麼被忽視了,要麼重視不夠,因而一直只強調勞動參與收入分配的問題。而按生產要素分配,就是要在繼續凸顯勞動作用的同時,給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以足夠的重視,使它們也合理合法地得到回報。這其中特別要強調兩種要素的作用和回報:

  一是人力資本。資本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種形式。各國的經濟發展實踐表明,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教育對於國民收入增長率的貢獻正在大幅攀升,人的素質和知識、才能等對經濟發展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如何使人力資本得到足夠的回報,對於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國民收入的分配變得非常重要。

  二是土地以及資源性財產。它們對於財富生產的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但對於它們參與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卻一直存在模糊認識,這表現在我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免費或低價使用的。在我國,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有或集體所有,它們的免費或低價使用,意味著它們的收益被少數人侵占了。這也是我國收入差距急劇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土地和資源性要素如何參與分配,是在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時應認真加以考慮的問題。

生產要素種類

  關於生產要素的種類,國內外經濟學界有不同的說法,其內容也不盡相同。中國有些經濟學家根據馬克思生產力生產關係的分析,認為生產要素(稱為生產力因素)包括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其中,勞動者是指正在或能夠在生產力系統運行過程中發揮勞動功能的人;勞動資料包括生產工具、能源設施和基礎設施;勞動對象可分為天然存在的勞動對象和經過人類加工過的勞動對象,個體包括自然物(如土地)、原料和材料等。另外,隨著經濟的進步和經濟理論的發展,科學技術、管理和信息也逐漸被列入生產要素的內容。

  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生產要素的種類經歷了從二要素論、三要素論……到六要素論的發展過程。早在17世紀,威廉·佩第在《賦稅論》一書中最早提出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是商品價值的基礎,但威廉·佩第同時又指出:“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則為財富之父和能動要素,”即土地和勞動都創造財富和價值,因而生產要素又是二元的,儘管他最後又想把這兩種在其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從而“只有勞動才是價值的普遍尺度和正面尺度”;但他同時又認為“無論是什麼社會,商品的價格歸根到底都分解成為勞動、資本和土地三個部分或其中之一”,從而又從勞動價值論轉向生產費用論,確定了三要素說的雛形。因此亞當·斯密受到勞動價值論者(如大衛·李嘉圖和馬克思)以及三要素論者(如薩伊)兩方面的批評。薩伊在《政治經濟學概論》一書中認為“價值是勞動(或人類的勤勞)的作用、自然所提供的各種要素的作用和資本的作用聯合產生的成果,”並明確提出勞動、資本和土地是最基本的三種生產要素。

  1890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劍橋學派創始人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組織”(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管理或企業家才能)對於生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他把“組織”列為第四要素。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各國經濟增長進行分析比較後認為,一國的經濟增長能力“基於改進技術,以及它要求的制度的和意識形態的調整……先進技術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允許的來源”;羅伯特·索洛的研究成果也揭示出:“技術發展是經濟增長後面的長期的主要因素。”

  由於科學技術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經濟學家在進行經濟分析時都認為,技術進步是除資本和勞動力之外的現代經濟增長的第三個源泉。與此同時,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普及,信息在生產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六要素論的說法逐漸形成。

  對兩種不同生產要素學說內容進行比較,可以看出,西方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生產要素的劃分有極大的相似性,尤其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不斷發展和對其他學派精華的吸收,兩者在生產要素內容方面有越來越接近的趨勢。首先,雙方都認為,生產要素是勞動過程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要素;其次,馬克思上義經濟學所說的勞動者可以認為與西方經濟學所說的勞動力是相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說的勞動資料可以等同於西方經濟學中的實物資本的概念,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說的勞動對象基本上等同於西方經濟學所說的廣義的土地(即自然資源),其他如技術、管理、信息等則都是相同的。

  但是,兩者在內容上的相似性並不等於兩者可以混為一談,兩者在本質上也存在著重要的區別。相比來說,西方經濟學對生產要素的劃分更偏重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的純物質和技術意義,是單純的生產力要素的概念;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則認為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和技術關係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是生產過程的兩重性之一,除此之外生產要素還具有社會經濟關係和形式的意義。兩者關於生產要素的另一個最重要也可以說是最本質的區別就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只有勞動創造價值,而其他要素雖然也參與財富的生產過程,但並不創造價值。因此作為勞動主體的人就成為諸生產要素中的最重要因素,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階段其他生產要素全部實行公有制的前提下,就只能實行按勞分配或按(勞動力的)需(要)分配。西方經濟學則認為土地、資本和勞動力一樣可以創造價值,因此在分配上也應當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另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把貨幣作為生產力的因素,而西方經濟學中的資本要素中則包含實物資本和貨幣資本(或稱金融資本)。綜合兩者的生產要素學說,生產要素主要有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技術、管理和信息。[2]

