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時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消費時間是指人們通過消費實現的一般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節約。
消費時間的性質及其影響[1]
1、消費時間的非市場性質
消費時間是市場領域以外的時間,消費者總是為滿足自身或家庭需要而在消費活動中支出時間,一般都不涉及到價格、貨幣等市場因素。消費時間不會帶來貨幣收入,它的價值直接轉化為效用。這或許正是消費時間被傳統理論所忽視的原因。當然,消費者可以從市場上購買消費時間,大多數勞務費用的支出實際上是對消費時間的購買,這種支出減少了消費者自己用於相應消費的時間從而有更多時間用於效用更大的活動。但是,這並不表明消費時間的市場性質,只不過是非市場領域向市場領域的轉化而已。
2、消費時間的替代效應
假設商品和時間可以相互替代地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要,為了使消費成本最小或效用最大,根據等邊際準則,理性的消費者會這樣安排商品和時間的組合:使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商品的邊際成本之比等於時間的邊際效用與時間的邊際成本之比。商品的邊際成本為價格,時間的邊際成本為工資,用數學式表達為:
MUx/P=MUt/W
若MUx/P>MUt/W,則用商品替代時間能增加總效用,直至MUx/P=MUt/W為止;若MUx/P<MUt/W,則用時間替代商品能增加總效用,直至MUx/P=MUt/W為止。因此,當MUx/P=MUt/W時,消費者實現了既定消費成本下的最大效用或既定效用下的最小成本。
若工資提高,要保持上式成立,必然引起MUt增加,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MUt的增加伴隨著時間的減少。這一過程的實際含義是:時間價值的相對提高將會引起消費時間的下降並使每單位消費中使用的商品數量增加。因此,工資的提高引起消費過程中偏離時間而轉向商品的替代。隨著工資的增加,會使消費者產生節約消費時間的激勵。這或許可以解釋現代社會中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隨著工作時間的實際減少,非工作時間隨之增加,看起來人們可以更悠閑,更“奢侈”地使用時間。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是,現代人的時間使用比以前變得更加精打細算。因為,隨著實際工資的增加,消費時間變得更為昂貴。一般認為,經濟發達地區比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具有更強的時間觀念,這是因為,相對於商品價格來說,他們的時間的市場價值高於欠發達地區的時間價值。他們揮霍物質商品的同時卻儘可能節約時間,這不過反映了商品和時問相對價值上的差異罷了。
3、消費時間對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的影響
消費由商品和時間兩種要素組成,考慮到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時間與商品之間的相互替代,會使商品的價格彈性產生偏差。時間的相對價值越大,商品價格的增加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就愈小,也即,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實際消費需求的變化小於不考慮時間價值時的需求變化。其結果是,即使全部消費具有同樣的實際價格彈性,在只考察商品的數量和價格的傳統分析中,時問價值比重相對較大的消費會表現出較低的名義價格彈性。
按商品或時間在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我們可以將消費分為商品密集型和時間密集型。由於收入的變化會引起時間價值的變化從而引起消費價格的變化,對於低收人者來說,時間的相對價值較低,因而時間密集型的消費價格相對低於商品密集型消費的價格,從而時間密集型消費的收入彈性會高於商品密集型消費的收入彈性。對於高收人者來說,由於時間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所有消費的價格也會較高(這也意味著實際收人上的差異小於貨幣收入上的差異),時間密集型的消費更是如此,從而會傾向於商品密集型的消費而偏離時間密集型的消費,使商品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高於時間密集型消費的收人彈性。可見,商品密集型消費與時間密集型消費對不同收人群體有不同的收人彈性。
4、消費時間對消費需求的影響
每項消費中時間的價值量取決於消費時間的長短和每單位時間的價值,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動都能引起消費價格的變動,從而引起消費需求的變動。時間的長短會影響許多消費決策,愉快的長途旅游可能因為花時間太多而放棄;乘坐飛機花費不菲,卻因為能節約時間而被很多人選擇。時間的價格也是影響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在主要工作年齡,時間價格相對較高,可以發現,個人的消費時間較少而工作時間較多;在生命周期的以後階段,時間價格變得相對較低,則會增加用於養植花卉、觀看電視等不大節約時間的活動。
- ↑ 蔡德容,王贊新.論消費時間的價值和性質——對消費者剩餘的再認識[J].消費經濟.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