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雜訊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專業化分工和提高社會效率為重點,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滿足人們需求和方便群眾生活為中心,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要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提高高技術產業在工業中的比重。要積極實施“騰籠換鳥”戰略,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
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通過擴大內需、境外轉移、兼併重組、淘汰落後,把化解過剩產能與調整生產力佈局和改造傳統產業結合起來,力爭儘早取得實效。
2、大力發展迴圈經濟
要按照迴圈經濟理念,加快園區生態化改造,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構建跨產業生態鏈,推進行業間廢物迴圈。要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產生,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促進企業能源消費、工業固體廢棄物、包裝廢棄物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利用,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迴圈經濟的著眼點在於,產業鏈上游產生的廢棄物,成為下游產品的原、燃材料,做到分級利用,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廢棄物的排放,提高產業的整體附加經濟價值。
3、節電與發電
合理用電,節約用電,以及將一些廢棄能源轉化為電能已經成為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節電:很多工礦企業的大型機電設備因為工藝生產的原因存在著嚴重的耗能現象,其節電率在經過專業節能改造後不影響正常生產的情況下大都在20%以上,綜合國家眾多的工礦企業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能源財富。二,餘熱發電:我國有著最大的煤焦化產業,有著在數量和產量上都占世界前列的冶金鋼鐵行業,水泥行業。這些行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的 餘熱,煙氣,尾氣,排放到空氣中不但是對能源的重大浪費也是對環境的重大污染,如合理採集利用將其轉化為電能既可以減少環境污染也可獲得大量的電能促進能源的再利用。目前國內一些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如山東耀節能,北京中科宇傑等,中節能等在節電與餘熱發電領域通過對用能企業宣傳節能知識,提供節能技術,投資項目資金,設備等方式來不斷促進節電與餘熱發電的發展。
4、技術創新
要組織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構建技術研發服務平臺,著力抓好技術標準示範企業建設。要圍繞資源高效迴圈利用,積極開展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突破制約迴圈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
工業設計被稱為“創造之神”、“富國之源”。生產性服務工業設計創意產業有助於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源頭上實現節能減排。創意設計、核心技術、銷售渠道、品牌位於產業利潤的金字塔頂,研發設計的缺失導致中國戰略缺失。產品設計產品研發一直為中國的薄弱環節,提升中國綜合國力之軟實力必需確立研發設計戰略。 中國設計創意產業中,工業設計是最具潛力領域之一,同時最需迫切發展的也是工業設計。工業設計改變中國經濟“全球製造工廠”角色,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工業設計公司憑藉智力創造附加值,處於產業鏈上產品設計研發領域,通過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與設計附加值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進而提高產品的利潤空間。但當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時,企業只有靠加大產品工業設計含量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引入工業設計,延展工業設計產業鏈,構建產品完整生命周期產業鏈,促進整個產業集群的產業升級。
中國在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之後已將工業設計列為政策資金等重點支持的高技術服務業,中國鼓勵工業企業將可外包的設計業務發包給工業設計企業,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加大對工業設計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設計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對工業設計企業開展業務。杭州良宇工業設計公司之工業設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品牌價值理念切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大趨勢。世界經濟轉型期工業設計公司肩負著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轉變“世界工廠”角色、實現經濟結構升級、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擴大國際影響力的重擔。
工業設計是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綜合品牌價值的關鍵手段。對低利潤的製造業來說,工業設計不僅可以為企業提升品牌美譽度,同時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環境的應變能力,工業設計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品牌維繫其消費者忠誠度的工具。當技術同質化時代來臨,工業設計將開始代表著企業的質量水平技術水平,成為製造企業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工具,製造企業市場策略的重要延伸。良宇工業設計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品牌價值。工業設計已經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的重要籌碼,工業設計已經成為製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5、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
要成立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工作機構,研究制定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各項政策措施。要設立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迴圈經濟發展項目、節能降耗活動、減量減排技術創新補助等。要把萬元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要建立健全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保障機制,將降耗減排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和幹部考核體系。
通過超常規手段防治PM2.5為主的大氣污染。環境保護部已經把PM2.5為主的大氣污染防治確定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將推動PM2.5納入污染物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並承諾及時準確發佈監測信息,不打折扣,引導社會公眾主動參與,共同防護。
節能減排雖然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目前落實還存在不少障礙。
1、產業結構不合理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結構中工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偏低,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約30個百分點。特別需要關註的是,我國產業結構沒有朝有利於節能減排的方向變動。近年我國以增加供應為主要目的建設的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化工、建材等項目相繼上馬,勢必增加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增大節能減排的壓力。
2、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轉化為節能減排績效需要一個過程
