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於“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
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
銀行理財產品有以下構成要素。
- 1.發行者
也就是理財產品的賣家,目前一般就是開發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投資人一般應該註意發行者的研發、投資管理的實力。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更加可靠一些。另外,一些投資渠道是有資格限制的,小的金融機構可能沒有資格參與這些投資,這樣就對發行者造成了投資方向的限制,最終會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因此,實力雄厚的機構的信用更加可靠。
- 2.認購者
也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人。有些理財產品並不是面向所有公眾的,而是為有針對性的認購群體推出的。
例如:信托理財計劃,限定的最低認購額是100萬,還有一些理財產品可能有:是否是本地居民或有地域的限制。
- 3.期限
任何理財產品發行之時都會規定一個期限。目前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期限都比較短,但是也有外資銀行推出了期限為5~6年的理財產品。所以投資人應該明確自己資金的充裕程度以及投資期內可能的流動性需求,以避免由此引起的不便。
當投資長期理財產品時,投資人還需要關註巨集觀經濟趨勢,對利率等指標有一個大體的判斷,避免利率等波動造成損失或者資金流動性困難。
- 4.價格和收益
價格是金融產品的核心要素。籌資者出售金融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相當於產品價格的收入,投資人的投資額正好等於其購入的金融產品的價格。
對理財產品而言,其價格就是相關的認購、管理等費用以及該筆投資的機會成本(可能是利息收益或其他投資收益)。
收益率表示的是該產品給投資人帶來的收入占投資額的百分比。它是在投資管理期結束之後,按照該產品的原定條款計算所得的收益率。
- 5.風險
在有效的金融市場上,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只有承擔了相應的風險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收益。在實際運行中,金融市場並不是總有效或者說不是時刻有效的。
由於有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存在,市場上就可能存在低風險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的可能。所以投資人應該詳細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結構狀況,從而對其做出判斷和評估,看其是否與所得的收益相匹配。
- 6.流動性
流動性指的是資產的變現能力,它與收益率是一對矛盾,這也就是有些經濟學家將利息定義為“流動性的價格”的原因。
在同等條件下,流動性越好,收益率越低,所以投資人需在二者之間作出權衡。
- 7.理財產品中嵌套的其他權利
目前推出的理財產品,尤其是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中,常常嵌入了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例如:投資人可提前贖回條款,可提前贖回是一項權利(儘管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銀行的可提前終止的權力則是有利於銀行的條款。
所以,投資人選擇理財產品時應該充分發掘其中的信息,並充分利用這方面的權利。
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1]
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上,各家銀行都十分註重對自己產品品牌的宣傳,如工商銀行的“穩得利”、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民生銀行的“非凡理財”等,在市場上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 一、根據幣種的不同
理財產品包括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兩大類。
- 1.人民幣理財產品
銀行人民幣理財是指銀行以高信用等級人民幣債券(含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其他債券等)的投資收益為保障,面向個人客戶發行,到期向客戶支付本金和收益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收益率高、安全性強是人民幣理財的主要特點。目前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兩類。
(1)傳統型產品主要有基金、債券、金融證券等,此類產品風險低,收益確定,一般收益在3%左右。
(2)人民幣結構性存款該類產品與匯率掛鉤,與外幣同類產品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多少差異,風險略高於傳統型產品。人民幣理財產品更像是“定期儲蓄”的替代品。例如: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深紅3號”以高息和貨幣策略吸引投資人眼光,這一款產品投資期限一年,分為人民幣、澳元、歐元三種貨幣投資選擇,產品收益率與“一籃子貨幣”(巴西、丹麥、挪威、土耳其)對美元的匯率表現掛鉤。如果在投資到期時,“一籃子貨幣”表現不低於期初水平,即使只是持平,人民幣產品就可獲得不少於10%的收益。
- 2.外幣理財產品
2008年,股票市場大幅波動,“保本增值”已逐漸成為理財新風向。在此背景下,各大銀行紛紛推出外幣理財產品迴避短期股票市場風險。
從銀行外幣理財產品來看,“多國貨幣”、“高息”、“短期”成為最熱門的宣傳辭彙。
