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中觀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觀經濟(Meso Economy)

目錄

中觀經濟的概述

  70年代中葉,德國愛登堡大學國民經濟學教授漢斯·魯道夫·彼得斯博士首次提出“中觀經濟(Meso-economy)”這一區別於傳統巨集觀經濟微觀經濟的新範疇,就是一個明顯的標誌,說明傳統經濟學領域需要一次飛躍性發展和理論突破。

  中觀經濟是相對巨集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來說的,巨集觀經濟研究的是國民經濟的總體狀況,以國民經濟總量為考察對象,包括國民經濟的生產總值、增長與波動、總的產出水平、總的物價變動、總的就業狀況等;微觀經濟研究的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經濟個量為考察對象,包括企業的生產經營、家庭的收入支出、市場中某類產品的數量與價格狀況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經濟現象,比如說區域(城市)經濟、部門經濟、行業經濟等,它是國民經濟活動在某一特定地域或部門行業的展開,它們構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子系統,但它畢竟不等於整個國民經濟,不能歸之於巨集觀經濟領域;同時,區域(城市)、部門和行業又是一個自成體系,又不能歸於微觀經濟領域,所以便產生了中觀經濟。

中觀經濟的研究對象

  根據彼得斯博士的研究,中觀經濟的研究對象主要為三個:部門經濟地區經濟集團經濟

  部門經濟一般是某個地區或多個地區分佈的同類經濟的集合體,它是按照產品群、物質生產的工藝特點或經濟活動的性質和職能而形成的。我們有時也稱之為行業。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國或一地區經濟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當然,部門的劃分,是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角度甚至是不同的需要來進行的。我們通常感覺得到的是有形劃分,即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各種經濟部門實體——政府設立的經濟部門管理機構,如一輕部門、二輕部門、煤炭部門、冶金部門、林業部門、漁業部門等;一種是無形劃分,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部門、資金密集型部門、技術密集型部門等。

  地區經濟是若幹部門、多種隸屬關係在同一區域的集合體,它具有綜合性、相對獨立性,每個地區依其區域優勢而各具特色,各地區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形成國民經濟的空間結構(生產力佈局)。需要指出的是,地區經濟不是一般的區域經濟,而是行政性區域經濟。即地區一般是指行政區(省、市、縣等),而其他性質的區域則主要是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儘管中觀經濟學有時也涉及到其他性質的區域,但仍以行政性區域研究為主要研究對象。

  集團經濟通常認為就是企業集團經濟,它是部門經濟和地區經濟在同一經濟組織內的集合體,它具有交叉性、綜合性和獨立性。對於專業化的集團來說,它屬於單一部門在同一地區或者不同地區的集合;對於綜合性、一體化的集團來說,它屬於若幹部門在同一地區或者不同地區的集合;對於跨地區的集團來說,它是一個部門或者多個部門在不同地區的集合。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多數集團是既跨地區、又跨部門的企業集合。

中觀經濟的研究範圍

  中觀經濟學是介於巨集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其研究範圍也與巨集觀經濟、微觀經濟既有區分,又有聯繫。中觀經濟與巨集觀經濟、微觀經濟的關係如下表:

理論分類研究出發點理論範圍政策範圍
巨集觀經濟國民經濟經濟迴圈和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經濟發展和就業理論;財政貨幣、外貿理論;國民收支理論等就業政策;金融信貸財政政策;國際收支政策;指令性經濟計劃等
中觀經濟部門、地區、集團經濟結構理論;部門與地區發展理論;基礎設施理論;環境保護理論;集團與協會理論等部門結構政策;部門結構計劃;研究與工藝政策;部門原料供應政策;地區結構政策等
微觀經濟家庭、企業、市場需求與供給理論;市場與價格理論;競爭理論;個人分配理論等企業法;競爭政策;消費者政策;收入與價格政策等

  應當指出,上述劃分使中觀經濟與巨集觀經濟、微觀經濟各自有了比較明確的理論範圍和政策範圍,但它們研究的範圍仍然有一些交叉。例如價格理論、環境保護理論、結構政策、競爭政策,並不局限於某個領域,而是涉及到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

中觀經濟的特點

  正是由於中觀經濟是一個介於巨集觀與微觀之間的經濟系統,它既是個量經濟的集合,又是總量經濟的分解,所以它具有與總量經濟和個量經濟都不同的若幹特點:

  一是集散性。中觀經濟居於巨集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間,有承上啟下的中介作用。巨集觀的決策需要它去貫徹執行,微觀的情況需要它去綜合反映。當然,微觀也需要它去凋節和控制,中觀不是消極的中間體、傳聲筒,因為它本身不僅要執行巨集觀決策,而且要制定中觀決策,因而又具有集散的特點。

  二是獨立性。這裡昕說的“獨立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企業(集團)之間、行業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經濟上的獨立性行業經濟、地區經濟、集團經濟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產力系統,都各自具有其自身運動規律。二是指整個中觀層次是獨立的。每個中觀主體都是獨立的,但不應該是孤立的,它們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一個有別於巨集觀和微觀的獨立的中觀層次,併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自身獨特的作用。

  三是綜合性。這裡昕說的“綜合性”是指包括產業、行業、部門產品的種類。一個行業總有若幹個部門,生產若幹產品。一個集團總有若幹企業,生產不同的產品。地區的綜合性則更大一些,不管是大區還是小區,它總不會只有一個部門、一個行業,而總是多個部門、多個行業的集合。因此,中觀經濟具有綜合性。

