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節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能源節約是指加強用能管理採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減少從能源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能源節約的必要性[1]
1.基於國情,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需要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生產力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工業化還遠未完成,這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在當前大力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實現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經濟規模將不斷擴大,鋼鐵、水泥、化肥等高能耗工業產品的需求量將繼續增加。與之相適應,能源消費將進一步增長,這將給我國能源供應產生巨大的壓力。要應對這種情況,除加快能源生產和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外.還必須同時註意“節流”,加強能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因此,大力推進節約,建立節能型工業、節能型社會,是基於我國國情順利實現全面建實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
2.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礦產資源為主。由於我國能源供求長期面臨著國內資源賦存煤(碳)多油少的形勢,因此油氣是能源問題的核心,能源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油氣資源安全問題。據預測,2020年我國GDP達到約4萬億美元時能源需求總量將至少達到24.5億t油當量。其中石油消費需求為5.8~7.2t,20年累計消費需求量約為80~94億t;天然氣為2400億m^3,20年累計消費需求量為2.3萬億m^3;煤炭消費需求介於25~28億t,20年累計消費需求360億t。除煤炭資源外,石油、天然氣等均不能滿足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把節約放在優先的地位,加強能源的節約利用,才能延長煤、油、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礦產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年限,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3.保護環境的需要
當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利用,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據統計,大氣環境中76%的二氧化硫,88%的氮氧化物和66%的二氧化碳以及各類粉塵、廢棄物等,都來自能源的應用,其中以燃煤最為嚴重。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形勢不會改變,短期內我國以煤炭為主的消費結構也不會改變,因此,節約使用能源也是減輕污染,保護環境的需要。
能源節約的政策建議[2]
(一)把節約資源定為基本國策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 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口資源和環境工作, 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地位。
(二)加強對節能工作的指導
中央多次強調:“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為落實這一指示精神,各級黨政領導應像對待人口和環境工作那樣,對資源節約工作親自抓,負總責。要大力加強各級政府領導節能工作的綜合決策能力和協調管理能力。在政府機構改革中,應加強節能管理機構,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對節能的管理,應限定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包括制定價格和稅收政策,制定、實施法規和標準,支持節能技術研究開發, 引導和協調各種節能組織的活動,以及政府機構自身節能。
(三)調整和改善節能激勵政策
儘快制定節能項目和產品的稅收減免政策,節能投資的優惠政策。
(四)設立節能管理專項資金
用於節能政策法規和標準的研究制定、公眾宣傳、教育培訓、信息服務、獎勵表彰等活動。這些工作對《節能法》的有效實施十分重要。美國能源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局2002年度的管理費用達9490萬美元。
(五)政府機構節能
這裡所稱“政府機構”,是指各級政府機關, 以及實行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包括科教文衛、國防等。世界各國政府機構都是用能大戶, 由於缺乏節約的動力和有效的制約, 導致嚴重的浪費。2000年我國政府機構用能達5720萬噸標準煤,其中電力628億千瓦時,接近全國8億農村居民的生活用電量;政府機構能源費用開支超過800億元;1990-2000年政府機構用能的增長速度比全國能源消費量的增長快一倍。
政府機構節能已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指示:“我國政府機構節能潛力巨大,急需把節能工作提上議事日程。”“需要由有關部門綜合研究制定節能計劃、措施和制度”。
政府機構節能涉及節能工作的幾乎所有領域,包括組織和管理、政府採購、建築節能、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及激勵政策等。因此,它是推動全國節能工作深入開展的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儘快制定管理條例和實施細則,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促進我國能源節約的對策[3]
1.進一步加強節能管理
20世紀90年代,我國已建立起一套與我國當時經濟管理體制、技術水平和生產管理水平及國家財稅體制相適應的節能政策體系。進入21世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國家應探討建立一系列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新時期要求的節能管理政策,包括研究制訂相關的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巨集觀調控政策,例如:推行能源需求側管理(DSM)和綜合資源規劃(IRP),通過加強能源終端管理,促進能源節約;在信貸、價格和稅收制定政策,鼓勵節約和懲罰浪費;充分利用土地政策參與巨集觀調控,抑制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覆建設、減少不合理的能源需求。
2.調整和優化產業和行業結構
產業結構要跟蹤世界先進國家的模式,改變目前 一、二、二二產業兩頭小、中間大的局面,控制和減少能源密集型的第二產業,大力發展電了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精細化工業和第三產業等非能源密集型產業,使產業結構合理化,降低GDP的能源強度。限制高耗能行業發展,堅決淘汰浪費能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
3.大力發展能源節約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我國能源技術大約比國際先進水平落後15~20年,而且正在拉大。必須加緊進行技術改革和技術革新,從源頭上提高能源的開發、加工和利用效率,加強能源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按照適合國情、市場導向的原則,增加節能的科研和技改投資,加快發展一些關鍵的節能技術;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
4.加強節能的法制和標準建設
進一步加強節能的法制建沒。雖然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就提出了“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總方針,並頒佈了多項節能法規和條例,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和新形勢卜,這些法規和條例出現了眾多不適應時代要求的環節,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強制推行社會節約能源。建議修改現行的《節約能源法》,對浪費能源的行為進行處罰和犯罪行為界定。另外,國家應健全和完善能源消耗的指標體系,制定各有關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必須達到的能效標準,以及企業生產的汽車、家用電器等能耗產品必須達到的節能標準。
5.做好終端消費的節能
能源的終端消費節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能源密集型工業部門的節能;二是單位和家庭用戶汽車的節能;三是辦公室節能。做好終端消費的節能工作,主要是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耗中的比重,這是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節能的重要措施。在這方而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大力發展電力作為終端能源,是節能的一條不可忽視的途徑。
6.培育節能意識和習慣
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看,能源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長期制約因素,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解決。節約利用能源並不是消極地不用或少用能源,而是在達到同樣目標下耗能要少。政府應加大對節能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節約利用能源及其必要性的認識,樹立節約利用能源的思想,在社會中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文化氛圍,加強人們節能的自覺性,形成能源節約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