  生產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經濟信息經濟管理等六種。

  • 技術包括文字、表格、數據、配方等有形形態,也包括實際生產經驗、個人的專門技能等無形形態;

生產要素需求

  一、生產要素需求的特點

  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消費品的需求引致或派生的。

  生產要素的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1、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2、生產要素的需求,不是對生產要素本身的需求,而是對生產要素的使用的需求。

  3、生產要素的需求來自於生產者——企業

  4、企業對生產要素需求的目的,是用於生產產品,希望從中間接地得到收益

  二、決定生產要素需求的因素

  生產者對於一種生產要素需求的大小,決定於以下幾個因素:

  (1)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邊際生產力是表示某種單位數量的生產要素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的大小。

  (2)所生產產品價格的高低。

  (3)生產要素本身價格的高低。

  (4)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還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

  (5)短期和長期的生產要素需求是不同的,時間因素亦會對要素需求產生影響,因為短期與長期的要素需求彈性不同。

  三、單個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完全競爭

  (一)單要素投入企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

  1、 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

  有兩種表示方式。一種是用實物形式表示,表現為生產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另一種是用價值形式表示,表現為邊際產量價值。

  生產要素邊際產量價值等於生產要素所生產的產品價格乘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即:

  \mathbf{VMP=p\bullet MP}   (1)

  2、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邊際產量價值決定企業對要素投入的需求。要素邊際產量的價值等於要素的價格,即:

  \mathbf{VMP=w}   (2)

  實際上,人們也可以通過對企業的利潤函數求導的方法求出使要素的最佳投入量。企業的利潤函數為:

  \mathbf{\pi=p_0q-wL-FC}   (3)

  其中FC為企業的固定成本。就上面的利潤函數對要素投入L求一階導數並令其等於0,得到:

  \mathbf{p_0MP_L=w}    (4)

  四、生產要素需求和需求量的變化

  1、要素需求的變化是指,要素需求量不是隨要素本身價格的改變而改變,而是隨著要素本身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而變動。它使整條要素需求曲線的位置上下移動。

  2、要素需求量的變化是指,其他情況不變下,要素本身的價格的改變所引起的要素需求量的改變,即在同一條要素需求曲線上點的移動。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張元鵬.微觀經濟學教程.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年06月第1版.
  2. 李春林等.區域產業競爭力(理論與實證).冶金工業出版社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要素"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58.16.22.* 在 2010年9月11日 23:05 發表

太水了,稍微有點經濟學基礎的都知道生產要素分為4類。 6類的分類不知道是哪個學者提出來的。

回複評論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9月13日 16:07 發表

58.16.22.* 在 2010年9月11日 23:05 發表

太水了,稍微有點經濟學基礎的都知道生產要素分為4類。 6類的分類不知道是哪個學者提出來的。

已經添加了部分內容,並附上參考文獻,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複評論
150.203.66.* 在 2013年5月14日 12:53 發表

是否可以舉一些列子?比如哪些東西是生產要素?

回複評論
可恨密码记不住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3日 03:08 發表

土豪地主、資本家、打工皇帝職業經理人、專利等知識產權、咨詢服務專家、企業家,等是各種生產要素的財富集中代表。

資源-->資本-->資產-->資金-->貨幣:財富就這麼涌流。

回複評論
雾满拦江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5月25日 00:03 發表
Dan:謝謝!
回複評論
130****9354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9月6日 19:45 發表

很詳盡,很完備!

回複評論
36.157.220.* 在 2019年1月18日 10:38 發表

非常全面

回複評論
M id 7e876f8636d2fe4ba1d30d48629f6243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7月24日 10:36 發表

不是吧?城市人口明明比鄉鎮人口多,不過考慮到發佈時間也能理解了

回複評論
M id 5935aea9adb4dff5d439c4efd1e849c7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1月10日 12:43 發表

一直不明白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之間什麼關係

回複評論
1.119.149.* 在 2021年6月18日 09:38 發表

寫的還可以,但是要詳細對生產要素理解,還需要看看各種教材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