節能降耗一直是我國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的重點,但由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節能成績是在粗放經營、浪費較大的基礎上取得的,技術進步對節能的貢獻只有大約10%。我國整體技術水平還落後發達國家15—20年。技術進步轉化為企業的節能績效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3、政策和投資的滯後效應
雖然國家將節能降耗工作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政策實施效果,包括針對節能減排的投資發揮的作用,存在滯後期。一些投資還沒有馬上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能源消耗總量的持續增長,又是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4、地方保護主義
現實中還存在一些與政策導向相悖的問題:一方面中央決定、政府文件給出的節能降耗的行政信號十分明顯;另一方面,由於地方利益的驅動,不少地方和企業仍我行我素,爭先恐後上項目,特別是重化工項目。對國家要求關閉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小企業的規定置之不理。
為了化解現實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探尋節能減排的有效路徑:
1、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無疑會降低單位GDP能耗。但在現實中結構調整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是一個部門所能解決的,應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通過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來實現。要使各級領導和管理者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期利益的關係、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係,兼顧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保護。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減少管理和政策的相互抵消效應,防止部門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由此產生的腐敗問題。
2、以綠色科技為動力,提高節能減排效益
發展綠色科技不僅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動力,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措施。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開發能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儘可能地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技術和工藝,實行清潔生產,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3、變革發展理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近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人類始終以征服者的姿態自居,人類中心主義成為文明提升和社會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正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不斷強化,導致了人與自然關係的衝突和緊張。節能減排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前提和基礎。在制定經濟發展戰略時應把自然也作為主體,把自然看做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存對象,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倫理延伸到自然界,這樣我們的政策才會既關註到人,也關註到自然,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改變GDP等於發展、重化工就是工業化等片面認識,改進對政府經濟社會發展實績的考核,使經濟增長方式朝著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方向發展。
4、建立長期有效的制度保障
首先應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建立環境問責制,將環境考核情況作為幹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依據之一;探索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積極推動以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為主的戰略環評,從發展的源頭保護環境;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擴大環境信息公開範圍。
5、建立以迴圈經濟為重要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
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是節能減排的具體體現,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要優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生產、轉化和利用效率。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實現最佳生產、最適消費、最少廢棄。
6、積極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
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反對和限制盲目消費、過度消費、奢侈浪費和不利於環境保護的消費。通過環境友好的消費選擇向生產領域發出價格和需求的激勵信號,刺激生產領域清潔技術與工藝的研發和應用,帶動環境友好產品的生產和服務。同時,通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不斷降低環境友好產品的成本,促進綠色消費,最終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
首先,節能減排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
我國當前面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國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達到自然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為了使經濟增長可持續,緩解巨大的環境壓力,必須以環境友好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節能減排就是要從源頭預防污染產生,最有效地減少資源消耗,不排放廢棄物,從而真正解決當代中國的發展困境。
其次,節能減排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
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備受國際社會的關註。07年以來,從世界環境日、八國峰會、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到夏季達沃斯峰會等,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幾乎是逢會必談的主題。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與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密切相關。氣候變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儘管發展經濟、消除貧困依然是我們的主題,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也要主動承擔節能減排的國際責任。因為減少排放、保護環境是我們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努力走出一條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產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雙贏"的目標,這是對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大貢獻。
最後,節能減排倡導正確的政績觀
2013年8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國省級領導班子換屆,節能減排工作將成為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這就表明,幹部考核中節能減排指標的硬化,將塑造一個嶄新的政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