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需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投資需求(Investment demand)
目錄[隱藏] |
投資需求是一定時期內全社會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存貨增加額之和;
投資需求是由資本邊際效率和利息率這兩個因素的對比關係所決定。資本邊際效率,是指增加一筆投資所預期可得到的利潤率,它會隨著投資的增加而降低,從長期看,呈現“資本邊際效率遞減”的規律,從而減少投資的誘惑力。
投資需求是總需求的重要構成部分,尤其是就總需求的兩大構成即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各自的不同特點來看,消費需求的增長相對穩定,不易發生急劇的變動,而投資需求則上下擺動的幅度很大,其擺動幅度對總需求的影響也比較大,因而刺激總需求,解決總需求不足的問題,必須要刺激投資需求。如何有效地刺激總需求?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有下述三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投資需求規模是一定時期(一般為1年)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用於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所投入資金的數量總額;投資需求結構變動是指一定時期內投資總量中所含各要素的構成及其數量比例關係的變化,它是社會經濟結構變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1、我國投資需求與GDP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投資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是明顯的.為準確分析投資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效應.先通過統計數據對近年來我國投資需求總量與我國經濟增長數量指標進行分析。
2、投資需求對GDP的貢獻分析
計算投資需求對GDP的貢獻.可以進一步說明投資需求在一國經濟增長中的拉動作用。我們用投資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投資需求對GDP的拉動度這兩個指標來表現。它們的計算公式為:
- 投資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投資總量的增量/GDP總量的增量×100%
- 投資需求對GDP的拉動度=投資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率×GDP的增長率×100 %
社會總需求由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大部分組成,投資需求是指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對投資品的需求,消費需求是指整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對消費品的需求。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正確認識和處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關係, 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馬克思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論述馬克思在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理論中對生產生產資料部類和生產生活資料部類的分析,其實就是對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分析,其中包含著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論述。
(一)馬克思在簡單再生產理論中,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論述馬克思研究簡單再生產理論的圖式:
I 4000c+ l000v + l000m = 6000
II 2000e+ 500v + 500m = 3000
此圖式說明,第一部類產品的價值是6000,其實物形態是生產資料;第二部類產品的價值是3000,其實物形態是生活消費資料。全部產品價值是9000。從另一個層面看,馬克思在這個式子中也揭示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關係:
I4000C +II2000C 指的就是兩大部類的投資需求,相當於西方經濟學公式I+C =Y 中的投資I;I(1000v+ 1000m ) +II(500v+500m )指的就是兩大部類的消費需求,相當於西方經濟學公式I+C=Y 中的消費c。
簡單再生產基本、首要的實現條件分析。
簡單再生產基本的實現條件用式子表示就是:I(v+m )=IIc。這公式的含義就是,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加剩餘價值,應等於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從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角度看,也可理解為,第一部類消費需求必須等於第二部類的投資需求。可見,要使簡單再生產順利進行,兩大部類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必須保持適當的比例關係。
(二)馬克思在擴大再生產理論中,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論述擴大再生產須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
(1) I(v+m)>IIc這個公式表明,擴大再生產必須有追加的生產資料,也可理解為,擴大再生產必須有擴大的投資需求。
(2)II(c+m—m/x)>I(v+m/x)其中m/x代表剩餘價值中用於資本家階級個人消費的部分,m-m/x代表剩餘價值中用於積累的部分。這個公式表明,擴大再生產還必須有追加的消費資料,也可理解為,擴大再生產必須還要有擴大的消費需求。
擴大再生產基本實現條件是:I(v+△v+m/x)=II(c+△c),其意思就是第一部類可變資本、追加的可變資本與資本家個人消費三者的和,必須等於第二部類不變資本與追加的不變資本的和。這也可理解為,第一部類原有工人、新追加工人與資本家個人三者消費需求的和, 必須等於第二部類原有投資需求、新追加投資需求的和。該公式集中反映了兩大部類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之問互為市場、互為條件、互為制約的相互關係以及保持兩大部類內部適當比例關係的重要性。
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比較分析
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作為社會總需求的兩大主要組成部分,它們之問既有聯繫,也有區別。
(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聯繫
1、目標一致性。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無論是投資需求,還是消費需求,其目的都是通過需求的增加來擴大和刺激生產,或者說通過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矛盾運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2.基本調控手段的一致性。啟動投資需求和啟動消費需求所採取的基本調控手段具有一致性,一般有財政政策手段和貨幣政策手段兩種。
