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992个条目

產業發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產業發展(Development of the Broadcasting Industry)

目錄

什麼是產業發展[1]

  產業發展是指產業的產生、成長和進化過程,既包括單個產業的進化過程,又包括產業總體,即整個國民經濟的進化過程。而進化過程既包括某一產業中企業數量、產品或者服務產量等數量上的變化,也包括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更替和產業主導位置等質量上的變化,而且主要以結構變化為核心,以產業結構優化為發展方向。因此,產業發展包括量的增加和質的飛躍,包括絕對的增長和相對的增長。

產業發展的動因[1]

  經濟增長的要素可以歸結為:生產要素(包括物質和勞動力)的數量上的增加;生產要素效率的提高(包括勞動力效率、勞動工具的革新、科學技術和管理創新等),如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公式、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的資本產出率、勞動力因素以及技術進步因素等,這些也是產業發展的推動力。產業是介於巨集觀經濟國民經濟總量,如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總投資總消費等和作為微觀經濟的企業和家庭等個體經濟行為之間的中觀經濟,其影響因素有巨集觀方面的,也涉及微觀方面,可以認為包括政治、社會、心理、市場、自然環境等多個方面,如:政府政策、人口、科學技術、戰爭、投資變化、能源供應、自然災害、人們消費和收入預期、市場供需變化等。而且就單個產業的產生、成長和進化等發展過程而言,具有一定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產業中的主導產業通過前向、後向以及旁側效應會影響其它產業的發展,主導產業的選擇有政策因素,但更多的取決於市場因素、取決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傾向、科學技術水平、資本和勞動力情況等。在考慮國際資本流動政府投資的情況下,資本獲得的渠道可以多樣化,這裡暫時不考慮資本因素,將影響產業發展的動因歸結:勞動力情況、市場供給和需求關係的變化、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人們的心理因素的影響。

  勞動生產力水平是與產業的現狀相適應的,在工業化社會以前對人類社會生產具有強的制約能力,但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分工的深入和細化以及“邊乾邊學”、“持續改進”在生產中的運用,生產力水平與產業發展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成為產業發展的一部分,而對產業發展的約束主要體現是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人口、政策、外部環境、自然環境變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在於影響市場的供給和需求,而供需的變化又會限制或者推動產業的發展。至於投資預期、勞動就業率、消費和收入預期等可以歸結為心理方面的因素,人們心理的變化和預期影響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因此,產業發展的動因歸結為三個因素,即:創新、需求和供給關係以及心理因素,這三個因素亦即造成產業發展周期的重要因素。

產業發展的四個階段[2]

  1.產業的形成期

  產業的形成指由於新技術、新業務的出現,由此而產生的具有某種同類屑性的新企業出現,逐漸具備產業的基本特點的過程。

  產業形成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社會經濟發展使人們需求發生了變化,如對產品質量、功能的需求。

  (2)新技術,新發明的產生。新技術的產生和推廣使用是產業形成的主要推動力。

  產業形成期的特點:生產規模較小,成本過高,產業內僅有一個或少數幾個企業,產品的技術還不成熟,產品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供、銷體系。

  處於形成期的產業通常是一國的幼小產業,政府的政策對幼小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政府採用保護政策,使其剋服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的不完善,逐漸向新興產業過渡。

  2.產業的成長期

  產業的成長期指產業形成後,隨生產實踐的發展,產業技術水平不斷完善,生產力水平提高,企業數量增加的階段。產業的成長期是產業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此時產業已經渡過了幼年時的危險期,但能否進入成熟期是該時期產業發展的面臨的主要問題。

  產業成長期的主要特點:

  (1)生產規模擴大,產品的進一步紉分,技術工藝、品種、門類眾多;該產業的產出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增大,該產業內的企業數量增多。

  (2)該產業與國民經濟中其他產業的聯繫加強,對其他產業的影響較大。

  (3)該產業的技術水平相對於其他產業來說較高,代表產業結構轉換的新方向。

  (4)形成了獨立的生產經營管理手段

  處於成長期產業通常是一國的新興產業,或稱為支柱產業,由於其發展速度快,增長率高,代表了現代社會技術產業化的較高水平,因此對社會經濟的運行和發展起導向的作用,是先導產業

  3.產業的成熟期

  產業在成長期生產能力擴張到一定階段後,進人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此時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市場供求都很穩定。

  產業成熟期的特點:

  (1)產業規模很大,產品的普及度高,其產值在國民經濟中占較大比重,產業內企業數量較大,經濟效益好。

  (2)技術先進,成熟。

  (3)產品成形,其性能、式樣、工藝等已經被市場認可,市場需求量大。

  處於成熟期的產業可能會成為一國的支校產業。

  4.產業的衰退期

  產業衰退期是產業從繁榮走向不景氣進而衰退的過程。

  產業衰退期的特點:

