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擴大內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擴大內需(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目錄

什麼是擴大內需

  擴大內需,經濟學名詞,即擴大某經濟體內部的需求。內需,即內部需求,包括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兩個方面。擴大內需,就是要通過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啟動投資市場,通過信貸等經濟杠桿,啟動消費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擴大內需的前提條件[1]

  既然擴大內需是一場持久性戰役,故國人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提振信心,振奮民族精神,全身心地投入,以期獲得光輝燦爛的未來。因此,須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努力。

  1.總結經驗教訓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實事求是。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從中找出不足和問題,明確前進的方向。毋庸諱言,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進行的,無現成的模式可資借鑒,全憑摸著石頭過河,許多人都存有不少模糊認識。其中,一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就是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本質特征的認識不一致。有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的失誤看成社會主義的“烏托邦”;也有人把資本主義的錶面繁榮看成是旺盛的生命力,高喊“要補資本主義的課”,喋喋不休的宣傳介紹“美國模式”,什麼都以美國為標桿,“東施效顰”似地加以模仿。如在經濟管理中的企管高薪、房地產泡沫、證券泡沫等等,無一不是從美國模式中衍生出來的,徒然擴大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加劇社會矛盾,增添不穩定因素。這些失誤和教訓,都是我們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中產生的,需要通過擴大內需來認真加以解決,以期增強國人的凝聚力

  2.商家企業要講良知公德

  中國消費還不足國內生產總值的4O ,擴大內需的目的就是要轉型經濟。我國經濟必須變被動為主動,變危機為機遇,加快轉型,由“基本內需加出口”的出口導向型向“擴大內需加出口”的消費需求型轉變。我國的公司企業特別是利潤效益好的廠商,要從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吸取教訓,要講良知公德,具有愛國心、公益心和同情心。當此國家擴大內需之際,要加快企業經濟轉型。具有競爭實力的名牌公司更要有所作為,趁機生產更多適銷對路的優質名牌產品,搶占國內外市場,擴大其占有份額,為國家多創外匯;優質企業的產品要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生產,更多地贏得用戶;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要物美價廉,薄利多銷,使用戶放心滿意;即使是經營困難的企業,也要儘量消化其不利因素,盡其所能不使員工下崗失業。大型公司要幫助中小型企業,利潤效益好的公司要扶持困難企業,扶貧濟困,共度難關,切莫趁人之危,趁火打劫,遭世人唾罵。事實證明,多一份愛心,就少一個生活無望者,就多一分社會的和諧安定。

  3.藏富於民

  儲蓄功德無量國人省吃儉用,長年積累,在銀行儲有2o萬億存款,竟相當於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O ,因而引起世界驚羡。

  對於巨額存款,國內學界始終存有爭議,一些崇尚美國模式的學者,將其譽為“關在籠子中的老虎”和“蓄於大壩中的水”,十分驚懼;銀行也有人嫌其繁瑣,試圖對其小額儲蓄收取管理費。筆者卻以為,巨額儲蓄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它多次幫助銀行度過因管理不善造成呆賬壞賬債務纏身的難關,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可以說功德無量。有了這筆巨額存款,藏富於民,國家才會安定無虞 當今,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被金融海嘯弄得焦頭亂額,反思其所作所為,才知細水長流的可貴,羡慕中國這筆巨大財富的社會功能,紛紛稱道中國人會過緊日子的傳統美德。

擴大內需的原則[1]

  如何有力貫徹實施中央關於“擴大內需”的英明決策,筆者特提出5條原則建議:即慎選項目、註重平衡、加強監督、關註民生。

  1. 慎選項目

  國家經濟建設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就說建設項目,包括地方項目在內,少說也有成千上萬。當然其中有能耗高、污染大、重覆趨同者應該篩選剔除。雖然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可以拉動內需,一般能將投資資金的4O%轉化為消費資金,但它對帶動相關產業和民生消費的貢獻程度卻有很大差別。當前中央重點傾斜的是鐵路、公路、橋梁、機場、電站、高新科技產業等重大領域。相對來說,鐵路投資的拉動效應要更大一些。因為近幾年我國鋼鐵冶金行業發展速度過猛,形成產能6億噸,實產4億噸的規模能力,嚴重產大於銷。在國際經濟寒流的侵襲下,汽車市場蕭條冷落,房地產市場門可羅雀,鋼鐵行業已是寒氣逼人。2008年9月,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產品價格同比下降38.6%。利潤下降32.2%。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製造業的不景氣。現在,國家於2008—2009兩年對鐵路建設投資2萬億元,包括鐵路、橋梁、隧道、涵洞和電氣化工程等在內有150個工程項目在動工興建,僅湖南境內的鐵路就由2800多公裡增加到5700多公裡。估計鋼鐵消耗將在億噸以上,不但有助於鋼鐵冶金行業的正常開工生產,還對礦山、水泥、機械、電力等行業起著拉動的作用,能確保數以百萬計職工的就業,2009年鐵路的投資估計能拉動GDP提升1.5%。

