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消費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適度消費(moderate consumption)
目錄 |
什麼是適度消費[1]
適度消費是指適應於國情國力、生產發展水平和自然資源的一種消費狀況。適度消費又稱合理消費,是建立在生產發展和勞動生產率增長的基礎上既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又把消費水平控制在經濟、技術和資源、環境等客觀條件所允許的界限之內。適度消費理念是對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辯證關係的深刻認識和把握,是對消費主義消費觀的揚棄,是人類在更高層次上對自身消費活動的理性約束與規範,是科學消費觀的基本原則。適度消費所追求的目標是人類需求和自然界運轉相和諧,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相協調,消費數量增長與消費質量的提高相結合,力求改變消費不足和消費過度並存的不平衡狀態。
適度消費的特征[2]
1.從巨集觀的角度,適度消費除了要適應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水平,要與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保持恰當的比例,不能過分超越或落後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水平;更重要的是作為人類,應該把自己的消費需求水平控制在地球承載能力的範圍以內,不能以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繁衍為代價來提高人類的消費水平。無論經濟如何發達,人類都應該有節制地消費,不能超越地球的承載能力,否則人類消費水平的提高乃至人類的生存都將難以持續。因此,適度消費模式應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和最優化利用資源,杜絕浪費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從微觀角度,適度消費除了要求消費者個人或家庭的消費規模應與其收入水平相適應,消費水平的提高一般不應超越其收入增長幅度,所謂量力而行還是基本的原則;同時還要求消費方式是健康、文明的,減少對健康生存無益甚至有害的消費,如盲目攀比、比闊氣、講排場的炫耀性消費以及大吃大喝和吸煙、酗酒等不健康的消費行為。
3.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模式應形成合理的消費層次和需求梯度,如此可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範圍,使消費需求多樣化,充分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建設和產業結構優化的推動力作用。但是,消費差距的適當拉開,不能損害公平消費原則,包括代內消費公平和代際消費公平。代內消費公平要求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消費水平的提高不能以損害其它國家或地區的利益為代價。共同富裕、普遍提高消費水平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既要阻止發達地區、富裕者為追求最大利潤和奢侈享受而濫用資源,也要防止不發達地區以及貧困者為求基本程度的溫飽而掠奪性地開采、消耗資源。代際消費公平更是當代人類應該自覺遵循的原則,當代人應承擔起在不同代際之間合理分配與消費資源的責任,絕不能只顧本代人的福利,而將子孫後代置於發展的困境甚至絕境之中。
4.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除了能夠使人們得到充分的物質享受和滿足,更有利於人們建立健康的倫理道德標準和豐富的精神世界。物質消費雖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但物質消費受生理因素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而休閑服務以及精神文化的消費領域相對來說擁有無比巨大的開拓潛力。因此,在消費結構中要逐步提高服務和精神文化消費的比重,增加精神消費的數量,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以及自身素質,有利於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總之,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應該在最少耗用資源以及最有效利用資源的前提下,給人帶來最大的消費效益和最好的消費效果;在人們的物質消費水平不斷有所提高的基礎上,真正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使人不但得到物質享受的滿足,更得到精神境界的提高,並且做到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造福於子孫後代,維持整個人類的可持續的生存和消費。
適度消費的內容[3]
適度消費主要由消費什麼、如何消費、消費多少等因素構成。
適度消費首先要研究消費什麼的問題。一般消費等同於消耗,無論是生產消費還是生活消費,本質上來講都是物質實體的消耗過程。消耗什麼一般又由人們的需要決定,人們的需要一般來說分為感性需要和理性需要兩個層次。適度消費主要是指滿足理性需要的消費過程。例如,上文提到的有關能源問題的消費選擇,在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的選擇上,如果從中國特有的國情出發,除非工作需要,人們完全可以主要選公共交通。近一點選擇公交車,遠一點選擇火車。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應該鼓勵公共類交通工具和行業的發展。在其他許多領域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的消費產品的生產和消費過程,應該和我們的具體國情相適應,這樣的消費才是適度消費。不應該在消費上向國際化、發達國家接軌,這樣會導致過度消費。
另外還要考慮把某消費品作為什麼來消費的問題。例如,近期討論激烈的虎跳峽建水電站的問題。到底是把虎跳峽作為水電站發電來消費對人類帶來的貢獻大呢?還是把虎跳峽作為自然風光來消費對人類帶來的收益大呢?