  (1)市場需求萎縮,生產能力過剽,產品供過於求。

  (2)產業的發展速度下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3)產業的技術水平在整個產業結構中處於較低水平。

  處於衰退期的產業也被稱之為夕陽產業

  產業的衰退期較長,可能比前三個階段的總和還長很多,大量的產業會衰而不亡,如英國服裝業在衰退,但該產業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消費習慣的一部分,市場仍有長期的需求。

  政府對衰退期的產業政策通常有兩種,一是對其進行高新技術改造,通過增加技術含量來創造新的需求;二是進行產業轉移,由於服裝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產產業,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紡織工業的重心由發達國家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

迴圈經濟下影響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3]

  迴圈經濟下產業發展是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的一種戰略性的趨勢選擇。這些因素對產業發展的作用表現為單獨作用、聯合作用、系統性作用等多種形式。

  (一)內在因素

  影響產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有:利益、創新、技術、產業競爭力、進入退出壁壘、產業鏈條的穩定性等。

  1.利益。由於企業行為的出發點是利己的,所以企業的行為目標與社會整體目標總體上不會時時完全一致。當企業的行為目標與社會目標不相一致時,企業從利己角度出發,選擇最利於自己的行動方案或占優策略,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帕累托組合的非最優。對於環境問題,當企業從利己角度出發制定戰略或採取行動時,所獲得的結果對自己來講不一定是最優,對社會整體來講,也不一定是最優。長期以來,企業在實際生產活動中追求利潤最大化,無視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最終導致自己的收益和社會整體收益的減少和降低。如果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引入新的機制或採取新的措施,也就是想方設法使企業行為的結果與社會目標相近或相一致。企業行為是利己的,在沒有外力約束和激勵的條件下,當迴圈經濟模式下生產獲得的收益小於傳統模式下生產獲得的收益時,企業很難自發形成迴圈經濟的運作模式,即使在政府的監管或強制下企業暫時形成了迴圈經濟的運作,但是一旦政府監督不力或政府監督存在漏洞,企業就會出現逃逸行為, 也就是逃避迴圈經濟模式的生產方式。因此,只有通過合理的利益機制讓企業獲取相應的收益,企業才會自願從事迴圈經濟模式下的生產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利益獲得必須大於企業不從事迴圈經濟生產獲得的收益,這樣,對企業才具有現實的激勵效果,也只有這樣,企業間形成的迴圈經濟鏈條才是相對穩定的。

  2.技術。技術是迴圈經濟的微觀載體,它處於核心地位,是支撐迴圈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迴圈經濟的生產技術,從根本上講就是可以把各種廢棄物質都能運用於再生產過程的技術,包括分解、合成、製造技術等,具體有環境無害化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再迴圈和重覆利用技術、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技術等。沒有這些相關技術的支撐,迴圈經濟無疑等於紙上談兵,即使在實踐中構架起了迴圈經濟的運作體系,實際生產活動也未必能達到迴圈經濟發展理念的要求,因而,技術是發展迴圈經濟的關鍵。此外,迴圈經濟的實現還有賴於良好的規劃、組織與管理,而迴圈經濟的生產組織、管理規劃是對生產技術的應用和為實現生產技術的應用及效率提高而進行的組織活動,所以,技術是制約迴圈經濟模式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3.產業鏈條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的生命力在於系統內所有成員間的共生。以生態理念為基礎的迴圈經濟,也要求企業之間通過生態產業鏈關係,形成共用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有機群聚,實現企業間廢物交換的順利進行,以達到最大限度地利用進入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因此,產業鏈條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迴圈經濟模式下產業的發展,決定了產業能否順利成長、壯大與成熟。首先,產業擴張是在產業鏈條協調發展基礎上的擴張;其次,產業內部的優化歸根到底將是產業鏈條的優化;其三,只有通過產業鏈條,企業間才能實現優勢互補。所以,保證企業間合理、暢通的運作關係,形成相對穩定的產業鏈條,對產業順利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4.進入退出壁壘。進入壁壘是新企業進入某一產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障礙,從產業組織角度看,構成進入壁壘的一般因素是:規模經濟壁壘、產品差異壁壘、相對費用壁壘和行政法規壁壘。也有學者認為,影響企業進入的原因主要有:規模經濟、行業政策的規定與限制、產品的“先入為主”性、資本需求、轉換成本、與規模無關的成本劣勢等。退出壁壘是指即使在過度進入的行業,企業的退出仍然有高昂的成本,構成這些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資產專用性帶來的損失,工資剛性和技能差異引起的勞動力轉移困難,進入其他行業時碰到的進入障礙,社會保障不完善引起的社會和政治問題等,這些成本可能是如此昂貴,使得企業即使明白繼續滯留在能力過剩的行業中已不可能改變其困難處境,但仍然不能或不願退出。形成退出壁壘的因素很多,如經濟的、技術的、政治的和法律的因素等。進入退出壁壘反映了市場中潛在的競爭強度,某一特定產業的進入壁壘高,會使新企業無意進入該產業。同樣,如果一個行業存在著較高的退出壁壘,會形成產業結構調整的根本性障礙。