  2.註重平衡

  註重平衡是巨集觀經濟研究的重要內容,不但要註重行業平衡,還要註重地區平衡。即使在一個地區或行業內部,也要註重綜合平衡,不宜差距懸殊。前幾年,由於財力有限,加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作祟,我國民生工程中的教育和醫療衛生行業、部門和單位之間差距實在拉得太大,以至擇校風、擇院風越刮越烈。就以中小學校為例,在地方政府眼皮下的重點中學和實驗小學,其現代化水平可與世界先進國家媲美。醫療衛生單位差距懸殊同樣存在。同一個城市甚至同一條馬路的不同醫院,境遇竟有天壤之別。有的醫院設備一流、醫術精湛、患者人滿為患,住院比登天還難,群眾感嘆看病難,看病貴;而有的醫院門前患者就診稀,別說設備簡陋,就連日常開支也都拮据。因此,各級政府要乘“擴大內需”這股東風,把錢重點投在落後地區和落後單位,縮小差距,著手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極為不滿的擇校潮和擇院潮等各種社會問題,還清昔日舊賬,改善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3.加強監督

  當前,四萬億元的“大蛋糕”吸引所有國人的眼球,所有政府部門和單位都想多分一鏟一勺。而得到錢後如何用在刀刃之上,想的人卻並不多,有的還被貪污挪用。由於監督機制薄弱,有著諸多漏洞供人可鑽。每申報成功一個重大項目,下撥巨額經費,就要出現一些“豆腐渣工程”,孳生一批蛀蟲,揪出幾個重大貪污要犯,甚至貪污上億也有人在。

  這次擴大內需,投入資金巨大,執法紀檢和監察部門更要睜大眼睛,加強監督。與此同時,還要組織動員新聞媒體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實施全方位的輿論和群眾監督,使貪污、蠹蟲和不法分子如同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處藏身。同時建議政府部門實施陽光工程,將每項工程、每筆款目都擺在陽光之下剔透明亮,不搞暗箱操作,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嚴密監督,使得犯罪分子無機可乘。一旦查出蛀蟲、蟊賊,用鐵拳伺候,依法查處,嚴懲不貸。直至傾家蕩產,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4.關註民生

  1929—1933年第一次世界經濟大危機過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新政,旨在振興美國經濟。儘管諸多舉措新穎得力,但由於未關註民生,窮人沒有首先得利,結果效果不如理想,為後來美國經濟畸形發展埋下禍根。因此,我國要引以為戒,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在於關註民生。比如我國房地產行業,由於暴利驅使,推人市場的多為1萬元/平方米以上的高檔商品房。廣大中低收人者,全家不吃不穿一輩子都買不起,只得望樓興嘆。因此,建議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及城鄉建設部,多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改善居民住房問題。

擴大內需的目標[2]

  所謂擴大內需,實際上指的是擴大國內投資、消費、政府支出的總和。其中家庭消費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為投資可能過剩也可能不足、政府的支出也會隨著經濟狀況發生較大波動,而家庭消費總體來說比較平穩。家庭消費的穩定增長對擴大內需具有最重要的意義。但家庭消費能力受到家庭收入的制約,當前家庭收入主要是勞動報酬。本文首先對家庭消費率和勞動報酬分別進行分析。其次探討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增加居民收入的關聯性。最後,從一般均衡的觀點對擴大內需的目標進行評價。

  1.家庭消費率

  家庭消費率指的是家庭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從圖1可以看出,中國的家庭消費率在1980年代超過50% ,近年來一直持續降低,2007年下降到35%。而同期美國的家庭消費率達到72% ,發達國家一般都超過6O% ,大多數國家在50—60% 之間。所以,為了擴大內需,首先就要提高中國的家庭消費率,爭取在數年內使其恢復到5O% ,以後再逐步提高。也就是說,家庭消費需要提高40% 以上,再加上近10% 的經濟增長率,實際上家庭消費就比現在增加大約50%,這樣的增加,一定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髮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Image:图1 家庭的消费率.jpg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支出法GDP的構成計算得來。