(1)光大銀行2008年3月17El推出高收益外幣理財A計劃產品,其中美元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7.2%;港幣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為6.5%;美元一年期固定收益產品,預期年收益率相比於銀行存款收益很誘人。
(2)荷蘭銀行曾推出“多元貨幣指數”掛鉤結構性存款和“一籃子強勢貨幣”掛鉤結構性存款兩款理財新品。“多元貨幣指數”掛鉤結構性存款,通過跟蹤全球包括澳大利亞、巴西等八個國家的貨幣表現,分享超額回報。
(3)招商銀行推出的“金葵花”安心回報之“匯贏3號”港幣3個月期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高達5.0%。
(4)光大銀行保本保收益的T計劃理財產品推出以來一直受到市場追捧,已推出的產品期限從八天、一個月、兩個月到四個月不等,預期年收益率分別達到3.3%、5.1%、5.4%和6.2%。
2008年,股票市場的風險讓投資人主動選擇迴避風險,低風險類產品成為理財市場的主流產品。商業銀行在進行低風險類產品投資有豐富經驗,短期、低風險的外幣理財產品銷售非常火爆,不少產品還出現過投資人排隊搶購的情況,未來整個理財產品市場可能進一步出現分化。根據客戶獲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財產品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 1.保證收益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或者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最低收益並承擔相關風險,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並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產品。
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包括了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和有最低收益的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前者的收益到期為固定的,例如:6%;而後者到期後有最低收益,例如:2%,其餘部分視管理的最終收益和具體的約定條款而定。
- 2.非保證收益理財
非保證收益理財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1)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投資風險由客戶承擔,並依據實際投資收益情況確定客戶實際收益的理財產品。
(2)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非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不承諾理財產品一定會取得正收益,有可能收益為零,不保本的產品甚至有可能收益為負。
在銀行推出的每一款不同的理財產品中,都會對自己產品的特性給予介紹。目前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多是對本金給予保證的,即使是打新股之類的產品,儘管其本金具有一定風險,但根據以往市場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還是較低的。
- 二、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
銀行理財產品有著不同的投資領域,據此,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托型、掛鉤型及QDⅡ型產品。
1.債券型理財產品指銀行將資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一般投資於央行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在這類產品中,個人投資人與銀行之間要簽署一份到期還本付息的理財合同,並以存款的形式將資金交由銀行經營,之後銀行將募集的資金集中起來開展投資活動。
投資的主要對象包括短期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以及協議存款等期限短、風險低的金融工具。
在付息日,銀行將收益返還給投資人;在本金償還日,銀行足額償付個人投資人的本金。
- 2.信托型理財產品
信托公司通過與銀行合作,由銀行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後由信托公司負責投資,主要是投資於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托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如新股申購,甚至房地產投資都可以納入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這意味著普通投資者投資信托的機會很多。
投資人主要通過銀行購買信托產品,目前像農業銀行、中信銀行都有相關的產品問世。
- 3.掛鉤型理財產品
掛鉤型理財產品也稱為結構性產品,其本金用於傳統債券投資,而產品最終收益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有的產品與利率區間掛鉤,有的與美元或者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匯率掛鉤,有的與商品價格主要是以國際商品價格掛鉤,還有的與股票指數掛鉤。
為了滿足投資人的需要,這類產品大多設計成保本產品,特別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對金融市場判斷力比較強的投資者。尤其是股票掛鉤產品,已經從掛鉤匯率產品,逐漸過渡到掛鉤恆生、國企指數,繼而成為各種概念下的掛鉤產品,種類十分豐富。
- 4.QDⅡ型理財產品
簡單地說就是投資人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由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投資人的理財產品。例如:光大銀行發售的“同升三號”股票聯結型理財產品,投資於全球著名的金融公司股票,精選了全球5個金融子行業中市值最大公司,分別為:花旗集團、美國國際集團、高盛集團、匯豐控股、瑞士銀行。理財期限是18個月,同樣保證100%的本金歸還。
