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科學發展觀(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目錄 |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提出的新重大戰略思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寫入黨章,成為中共指導思想之一。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概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包括4個具體方面:
1、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2、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
3、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
4、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突出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為本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
第二,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
第三,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1.科學發展觀喚醒創新基因的特征
2.科學發展觀“一觀二論”結構的特征
3.科學發展觀在飛秒瞬間判斷派別的特征
4.科學發展觀成長過程的特征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的社會全面進步。
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這個主題。全黨全國都要增強促進發展的緊迫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鬆,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其中又包括以下要點:
-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保持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勢頭
2、要把加快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
(1)、統籌城鄉發展
(2)、統籌區域發展
(3)、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4)、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 增強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辯證思維能力
(6)、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係
(7)、正確認識和處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
(8)、正確認識和處理髮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關係
(9)、正確認識和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國家的戰略文化命題,它的整體基礎是研究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的統一性,“科學”二字是科學發展觀將一切理論統一的關鍵,因為它符合《博弈聖經》中“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的宇宙本性。人人談科學,自己卻不知道什麼是科學。“科學”一詞產生300年以來,知道的人很多,懂它的人很少。科學發展觀也是一樣,真正能講出道理的都是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和優先喚醒的青年或學術才子。科學發展觀是一個國家的戰略主題,不必要人人都當成理論家研究它的內涵、本質、正理、戰略,只要信仰它,接受它,按照它的定義標準指導自己的行為,度量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就可以自我鑒別,自我判斷,自我鼓勵,自我懲罰。
科學發展觀是自上而下的文化。如果我們把科學發展觀的定義引用到所有的事情上,它的哲學範式就一級一級地按道德分清政治、經濟、管理、實證、統一而做出比較,都看成一大半和一小半組成的國正論,再理解國正論的區分是哲學,是辯證法,是追求知識的唯一形式,我們就會認為,用博弈哲學思想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全部知識也就是研究科學。
《博弈聖經》中內涵的解釋:內涵是主體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被我們用情感的概念,創作出來的一切屬性之和。
我們應該廣泛地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博弈聖經》對內涵曾這樣描述:"內涵是主體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被我們用情感的概念,創作出來的一切屬性之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文化,把它的精神內涵落實到具體事件中,歸為一個博弈實體,然後用科學精神、用心物二元論的平行法則實踐區分出實體與性質,以此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萬事萬物的開端。以人為本就是讓人們自主、自信、自強,不斷地開發自身資源,讓自己發揮無限的潛能;以人為本就是讓人們認識自身,強調自我,塑造自己,提高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也是為了鼓勵人民勤奮努力,轉變各種方式,加快經濟發展,改變民生環境,爭取人人幸福。
以人為本是讓人們的感覺、思維在自由自在中寄托於自然癮魂的意識,感受自然,感受社會,感受人生。精神世界就是神化的世界,神化則是人類文化在現實中的審美。神化也就是理想,是對未來提前的擁有。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這種美好的希望就是一種精神的文化。文化形成的初級階段無因無果,既沒有科學,也沒有哲學,小到個人思維,大到集體狂歡,自由自在,自然而然,它是一切文化的發源地。《博弈聖經》中寫道:“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著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以人為本,是第一次把人作為一個精神能源。人與物質兩大能源的結合是一切事物成敗的能量,特別是眾多人的行為聚集之後,在特定的空間位置會顯示出高度秩序化。當人們有意組合精神文化的時候,所發生的任何性質的偶然行為現象,會對整個背景造成嚴重的影響。從戰爭、恐怖和暴力的行為對局部的破壞形成的秩序可以看出,宇宙之間的各種秩序都是遵照以人為本的行為運行的,特別是人在博弈實體里,在處理重大社會問題中,行為的內在秩序也就是代表了宇宙的內在秩序。