  為什麼中國的家庭消費率如此低下呢?普遍認為家庭收入(主要是勞動力報酬)低下是其主要原因。另外,醫療、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公共支出不足,也導致人們不敢多花錢。所以,擴大政府的公共支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2.勞動者報酬

  勞動者報酬比例指的是GDP中勞動者報酬所占的比重。勞動者報酬低下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問題。從表1可以看出,美國從1960年到1998年近30年間,勞動者報酬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5%左右。而在中國,從1995年的51.4% ,一直下跌到2007年的39.7% 。同時,資本所得驚人,而且逐步提高。生產稅雖說有所波動,但也遠遠高於美國的水平。當前企業和政府在國民收人中所占的比重過大。應該儘快使中國的勞動者報酬達到GDP的50% 以上,也就是說恢復到1995年左右的水平。

Image:表1 按收入法GDP的构成.jpg

  數據來源:美國數據來自0.Blanchard的教科書《巨集觀經濟學》、中國數據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各省收入法GDP計算得來。

  勞動者報酬比例偏低的原因,一是因為長期實行高積累、低工資制度。另外,企業、尤其是壟斷上國有企業很少分紅,而將大部分企業利潤留存,用於擴大再生產。這也部分導致了產能過剩的狀況。還有,近年來產業結構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於農業的勞動者報酬比例高,而工業的勞動者報酬比例較低,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製造業。如果能進一步進行產業升級,把勞動力轉移到勞動者報酬高的服務業,勞動者報酬則有可能進一步改善。這就是常說的城鎮化。

  3.城鎮化和服務業的發展

  中國農村人口約占55% ,把農村大量的過剩勞動力轉移到城市,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據專家測算,中國城市人口每增加1% ,可拉動GDP增長1.5% 。近年的城鎮化率平均為1.44% ,每年可以增加消費1 144億元左右。如果把目前45%的城鎮化率提高到發達國家的75% 一80% 的水平,至少可以帶來20~3O年的持續增長。因為勞動力的轉移會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帶來消費的增長。同時,城鎮化也需要與之相配套的住房、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這也形成了新的需求。

  城鎮化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也會產生相應的問題。農村居民進入城市後就業問題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目前中國的發展以製造業為主,而製造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要解決城鎮化帶來的就業問題,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圖2表示的是中國第三產業勞動者的比例。現在只有32% ,與發達國家的70% 一80%相去甚遠,即使與發展中國家的50%也有很大的距離。服務業的發展對中國的城鎮化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Image:图2 第三产业就业者的份额.jpg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計算得來

  4.一般均衡的觀點

  上述提高家庭消費比例、提高勞動者報酬、城鎮化以及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都是中國擴大內需的重要目標。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擴大內需必須從經濟的全局出發來考慮,或者說,需要從包括家庭、企業、政府的一般均衡的觀點來分析。

  根據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下式成立:家庭所得+企業所得+政府收入=消費+投資+政府支出+ 出口一進口稍加變形,可以成為下式:(家庭所得一消費)+(企業所得一投資)+(政府收入一政府支出)=出口一進口現在有人主張同時增加家庭所得和消費。這樣會引起企業所得或者政府收入下降,企業的投資和政府支出也會下降。內需也可能會隨之下降。所以,單純增加家庭所得或者增加消費的觀點是靠不住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家庭消費率和勞動者報酬是中國擴大內需的重要目標。而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潛力來支撐擴大內需的要求。但是,也應該意識到:擴大內需的目標並不簡單。需要對擴大內需的途徑加以分析,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來認識擴大內需的問題。

擴大內需的必要性[3]

  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是我國1998年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提出來的。十五計劃綱要提出,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長期戰略方針,使擴大內需由短期的經濟政策上升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自此以後,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重要轉機和保持了近幾年的良好的增長勢頭。當前,隨著世界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使我國的經濟增長勢頭有較大的回落,為了減輕世界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保持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在當前正確認識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仍有重大意義。要正確認識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就我國的基本國情來看,國內投資和消費的需求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力量1.通過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有著巨大的市場基礎。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日益提速的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潛藏著世界級的需求增量。雖然目前我國經濟規模僅占世界的5%,人均GDP世界排名在130位左右,但人口多、潛在和持續上升的需求大,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

  2.通過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我國的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別大。但差別大、不平衡,既是發展的障礙,也是增長的空問。尤其是處於消費升級過程中的城鎮中等收入家庭,以及急需開拓的農村市場,為我國經濟持續的增長打開了廣闊天地。

