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資源節約型社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資源節約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採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其目的在於追求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

  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生產活動中存在的巨大浪費現象,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早在1995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體制”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戰略要求。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京召開,這次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此後,針對中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系列關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改變、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消耗的改革措施相繼出台。以2004年7月1日《行政許可法》頒佈實施為契機,政府各個部門清理了一大批行政許可事項,把本來應該由市場決定的行為,交還給市場。

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途徑

  1、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巨集觀調控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是節約資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著重考慮建設合理的資源價格體系,用價格杠桿調節資源的利用。

  2、完善產權制度

  只有明晰了資源的產權,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效益,做到物盡其用,使資源的損失浪費降到最低限度。既應明晰自然資源的產權,優化自然資源配置,節約自然資源,使自然資源利用率達到最高;又調動保護知識產權,提高人們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資源節約型技術的積極性。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應用技術,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快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目前應重點支持一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技術改造項目,加快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重點推廣節油代油、潔凈煤和節電、節水的技術。大力研究和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綠色能源”的新技術和新工藝。

  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相協調,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方式和文明消費,倡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迴圈的生產模式,大力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此,應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极參与可持續發展

  5、制訂和完善戰略性資源的中長期開發和利用規劃

  重點編製節電、節水、節油、資源綜合利用等專項中長期規劃,為工業節水、能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化發展、牆體材料革新、散裝水泥和環保產業發展提出明確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發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6、發展迴圈經濟

  強化政策導向,堅持鼓勵與限制相結合;加快建立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相關技術體系,為迴圈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術支撐。

  7、加強法制建設

  加強環境資源、糧食資源、水資源及各種主要礦產資源保護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對浪費的法律法規,為懲罰嚴重破壞環境資源者和嚴重浪費資源者提供法律依據;完善產權法律制度,規範和理順產權關係,保護各種產權權益,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完善產品質量和市場交易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坑蒙拐騙以及制假售假行為,規範市場交易,減少資源損失。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必要性[1]

  (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是要堅持加快發展、科學發展,以又好又快發展為根本要求。要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在努力保持較快發展速度的同時,更加註重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耗能、減少污染;就必須在擴大經濟總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就必須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說到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溫家寶總理指出;能源和礦產短缺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

  ①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許多重要資源嚴重短缺,比如人均石油可採儲量為世界平均值的11.1%,天然氣可採儲量為世界平均值的4.3%,鐵為42%,銅為18%,鋁為7.3%,煤炭為55.4%。不但人均資源占有量低,並且資源質量相差懸殊,低質資源偏多,地區分佈不平衡,組合也不理想。

  ②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把資源開發、經濟發展同改善人居環境和提高生活水平有機聯繫起來,使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目前,我國正處於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進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國際經驗表明,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階段,它既是一個“黃金髮展時期”,又是一個“矛盾凸現時期”。

  特別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消費結構不斷變化,資源需求持續增加,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面對這一嚴峻挑戰,必須要加快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步伐,否則資源難以為繼,環境難以承受,新興工業化難以實現。這就要求我們在努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來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提高資源利用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陶醉於工業文明帶來的物質財富中。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以後,才逐步認識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和環境危機,從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儘管如此,全球生態環境狀況仍不容樂觀。在聯合國推動下,由95個國家的1300多位科學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環境研究。2005年3月底發表的報告表明,全世界60%的資源正在退化或處在消耗殆盡之中,維持人類在地球生存的最基本資源已遭到威脅,包括淡水、糧食、木材、清凈空氣與合乎節令的氣候等,生物多樣性“嚴重且大致無法彌補”的消失現象很可能會在未來50年間惡化。

  我國在經濟增長方式上也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益的問題,導致水、空氣污染、植被破壞、沙漠化、酸雨等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也影響到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10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的66%左右,導致許多地區酸雨成災。我國水污染物的排放比水自凈能力的量多出82%,許多城市的河流都成了臭水河。

  1、以開采煤礦為例,資源使用率只有33%,比國際水平低10%,比發達國家低的更多。

  2、以用電為例,中國絕大部分鋼鐵公司每噸鋼的耗電量遠高於美國、日本同行。總體看,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歐美國家落後20年,能源消耗強度大大高於發達國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約為美國的3倍、日本的7.2倍。

  3、這些對比說明,我國的資源形勢嚴峻。要保持資源的持續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必然的選擇。

  (三)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由於經濟快速增長對資源需求的增加,目前我國石油、礦產等重要資源進口越來越多,對國外市場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有專家預計,2010年我國的石油、鐵礦石、銅、鋁等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都將達到50%以上。過多地進口資源,不僅會加劇國際市場供求矛盾,而且會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問題。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擁有不足世界人口20%的發達國家,依靠消耗全球60%以上的能源和50%以上的礦產資源實現了工業化。在21世紀,全球另外擁有80%以上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將有相當一部分陸續進入實現工業化階段。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為了保持本國經濟快速發展,都實施了資源全球化戰略,全球資源爭奪局勢日趨緊張,我國在這一競爭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必須將著眼點和立足點放在國內。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對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意義

  1、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中國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係。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資源節約型社會水資源告急造成土地乾旱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讓人民群眾喝上乾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和生活。

  2、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

  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城市化步伐加快,資源需求持續增加,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節約資源。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既是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3、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

  解決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資源問題,著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近年來,中國石油、礦產等重要資源進口越來越多,對國外市場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過多地進口資源,不僅耗費大量資金,而且會加劇國際市場供求矛盾,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方面的問題。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對於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總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實用大力氣抓緊抓好。

參考文獻

  1. 周繼紅.論迴圈經濟與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關係.青海法學,2010.116(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i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資源節約型社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