誰能掌握以人為本這一精神能源,誰就擁有安全,誰就可以創建或組織有效率的博弈實體,從而讓更多的人在博弈實體里建立博弈對局,將自己的主張意圖不斷地擴充,讓大眾把創造價值的運動變成博弈競賽的游戲。
精神能源是多種形式的生命體,它能產生對外部活動的能量。精神能源的根本就是動力,它是勞動創造文明的開端。精神是文化,是文明之源。《博弈聖經》上說:“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里的非絕對對立性。”任何通過癮魂信息均衡的傳遞而產生能動的功能,都是精神文化的起源,也是生命的起源。物的慣性是物的精神,感知狀態是它的癮魂。天下萬物都有癮魂,癮魂是絕對的精神能源,所有人的行為都是和物的癮魂相對性產生的運動。自然界這個龐大的博弈實體存在一種法則,兩個不同的屬性相接觸會產生流動的道德協同,如高溫向低溫流動,正電向負電流動。自然界里流動著眾多的道德協同,流動的過程就是生命的起源。總之,粒子是生命,電子是生命,熱子是生命,所有的誤差都是生命,任何動態的粒子都是生命在演化。一個人、一棵草、一棵樹、一條狗,他們利用任何自然能量集中之後變為動態的就是生命的流動過程,就是生命的起源。因此,所有的流動都有被利用的價值。
物體的癮魂與人的非絕對對立是人與自然的博弈觀念,它是博弈文化的潮流。現代自然科學揭示出人與物的癮魂相對性,它是博弈的機制,是人的內在行為攜靈現象所確立的博弈運動方式。科學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也就是第一博弈文化推動力。人與癮魂分裂的文化屬性使哲學得以形成博弈運動的思想,用國正論的辯證法進行的語文學表達將成為自然派哲學的科學理論。
人們對自然科學的信仰,也就是對科學發展觀的信仰,這都是大自然主義、大社會主義、大背景主義、大國家主義的內容。它是道德與博弈、精神與物質、信仰與科學、政治與經濟的結緣,是博弈實體的文化概念。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是在透明中、在陽光下讓人心轉動這個世界。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終極效應是對科學的信仰。精神與科學可分離可對立,又相互默契為一個博弈實體,從而彰顯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博弈正理,倡導利他主義,和諧社會,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目的就是把生物學和物理學雙重秩序統一起來,為研究經濟社會的發展開闢道路。
人們在社會中使用的時間、精神和博弈行為都是起源於一個點,然後走一條不歸路,它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認識以人為本的行為過程是認識珍惜生命能源應用的過程。所有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軍事家、法學家、企業家、社會管理學家也都是沿著博弈行為的結果分析而遇到的各種問題,無論是什麼樣的機制或形式,都是通過控制內部博弈行為的最終得失而保持其活力和競爭力,只有不斷地對內部精神能量和管理形式進行整合,才能轉變新的社會經濟形態和新的經濟秩序。
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找到了一個非物質動態能源。也許若幹年之後的政治家不得不承認,以人為本就是大自然早已創造好的一個能源裝置。無論誰發現了它,都會奉為民族之尊。
以人為本的目的是彙集和溝通無數的智慧,在文化多元化的時空里進行無數的博弈對局,讓人們充分地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創作平臺上的精靈,隨時都處於創作的臨界狀態。人們看到大自然就是利用人們的勞動和創作使事物的一種情景變成另一種情景,使事物的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大自然才會神奇地成長。科學發展觀倡導以人為本就是讓所有人用勞動的創作參與自然的演化,加快各方面的發展。
文化是一種非物質現象,只有高級的文化才孕育出科學發展觀。《博弈聖經》中對文化的形成曾這樣的陳述:"精神是虛無的,沒有個性,在浮淺無知的層面上自我構成,以絕妙的組合與大自然的節奏和諧。感覺、思維是生理、心理能量的原始開端,從無到有的狀態在影子和氣息之間進行著靈魂的運動,這個抽象、混沌的體系不可能找到,這是構成文化的初級階段。文化只有進程,沒有核心,是虛無的精神謊言,但又分裂成大小不同的兩塊。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文化進程的創新戰略結構就是國正論里的非絕對對立性。"(國正論:它是一個實體性質的地域似的區間,具有複雜的結構,用情、理、法、力都不容易分割的一個不知大小的抽象體。從中我們可分出正確和期望得到的那一小部分,與反相對、與負相對,又可以判斷事物的道理。世界上的萬物、事件的結果,都是不平等的、非絕對對立的兩塊,大的那部分是國,小的那部分是正。"
《博弈聖經》中說:"國正論的非絕對對立性沒有理性,是一種觀念。"這個觀念是一部自然發展史。
"過去、現在和未來一起構成了時間的特征,通過時間,我們把主觀認識的在場的東西持續不斷地引入了思想中,一旦我們深思它,未來的它就是大小不同的兩塊,我們把分配給它的時間在它上面停留,一段時間之後,物體便會區分出大小。因此,心靈活動創造了觀念,經驗觀察提供了理智。
兩塊物體在時間的交互中,我們就以各種矛盾思考並陳述這些東西,這樣我們就處於各種矛盾的陳述中。"
"一個人懂得了文化進程,就走進了產生智慧、文明、科學的發源地。人類在文化進程中,通過自由的激情,在真理之前不可能達到完整性,因為包含了錯誤行為的那一部分,任何人從未徹底解決這一矛盾。每一個人都有權讓自己變得愚蠢,有權犯錯,尋找自我,確證自我的存在。"
"文化誕生於謊言,文化又是虛無主義,只有文化才有萬能的理性產生當代文明。"
《博弈聖經》203節中說:"我們有一種感覺,生命指揮無生命的東西產生出千奇百怪的物勢影像,可以達到所有人的目的。這種神秘的東西存在於有機和無機之間,可以通過複雜的無機體和裝置產生無法理解的功能。在混沌和有序之間有一個夾縫,這裡是一個世界,是一個外人所不知的黑匣子。誰能在這裡有所認識、找到一部分常識、找到與現實的平衡,誰就可以得到期望值。我把混沌和有序這兩個極端的中間稱為邊緣,也是我習慣講的邊界,很多複雜的現象都出現在這個邊界上,可能這裡還有沒被髮現的元素,這裡儲存有外人不知的信息,這裡可能還是個禁區,是一個從未探索的地帶。很多科學家都曾猜想過,這裡可能保存有自然界的檔案。兩個金屬縫中出現X線,兩個矽片中間會發光,冠軍型的企業在狹縫中得意狂妄,科學家總是在這個夾縫中有所發現。"科學發展觀就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夾縫中發現的一個文化世界。(物勢影像:博弈中的一個影子模型。把人在博弈中的行為特性所指向的同一方向按同特性轉換,一個不可複製的現象發生了,給出的這個跡象,就是一個初始狀態,這是一個開端、一個邊界,一個問題的入口,在這裡可以計算未來。)
"如果成為這裡的角色,完全自由地在這個邊緣上作出博弈正理的運動,也是萬物開始的地方。瞭解什麼是起源,什麼是死亡,按照生物特性,淘汰老的,讓新生物種的規則成為一個開放的永恆變化著的未來世界。" (正理:在博弈中的終極真相是無法從生物特性得到的,留出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引進一種方法,並用一種策略行為與初擇樣本的直覺進行對抗,用定性分解找出它的最小單元,看清粒子行為的內部結構,建立決策粒子二特性對局,這是唯一成功通向破解奧秘的理論。)