  3.通過擴大內需推動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國家經濟的自主增長能力。目前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O%,商品和勞務出口已占GDP的4O%以上,而美國、日本、印度、巴西只有30%左右;日本在以前高速增長時期也只有35%左右。擴大國內需求,有利於降低過度對外依賴可能帶來的風險,提高國家防範外部經濟衝擊的能力。

  (二)民間投資乏力並未得到很大的改變現階段我國投資的增長仍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靠增發國債來支撐,社會投資主體積極性並未完全調動起來,投資主體對國債的依賴性依然較大。增發國債和國債投資帶動的貸款在投資中發揮重要作用,社會投資只是在少數省份起作用較大。例如:2000年上半年;集體和個體投資增長速度迅速回升,分別增長7%和8.6%,但仍比國有經濟投資低5.1個和3.5個百分點。政府投資主導推動投資增長的狀況表明,社會投資還沒有足夠力量來代替國債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

  (三)消費回升不太穩定,起主導作用的消費熱點還沒有真正形成近幾年雖然出現了旅游熱,IT產品和網路消費熱、教育消費熱等新的消費亮點,但這些只是局部性的非主導型消費熱點,真正能夠支持經濟增長的主導型消費熱點,如汽車銷售、住房消費和電子通訊產品消費快速增長的勢頭還沒有形成。

  (四)農村市場需求尚未完全啟動確切的說,我國農村市場尚未從根本上啟動。啟動農村市場的關鍵是增加農民收入,但農民收入增速自1996年以來已連續下降。從短期看,農民增收的前景並不樂觀。雖然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題研究了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但制約農村市場消費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在短期內也是難以消除的。

  (五)外需情況不容樂觀首先,在前幾年出口的高增長中,出口退稅率提高和外部經濟環境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最近,出口退稅率已經提高到10%以上,再提高幾乎不太可能。

  其次,美國經濟減速將對中國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變化,機電產品已成為第一大出口商品,機電產品對國際經濟波動的敏感性高,其出口將會受到較大影響,並使整體出口出現回落。而且在美國經濟不景氣和貿易赤字、經濟危機壓力的形勢下,美國政府和企業可能會實施包括反傾銷在內的種種措施,中國商品在美國的貿易環境惡化。

  再次,從亞太地區看,東南亞國家在經濟複蘇後激烈的競爭。而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的日本經濟,近年來仍無起色,據估計短期複蘇無望。由於國內經濟的不景氣,日本的一部分民眾及剛上臺的新政府持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繼續擴大內需的建議[3]

  (一)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應該處理好四個重要關係。

  一是處理好投資和消費的關係,把擴大投資需求與擴大消費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二是處理好內需和外需的關係,把擴大內需和擴大出口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提高國家經濟的安全性,又要增強對外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處理好投資規模投資效益、政府投資與社會投資、公共投資私人投資的關係。四是處理好消費結構與消費質量、公共消費與私人消費、政府消費與社會消費的關係。努力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降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國有部門的消費水平,嚴格控制國有部門的職務消費

  (二)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要依靠體制和機制的有效保障以及實施手段的多樣化。

  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健全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本要求的投資體制,建立健全形式多樣的消費政策體系。加速轉變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長方式,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解決農民增收緩慢的問題。

  (三)堅持擴大內需,要扭轉長期以來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來拉動的局面。

  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和貧富差別過分擴大的問題。適時推進與消費相關的稅制建設,促進慈善、公益事業的大力發展。加速構建覆蓋全體國民的養老、失業、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消費者的支出信心。擴大國內需求首先必須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進一步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要適當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要積極擴大就業和再就業,要擴展消費領域,改善消費環境,鼓勵消費信貸,要調整各種抑制消費的政策。

  (四)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

  堅持擴大內需,近期仍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並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全面發揮財政政策效應。一是要調整財政投資政策的內容和方向,儘可能放大財政政策的即期擴張及中長期的維持與推動效應,為中長期需求奠定基礎。通過財政貼息、適當參股、財政擔保等多種途徑,間接鼓勵、吸納帶動社會資金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對關係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加工工業,特別是技術裝備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需要,予以更大的財政支持;同時,發行專項建設公債,一方面減輕國家財政的債務壓力,提高投資效果,另一方面可起到更大更好的政策擴張效應。二是積極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強財政政策直接啟動消費的力度。通過對國有資產存量的有效利用“變現”出一塊資金來支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三是積極推進費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政策間規範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加地方和社會投資的消費能力。

