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決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中觀決策指為實現巨集觀領導決策目標而進行的定量分析,以及制定目標、分解方案、選擇方案、應變對策和協調措施的中層領導決策。
(1)著眼於既定領導決策目標的實現。
(3)依靠專家集團提供假設及制定方案。
(4)偏重於在既定目標和可能條件之間尋找最優結合點。
中觀決策與巨集觀決策的關係[1]
中觀一詞是相對於巨集觀與微觀而言,指的是多層系統的中間層次,這個中間層次在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中觀領導決策要把巨集觀決策進一步具體化,並且為微觀決策提供指導。具體地說,巨集觀決策解決的是目的和概念性質的問題,中觀決策解決一系列“做什麼”、“誰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怎麼做”等問題。中觀決策需要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不僅要掌握系統內部狀況的數據,而且要瞭解系統環境的數據;不僅要掌握現狀的數據,而且要預測未來的數據。由於數據信息量的巨大,中觀決策必須藉助數學知識、電腦和心理學等決策技術以及專家集團的幫助。在數據處理的基礎上,還要提出實現領導決策目標的具體假設及其條件,制定各種選擇方案併進行可行性分析,擬定應變對策協調措施以備用。數據的統計、預測和處理,不僅是中觀決策的關鍵問題,而且也是巨集觀決策的基礎。中觀決策指為實現巨集觀領導決策目標而進行的定量分析,以及制定目標、分解方案、選擇方案、應變對策和協調措施的中層領導決策。
中觀決策的主體[2]
在中觀決策中,決策的主體機關主要有地方黨委、人大和人民政府。按照黨章和憲法的規定,黨委、人大對涉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都有決策權、決定權,政府對其職權範圍內的行政事務也有決策權。
一是不同的決策事項有不同的決策主體。一般來講,需要經法律程式決定的事項,決策主體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不需要經過法律程式決定的重大事項,決策主體是各級地方黨委;大量的日常行政性事項,決策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
二是各個領導機關要協商一致。決策主體的明確不是對相關領導機關參與決策的排斥。根據決策事項的具體情況,各個領導機關都應發揮應有的決策作用。由地方黨委決策的事項,事先應充分征求人大、政府、政協等各方面的意見;由人大決策的事項,事先要經過同級地方黨委研究同意;由政府決策的事項,有的事先要向同級地方黨委和人大彙報。
三是決策主體應是一個領導集體。按照黨章規定,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因此,凡屬重大決策,都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由班子集體討論,作出決定;班子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
- 駕馭全局的能力。中觀決策是綜合性決策,涉及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因而要求決策者必須善於總攬全局,具有整體意識和系統觀念。
- 提綱挈領的本領。在現代社會中,事物紛繁複雜,工作千頭萬緒,如果不善於提綱挈領,抓住關鍵,以點帶面。推動全局,而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工作必然陷於被動。
- 長遠的眼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論是決策面臨的巨集觀環境還是客觀對象,都無時不在運動變化之中。要是決策適應不斷變換著的形勢的要求,決策者就必須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未來意識,能夠預見事物的發展方向,把握事物的發展趨勢,從而面向未來進行決策。
- 科學求實的態度。決策者必須不唯上、不唯書、不唯老經驗,以科學的態度、求實的精神,踏踏實實地根據本地的實際來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決策方案。如果單憑熱隋和空想,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制定決策方案,必然會導致決策失誤,給改革和發展帶來損失。
- 決斷的魄力。決策的核心是一個“決”字。決者,決斷也。作為決策者,不但要善於制定各種高明的決策,更要善於審時度勢,選準時機,果斷決策。否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就有可能貽誤良機,喪失主動,使大好形勢毀於一旦、良好的決策化為泡影。作為一個決策者,多謀固然重要,但真正體現其領導水平的,還有是否善於適時決斷。特別是對於大量的隨機性決策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善抓決策的時機,具有決策的魄力,應是一個決策者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
除了以上素質之外,科學預見能力、民主作風、科學的方法等方面的素質也很重要。當然,我們很難要求每個決策者都具備以上素質,但對於整個決策群體,則必須這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