科學發展觀是一種文化,是一個發現,它又是一個文化進程。在博弈的文化進程里,它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融入社會,深入人心,變成了以人為本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背景的博弈世界觀。在資產與共產雙方博弈對局中,自然產生了第三空地的概念,在社會主義文化走向文明和科學的進程中,就是在這第三空地里不斷地創新,中國社會就是在這個文化進程中得到繁榮和發展。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這是文化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這是文明進程。
感覺、思維、意識、觀念、主觀、理性、真理、證據、科學,這是科學進程。
文化誕生於謊言,文化又是虛無主義,只有文化才有萬能的理性產生當代文明。
《博弈聖經》中說:“大自然用時間創造了文化的次序,人類根據大自然雙重性和第三空地的優雅產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
科學發展觀以國情為背景,在多年的實踐中,在資產與共產的理論相互交替糾纏中,在成功和失敗中,在經驗和教訓中,創造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立創新型國家,它是一個“博弈實體”。科學發展觀就是這個“博弈實體”的戰略性命題。 《博弈聖經》中說:“應該從戰略和戰術的橫向對局的第三空地里產生博弈的混合、排序、定性,才可能有所發現。”
科學發展觀的發現所形成的理論體系,將與資產和共產三方平等博弈,互訪、互滲、相互交替。科學發展觀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在大於兩個以上的合作者,在國正雙贏理論的實踐中,創造和諧社會的雙贏體系,科學發展觀具有大自然的博弈占優特性。因此,它是一個政治科學成果。
科學發展觀的統籌與正理均贏論會使我們想到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的2:8法則,也會想到古往今來社會的貧富狀態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財富出現了有序和規律性的流動,這會導致一部分人生存的危機和社會的動蕩,為了打破這種有序和規律就要靠政府巨集觀控制。解決貧富差別不是共產,不是平均主義,也不是雙贏,而是根據博弈哲學的本質,根據正理均贏論的理論,讓全民贏得富裕。科學發展觀的統籌與正理均贏論是執政理念的藝術表達,也是執政的精神哲學。《博弈聖經》中宣稱,談贏比什麼都令人興奮。根據正理均贏論的理論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統籌,它就是政府的紀律,也是政府調控博弈實體經濟的巨集觀秩序。
科學發展觀是根據亞當•斯密的普遍繁榮、納什的均衡、馬克思的共產理論,產生了政府的各種統籌的行為。政府通過正理均贏論的戰略調控手段,制定公平的原則,引入道德與博弈的盛衰機制,並植入到生物界和社會領域中,就會使整個社會以科學發展觀的自然形態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合作時用雙贏的概念,其實雙贏是對一個局部的情景進行的口語化表達。《博弈聖經》中說:“國正雙贏理論可以用於日常所有的事物,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理解雙贏概念的理論,只有大於兩個以上的合作,才能談雙贏。”假如三方合作,雙贏預計著陰謀,共贏又是不符合邏輯的表達。社會中有太多模糊的概念是文化的屬性,文化中的虛擬行為就是決策人的生物親序行為,它會堆積成未來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以及社會動亂,它排放那些高熵混沌會掩蓋實體里的真相,最終人們看到的都是虛擬的泡沫假象。也許現在企業高管的高工資,是在繁榮假象的背後正在蠶食著實體,也許是利用博弈實體特權正在進行分贓。
科學發展觀的統籌是借用了大自然的均衡和共產社會的均贏模式,各國政府也都在使用共產的絕大部分內容,用正理均贏論的博弈概念談論和諧經濟、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才更加嚴謹,不可挑剔。正理,是正確、正當的意思。印度哲學的解釋就是想到他人,替他人著想,也就是東方人提倡的自我犧牲,為人民服務,相當於《博弈聖經》上說的“利他主義”。
我們在任意的時間和空間,都可看到兩國建立的正常合作關係,宣稱為戰略伙伴關係。戰略伙伴實際上就是兩國建立一個臨時的博弈平臺,就是一個博弈實體。兩國臨時的文化戰略沒有友誼,只有博弈。它們的博弈文化戰略就是在高熵混沌的世界里尋找和諧的正理均贏文化。正理均贏論才是當之無愧的外交博弈理論,是通行世界的國家外交辭彙,是外交語言的文化核心。
在各種形式相互的合作中,用“正理均贏論”一詞,能夠揭示合作伙伴的人格和個性的思維特征,它合情合理,又強調了人的尊嚴。科學發展觀的正理均贏論合乎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它能顯示首腦們在高熵混沌社會中建立和諧社會的智慧,也可增進合作伙伴們的幸福感。《博弈聖經》中說:“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世界上一切智力的合作進步,會給大部分人帶來幸福感。所有人在春風得意時會不斷地擴張,形成了大於2的合作共同體,這個虛擬的博弈實體是一個競爭的結構,也是政治的大道德,它的本質是經濟學的博弈屬性,《博弈聖經》在《博弈文化屬性之魂》一文中說:“競爭就是博弈,博弈是經濟學。經濟學是自私的學說,使人的行為私下勾結,在理性地尊重事物之後,便腐蝕家庭和所有人的行為,所以,一直被人咒罵。”不管人們如何用雙贏、共贏美化這種合作都有可能出現利益上的紛爭,也有可能會出現關係的突變和負面行為,矛盾、爭吵甚至戰爭。在此過程中,大部分人會忽略了博弈實體中實體與性質的關係,而是一直圍繞著博弈論中的矛盾概念在性質的對決中做出競爭性的對抗。《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給出了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相對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目前,博弈的形式仍是直接強權、威懾、恐嚇、掠奪,只知道殘暴地把棒子加粗、炮加大。實際上,粗暴的簡單性成了各國首腦和軍事家之間顯示博弈優勢的全部思維和博弈行為的直接內容。《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中寫道:“誰能讓現代的博弈行為接近野蠻,誰能讓友善與凶殘之間的距離大到令人不解,誰就在博弈中取勝。”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各種所謂的戰略合作伙伴一般是大於2的國正雙贏結構,是一個國正論實體,國比正大,國是空間,正是未來。我們用科學發展觀的定義看兩國的合作就會發現,任何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其實就是一個表現輸贏的合作平臺。
第一,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第二,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
第三,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
1、始終保持經濟的理性增長:
在這裡特別強調一種“健康狀態”下的經濟增長。它既不同意限制財富積累的“零增長”,也反對不顧一切條件提倡過分增長。所謂健康的增長一般指在相應的發展階段內,以“財富”擴大的方式和經濟規模增長的度量,去滿足人們在自控、自律等理性約束下的需求。
2、全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它意味著新增財富的內在質量,應當不斷地、連續地加以改善和提高。除了在結構上要不斷合理與優化外,新增財富在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上要越來越低;在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強度上要越來越小;在知識的含量上和非物質化方面要越來越高;在總體效益的獲取上要越來越好。