  (五)清除體制障礙,促進社會投資增長。

  擴大民間投資的規模,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改變目前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國家投資的局面。放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取消過去制定的不合時宜的各種限制性歧視政策,整頓規範稅費征收的行為和秩序,通過產業政策和相應的財政政策引導民間投資的投資方向,推動整個經濟結構的進步。一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對民營經濟實行與國有經濟同等的待遇,增強政策透明度。建立健全法規,保護民營企業制度。二是要按照加入WTO的要求,重新修訂個別產業的準入規則,並對已經和下一步準備向外資開放的領域,允許民營經濟進入或提前進入。三是擴大涉外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具備一定條件的民營企業在海外上市,建立和完善涉外企業融資擔保辦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中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難問題。四是加快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改審批製為登記備案制,對確有必要審批的應簡化手續。

  (六)加強宣傳,改變居民消費觀念。

  為了逐漸在我國城鄉居民中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消費觀,使人們逐漸過渡到敢於消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更新居民消費觀念。第一,要繼續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持續性,為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更新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要積極推廣信用消費等現代消費方式,通過消費時間來引導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和更新。第三,要通過理論探討和宣傳,使人們正確認識消費觀念的更新和與之相關聯的傳統文化,排除人們由於認識偏差給人們消費觀念更新所帶來的束縛,消除保守的消費觀念,建立積極的消費觀念,鼓勵人們在收入範圍內適當增加消費開支,該購買的就購買,該更新的就更新。

  (七)加快發展供給,健全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

  新經濟的發展改變了許多傳統理論。隨著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路技術的進步,它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產品使人們不斷產生新的需求,以前被經濟學診斷否定的“供給自創需求”定律又回來了。因此,如果說以前我們是在通過擴張型需求管理政策來緩解需求不足的矛盾,今後還要通過供給創新來創造新的需求,主要是提升企業的開發創新能力,通過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創造新的供給,並形成新的收入。

  (八)抓住有利機會,積極吸引外資。

  在擴大內需問題上,我們還應該通過發送投資環境等多項措施,鼓勵“引資”。在世界經濟形勢減緩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樣保持了較高的增速,使投資者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和發展機遇。因此,我們要利用世界經濟減緩和美國經濟結構調整時機,積極改善環境衛生,制定多種吸引外資政策,使那些原來存在疑慮的國際跨國公司也能來中國投資。

擴大內需的障礙[4]

  (一)消費需求增長下滑

  1998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為10.5% , 略高於1997年全年的實際增長率(10.2%)。進人第二季度以後,社會消費品總額增長率趨緩,1——6月累計總額為13 980億美元,比1997年同期增長6_8% ,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長率為8.9%,低於第一季度的實際增長率。從價格方面來看,第一季度全國商品價格上升0,3%。進人第二季度以後,商品零售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均處於下降狀態,且下降速度呈加速趨勢。1—6月份累計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 1% , 居民消費價格比1997年同期下降0.3%。到6月末止,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已經連續9十月出現負增長, 目前仍無止跌回升的跡象。價格飛漲、通貨膨脹經濟過熱固然不好,但價格不斷下降、通貨緊鰭,則是經濟增長中更為棘手的問題。

  影響我國居民消費擴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收人增長趨緩199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比上年實際增長僅3.4%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也只增長4 6% .增幅均比前幾年明顯回落。

  2,社會改革的影響由於社會改革進程較快.而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健全和完善,造成居民對未來收人和支出的預期過於悲觀,從而出現需求壓抑, 防禦性儲蓄增多,1998年1—6月份我國儲蓄增長率仍達16.8% .高於消費增長率(6.8%)10個百分點。

  3.消費處於丹級醞釀階段經過十幾年的收入快速增長, 我國已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邁向小康 城鎮居民在吃、穿、用、家用電器等方面已基本滿足需要。被認為是新熱點的住房、汽車消費,由於收人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礙,短期內不可能迅速大規模進人普通百姓家庭。消費正處在從一般水平向高檔水平轉變的孕育階段, 而這個孕育階段需要較長時間。

  4 邊際消費傾向減弱所謂邊際消費傾向是指人們增加的收人中用於消費的比例。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邊際消費傾向減弱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普遍現象。