財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財政收支、稅收、稅率和轉移支付等,貨幣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貨幣供給量、存款利率和匯率等。
3.兩者互相作用。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投資需求的擴大,就會引起生產的擴大;生產擴大,就會引起消費品數量的增加;消費品數量的增加,引起商品供大於求、商品價格下降;商品價格下降,就會引起消費需求增加。消費需求的擴大, 就會引起商品求大於供、價格上升; 商品價格上升,就會引起刺激生產擴大;生產擴大,就會引起投資需求增加。
(二)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區別
1.經濟運行的不同階段,需求政策側重點不同。經濟運行階段可以劃分為複蘇、繁榮、衰退和蕭條四個階段。在經濟的複蘇和繁榮階段,可以側重於消費需求的啟動。因為在經濟的複蘇和繁榮階段,生產擴大,投資增加,側重投資需求容易引起通貨膨脹;而側重消費需求的啟動。一方面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消費需求擴大對生產的刺激作用,並相應引起一定程度的投資需求的增長, 保持生產和消費的協調發展。在經濟衰退和蕭條階段,則可以側重投資需求的啟動。由於經濟運行進入衰退和蕭條階段,就必然引起失業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居民消費傾向降低、預期消極,從而引起消費需求下降。這時採取啟動投資需求的政策會對經濟複蘇更加有利。
2.兩者在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消費需求是最終消費性需求,在再生產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投資需求是生產性需求,生產性需求是中問環節的需求,從屬於再生產過程終點的消費性需求。一個生產過程可分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階段,再生產過程就是這四個階段的迴圈上升運動:生產一分配一交換一消費一再生產一再分配一再交換一再消費……。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啟動消費需求,可以直接刺激生產,起實質就是發揮消費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啟動投資需求,即啟動生產性需求,要經過分配、消費階段,才能刺激生產,其實質是發揮生產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3.需求的領域不同。投資需求的領域是生產資料市場,啟動投資需求的目的是擴大生產性需求;消費需求的領域是消費品市場,啟動消費需求的目的是擴大消費性需求。消費品市場主要是提供消費品,滿足人們生活消費的需要,是社會人口與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前提,其基本職能是為生活消費服務;生產資料市場主要提供生產資料,滿足企業生產消費的需要,是社會物質資料再生產得以不斷進行的必要條件,其基本職能是為生產消費服務。
4.兩者需求啟動的杠桿不同。投資需求的啟動應以貨幣政策和金融資產,即儲蓄以及債券和股票等有價證券為杠桿,其啟動力度決定於包括貨幣資金和金融資產在內的全部投資增長率。消費需求的啟動應以個人收入為杠桿,其啟動力度決定於居民收入的增長率。
5.兩者需求啟動的方式不同。消費需求啟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財政型消費啟動、信貸型消費啟動、混合型消費啟動。財政型消費啟動,是以財政收入為主要依托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相對增加居民收入,其辦法有:直接提高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水平,通過轉移支付問接提高城鄉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等;信貸型消費啟動是以居民在銀行的儲蓄為依托, 調節信貸支出結構,增加消費信貸;混合型消費啟動,就是既實行信貸型消費啟動又實行混合型消費啟動;我國目前採取的就是混合型消費啟動。投資需求啟動的方式有財政主導型投資啟動和金融主導型投資啟動兩種。財政主導型投資啟動是指以政府投資為主, 輔助以其他形式, 其資金配置的主渠道是財政; 金融主導型投資啟動是指以非政府投資為主,輔助以其他形式,其資金配置的主渠道是財政。
三、正確處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原則
通過以上對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關係的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條正確處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的原則:
(一) 保持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適當的增長率和比例的原則正確處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關係,在國民收入增加的基礎上,要使二者都有所增長。投資需求的增加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消費需求的增加是人民生活水-xF提高的實際表現;只有二者都隨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經濟才會不斷發展,國家實力才會不斷得到增強。
投資需求的增長,必然要求消費需求相應的增長,因為投資需求是中間性、生產性需求,消費需求是最終性需求,最終性消費需求制約中間性投資需求。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就會引起生產資料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消費需求增長過快,就會引起消費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人民生活受到影響。投資需求減少,就會造成生產資料的積壓,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消費需求減少,又會引起消費品的積壓和浪費。今年,我國出現生產資料價格與居民消費品價格走勢背離的現象,即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而居民消費品價格下降。就是因為我國投資需求增長過快、消費需求增長相對緩慢的緣故。可見,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及其比例,在客觀上要受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增長及其比例的制約,所以要根據兩大部類的增長與比例,來保持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適當的增長率和比例。
(二)相機抉擇的原則相機抉擇的原則運用於這一領域就是指,要根據不同的巨集微觀經濟形勢來調整需求政策的原則。消費需求政策和投資需求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應隨國民經濟形勢的不同而相應變化。消費需求不旺時,就側重消費需求啟動;投資需求不旺時,就側重投資需求啟動;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兩不旺時,就實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的“雙拉動”政策。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已從短缺經濟過度到過剩經濟;在短缺經濟階段,可以側重投資需求的啟動;但在過剩經濟階段,則應註重消費需求的啟動。從我國現在的國民經濟運行形勢看,可採取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雙拉動”政策,還可偏重消費需求的拉動。
