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儲蓄率(Savings Rate)
目錄 |
儲蓄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儲蓄髮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指儲蓄存款的增加額占城鄉居民、單位職工貨幣收入的百分比,可藉以分析和研究一個地區城鄉居民或一個單位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參加儲蓄的意願和趨勢,是制訂儲蓄計劃的一項重要依據。
儲蓄率分為總儲蓄率和個人儲蓄率。總儲蓄率指一國全部儲蓄金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個人儲蓄率則指一國個人儲蓄金額占個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
一般認為,儲蓄率除了主要受收入水平的影響外,還受一些重要因素的影響。
①國家的金融政策和經濟指導思想,即國家怎樣看待儲蓄的作用,是否重視發展儲蓄;
②人口與就業狀況,即在總的收入增長水平保持一定的情況下,人口增長率是否恰當;或在總人口一定的情況下,就業率的高低;
③國民的消費結構;
④市場供應和價格的變動情況,主要是消費品的供應及其價格的漲落,影響到個人儲蓄占收入的比重的變化;
⑤政治和心理上的因素,影響居民的消費習慣和傾向等。
我國高儲蓄率的原因[1]
1.傳統消費觀念在社會中仍起主導作用。儘管隨著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在逐漸發生變化,但在全社會中傳統的消費習俗、消費心理仍主導著大多數人在消費和儲蓄之間的交替決策。人們不願意“寅吃卯糧”,把即期收入當作當前消費的最大極限。他們寧願省吃儉用,也不願意“負債”消費或超前消費,不願意把明天的錢提前到今天消費。一旦有了收入結餘,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把它們存入銀行。近年來,隨著各項與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改革的深入進行,人們對未來收入不確定性的預期增強,消費心理趨於保守,消費行為趨於謹慎,節省開支、增加儲蓄成為多數居民的必然選擇。這可以從1991年至1999年城鄉居民儲蓄傾向總體呈增強趨勢得到驗證。自1996年以來,城鎮居民儲蓄傾向和農村居民儲蓄傾向並沒有隨著儲蓄存款利率的大幅度下調而呈逐年下降趨勢,相反,伴隨著收入增幅的降低,居民儲蓄傾向呈逐年增強趨勢。
2.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近幾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險四項內容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但由於資金籌集渠道、籌集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資金積累規模與資金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矛盾,造成我國社會保障程度較低。同時,由於社會保障制度還沒有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的社會保障法律,以便能夠對社會保障基金的交納、使用、發放進行嚴格的約束和規範,而且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管理和服務水平也跟不上社會保障內在的社會化需求,導致城鎮居民對社會保險的心理預期減弱,加上我國廣大農村7億多的農民享有的社會保障程度更低,因此全社會的永久收入儲蓄動機和生命周期儲蓄動機大大增強,儲蓄存款增加。
3.資本市場不發達。目前我國一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扣除利息稅後實際為 1.8%,儲蓄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其名義收益率已經大大低於前些年,儲蓄增值對人們的吸引力減弱,那些具有投資意識和投資能力的人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投資方式選擇,但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金融工具較少,主要以股票和債券為主。我國股票市場經過十年的發展,已有較大規模,在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已經超過了一千家,股票市值也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但我國的股票市場還不是一個成熟、規範的市場,股票價格基本上為少數“莊家”所操縱,作為普通投資者的中小散戶能在股票投資中獲益的很少,虧損的占大多數。投資股票的風險太大,他們希望能有一些收益率相對較高、更安全的金融工具供選擇,這從他們踴躍購買國債的情況就可以得到驗證。因此,發展開放式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收益率相對較高、更安全的金融工具已是眾望所歸。
儲蓄率調整的連擇[2]
儲蓄率調整的可能連擇全球儲蓄率不平衡客觀存在,儲蓄率高低差異的原因多樣,似不能簡單地將儲蓄率高低說成只與匯率有關。希望某些長期特性在短期內改變不切實際,需從更廣泛的巨集觀角度,綜合考慮。
首先,解決儲蓄失衡問題,需要綜合藥方。儘管高消費一低儲蓄的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但當下並非美國提升儲蓄率的最佳時機,還需同時平衡刺激消費和恢復經濟增長。東亞國家降低儲蓄率也需從增長模式、產業結構、價格體系等多方入手。在此次危機應對和調整中, 中國通過擴大消費內需豐富經濟增長動力,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在全球位居前列,且以純支出型政策為主,註重改善民生、促進就業,增加農村地區及弱勢群體收入。
其次,各國和國際組織應加大合作力度,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監管。本次危機表明,需進一步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的監管,提高國際資本流動透明度。
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應幫助發展中國家建立預警體系,防止掠奪性投機衝擊。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完善救援機制。在新興市場出現短暫性國際收支危機時,國際救援措施應迅速,附加條件應適當減少,以提高新興市場國家的安全感。從國家層面講,會鼓勵這些國家減少外匯儲蓄,擴大內需。
再次,合理引導儲蓄盈餘更多地流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新興市場的儲蓄流向發達經濟體既不捨理,也不符合後者尋求增加儲蓄的願望。
東亞國家儲蓄率調整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顯效,產油國高儲蓄率在油價未大幅下降前提下仍將維持較高水平,因此全球儲蓄不平衡在一段時期內仍會存在。
為使儲蓄合理流動,提高全球資金配置效率,可以考慮將儲蓄盈餘更多引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它們是未來全球經濟的高成長點,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但缺乏發展必需的資金。
最後,除加強監管合作、引導儲蓄資金合理流動外,國際社會還應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加強對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經濟金融政策監督,提升特別提款權的地位和作用,長期內穩步推動國際貨幣體系向多元化發展。