  四是交叉性。行業、部門中縱橫交錯的聯繫,是行業內部的縱向聯繫為主,行業間的橫向聯繫為輔;地區經濟由於它是分層次的,既有大區、中區、小區之間的縱向聯繫,義有不同層次的區之間的橫向聯繫;集團是內部聯繫最為緊密的,但與外部也有縱橫交錯的聯繫。而且,地區、部門、集團之間又是相互交叉的:地區經濟包含部門經濟、集團經濟,部門經濟包含地區經濟、集團經濟,集團經濟又包含地區經濟和部門經濟。

  五是靈活性。中觀經濟比巨集觀經濟規模小一些、實體性強一些,而比微觀經濟規模大一些、迴旋餘地也大一些。世界上有一種“小國現象”,即一些小國由於規模小,便於治理,經濟發展很快,如新加坡、挪威、瑞典、瑞士等國。在我國,許多“中觀”規模不亞於這些小國,如果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也可能出現“小國”效應。當然,我們肯定“小國”現象,並不是主張國家分裂和民族分離, 而是強調通過學習小國的經濟發展和管理經驗,增強國民經濟運行和調控的靈活性。

中觀經濟的實踐意義

  l.中觀經濟具有創新和突破功能,可以為巨集觀經濟起到“試驗田”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各部門情況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各中觀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大膽改革和創新。比如,深圳特區在建立之初對工人實行的聯產計獎制、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制,並於80年代初期進行了股份制試驗。不僅使得深圳特區建設在白手起家的情況下迅速發展,而且為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這些制度和試驗的做法後來在全國推廣,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在80年代中期,全國各地還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出了一些中觀經濟發展模式,如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等。這些模式是各地區審時度勢主動發展的結果,對巨集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就地區經濟而言,多種發展模式的出現,表明我國在鄉鎮經濟、縣區經濟、中心城市經濟、省區經濟等各個層次上,正在進行多層次的地區經濟問題探索。這樣,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偉大事業中,巨集觀(國家)主要負責總體設計目標管理,中觀(省、地、市、縣等)則主要負責地區創新和自主發展。對於新生事物成長來說,中觀層次有直接的經濟利益,能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務;這樣,新生事物的成長,反過來又能解決中觀經濟發展中某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也是巨集觀上的熱點和難點,往往一經解決就會逐步得到國家的確認和完善,這樣又會得到更多地區和更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產生良好的示範和帶動效應。我國絕大多數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出台,走的都是中觀先“摸石頭”、巨集觀再“過河”的路子。

  2.中觀經濟能發揮穩定和協調功能,有效削弱巨集觀經濟的過度振蕩

  中觀經濟對於巨集觀經濟來說,具有一定的“穩定器”和“減壓閥”作用。這可以從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個方面來考察。

  自上而下方面:當巨集觀經濟出現大的振蕩或者不利於中觀發展時,發揮中觀主觀能動性,通過中觀各個層次的逐層“吸收”,將有害“輻射”降低到最低限度。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進行國民經濟調整,大力壓縮基本建設投資,但有些省份發揮中觀的調節功能,在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度下降的情況下主要經濟指標仍保持全面增長的好勢頭;90年代中期,國家出台房地產業降溫、消除“泡沫經濟”的政策措施後,海南省經濟受到極大衝擊,但他們通過開發旅游業、高效農業以及為微觀經濟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等途徑,將衝擊波大大減輕,使中觀經濟經過短期波折後很快重現生機與活力。

  自下而上方面:當微觀層出現不良徵兆時,中觀層可以及時干預,這可以彌補巨集觀層鞭長莫及或者說“山高皇帝遠”之缺憾。比如,一些在全國短缺、影響重大的產品的生產企業,地區經濟和部門經濟等中觀管理層一般都會給予密切關註,一旦出現運行阻礙或者其他矛盾,中觀層會全力 以協助解決,不會將矛盾上交。但是如果處理不當或失職,就有可能對巨集觀經濟造成衝擊。事實上,一些地方出現的金融風險案、特大災害或災難案,曾經對巨集觀經濟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有些甚至影響到我國的國際形象。

  3.中觀經濟能完善國民經濟控制系統,分散集中控制的風險

  從改革的角度來看,中觀調控系統在整個國民經濟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控制論的觀點,國民經濟系統多目標最優化問題,歸根到底是求函數的極值。在集中控制的條件下,函數自變數的個數急劇增加,使最優化系統空間的維數急劇增加,給精確的計算帶來巨大的困難。同時,集中控制的結構具有高度剛性,系統對隨機變化和環境變化的適應僅僅來自於它的中心。雖然,集中控制可以使系統長期保持穩定,但是系統的不變結構和它各部分進化變遷的矛盾最後將發展到十分尖銳的地步。另外,集中控制還會降低系統工作的可靠性。一旦控制中 發生失誤,各子系統都難以預防和糾正,從而使整個系統的狀態惡化。如果不同層次的決策分別由不同的主體提出,各子系統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這就稱為分級(或分散)控制。分級控制對權力的縱向分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剋服集中控制的上述弱點,能夠適應環境和系統內的變化,使每個層次具有自主應變的功能。同時,下級層次由於自行接受和處理的信息增加,控制效率也隨之而提高。實行分級控制的經濟運行機制,就是由中央控制地區、部門和大型集團,再由地區、部門和大型集團控制企業或微觀經濟層。如果不實行這樣的分級控制,而由中央直接控制企業、巨集觀直接控制微觀,那麼,中觀層次只起消極傳遞作用,結果只能使控制系統呆滯、僵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觀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