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經濟體制改革(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
目錄 |
經濟體制改革是按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性質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國民經濟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的改革。在中國,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起於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其基本目標是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所有制方面,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推行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在分配方面,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制度。在農村,進一步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在城市,以增強企業活力為中心環節,國有企業改革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在巨集觀調控方面,對計劃、財政、稅收、金融、物價、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體制進行系列配套改革。同時實行對外開放等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1]
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改革具有牽引作用,經濟體制改革是牽引各項改革的火車頭。這種牽引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是雖然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項改革內容不相同,方法方式不同等,但過去改革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各項改革提供借鑒,少走彎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等,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成功經驗,也是其他各項改革必須堅持的原則。
二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增強了黨領導各項改革的凝聚力,增強了上上下下對深化其他各項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三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每深人一步必然對其他各項改革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並影響著其他各項改革的進程。正如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9月3日會見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時所說的:“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方面很多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可見經濟體制改革越深化,對其他各項改革就會提出越高的要求,也越要求加快其他各項改革。
四是許多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內生於其他各項改革之中,比如,政府職能轉變,既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又是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深化文化、社會體制改革同樣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深化生態體制改革也離不開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調整。在一定意義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就是深化其他各項改革的過程,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也都帶動其他改革向前邁進了一步。
- ↑ 趙振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幹重大問題(A).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