  5.城鄉消費的二元現象由於城鄉收人差距拉大,形成了城鄉消費的不對稱。比如,家電產品在城市已經普及,開始進人更新換代階段,但是在農村,家電產品的擁有率還很低。二元的消費結構.使有l0億農民的農村市場潛力沒有開發出來,制約了消費品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6 收人差距的兩極化目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已達4.9萬億元,但是儲蓄分佈很不均勻。據統計,20% 的人擁有踟% 的存款。這從一千方面反映了當前居民收人水平的分化,這種分化也制約了消費需求的擴大。簡單地說,就是有錢的人不用花錢,想花錢的人叉沒有錢。一部丹高收人者手中有錢,但是他們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消費水平, 日常的消費開支穩定,沒有更多的需要花錢的地方;而真正需要更多地進行基礎消費的中低收人者(比如需要購買彩電的農民)恰恰手裡缺錢。

  7 消費信貸不發達,居民消費觀念沒有轉變我國消費市場上基本上不存在分期付款消費方式, 致目前的消費基本上是“以過去的收入”和‘現時的收人”來支付 因此,消費耐利率不甚敏感.利率杠桿對刺激消費弱化作用的表現,在1998年年初的第4次降息後更為突出 3月份降息後.5月份卻出現了儲蓄增長反彈的現象.

Image:表1 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jpg

當月全國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增幅反而較3月份和4月贊分別高出O 5和l 2個百分點。同時,1998年2—5月的消費增長率一直徘徊在5%——8% 間, 低於1997年任何一個月的增長水平 在我國,儲莆是居民的債權肚金融資產,其風險遠低於股票等金融資產,所以我國居民在現有的各種投資方式中偏愛儲蓄(而國外傾向股票)。客觀上,如果信用消費制度和觀念不能形成,儲蓄在大部分居民眼裡只是一種積累手段,而不會發揮其本身投資的金融職能.並直接影響債權性金融資產向股權性金融資產的轉移,並消費成為實物資產

  (二)資金籌措困難

  擴大內需需要資金保證。表1顯示了中國自1985年 來的總儲蓄和總投資的對比關係。從中不難發現,進入9o年代後,出現了總儲蓄大於總投資的現象。

  有人據此認為,即使外資不象過去那樣大幅度增加或略有減少, 國內資金總量也是可以支持較快的經濟增長。但這隻是就資金來源的潛力而言,實際上資壘來源渠道並不暢通。一般來來說,用於增加投資的資壘主要有三個來源,即財政增加支出、銀行增發貸款及公眾購買股票。然而.這三方面的狀況如何呢?

  1 我國財政狀況一直比較緊張

  1998年第一季度財政支出增長(12 3%)略快於財政支出增長(10.2%) 進人第二季度以後,財政支出增長快於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擴大,反映出財政擴張的力度加大。l 5月累計財政支出增長12 8% .財政收入增長7 7% ,二者差幅(5.1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2 1個百分點)擴大丁3個百分點。其中5月份財政支出增長19灌% (比第一季度加快7.5個百分點,比4月份加快L3.L個百分點),而財政收入只增長了0擂% , 當月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1o0億元,是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月度財政赤字的月份。從許多方面來看.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長前景並不樂觀。在旦於政收入框架內擴大政府支出已沒有多少文章可傲,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的餘地也不大,而且結構調整不能達到總量擴張的目的:

  2.銀行增發貸款也有一定的難度

  自1997年 來,許多地區出現了銀行貸款增長緩慢的現象。貸款增長趨緩現象的出現,是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變化和改革辣化的具體反映:(1)是由粗放經營集約經營轉變的反映。實施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 來,不合理的經濟結構正在逐步得到改善,資金作為經濟發展中最為稀缺的資源.其運營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是由計劃管理市場管理轉變的結果。隨著銀行商業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方式逐漸被取消,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商業銀行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從而使銀行體系的運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3)是金融結構深化與金融發展的必然。從銀行商業化經營的需要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也日 多元化。貸款雖然仍是商業銀行的一項最主要資產,但在資產負債袁中的比例已經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貸款增長趨緩也是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中存在問題的反映:(1)目前低迷的經濟狀況降低了對信貸資金的需求。一方面“買方市場” 的出現體現在資金方面,而直接表現為經濟對貸款需求的減少:另一方面,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滿足較高層次需求的產業和供給.雷同的產業結構和緩慢的產業升級.難 形成合理的資金需求,拉動信貸資產增長。(2)制度創新不足,造成融資渠道不暢。改革開放20年的經濟實踐證明,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是涇渭分明的。其最自然的結果是, 國有企業在全社會財富總額與財富增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國有企業占全社會財富總量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前的8o%左右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0% 。這充分說明瞭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大趨勢,那就是非國有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我國經濟領域中邊際收益率最高的地方。但國有經濟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作為經濟金融政策支持的中心和重點的地位並沒有改變.這使得我國金融制度創新受到了極大的制約,疊融機構體系畸形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優化配置 可是,由於國有企業機制落後,效率低下,效益不好,投資回報率低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致使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多,金融風險逐步顯現,商業銀行因此對貸款發放的審慎加強,制約了貸款的增長。