3、滿足“以人為本”的基本生存需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圍繞人的全面發展而制定,其中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和生存空間的不斷被滿足,是一切發展的基石。因此一定要把全球、國家、區域的生存支持系統維持在規定水平的範圍之內。通過基本資源的開發提供充分的生存保障程度;通過就業的比例和調配,達到收入、分配、儲蓄等在結構上的合理性,進而共同維護全社會成員的身心健康。
4、調控人口的數量增長,提高人口的素質:
人口數量的年平均增長率首先應穩定地低於GDP的年平均增長率,而後逐漸實現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零增長”。此前與此後,都要把人口素質的提高納入到首要考慮的政策之中。該戰略目標的實質是把人口自身再生產同物質的再生產“同等地”保持在可持續發展的水平上。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其年度報告《人類發展報告》中的研究,人口資源向人力資源的轉變,首先要把人的“體能、技能、智能”三者的合理調配,置於可以接受的狀態之下,達到人口與發展之間的理想均衡。
5、維持、擴大和保護自然的資源基礎:
地球的資源基礎在可以預期的將來,仍然是供養世界人口生存與發展的惟一來源。科學發展觀既然規定了必須保持財富的增長並滿足人類的理性需求,它的實物基礎主要地依賴於地球資源的維持、地球資源的深度發現、地球資源的合理利用乃至於廢棄物的資源化。
6、集中關註科技進步對於發展瓶頸的突破:
科學發展觀始終強調“人口、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強力協調,科技進步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中,能夠迅速把研究成果積極地轉化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並剋服發展過程中的瓶頸,以此去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社會的發展,管理體制的發展,這三個主要方面將作為一個互為聯繫的大系統,通過巨集觀的調適和尋優,達到突破發展瓶頸的目標要求。
7、始終調控環境與發展的平衡:
科學發展觀不贊成單純為了經濟增長而犧牲環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贊成單純為了保持環境而不敢能動地開發自然資源。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調節和控制,達到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時,也能相應地將環境能力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為此,一些地區在構造“迴圈經濟”、“生態補償制度”、“工業生態園”、“全過程無害化控制”、“綠色化學體系”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維繫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
專家們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在於狠抓落實,努力實現五大轉變:
一、要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
當前,存在於某些地區和部門領導幹部頭腦里的發展觀念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發展是硬道理”簡單地理解為“增長是硬道理”,有的依舊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視為“以速度為中心”,還有的不惜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產值,甚至弄虛作假,貪大求洋,熱衷於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統籌”之名搞新的形式主義,如有的打著“統籌城鄉”和“城鄉一體化”的幌子,動輒提出搞什麼“國際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離科學發展觀的真正內涵;有的熱衷於貼“標簽”、炒概念,以口號代替對“五個統籌”的具體貫徹落實。這些情況表明,轉變發展觀念仍然十分艱巨。
二、要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是要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二是要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目標,加大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力度,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文明消費,形成有利於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迴圈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全面建設節約型社會;三是要以科技進步為支撐。
三、要進一步轉變經濟體制。
要著力推進以下幾項改革:一是要深化財稅、金融和投資體制等改革,從體制上解決產業結構趨同、增長方式粗放、低水平擴張的問題。二是要消除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有序推進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引導生產要素在城鄉間合理配置,加快城鎮化進程,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三是要深化社會領域的改革,推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四是要推進勞動就業和社會分配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制,為解決收入差距問題創造條件。
四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
要抓緊建立對工作實績進行考核評價的新的指標體系,不應僅僅考察GDP的增長,還要同時考核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等其他指標,引導各級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五要進一步轉變各級幹部的工作作風。
