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智力资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智力资源的概念

  智力资源是从智力活动效能方面对人力资源的一种特殊规定,指经过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育(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 以后,能够从事脑力劳动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的个人或群体。也有研究认为企业智力资源包括信息、科技、知识、管理、脑力、创意以及人力资本等要素,智力资源是一种由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组成的特殊社会资源,它既包括作为各种能力的人的智力本身这一无形资源,又包括作为智力成果和智力载体等有形资源。有研究更进一步指出,智力资源不仅仅是指具有科学知识的个人,更多的是指从事各种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

  因此,智力资源不仅仅是拥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个人或群体)及其智力(知识、管理、脑力与创意等),而且还包括作为智力成果和智力载体存在的有形资源以及各种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的科研机构等,同时,对智力资源以及其它资源的管理、使用、开发等本身也是智力资源的一种。从形式上看,智力资源大体上可分为个人的智力资源和组织的智力资源两个方面。从时空上看,智力资源可分为静态智力资源和动态智力资源两类。前者指知识与能力水平相对稳定的个人或组织,后者指知识和能力水平随着时空及外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个人或组织。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是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也包括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且有着其他资源所没有的优势和特点。归结起来,智力资源有以下九个基本特征:

  1.智力资源是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组合。其中蕴含智力的工具、设备、仪器等物化产品以及携带创新智力的人属于有形资源,知识、信息、图书资料等理论性资源以及人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艺术等智力属于无形资源。

  2.智力资源具有易流动性。通常智力资源不易受时空条件的禁铟与约束,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越高,智力资源的流动性将越强。例如,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些有形的智力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此达彼;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那些理论性的智力资源也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传遍全世界;此外,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智力资源中的人才资源的流动性将越来越大。

  3.智力资源可以做到有条件地共享。虽然智力资源中的专利技术不具有直接的共享性,但大部分技术在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是可以共享的;而且部分智力资源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人使用,如知识、信息、图书资料等理论性资源。

  4.智力资源具有高度增值性。智力资源的高度增值性,不仅可以通过比较资本原始积累的速度和现在新富的致富速度得以证明,而且可以从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上得以证明。在资本主义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要达到几个亿的资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现在的比尔·盖茨则用了不到2O年的时间。其资产已高达510亿美元。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增值性是以智力资源的运作支撑的,没有智力资源的参与,就不能把人类劳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自然资源也难以增值;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智力资源的增值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将越来越小。

  5.智力资源具有递增性和长期受益性。智力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智力资源在开发、运用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尤其是基本知识的积累、基本规律的把握和重要经验的吸取等这些理论性的资源,对于拥有者来说,不仅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收益,而且能够带来精神上的收益。一方面,这些理论资源可能使其拥有者创造出新的智力成果,获取经济上的收益;或者获得某一具体的操作规范,使其适应某项工作取得收入;或者指导个人的行为,使其少走弯路。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其拥有者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正体现了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也就是说智力资源既可使其拥有者获得低层次的需求,也可使其获得高层次的需求。由于它从根本上不同于基于自然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特点,各国政府都在不断加强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使智力开发这一领域更趋活跃。

  6.智力资源具有商品性。基于智力资源的价值使用价值,在其使用价值转换过程中呈现出商品属性,随着历史的进程及科技向产业转化的加速,价值与使用价值表征的时间差距越来越小,使其商品性更加明显。

  7.智力资源的价值具有易损性。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老化速度增快了,技术的衰退速度增快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原有的知识技能有的部分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智力资源的易损性并不意味着原有的知识技能就再一无用处,它们是新的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有部分智力资源甚至终身不会贬值。

  8.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是非一次性的和连续性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天然的”、“自然而然的”的自然资源的获取,基本上是一次性的,以至于“开采”这个概念长期以来直接地与“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联系起来。但是,长期的资源开发已经引发了事关全球的生态问题。根据测算,全世界森林资源总共约3.1 x 1011m3,石油资源保有可采储量不到9 x lO13kg。最多可采3O年,资源总量约2×lO14kg,资源寿命约为50--100年;铁、锰、铬、铜、铅、锌、硫、磷、钾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使用年限也一般不超过5O年。与自然资源经过一次性投入,就可以有获取的特点所不同,智力资源的获取是建立在持续投入与不断开发的基础之上的。

  9.主体携带的智力具有不可继承性。这部分智力资源是属人性的东西,与主体不可分割,会随主体的灭亡而消失。当然,拥有者可以把他的人生所得通过著作或口传于后人,但是后代人必须经过学习方可获得,这不是一种直接现实的继承;而作为创造力的智力更是不可继承的,创造力与人的个性密切相关,不具有普遍性,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因为它可能来源于灵感。

  智力资源的这些基本特征,不仅有助于人们从根本意义上走出资源耗竭、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怪圈,为解决和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而且为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或者说,对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一方面,可以使人类有可能摆脱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缩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人们再次深度开发传统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传统资源应用前景。例如,计算机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取自大自然的石头;新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受控热核聚变原料则来自水中的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极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成为21世纪的经济特征。

智力资源的作用

  资源是企业生存的保证。企业从适者生存状态向基本生存状态过渡,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确保企业能够活和活得好的基本资源。当企业物质资源积聚到一定程度,生存境界开始核心生存转向。核心生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的终极目标。从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资源保障逐渐过渡为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企业由物质生存状态迈向精神生存状态的软实力保障。

  现代社会的文明正在让血腥的战争远离我们的视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竞争状态却时刻与我们如影随形。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市场竞争自然是更加激烈和残酷。新的生存环境促使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你死我活的硬碰硬地直接竞争,只会破坏共生共存的经济生态,最终对竞争的参与者都没有好处。新经济时代需要和谐的生存环境,需要超越竞争,这是企业由物质型经济模式向知识信息型经济模式的转变。这场转变要求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思想必须产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把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企业的战略布局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经营管理活动都将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必须加强与外部组织的合作,以增强生存力。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信息等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依托是智力资源,而智力资源的最根本载体是人,通过人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情感、知识、信息,就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生存所需要的关键资源。整合智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和提升对人的管理。

  从情感方面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做好沟通管理。通过沟通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创造宽松的环境,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网络,使信息在组织内部及时、准确传递,促使决策快速化,形成良好的反应机制,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可以强化对人的尊重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释放不利于工作和身体健康的情感因素,建立良好和完善的沟通管理体系。

  从组织结构来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建立适应未来生存趋势的管理模式。柔性生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大趋势,这种趋势更多地体现在柔性化管理中。柔性管理是在新经济时代中,以知识工作者为本的管理,是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管理,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从资源对象来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建立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体系。新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要求企业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进行管理,建立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进行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更加重视知识和人力资源。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进行管理需要重视精神激励,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队伍中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觉性。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声誉管理和人文伦理精神。声誉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其目标是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声誉管理把管理的内涵延伸到企业之外,强调社会整体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在追求企业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追求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Cabbage,Dan,咪小鸭,Yixi,jane409,方小莉,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智力资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