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和諧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和諧經濟

  和諧經濟是將和諧主線貫穿於生產、分配和消費諸環節以及諸環節之間的經濟形態。以和諧經濟為研究對象的學問,就是和諧經濟學。它不僅倡導經濟系統內部的和諧和內部的經濟性,而且也關註經濟系統外部的和諧與外部經濟性,從而有效地剋服失衡經濟學所帶來的內部經濟外部不經濟行為。可見,惟有和諧才能創造出具有無限張力的生產力,只有和諧經濟學才能成為和諧文明時代和諧發展視野下的主流經濟學

和諧經濟的人本內涵[1]

  其一、和諧經濟是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相對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而言的自然觀。人類中心主義認為人是宇宙的中心,強調人類要做自然界的主人。生態中心主義的價值導向則以生態自然為中心,認為自然是主體或是與人平等的主體。這兩種“中心論” 都是以人類與自然的對立為理論起點,這就不可避免地引發人與自然的雙重遮蔽,導致非人的和諧經濟與人的不和諧經濟。與“中心論” 不同, 和諧論則從人的尺度與物的尺度、人與自然歷史辯證統一的觀點出發,指出人是在對象上確證他自身,對象就是他創造出來的,所以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仍然是對象化了的他自身,至於他人,則是另一個自己,因此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生。和諧論認為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倡導適度的經濟發展,反對科學技術的濫用,強調在經濟發展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的承載能力和承受能力,要建立和維護經濟發展與自然相平衡的關係,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的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否則其結果是“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與再往後就有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

  其二、和諧經濟是不同經濟主體之間利益和諧的經濟。人的經濟活動必然是在人的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因此和諧經濟應是人與人, 即不同經濟主體和諧的經濟,其核心是利益的和諧。經濟利益追求是人性的基本追求(這是人性之體, 即.不變的人性),這一點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的人性預設作了詮釋。馬克思主義對此也有說明: “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住、穿以及其它一些東西。”“人民奮鬥所取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但對利益的追求卻可以通過和諧與不和諧的方式取得(這是人性之用),因此經濟主體之間利益和諧的基本任務是引導、規範人性之用以實現每個人出於人性之體的利益需求,實現利益的和諧。

  其三、和諧經濟是心靈和諧的經濟。人類的經濟活動是在人的精神支配下進行的活動,和諧經濟需要和諧的精神作為指導,不和諧的心靈則是不和諧經濟的根本動因,並由此導致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從心靈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關係看,如果人們在追求各自利益的過程中,把同類意識拋卻在一邊,心中所據有的只是自我的利益,只能產生由財富或權勢的崇拜而帶來的同類分化。因此個體經濟主體的情感與理性、欲望與道德之“中和”,方能“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實現從個體的心靈和諧通向群體的社會和諧。這就要求個體的經濟主體超越自我的束縛,摒棄商品拜物教,使人們之間在心靈上互相認同與接納。從心靈和諧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看, 宇宙自然本來是十分和諧的,宇宙自然的和諧決定著人的心靈和諧,人要保持自己的心靈和諧就必須效法宇宙自然的和諧,在經濟活動中不做任何違背天道自然的事情。心靈和諧的核心是人的心理和諧。它首先表現為個體內部心理和諧,即個體內部心理成分(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的協調統一。其次表現為人事心理和諧,即人在處理事情時的冷靜、適度和樂觀,善於“息事”。第三表現為人際心理和諧,即人與人交流上的默契和融洽,善於“寧人”。心理和諧的人在經濟活動中善於調節自己的心理,坦誠地看待外部世界和自我內心世界,能夠愉快地接納自我,承認現實,欣賞美好的事物,能夠大度、平靜地生活和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心理不和諧、不健康的人在經濟活動中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傷害,從而影響社會和諧。

和諧經濟的實現對策[2]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

  l、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是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資源開發觀念,由註重開發自然資源轉向註重開發人力資源。我們必須著重加強三個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特別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創新型領軍人才;二是加強黨政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三是加強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有了這樣一支規模可觀、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型國家就有了保證。

  2、建立健全鼓勵自主創新、優化創新環境的體制機制,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條件。我們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來提高創新能力。一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特別是要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二要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三要創造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

  二、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要深刻認識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眭,始終堅持和全面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節能減排,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建設生態文明,將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和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和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三、統籌城鄉發展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於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建立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持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大}向意義。

  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就是要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改革開放和逐步建立區域協調發展長效機製為保障,著力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著力扶持後進地區加快發展,著力促進經濟佈局、人口分佈和資源環境相協調,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

  五、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拉動轉變。

  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力發展迴圈經濟隨著經濟陝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面對這種情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陝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尤為迫切。發展迴圈經濟是緩解資源約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參考文獻

  1. 賀漢魂,廖鴻冰.和諧經濟內涵的人本思考(A).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28(5):58~59
  2. 紀鳳菊.淺談如何實現和諧經濟(A).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2,35: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和諧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