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高技術產業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高新技术产业)

高技術產業(The high-tech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高技術產業

  高技術產業是指用當代尖端技術(主要指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領域)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群。是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究開發人員比重大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快,對其它產業的滲透能力強。  

  在這種產業里,人的創造力(知識要素)或思路被認為是生產者參與競爭的根本要素。現在,很多生產商在創造與發展新思路(技術創新)和發揮人的能力(知識創新)上投入巨資,這也是對這一概念的一個印證。那麼,確認是否是高技術產業,主要是依據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入是否超過一般產業,或支付給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是否超過一般產業,或者兩者都超過。一般來說,高技術產業是指相對成熟併在研究與開發領域投入比較多的一些產業。比如,民用飛機製造業。通訊設備製造業和在研發方面投入多的新興產業,如機器人研製、生物技術等。除此之外,高技術產業已經進入了可在很多產業中應用的技術領域,如新材料電子元器件

與傳統產業相比高技術產業的特點

  1.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於各種資源的快速流動和結合。效率是高技術產業的生術產業的生命。在一個產品壽命周期或價格變化是半年或幾個月為階段的情況下,只有各種資源要素的快速組合,才能使高技術成為有效益的商品。這包括資金與技術的結合,供應商與製造商、用戶的快速結合,從產品構思到產品的最終使用之間的各個環節要儘量少。在高技術產業,只有各種資源及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效益。

  2.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智力資源而不是固定資產。而要發揮智力資源的創造性,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機制,保證人才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文化環境。

  3.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在於技術創新。從而加強科技投入、鼓勵人們創新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依靠。

  4.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是產業集群。在高技術產業,小企業非常活躍。但高技術小企業的發展與大企業不同,它們的資產規模小,運作資源的能力小,讓高技術小企業集群是提高小企業創新能力的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所謂集群,是指在產品和信息在若幹企業之間有較高的流動率。這種製造商客戶競爭者之間的有效聯繫可促進單個企業的效率,促進專業化。集群的一個重要形式是地理的接近,通過集群,建立起有效的資金網路、人才網路和各種服務網路。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意義

  (1)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國的勞動生產率,減少資源消耗。

  (2)利用高技術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基礎產業,可以迅速提升我國的產業的結構,推進經濟協調穩定發展。

  (3)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可以迅速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增強綜合國力

我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環境與制約因素

  (1)巨集觀環境方面:在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巨集觀環境方面,是有利有弊:

  a. 國際形勢。和平的國際環境加上在發達國家中出現的產業“空心化”和高技術產業向國際化發展的趨勢,為國際合作和利用外力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世界的主戰場正從軍事轉向直接的經濟爭奪,國際市場競爭空前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更加盛行,從而給我國尋求發展機會帶來重重困難,使我們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但總的來講,國際形勢對我國有利。

  b. 國內政治形勢。我國國內形勢也包括有利的一面和困難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主要是:在國家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指引下,經濟、科學、教育和政治體制的改革全面展開並已取得初步成效;確定了依靠科學技術發展經濟的方針,將發展高技術產業納入國策,並參加國際大迴圈;制定了“863計劃”和以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為宗旨的“火炬計劃”,並開始組織實施國家重大新產品試生產計劃。這些都是政府為改善國家巨集觀管理環境所做的努力。不利的一面主要是:述計劃、法令、政策和措施在推行中遇到種種困難,沒有真正形成對高技術產業發展有利的巨集觀環境

  c.經濟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兩大問題:一是我國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很低,人民生活還不富裕,薄弱的經濟基礎對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起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二是許多經濟關係尚未理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尚未步人健康發展的軌道。

  d.科學與教育因素。一般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相對於生產力水平是超前的,同發達國家比較,比其他領域的差距要小,但依然存在以下一些不利因素。

  e.工業基礎。建國50年來,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部門齊全的工業體系。其中沿海地區工業比較發達,重工業有了相當規模,技術密集型產業也有所發展,而且大部分城市工業已經達到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f.文化。歷史悠久的中華文化,具有吸納百川並融於一體的深厚底蘊。也就是說,它吸收新事物的能力特別強,這是其有利的一面。消極的一面主要是其創新意識、開拓精神不夠強,從而不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微觀環境方面:由於各個地區自然條件、地理位置等各不相同,再加上我國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雖然各地政府均十分熱衷於創辦高新技術開發區,但全國各地已有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所提供的微觀環境不盡相同、有好有壞。其中,大部分高新技術開發區由於條件並不十分具備,其微觀環境並不理想。只有少數幾個由於條件比較成熟,形成了一些有利於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區域環境,即具有優勢的微觀環境。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