促進儲蓄適當分流的政策建議[1]
對目前規模龐大的儲蓄存款進行適當分流,可以減輕資金過分集中於銀行的壓力,有利於防範和化解風險,增強貨幣的流動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但儲蓄過度分流可能會對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因為大的國有商業銀行擔負著證券清算的職責,在儲蓄存款分流後,證券公司存款增加,資金來源總量上受到的衝擊不大。但中小金融機構由於沒有承擔證券清算的職責,儲蓄存款過度分流可能會對其信貸資金來源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因為儲蓄存款是目前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主要來源,儲蓄存款餘額約占金融機構全部存款餘額的一半左右(200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為51.8%)。下麵對促進儲蓄適當分流應採取的其他政策措施略作分析。
1.建立個人信用制度。
儲蓄是對現在消費的減少或推遲。人們增加現在消費,在收入約束下,就會相應減少儲蓄。從美歐等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看,完善的信用制度對增加現在消費甚至是提前消費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信用對國家、單位、個人都是一種資源,目前我國的國家信用制度和企事業單位的信用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而個人信用並沒有發展起來。要建立個人信用制度,一是要加強全民的信用意識教育,增強全民信用意識。一個國家、企業、公民的信用意識是與經濟發展水平、法律法規完善程度、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的,因此增強全民信用意識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二是要在經濟發達地區搞試點。建立個人信用評估機構,由消費者自願申請,對每一位自願申請者就其資信狀況進行科學、準確的信用風險評級,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實行跨銀行聯網查詢,並提出控制信用風險和進行信用懲罰的措施。如果能用一段不很長的時間,在我國建立起個人信用制度,將有力地促使我國向消費型社會轉變。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加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渠道,擴大基金積累規模,解決目前存在的社會保障資金積累規模難以滿足資金實際需求的矛盾,提高社會保障程度。同時,要把社會保障基金的交納、使用、發放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督、約束和規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的社會化水平,增強透明度,增強城鎮居民對社會保障的心理預期,逐步弱化居民的永久收入儲蓄動機和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以達到適當分流儲蓄的目的。
3.加快發展以開放式基金為主的投資基金。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開放式基金試點工作,最近連續推出了“華安創新”和“南方穩健”等開放式基金。今年下半年,受大量違法違規的虛假信息披露行為被揭露以及市場對國有股減持方式和定價難以認同等因素的影響,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信心嚴重受挫,因此新發行的開放式基金並未實現預期目標。但從長遠看,開放式基金因其特有的優勢必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除新上市的開放式基金外,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上的30多只投資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它們吸收的資金主要是證券市場里的資金以及少量保險公司的資金,對廣大儲戶的儲蓄存款沒有明顯影響。相對於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的最主要特點是投資者可隨時申購或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基金存續期限不固定,基金的申購和贖回在投資者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間直接進行,交易價格依據基金單位資產凈值確定,而不是由市場競價確定。因此,它對基金管理人既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又產生了相當的激勵機制,基金的生存、發展主要取決於基金管理人經營基金的業績,因為投資者是以業績的好壞來確定是認購還是贖回的。而且,從交易場所看,開放式基金可以通過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買賣,中小投資者進行投資特別方便。既然開放式基金的買賣可以通過銀行儲蓄網點來進行,投資者在銀行櫃臺購買開放式基金很自然就會使用原來在銀行的儲蓄存款。因此,發展開放式基金會對儲蓄存款進行一定的分流。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投資於開放式基金的機構和個人中,47%的機構和56%的個人資金來源於銀行存款。
4.研究發展貨幣市場基金。
由於各投資主體的財富規模與結構並不相同,對收益、流動性與風險的偏好差別很大,因而各投資主體喜歡選擇的投資方式也就不盡相同。由於貨幣市場基金是以國債、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等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它具有風險低、流動性高、收益穩定(一般比儲蓄存款利率高)的特點,與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尤其是個人的投資需求和偏好相一致,因而對他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貨幣市場基金作為一種集合投資方式,具有集少成多的優點,它可以通過發行票面面值為1元的憑證滿足廣大普通投資者小額投資的需要,而且能使投資者獲得比銀行存款利率高且比較穩定的收益水平,同時,由於投資者的資金可以隨時進出貨幣市場基金,它可以滿足人們對於流動性的要求。因此,推出貨幣市場基金必將可以分流一部分儲蓄存款,也可能吸收一部分原本投資於股票或債券的資金,使一部分資本市場上的資金流入貨幣市場,擴大了貨幣市場的交易規模,提高了貨幣流動性,並分散了資本市場風險。同時,貨幣市場基金所持有的國債,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時吞吐基礎貨幣的重要渠道,因而它能促進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有利於巨集觀調控政策的實施。貨幣市場基金作為商業票據和銀行承兌匯票的主要購買者之一,也為上市公司解決短期資金不足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因為一些信用程度較高的大公司可以直接通過發行商業票據來融資,或者直接向貨幣市場基金出售銀行承兌匯票來獲得資金,這樣獲得的資金成本比較低。
總儲蓄率到底是全部儲蓄金額占GDP的比例還是占GNP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