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智力資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智力資源的概念

  智力資源是從智力活動效能方面對人力資源的一種特殊規定,指經過一定的專業技能培育(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 以後,能夠從事腦力勞動並帶來一定的經濟或社會效益的個人或群體。也有研究認為企業智力資源包括信息、科技、知識、管理、腦力、創意以及人力資本等要素,智力資源是一種由無形資源和有形資源組成的特殊社會資源,它既包括作為各種能力的人的智力本身這一無形資源,又包括作為智力成果和智力載體等有形資源。有研究更進一步指出,智力資源不僅僅是指具有科學知識的個人,更多的是指從事各種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的科研機構。

  因此,智力資源不僅僅是擁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人力資本(個人或群體)及其智力(知識、管理、腦力與創意等),而且還包括作為智力成果和智力載體存在的有形資源以及各種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的科研機構等,同時,對智力資源以及其它資源的管理、使用、開發等本身也是智力資源的一種。從形式上看,智力資源大體上可分為個人的智力資源和組織的智力資源兩個方面。從時空上看,智力資源可分為靜態智力資源和動態智力資源兩類。前者指知識與能力水平相對穩定的個人或組織,後者指知識和能力水平隨著時空及外在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個人或組織。智力資源的核心部分是知識,不僅包括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也包括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

智力資源的基本特征

  智力資源作為知識經濟的第一資源,不僅有著豐富的內容,而且有著其他資源所沒有的優勢和特點。歸結起來,智力資源有以下九個基本特征:

  1.智力資源是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組合。其中蘊含智力的工具、設備、儀器等物化產品以及攜帶創新智力的人屬於有形資源,知識、信息、圖書資料等理論性資源以及人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藝術等智力屬於無形資源。

  2.智力資源具有易流動性。通常智力資源不易受時空條件的禁銦與約束,社會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越高,智力資源的流動性將越強。例如,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一些有形的智力資源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由此達彼;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那些理論性的智力資源也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傳遍全世界;此外,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智力資源中的人才資源的流動性將越來越大。

  3.智力資源可以做到有條件地共用。雖然智力資源中的專利技術不具有直接的共用性,但大部分技術在支付一定的交易費用是可以共用的;而且部分智力資源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使用,如知識、信息、圖書資料等理論性資源。

  4.智力資源具有高度增值性。智力資源的高度增值性,不僅可以通過比較資本原始積累的速度和現在新富的致富速度得以證明,而且可以從自然資源和智力資源的依賴程度上得以證明。在資本主義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要達到幾個億的資產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現在的比爾·蓋茨則用了不到2O年的時間。其資產已高達510億美元。另一方面,自然資源的增值性是以智力資源的運作支撐的,沒有智力資源的參與,就不能把人類勞動與自然資源結合起來,自然資源也難以增值;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智力資源的增值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將越來越小。

  5.智力資源具有遞增性和長期受益性。智力資源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智力資源在開發、運用中不僅不會減少,反而會不斷增加,並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尤其是基本知識的積累、基本規律的把握和重要經驗的吸取等這些理論性的資源,對於擁有者來說,不僅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收益,而且能夠帶來精神上的收益。一方面,這些理論資源可能使其擁有者創造出新的智力成果,獲取經濟上的收益;或者獲得某一具體的操作規範,使其適應某項工作取得收入;或者指導個人的行為,使其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其擁有者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快樂,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正體現了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也就是說智力資源既可使其擁有者獲得低層次的需求,也可使其獲得高層次的需求。由於它從根本上不同於基於自然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的特點,各國政府都在不斷加強對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力度,使智力開發這一領域更趨活躍。

  6.智力資源具有商品性。基於智力資源的價值使用價值,在其使用價值轉換過程中呈現出商品屬性,隨著歷史的進程及科技向產業轉化的加速,價值與使用價值表徵的時間差距越來越小,使其商品性更加明顯。

  7.智力資源的價值具有易損性。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的老化速度增快了,技術的衰退速度增快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原有的知識技能有的部分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但是智力資源的易損性並不意味著原有的知識技能就再一無用處,它們是新的智力資源形成的基礎,有部分智力資源甚至終身不會貶值。

  8.智力資源的開發與投入是非一次性的和連續性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天然的”、“自然而然的”的自然資源的獲取,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以至於“開采”這個概念長期以來直接地與“資源(主要指自然資源)”聯繫起來。但是,長期的資源開發已經引發了事關全球的生態問題。根據測算,全世界森林資源總共約3.1 x 1011m3,石油資源保有可採儲量不到9 x lO13kg。最多可採3O年,資源總量約2×lO14kg,資源壽命約為50--100年;鐵、錳、鉻、銅、鉛、鋅、硫、磷、鉀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探明儲量的使用年限也一般不超過5O年。與自然資源經過一次性投入,就可以有獲取的特點所不同,智力資源的獲取是建立在持續投入與不斷開發的基礎之上的。