  因此,貸敖投放的明顯增加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一是市場明顯轉旺,經濟趨熱:二是政府對銀行貸款進行行政干預。目前看來,短期內市場和經濟形勢很難轉旺趨熱,而政府強迫銀行大量貸款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為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後政府再去直接干預銀行貸款行為已經失去了合法眭.銀行將主要根據自己的判斷來作出貸款決策。總之,時銀行增加貸款期望過高是不現實的,硬性要求銀行增加貸款也是不合適的。如果銀行為了完成全年貸款規模的指導性計劃而在年終突擊發放貸款將更是徒有其名, 有百害而無一利。

  3.股市擴容亦有難度

  雖然政府已經提出把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作為下一步改革的主要內容,但由於中國股市不規範,投機因索較多,權力過分舟人等影響. 因而在短期內.公眾投資股市的熱情十分有限。而且,就通過國內股票市場直接融資而言,實現直接融資規模的擴大,必須充分考慮二級市場的承受能力:儘管受3月2I一25日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年利率下的刺激,滬深股票市場綜合指數逐步走高,6月3日分別報收於1420點和441 04點的1998年兩市最高收盤指數,分別比1997年年末的收盤指數高出225.9 和59.75點,增長I8 9% 和l5 7% .並伴隨著成交量的逐步放大。然而,由於新股與配股上市節奏的加快,6月3日以後深滬股票市場綜台指數振蕩下行,雖然有印花稅率下調的好消息.但6月底滬深兩市均 低位報收,成交量也大幅萎縮. 對下半年增發新股上市形成巨大壓力。看來.二級市場充分活躍是增發新股上市的基本條件,是不可逾越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條件尚不具備, 因而對股市融資寄予過高希望是不現實的。

擴大內需的對策選擇[4]

  (一)把增加投資與擴大消費結合起來

  增加投資是各國政府慣用的刺激經濟回升的重要手段,在目前我國出現買方市場、居民收入增幅減緩的情況下,增加投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壓該清楚地看到,當前增加投資實際上也存在著困難和局限性:第一,投資的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即使政府進行干預也不是揮之即去,招之印來。目前增加投資和擴大消費一樣受到嚴重的市場約束。消費市場無熱點與投資沒有好項目其實是相互聯繫的現象.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千方面。第二, 目前基礎產品的市場供應狀況也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某些能源、原材料產品出現丁供求平衡或某種程度上供過於求的態勢,繼續大幅度增加這方面的投資缺乏市場需求基礎: 第三,基礎產業投資在量上的影響是有限的。在總需求的總量和增量中,固定資產投資約占l/3的份額,而消費則占50%—6O% ,投資增加一個百分點遠不如消費增加一個百分點的影響大。

  啟動投資非常重要,這不僅是由於陳政府支出外,國內需求主要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而且是由於投資可以引致消費。然而,從理論上講, 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真正和持久的拉動力量.投資需求在一定意義上是消費需求的派生需求.投資需求自身不可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力量。不僅如此, 在消費需求沒有回升跡象的情況下,投資需求的大晤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動。這種行政推動短期內有利於阻止增長率下滑,刺激經濟回升.但如果沒有消費需求的支持,這種投資增長和經濟回升都不台持久。而且由於缺乏消費刺激政策, 邊際消費傾向下降,致使投資乘數醯少,投資增加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縮小了。

  值得註意的是,我國投資與消費關係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加大投資顯現消費同步變化的規律已經改變。這是由於在短姨經濟條件下,居民存在“消費饑渴症”,消費需求主要隨投資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當投資膨脹時,基本建設投資中的40%轉化為消費基金,居民隨之將增加的收入幾乎全部轉化為有效購買力,消費與投資顯現出同升同降的同步變化。在消費品市場率先向買方市場的轉變過程中.城鎮居民的消費 饑渴”緩解,與政府或企業的投資行為相比,居民的消費行為適應市場環境更快、更為理性。消費者行為方式的轉變使消費需求開始脫離投資需求劃它的決定性影響。因此,不能單靠增加投資來拉動消費和經濟增長,特別是在當前姨乏消費熱點的情況下.除了政府公共投資外,如果無法解決“投什么”和 往哪裡投”的問題,就難免出現企業投資熱情不高的傾向。

