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1.32
美元(USD)
  • 美元(USD)
  • 加元(CAD)
  • 日元(JPY)
  • 英镑(GBP)
  • 欧元(EUR)
  • 澳元(AUD)
  • 新台币(TWD)
  • 港元(HKD)
  • 新加坡(SGD)
  • 菲律宾(PHP)
  • 泰铢(THB)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經濟增長方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經濟增長方式

目錄

[隱藏]

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1]

  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實現模式,它可分為兩種形式:粗放型和集約型。粗放型增長方式是指產出的增長主要依靠擴大資本和勞動等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的增長方式。由於不依賴技術進步,表現在投入產出比上的效益指標沒有明顯的提高;集約型增長方式指的是產出的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要素生產率實現的增長方式,表現為投入產出指標的不斷提高。

  根據總量生產函數分析和資本產出彈性與勞動產出彈性的計算,可將一個時期的經濟增長率進行分解,即由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導致的經濟增長和由要素生產率提高導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經濟增長比重大,則為粗放型增長方式;如果要素生產率提高引起的經濟增長比重大,則為集約型增長方式。但經濟增長方式的區分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者有時還是互相交叉的。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1]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轉向集約型增長方式為主。這種轉變是漸進的,需要有一個過程,是全局性的,不排斥某些地區、城市企業在某些條件下實行粗放型增長。各地區和城市受其所處環境、市場條件、技術發展水平以及就業狀況等因素的制約,經濟增長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增長方式的轉變也不會步調一致。

  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應堅持以下三條原則:(1) 是否有利於持續、協調的經濟增長;(2) 是否有利於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即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社會福利改善和使環境得到保護等。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途徑[2]

   那麼,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呢?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各國的經驗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經濟集約增長的實質是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而這關鍵取決於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可以改進產品、工程的設計,可以更新機器、設備,降低能耗,提高物資利用率,從而節約物化勞動的投入和使用。同時,科技進步可以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或者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活勞動含量,節約活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此外,科技進步還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值,提高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因此,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的前提。當今業已實現經濟集約化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都具有了較高的科技水平,並且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例如,1956年,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提出了把發展科技作為經濟集約化增長的重要戰略方針。1959—1979年,日本從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引進的技術達33854項,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引進西方技術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充分註意消化、吸收和創新。這正是日本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後實現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日本的勞動生產率也迅速提高。1955—1966年,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近10%,其中,56%源於設備更新、改造所實現的效率增長,44%則是由於採用新工藝、新產品所致。

  第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而要提高勞動力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投資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主要途徑。教育的內容要全面,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還應加強勞動態度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勞動力受教育的平均時間每增加1年,GDP就會增加9%。從業已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國家和地區看,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它們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較高。據統計,當時,美國的小學、中學入學率為80%;德國的小學、中學、大學入學率分別為69%、69%、6.1%;日本的這一數字分別為99%、86%、4.7%;新加坡分別為107%、55%、8%;南韓分別為108%、86%、38%。正是這種發達的教育和高素質的勞動力,保證了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順利轉變。

  第三,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是有效的市場競爭,因而完善市場結構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市場結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競爭行為,進而決定市場競爭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場結構下,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見,市場結構與有效競爭密切相關。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意義[2]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維護我國經濟安全、提高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經濟安全在整個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導致對原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價格大幅攀升並持續保持高位,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也使我國經濟面臨不穩定的發展環境。由於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經濟總量的擴大,我國原材料和關鍵設備的進口明顯增多,我國經濟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對不穩定的國際經濟環境,要實現我國經濟安全發展,就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降低經濟發展對能源、原材料等的進口依賴。近年來,我國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貿易順差呈擴大趨勢,對拉動國內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容易造成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外貿增長方式,努力提高國際分工位置和產品附加值,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創造新的比較優勢,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安全發展。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表現在主要通過擴大投資規模、過多依靠各種資源的大量消耗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由此導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對低下和環境壓力明顯加大,以及發展本身的不可持續性。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短缺且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發展中大國,現實的國情不允許我們繼續走粗放增長的發展道路,否則能源、資源將加速枯竭,生態環境將不堪重負,經濟健康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而發展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和切入點,是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和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生產要素配置、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等基礎環節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第一,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科技進步可以改進產品、工程的設計,更新機器、設備,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生產要素的投入和使用;還能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而要提高勞動者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主要途徑。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勞動力受教育的平均時間每增加11年,GDP就會增加9%。從業已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國家和地區看,他們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第三,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是有效的市場競爭。只有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方面的基本功能,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應註意的問題[2]

  1.努力提高“要素生產率”,這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

  2.在積極推進集約型增長方式的同時,在中國要繼續開闢適合於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以便更多地吸收日益增長的勞動力。

  3.註意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

  4.協調要素在部門、地區間的配置,以便取得優化產業部門結構和地區結構的巨集觀效益。

  5.防止經濟增長率大起大落式的波動,使投入產出效益逐步穩定提高。

  6.以體制轉變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1.0 1.1 1.逄錦聚等主編:《政治經濟學》,第十四章 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2.0 2.1 2.2 鐘芸香.《人民日報》 (2006-05-12 第08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Cabbage,Angle Roh,Zfj3000,Pyl10,鲈鱼,Yixi,y桑,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經濟增長方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