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預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風險預警(Risk Warning)
目錄 |
風險預警是指企業根據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變化,對企業未來的風險進行預測和報警。
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要意義[1]
企業進行危機預警是通過風險預警,增強企業的免疫力、應變力和競爭力,保證企業處變不驚,做到防患於未然。
面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在大浪淘沙中站住腳,就必須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企業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就像給企業安裝了危機雷達在企業風險和危機還沒有形成時就已經發出了預警,引起管理層的重視,並將危機消滅在還沒有形成狀態或者萌芽狀態,從而使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風險預警系統建立的註意事項[1]
1.企業應加強風險和危機意識的培訓,使經營者與員工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
(1)經營者要牢固樹立危機預警意識。
在市場經濟下,危機意識、抗風險能力應該成為市場經濟中每一個經營管理者的基本素質。
(2)企業應樹立全員風險管理意識。
即在風險發生前,企業全體員工對風險的普遍性和嚴重性要有足夠認識,將風險預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列入管理中,企業危機意識應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意識,理念支配行動,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始於市場,終於市場。
(3)企業經營者及員工要有及時解決危機的意識。
在發現危機後必須及時將還處於萌芽狀態的危機解決、處理掉,不能採取拖的方式,任其自由發展逐漸擴大。
(4)企業要有危機公關意識。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媒體對信息傳播具有很強的加速、放大和扭曲效應。在危機事件中,媒體的配合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現代生活的社會化越來越高,人們的社會意識越來越濃,這意味著一家企業的危機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事件,而是與廣大社會公眾有關的事件。人們希望瞭解事件的原委與處理結果以及與自己的關係,這是只有媒體才能勝任的角色。因而企業必須要有危機公關意識。
2.建立危機管理機構
企業預警風險管理和預警組織是企業預警風險、分解風險、降低風險,化風險為優勢的重要職能部門。它是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來的具有自我糾錯防錯功能的組織,專司風險管理系統的監測、識別、診斷與矯正,承擔企業風險管理功能的實現,對企業的戰略管理和執行管理進行監測、識別、診斷與風險管理的功能。
(1)培養危機管理人才刻不容緩。
處理危機事件,關鍵在人。人力資源的準備應分為內外兩塊。內部人力資源準備主要集中在建立企業自身的精英隊伍,包括產品技術精英、生產行家、售後服務專家、法律顧問、人力資源專家和談判能手;而外部人力資源的準備則集中在行業專家、學者、媒介精英、政府官員和專業人士等。
(2)企業內部組建危機管理小組。
企業內部組建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應儘可能選擇敢於創新、善於溝通、嚴謹細緻、處亂不驚、具有親和力等素質,熟知企業和本行業內外部環境,有較高職位的管理人員和較高業務素質的專業人員參加。
在危機管理小組中要指定企業危機公關的新聞發言人,新聞發言人專門負責與外界溝通,尤其是對新聞媒體,及時、準確、口徑一致地按照企業對外宣傳的需要把公關信息發佈出去,形成有效的對外溝通渠道。這樣,就可以避免危機來臨時對外宣傳的無序、混亂以及由此可能產生的公眾猜疑,便於企業駕御危機公關信息的傳播,贏得主動。
(3)企業必須重視溝通和危機公關。
在企業風險預警體系中,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溝通和危機公關問題,溝通包括企業內部的溝通和企業與外界的溝通,前者包括企業管理層之間、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溝通,後者包括企業和媒體公眾、企業和消費者以及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企業內部的溝通就是要保證內部溝通交流的暢通無阻;企業與外界的溝通要及時、真誠、透明和統一口徑。
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所面臨的環境,以及企業與這種環境之間的良好的公共關係,任何來自企業外部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惡化,就隨時有可能置企業於死地。危機公關就是由於企業的管理不善、同行競爭甚至遭遇惡意破壞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響,而給企業或品牌帶來危機,企業針對危機所採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動。很多企業危機的發生、傳播以及化解,都與政府、媒體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重視與政府、媒體的關係,企業與傳媒要維持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企業對危機事件所做的“澄清”和“改正”,只有通過媒體才能被公眾知曉,才可能扭轉不利的局面。一旦企業發生危機,可以迅速及時地組織和調動媒體,開展企業的宣傳攻勢,將可能蔓延的損失減至最小。
風險預警可不只是一個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