  有學者對我國恩格爾繫數進行充分研究後指出.提高居民消費率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要求,居民消費率過低,將使經濟增長嚴重缺乏需求拉力,投資和凈出口都不能長期彌補消費的不足: 因此,真正擴大內需,就必須從擴大有效消費需求入手.形成“擴大消費需求— — 帶動投資回升—— 促進經濟增長” 的啟動經濟流程,這樣才能解決投資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脫節的頑症。

  重視消費需求 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消費品市場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工業品除少數名、優、特、新商品外 太部分商品供給結構調整緩慢.趕不上消費結構的變化。

  一些企業還抱著幾十年一封的老產品不放.以致滯銷積壓。同時,由於各投資主體爭相把 門盈利產品作為投資的唯一目標, 在低球平重覆增點。因此, 消費市場上出現的需求新趨勢有利於帶動產品、產業結構調整, 形成一些對國民經濟有長遠帶動意義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 我國國民儲蓄率之高幾乎居世界首位, 而居民對銀行的債務前幾年幾乎為零,居民沒有消費信貸的習慣 金融機構也沒有消費信貸體制。因此,應提倡信用消費。這裡,存在一個認識上的問題,不能把消費信用與 “消費早熟”、“消費超前” 混為一談。

  實際上. 後者是指一個社會消費增長速度超過國民收入和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而前者是在市場經濟社會中貨幣信用關係發展到較高水平時緩解生產與消費之間矛盾的必然產物,是使消費增長速度適應生產增長速度的金融服務產品。部分有穩定償還能力的消費者利用消費信貸提前消費與部分消費者積極儲蓄而推遲消費兩者並存,只要掌握好這兩部分消費的信貸與儲蓄比例,掌握好消費信貸與生產信貸的比例關係,從社會看 其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收人和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將更加易於調節。同時 消費信貸的引入,不僅有利於解決當前的消費需求不足問題,而且有利於平滑未來的經濟周期波動.併為政府巨集觀調控提供一種新的機制和手段。因此 應當儘快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形成一個規範的信用消費市場。如果能在短期內提高信用消費的份額 既可轉變居民的消費觀念,又能增加市場的有效需求。

  (二)把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台起來間接融資在我國社會總融資中占居主導地位。

  1997年接當年發行量統計的社台融資總額中間接融資占82% 直接融資占l8% 因此,在對社會總需求的調控中貨幣政荒的作用至關重要。1998年以來中央銀行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來刺激社會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增長 其中包括:下調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取消金融機構備付金,下調金融機構準備金存款利率,再次調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增加居民住宅抵押貸款的比率等。上半年,貸款累計增加3764.5億元.且呈逐月加快之勢。但反映總需求的廣義貨幣M2增長率6月底比3月底下降1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物價水平的下降幅度,6月末廣義貨幣的實際增長率(17.0%)略低於3月底(17.4%)(見表2)。

Image:表2 M2增长率的比较.jpg

  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對經濟的調控主要是價值形態的調控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最主要的巨集觀調控手段。有關國家的相關分析表明 經濟擴張階段.擴大或收縮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總量的影響比較明顯:而在經濟收縮階段,擴張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回升的拉動作用並不明顯。我國目前社會資金總量整體上供大於求.銀行降息對擴大社會資金需求的邊際效應有所減弱。根據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增加財政支出可直接擴大投資需求和最終消費需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何組何 從理論上講 取決於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而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又取決於政府開支和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其中的關鍵是,當利率調整時,貨幣需求量將作何反應。一般說來 當經濟處於高漲時期,通貨膨脹率名義利率也較高,此時 貨幣政荒的效力遠大於財政政策 因此名義利率較高的範圍就是貨幣政策的有效區域;在相反情況下,財政政策的效力更大。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名義利率較低,財政政策的運用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1.0 1.1 陳建蘭,劉炳延.擴大內需探討.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22捲15期
  2. 師穎新,李桂榮.論中國擴大內需的目標與途徑.大連民族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0年12捲4期
  3. 3.0 3.1 寧麗萍.論中國堅持擴大內需的幾個問題.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0年5期
  4. 4.0 4.1 徐衛國.擴大內需的障礙分析與對策選擇.財經問題研究1999年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擴大內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