  縱觀世界各國產業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技術革命浪潮在全世界的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出與傳統產業並存、比重逐步上升的發展趨勢 ,但是在我國,傳統產業在相當長時間里仍是經濟增長的源泉。

  1.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逐步上升

  首先表現在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工業產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發展趨勢,還表現在世界各國近兩三年相繼制定科技進步規劃和加大對新技術、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比重方面。

  各國對高新技術和高新技術產業大量投資。

  2.傳統產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源泉

  在目前的發達國家,傳統產業經過幾十年上百年的發展之後,人們對這些物品需求的滿足程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需求開始減少,經濟增長相對的停止下來,若沒有新技術革命和全球化帶來的新的市場需求,經濟就不可能再次快速增長。而信息、網路等新興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我國的經濟基礎還很薄弱。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的傳統產業,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這就決定了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要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扎扎實實地為新經濟打下基礎。。

  發達國家現在是新興產業在帶動經濟的增長。比如美國,新興產業帶動其經濟每年增長近三個百分點,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90%。而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只有30%左右,每年僅能夠帶動經濟增長一兩個百分點。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傳統產業的更快增長,仍將是我國較高增長率的主要源泉。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戰略

  1.確定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重點發展領域

  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重點發展領域的確定,主要取決於一國的基礎優勢即工業基礎、科技資源、市場和資金的等四大因素的組構績效。

  鑒於我國目前水平,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進行全方位式的開拓研究及發展,必須採取“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策略,以期提高我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發展速度

  2.通過制定和實施各層次的現實計劃

  通常把與我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相關的計劃分解為以下三個層次:

  (1)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滲透和擴散層次,即直接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以期迅速提高工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

  (2)高新技術的開發及其產業化層次,主要是實施高技術研究開發計劃(“863計劃”)和“火炬計劃”,以期跟蹤世界高新科技的發展趨勢,選準有限目標,集中攻關力量,在力爭有所突破的基礎上,儘快而有效地將高新技術的研究及開發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3)高新技術的基礎研究層次,主要是組織和實施基礎研究計劃和攀登計劃,以期加強基礎研究工作和應用研究工作,為高新技術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及技術基礎。

  3.大力推進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開髮帶的建設

  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科技園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依托智力資源和國家優惠政策,在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比較密集且有一定工業技術基礎的地區所建立的,旨在以開發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為目的,促進交易、科研和生產同步發展,並結合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推進高新技術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綜合基地。

  4.完善“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發揮綜合優勢

  1991年由原國務院生產辦、國家教委和中科院等部門聯合發起成立的"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即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穩定而密切的交流合作制度,是充分發揮產業部門和科研部門雙方綜合優勢、促進技術開發、加速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增強國有大中型企業市場競爭能力的一項國家工程。

  “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的有效實施必然加強了科技改革和企業改革的聯合機制,為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創造了新的拓展領域。其難度之高、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遠遠超過了一般計劃項目的實施。

  5.強化技術引進的消化吸收工作,推進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技術轉讓的“飛去來器效應”,是指技術引進方反過來向技術轉讓方的所在國輸出經再更新的技術或商品。

  然而,我國企業在這方面所做的遠遠不夠,”引進有餘,發展不足”是我國企業的通病。其根本原因是在我國因企業負擔過重尚未培育出本來意義上的成為生產主體的企業,導致技術引進的主體介於國家和企業之間的徘徊狀態。

  6.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政策的實施和完善

  從政策的配套方面給予企業一個公平而有力的發展環境。尤其是在巨集觀調控、科研開發、土地利用、投資、金融保險稅收等政策方面,應給企業以優惠性的傾斜,鼓勵企業的開拓創新精神,以期確立企業在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企業真正領略到技術的支持及發展作用和高附加值的收益效用。

  同時,加強各項改革政策的協調工作及產業的協調工作,使高新技術產業群內的各產業得以均衡發展,為高新技術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其產業基礎。另一方面,國家要保證各項政策的配套性和到位性,健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需的以技術為核心的服務體系,為國有、民營、合資外資企業和科研部門解決後顧之憂,適時推進其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7.重視和發揮軍民結合的技術轉移機制和聯合發展機制,適時地將國防技術轉為民用技術,並及時開發民用產品,是各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途徑。

  這對我國而言,既可以提高我國的民用技術水平,又可以提高國防科技人員開發民用技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應聯合發揮軍民的結合優勢,共同攻關,以期提高我國工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軟體、電腦硬體、網路、通訊、半導體、一般IT行業、醫葯保健、環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資源開發、光電子與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核應用技術、其他重點科技、科技服務等16大類。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高技術產業"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