雖然銀行理財都會預期最高收益率,但不可否認收益率的實現存在著不確定性。同時,不同產品有不同的投資方向,不同的金融市場也決定了產品本身風險的大小。所以,投資人在選擇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瞭解,然後再作出自己的判斷。
- 三、根據風險等級的不同
- 1.基本無風險的理財產品
銀行存款和國債由於有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作保證,具有最低的風險水平,同時收益率也較低,投資人保持一定比例的銀行存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持適度的流動性,滿足生活日常需要和等待時機購買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 2.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主要是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型基金,這類產品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個市場本身就具有低風險和低收益率的特征,再加上由基金公司進行的專業化、分散性投資,使其風險進一步降低。
- 3.中等風險的理財產品
- (1)信托類理財產品
由信托公司面向投資人募集資金,提供專家理財、獨立管理,投資人自擔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這類產品投資人要註意分析募集資金的投向,還款來源是否可靠,擔保措施是否充分,信托公司自身的信譽。
- (2)外匯結構性存款
作為金融工程的創新產品,通常是幾個金融產品的組合,如外匯存款附加期權的組合,這類產品通常是有一個收益率區間,投資人要承擔收益率變動的風險。
- (3)結構性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與一些股票指數或某幾隻股票掛鉤,但是銀行有保本條款,另外,也有機會獲得高於定期存款的收益。
- 4.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QDⅡ等理財產品即屬於此類。由於市場本身的高風險特征,投資人需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對外匯、國外的資本市場有較深的認識,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而不是造成了損失才後悔莫及。
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05年11月以前。這一階段屬於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萌芽階段,主要特點為產品發售數量較少、產品類型單一和資金規模較小等。銀行理財市場從1999年的1320億元人民幣緩慢增長到2005年的3560億元人民幣。
2002年,第一個銀行理財產品問世,標志著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達到了新的水平。由於當時的個人投資產品種類少、收益低,銀行理財產品以其較高的收益水平和合適的風險程度受到廣大個人投資者的普遍歡迎。
從2004年開始,各家銀行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理財產品,此時的產品結構、內涵都比較簡單,基本就是銀行以投資門檻、流動性為條件,出讓自己的一部分低風險投資收益給客戶。
2005年初出現了國內首個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以人民幣本金投資,利用海外成熟的金融市場分享國際市場金融產品的收益。
第二階段為2005年11月至2008年中期。這一階段屬於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發展階段,主要特點為產品數量飄升、產品類型日益豐富和資金規模屢創新高等。銀行理財市場從2005年的356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08年上半年的9260億元人民幣。
以《辦法》和《指引》的頒佈為劃分標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監管框架逐步確立。
2005年12月,銀監會允許獲得衍生品業務許可證的銀行發行股票類掛鉤產品和商品掛鉤產品,為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銀行理財產品從此得到較快發展,權益掛鉤、項目融資、新股申購、QDII等類別的新產品不斷涌現。
第三階段為2008年中期至今。這一階段屬於銀行市場的規範階段,主要特點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理財產品零/負收益和展期事件的不斷暴露,法律法規的密集出台等。隨著發行主體產品研發能力的不斷提高和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定將逐步走向成熟發展之路。
總體看,參與發行銀行理財產品的商業銀行數量呈階梯形增長趨勢。2004年,國內共有13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24款;2005年,共有27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602款;2006年,共有29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336款;2007年,共有52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3112款;2008年,共有73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6399款;2009年,共有94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7741款。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呈兒何級數增長,投資方向不斷豐富,結構類型日益精細化,合作模式不斷拓展,流動性安排靈活多變,產品的風險控制措施不斷優化。
幫助很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