其次,適度消費還要講究如何消費的問題。如何消費即消費的方式方法問題,即使是理性選擇的消費,如果不註意消費方式方法,同樣會導致過度消費問題。例如,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開發西部的人力資源和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人們達成的共識,開發過程就是對資源的消費過程。如何消費就演變成如何開發的問題。因此開發的方式方法問題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粗放式的開發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會造成對環境的惡性破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消費活動也都需要重新考慮消費方法問題,方法不當不僅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甚至會直接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後,適度消費都有一個量的範圍。任何具體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們對這些資源的消費就必然會有一個量的限度。雖然對某一個具體的個人來講,自己的貪得無厭、奢侈浪費相對於自然資源的總存量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這樣無限制地進行消費、消耗,大自然是無法承受的。尤其是對於中國十幾億的人口大國來說,無論多麼大的資源存量,如果除以十三億的話,都是一個很小的數字。無論多麼小的浪費,如果乘以十三億的話,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適度消費的類型[3]
1、從消費的過程上來看,適度消費包括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生產消費首先是生產過程,但同時和生活消費一樣,也是消耗自然資源的過程。人們一般更容易認同生活消費為消耗過程,從而容易接受並願意通過降低生活消費的方式來降低生活消耗。但是人們尤其是與本身利益相關的人更容易把生產過程當作創造財富的過程,而不把這個過程看作消耗自然資源的過程。因此許多人為了滿足一己私利,不願意放棄那些殺雞取卵式的生產方式來牟利,直接造成了生態危機的爆發。因此適度消費不僅僅要考慮生活的角度,還要考慮生產的角度。
2、從消費對象上來看,適度消費包括物質消費、精神(文化)消費和政治消費。一般來說,從消費對象上來看適度消費僅僅包括物質消費和精神(文化)消費是不夠的,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及其滿足都離不開相應的社會政治環境。很難想象在一個人們幾乎不能發揮任何政治影響力的社會,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各自所需要的物質的、精神的需求的滿足。因此適度消費不僅指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還應包括政治消費。通過政治消費,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建立能滿足自己的物質的、精神的需求的社會環境,從而能在更高的層次上得到滿足。
3、從消費目的上來看,適度消費包括生存消費、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人們的消費活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生存或者僅僅是為了享受的時候,這樣的消費要麼意味著物質財富的創造和分配不足或不公平,要麼意味著精神的、文化的消費不足。因此適度消費的目的應該是生存、享受和發展的統一,任何單一目的的出現都是消費不足的表現。
4、從人在消費中的地位來看,適度消費包括作為消費主體的人和作為消費客體的人的消費兩個方面,即人作為消費的主體所進行的消費其他對象的消費活動,以及把人作為消費對象的對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消費活動。上述消費的三個方面都是指從人作為消費的主體所進行的消費其他對象的消費活動。把人作為消費對象的對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消費活動,一方面,是把人作為會說話的工具來進行的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消費活動。消費的結果是創造出比原來投入到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過程中更大的社會財富(即剩餘價值)。因此,當這兩個方面的消費地位是由不同的人來承擔的時候,是人類還沒有全面解放的時候。人的全面發展,即人在消費中的主體和客體地位合二為一,每一個人既消費又生產,既生產又消費,不是為他人生產和消費,只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進行的生產和消費。
適度消費的標準[3]
從兩個方面來規定怎樣才算適度消費。一是從消費範圍上來規定怎樣才算適度消費,即適度消費不應是片面消費,從範圍來講不能僅僅局限在物質消費或者生存消費、享受消費的領域,而應該涵蓋物質消費、精神(文化)消費、政治消費、生存消費、享受消費、發展消費、消費主體、消費客體等領域。
從量上來講,適度消費的標準應該滿足以下要求:即適度消費對物質的消費量要大於等於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最低物質量,小於自然資源對人類物質財富需求的承受量,適度消費量的範圍要圍繞當時該社會的基本生產力所能創造的平均物質財富的水平,以及要符合一定時期當地的道德規範和傳統習慣。
首先,適度消費的下限要定在高於(包括等於)維持人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最低物質量這個關節點。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需求,必須得到滿足,否則人類社會就難以發展。
其次,適度消費的量的範圍要圍繞當時該社會的基本生產力所能創造的平均物質財富的水平,以及要符合一定時期當地的道德規範和傳統習慣。消費如果高於當時該社會的基本生產力所能創造的平均物質財富的水平,會出現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和生態問題。如果低於這個水平,會使一部分社會勞動的不到實現,同樣形成社會浪費。同樣如果違背一定時期當地的道德規範和傳統習慣,則會引發社會危機甚至社會動蕩,許多地方衝突、社會問題都是由一些很小的不註意各民族的不同的道德規範和傳統習慣的行為引發的。
再次,適度消費的上限應該定在不超過自然資源對人類物質消耗的一般承受程度這個關節點上。所謂自然資源的承受程度是自然資源能夠自己恢復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所帶來的影響和創傷,在這個範圍內,人們可以自由地消耗自然資源,這個範圍就被稱為自然資源對人類物質消耗的一般承受程度。
最後,適度消費的實施要靠占統治地位的政策規範和主流文化的積極倡導來實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對利潤的追求,靠市場來引導是無法實現適度消費的目標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傳媒基本上也是圍繞著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來運轉的,其倡導的時尚消費未必算得上是適度消費。因此,國家必須利用自己的力量,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的制約以及國家主導的主流文化的倡導來保障適度消費的事實。
尤其在當前的中國,適度消費應該成為我們的主流的消費偏好。整個社會應該從有關消費政策地制定,到主流文化的倡導,到人們日常的消費行為,都倡導一種適可而止的消費觀,譴責那些奢侈浪費的消費觀。不能讓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上充斥著連發達國家的資本家都不敢問津的豪華奢侈消費品。
適度消費應考慮的因素[4]
做到適度消費,應綜合考慮三個有機聯繫的因素:
一是適合特定需要。製造和選用消費品,無論品種、類型還是質量、數量,都應適合特定的生產或生活需要,不能用主觀願望代替客觀需要。
二是現實條件允許。除了治病救命、抗災等特殊情況不得不爭取社會和他人援助,一般不應超過自身條件所能允許的限度,包括信貸消費,也要全面考慮償還能力。否則,不僅會給自己帶來諸多後遺症,還可能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危害。
三是著眼長遠發展。無論生產消費還是生活消費,都應當“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要通過節約為自己和後人的長遠發展留餘地、打基礎,而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顧自己、不顧後人,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特別應指出的是,有的領導幹部一味追求在自己任期內多出政績,採取對資源“取光用盡”的做法來謀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既會削弱持續發展的後勁,又會加重未來發展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