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堅決剋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註意在實踐中形成新思路,在群眾中尋求新辦法。要著力解決關係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惟其如此,科學發展觀才能真正落在實處,才能真正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下去堅持黨在指導思想上的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是我們黨五十多年來執政的最基本的經驗。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新世紀新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根據我國發展出現的新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指導思想,極大地推進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其中尤其以科學發展觀的作用最為突出。確立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的地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總結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吸取了世界各國發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傳統發展觀的弊端,全面揭示了發展的豐富內涵,極大豐富和推進了我們黨三代領導集體的關於發展的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堅持發展是第一要義,就是要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和“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思想,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發展就是在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的基礎上擺脫貧困,發展就要在實現工業化、信息化的基礎上推進社會全面進步。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為發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把尊重人作為發展的根本準則,把為了人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進步,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共同發展,在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協調發展,就是要使各個地區、各個部門、各個領域比例適當、結構合理、相互促進、良性運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相協調。堅持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國家、建設環境友好型國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對“什麼是發展”、“靠誰發展”和“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等發展觀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科學的回答,極大地深化了對人類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與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為實現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出現的新矛盾新課題,決定了科學發展觀對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也是當代中國的主題。從全人類的角度看,發展是世界範圍內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從中國的特殊國情看,發展則是一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發展觀問題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有什麼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當前,中國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中國的發展成就前所未有,中國的發展難題前所未有,中國處在一個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又處在一個發展的矛盾凸顯期。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我國發展出現的新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形勢下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要看到: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由缺乏財力難以兼顧解決長期積壓的問題的階段進入到了一個有較為充裕的財力開始能夠解決長期積壓問題的階段。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23萬億美元的規模,一舉趕上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排名第四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1999年,全國稅收收入首次突破了1萬億大關,2003年突破了2萬億大關,2005年突破3萬億大關。經濟實力的顯著增強,為我國的發展奠定了新的歷史起點。
第二,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由能夠支撐我國快速發展的階段進入到了已無力支撐我國進一步發展的階段。靠粗放型增長方式我國可以實現“三步走”的第一步、第二步戰略目標,但不可能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我國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僅占世界總量的5.5%,而我們消耗的能源占世界的15%,鋼材占30%,水泥占54%。這些數字表明,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在我國已經沒有後續空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勢在必行。
第三,我國貧富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協調狀況由可以為社會所承受的階段進入到了社會越來越難以承受的階段。近年來群體性事件大量增加,規模趨於擴大,手段趨於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展不協調已到了非下大力氣解決不可的時候。