  9.主體攜帶的智力具有不可繼承性。這部分智力資源是屬人性的東西,與主體不可分割,會隨主體的滅亡而消失。當然,擁有者可以把他的人生所得通過著作或口傳於後人,但是後代人必須經過學習方可獲得,這不是一種直接現實的繼承;而作為創造力的智力更是不可繼承的,創造力與人的個性密切相關,不具有普遍性,有時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因為它可能來源於靈感。

  智力資源的這些基本特征,不僅有助於人們從根本意義上走出資源耗竭、環境破壞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怪圈,為解決和維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而且為儘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或者說,對智力資源的開發與應用,一方面,可以使人類有可能擺脫資源與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制約,縮短髮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與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人們再次深度開發傳統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大傳統資源應用前景。例如,電腦晶元的主要原材料取自大自然的石頭;新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受控熱核聚變原料則來自水中的氫。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隨著知識經濟的即將到來,極大程度地開發和利用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成為21世紀的經濟特征。

智力資源的作用

  資源是企業生存的保證。企業從適者生存狀態向基本生存狀態過渡,最重要的資源是物質資源。物質資源是確保企業能夠活和活得好的基本資源。當企業物質資源積聚到一定程度,生存境界開始核心生存轉向。核心生存是企業未來生存的終極目標。從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企業的資源保障逐漸過渡為智力資源。智力資源是企業由物質生存狀態邁向精神生存狀態的軟實力保障。

  現代社會的文明正在讓血腥的戰爭遠離我們的視野,市場經濟所固有的競爭狀態卻時刻與我們如影隨形。隨著自然資源的日漸枯竭,環境的複雜多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市場競爭自然是更加激烈和殘酷。新的生存環境促使更多的企業意識到,你死我活的硬碰硬地直接競爭,只會破壞共生共存的經濟生態,最終對競爭的參與者都沒有好處。新經濟時代需要和諧的生存環境,需要超越競爭,這是企業由物質型經濟模式向知識信息型經濟模式的轉變。這場轉變要求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思想必須產生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已經把國內競爭轉變為國際競爭,企業的戰略佈局產品開發、生產和營銷經營管理活動都將工在全球範圍內展開,面對更加複雜的經濟環境,企業必須加強與外部組織的合作,以增強生存力。在新經濟時代,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將更多地依賴於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企業必須依靠知識和信息等資源而非金融資本或自然資源謀求更大的競爭優勢

  新經濟時代,企業的依托是智力資源,而智力資源的最根本載體是人,通過人的活動而表現出來的情感、知識、信息,就是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生存所需要的關鍵資源。整合智力資源,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和提升對人的管理。

  從情感方面看,要整合智力資源,必須做好溝通管理。通過溝通管理可以在企業內部創造寬鬆的環境,滿足員工的參與感;可以形成有效的溝通網路,使信息在組織內部及時、準確傳遞,促使決策快速化,形成良好的反應機制,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可以強化對人的尊重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釋放不利於工作和身體健康的情感因素,建立良好和完善的溝通管理體系。

  從組織結構來看,要整合智力資源,必須建立適應未來生存趨勢的管理模式。柔性生存是企業未來生存的大趨勢,這種趨勢更多地體現在柔性化管理中。柔性管理是在新經濟時代中,以知識工作者為本的管理,是不依賴於固定的組織結構、穩定的規章制度而進行的管理,是隨著時間、外部環境等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反應敏捷、靈活多變的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

  從資源對象來看,要整合智力資源,必須建立以知識為基礎和核心的管理體系。新經濟是以智力資源和知識技術的占有、配置、生產和消費為基本要素的經濟,要求企業以知識為基礎和核心進行管理,建立全新的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是對企業生產和經營所依賴的知識進行收集、組織、創新、擴散、使用和開發等一系列過程的管理。

  與傳統的管理相比,知識管理更加重視知識和人力資源。企業在新經濟條件下進行管理需要重視精神激勵,使被管理者意識到自己也是管理隊伍中的一員,進而更好地發揮其自覺性。同時,企業還應該重視聲譽管理和人文倫理精神。聲譽管理是現代企業組織的一種新的競爭方式,其目標是在公眾和企業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聲譽管理把管理的內涵延伸到企業之外,強調社會整體目標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管理在追求企業自身價值目標的同時,追求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Cabbage,Dan,咪小鸭,Yixi,jane409,方小莉,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智力資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