(三) 保持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內部結構協調的原則從投資方面看,我國三大產業的投資比例不當,第一產業投資比重偏低,導致現在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地區投資比例有所偏重,導致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不平衡,當然我國正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對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另外,我國投資的增長是靠國債型投資拉動的,國債投資占投資的很大比重,而民間投資還沒有被充分啟動起來。投資結構影響經濟結構,投資結構畸形就會引起經濟結構失衡,為使經濟結構協調發展,必須保持適當的投資結構。
一、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的比較分析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通過對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比較分析.來看一看我國投資需求變化的一些新特點。
表1 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和拉動度的比較
年份 GDP增長率(%) 貢獻率(%) 拉動度 投資 消費 投資 消費 1996 9.6 30.8 55.4 2.9 5.3 1997 8.8 30.8 41.1 2.7 3.6 1998 7.3 89.2 53.2 6.9 4.1 1999 7.1 36.9 64.8 2.3 4.6 2000 8.0 41.4 48.3 3.3 3.9 2001 8.3 80.0 38.0 6.6 3.2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4
從表1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消費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大.1998年以後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拉動效用明顯。
二、我國投資呈現多元化趨勢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門的進一步開放.投資的多元化趨勢也日趨明顯。其中.個體經濟.外資經濟投資在投資總額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大.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支主力軍。
表2 不同投資主體占投資總額比重
年份 投瓷總量(億元) 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 個體經濟與其他經濟 投資總量(億元) 所占比重(%) 投資總量(億元j) 所占比重(%) l998 28406.2 19561.5 68.9 8844.7 31.1 1999 29854.7 20286.3 67.9 9568.4 32.1 2000 32917.7 21305.8 64.7 11611.9 35.3 200l 37213.5 22885.5 61.5 14328.0 38.5 2002 43499.9 24864.8 57.2 18635.1 42.8 2O03 55566.61 29670.48 53.4 25896.13 46.6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4
從表2中可以看出,1 996年~2003年問.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投資所占投資總額比重呈不斷下降趨勢.而個體經濟與其他經濟投資占投資總額比重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改善個體經濟等經濟主體的投資環境 提高投資質量.完善投資法規.是推動個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必備條件。
三、結論及對策
1.改善投資結構
投資結構不合理.表現為投資在三大產業之間比例不協調某些產業中的某些行業投資過度 某些產業中的某些行業投資不足。例如:對第一產業中林業的投資 對第三產業中服務業的投資.就存在著投資不足。對第二產業中房地產業的投資.就存在著投資過度。改善投資結構.解決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問題 要求在保證投資總量不斷提高基礎上.控制某些微觀領域的過度投資和不合理投資。首先 要進一步完善投資法.保證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有法可依。其次.加強政府的巨集觀調控。最後,政府可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 對投資不足的某些產業實行投資優惠政策支持.對投資過度的某些行業實行投資限制政策.使最終的投資維持在一個恰當的比例上 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
2.改革現行的金融體制
投資的多元化 使得個體、私營、外資等經濟形式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用越來越明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革現行的金融體制刻不容緩。改革現有的金融體制.積極鼓勵、引導發展中、小民營金融機構 是解決小型“非公有制“民營經濟融資難問題的根本出路。首先 要打破壟斷 積極鼓勵中、小民營金融機構參與銀行業的競爭。鼓勵中、小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一方面可以為中、小私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中、小民營金融機構有效地參與銀行業的競爭 有利於推動大型國有金融機構.改善管理、提高服務水平、不斷進行金融創新。最後.國家要加快立法.使中、小民營金融機構的發展納入到法律的框架下.作到有法可依。
3、提高投資質量
投資質量的提高.指投資的更加合理與有效。對於接近飽和的項目.政府要嚴禁新項目的上馬。對於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改造投資.政府要設立嚴格的責任管理制,嚴格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杜絕資金的重覆使用與浪費。對於投資不足的行業,政府要採取多種措施.引導不同投資主體向多領域投資。投資的有效性。就是要提高投資效益.提高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一方面,可以引導資金向高新技術產業轉移,使投資資金產生”投資——技術升級一效益改善”的級聯效應。另一方面,嚴格投入資金使用的監管。各領域各部門,都應設立監督部門,負責對投入資金的使用、流向等方面的管理.保證投入資金的高效率使用。
您好!想請問下,既然投資和消費是相互作用的,那麼如何解釋當前上海投資率、投資貢獻率逐漸減少,消費率、消費貢獻率逐漸上升呢?2012年上海的投資貢獻率為負值。政府也一直在說要使經濟增長的動力向消費驅動為主轉變,那麼,消費上升的那麼快,為什麼沒帶動投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