第四,我國社會矛盾關係由不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就無法解決非主要矛盾的階段進入到了不兼顧解決好某些非主要矛盾就難以繼續抓好主要矛盾的階段。雖然,社會事業發展、政治體制改革、資源狀況和生態環境問題,相對於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的矛盾而言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這些方面的問題和矛盾在不斷激化,成為了嚴重製約我國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如不投入更大的力量去解決,我們已經難以進一步解決好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這個主要矛盾。當前我國發展的這些階段性特征和出現的新矛盾新課題,決定了我們必須自覺地、堅定地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時也決定了我們能夠憑藉20多年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經驗,貫徹和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才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鞏固已有的發展成就,破解面臨的發展難題,創新發展的方式,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我國當前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且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進而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要解決近30年來快速發展所積累的大量矛盾和問題,還要解決好今後十幾年、幾十年發展中產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問題。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要求我們必須把以下重要原則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第一,必須堅持發展的全面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具體落實到定量化的指標上,就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達到40000億美元,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這個定量化的指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誌。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的全面發展;在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基礎上,推進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方面體制改革的配套進行。
第二,必須堅持發展的協調性。我國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由來已久,當前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仍然很大。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解決發展中的不協調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的迫切需要。由於我國幅員廣闊,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二元結構的特征極為突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現象決不是在短時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根據有關專家測算,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前,我國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仍將難以根本扭轉,而且,由於我國面臨著國際上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和在國內縮小城鄉、區域差距雙重任務所造成的兩難選擇,實現我國的協調發展將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是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乃至幾十代人長期艱苦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因此,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是我國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
第三,必須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由於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的解決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制約我國發展的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還將加大,實現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按照國際上判斷發展可持續性的標準,扭轉我國可再生資源消耗速率大於可再生資源開發速率、不可再生資源消耗速率大於可再生資源消耗速率、環境污染排放速率大於環境對污染吸收速率的局面,還是一個要經歷長期努力才能實現的目標;而且隨著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的高峰,能源、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將日益突出,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將是我國發展長期面對的突出矛盾。這些事實表明,堅持可持續發展,解決好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將是貫穿我國現代化進程始終的要求。
第四,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全體人民的事業,需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我們只有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才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不斷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切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我國當前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且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
我覺得那《博弈聖經》那一段有問題,我沒看過這本書,但這些片段正叫囂著一種庸俗的獨斷論,尊博弈為神,感覺很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