  5.產業創新。產業創新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它並不完全等同於高科技。產業創新不但包括創造或進入新興產業,而且包括傳統產業重組和升級。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創新的內涵越來越廣,如企業的電子化、網路化、綠色化(綠色製造綠色服務等)等都是它的重要內容。在迴圈經濟模式下,產業創新對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產業創新可能減緩產業衰老、延長產業周期,使產業具有衰而不亡的特征;也可能在產業成熟期到來之間,企業未雨綢繆,先發制人、進行創新,從而減緩產業衰退期的到來。

  6.產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是一國產業在世界市場上均衡地生產出比競爭對手更多財富的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產業國際競爭力表現為一國生產特定產品的能力、占領國際市場和獲取利潤的能力。[2]產業競爭力是產業內在要素綜合實力的體現,產業的創新、協調、興衰動力等歸根到底要通過產業競爭力來得到外在表現。經濟學家波特認為:產業競爭力的強弱揭示了產業的興衰變化,競爭力由弱至強再到弱的過程,顯示了產業由“形成強大衰退”的過程。產業競爭力與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關聯,因而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形成產業競爭力的源泉不同。當產業競爭力強時,有利於技術進步、擴大市場、吸納資源, 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環境,有利於新產業的形成和已有產業的發展。相反,當某一產業競爭力弱時,產業的擴張能力相應也減退,意味著產業的逐漸衰落。

  (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有:自然社會環境,人口政治因素,對外貿易,政府政策規制,市場需求等。

  1.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對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一是對地區間產業分工與佈局的影響。各地區往往依據資源要素的秉賦選擇優勢產業, 依托自然條件對產業進行合理佈局。二是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目前,關於這方面的觀點已很多,此不贅述。三是產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受經濟發展階段的限制。四是良好的自然環境會推動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2.人口政治因素。社會人口的數量、質量對產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這是因為:首先,人口數量的增加會導致總需求的增長,從而推動產業發展與擴張。其次,適度的人口數量可以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人口的素質越高,越有利於產業發展。其三,過多的人口會對需求產生壓力,並阻礙一些產業的發展。此外,穩定有利的政治環境會推動產業發展,反之,則會對產業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甚至損害。

  3.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是產業成長的外部推動力之一。一國(地區)的對外貿易狀況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該國(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甚至會改變該國(地區)的某些產業政策。對外貿易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技術、產品結構調整、投資等。

  4.政策規制。政策措施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迴圈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在發展的初期需要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的引導和規制;其次,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產業政策的變化或戰略意圖會影響到實際產業的收縮或擴張,甚至衰退、消亡;再次,政府的行為目標、發展理念會導致政府的一系列方針、綱領、政策的出台與變更,從而在實際生產活動中直接影響到產業結構、佈局的變動,關係著產業的成長與興衰。因此,政府政策依然是影響產業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5.消費需求。簡單地說,產品的實現與生產的可持續性均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市場在產業成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市場擁有廣泛的內涵與作用,從方方面面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在碩士論文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其中的重要、也是主要因素之消費需求。消費需求對產業發展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如果價格能夠很好地傳遞信息,那麼,當某種產業的市場需求擴大時,相關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進入這個產業的資本就會增多,產業發展速度就會加快。其次,需求的減少會抑制產業發展。最後,需求的變動會改變原有產業生產規模、模式、產品結構、產業成長進度等。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龍新.產業發展與經濟周期關係的討論,世界管理論壇2005
  2. 寧俊 盧安 王永進 郝淑麗 東艷 王涓.《服裝產業經濟學》
  3. 屠鳳娜.迴圈經濟下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消費導刊·理論版,2008年第07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Cabbage,Vulture,Zhidaotai,鲈鱼,Yixi,东风,KAER,y桑,连晓雾,Gaoshan2013,Lin.

評論(共2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發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54.224.* 在 2010年8月23日 10:18 發表

回複評論
M id ebbd8779dccbdba14e2876a74d41b0e0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8月30日 08:11 · 湖北 發表

影響產業發展的動因歸結:勞動力情況、市場供給和需求關係的變化、科學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人們的心理因素的影響。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