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再就業[1]
再就業是指已經就業後又失業的一批人的重新就業,它是屬於曾經有過工作與經濟收入,並且已經與企業建立了一系列勞動關係的這部分人的再就業。
下崗職工再就業的相關問題[2]
新形勢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城鎮就業矛盾日益突出,職工下崗的問題亦日益突出。
從生活狀況看,大部分職工下崗後生活水平呈下降趨勢,有一些職工,特別是中老年職工生活艱難,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只有一少部分素質較高、社會適應力強的職工通過個人的努力取得了較大成功。
從思想狀況看,艱辛的生活使許多職工心理失衡,情緒不穩定,有的喪失信心,破罐子破摔,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從再就業觀念上看,大部分職工已經逐步轉變觀念,認為下崗是中國經濟改革中的必然現象,未必是壞事,準備不再依靠國家安置,打算自謀職業。
從再就業的期望值看,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條件及社會的形勢有了較為正確的認識。他們力求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把工作輕鬆、離家近看得很輕。同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的人在考慮就業時,所首選的因素也不同:學歷低的人傾向於職業穩定,學歷高的人則更多地考慮能否發揮自己的專長;年輕人傾向於熱門職業,中老年人則更追求實際,追求同原職業相同或相關的職業。
從再就業的問題看,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就業越難。另外,由於觀念的問題,一部分下崗職工大鍋飯餘風未盡,對集體的依賴性較大,但那種比較穩定、報酬高、輕鬆的工作卻又不是他們能夠容易找到的。
解決下崗職工就業困難的對策主要有以下幾點:
1.轉變下崗人員的就業觀念
從根本上轉變勞動者的擇業、就業觀念,使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由目前所持有的對就業期望值過高、不切實際地希望找到舒適輕鬆、報酬優厚、相對穩定的工作的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增強其就業、擇業的競爭意識。要破除在長期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舊的就業觀念,樹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觀念。比如,要樹立自主就業觀念。要認識到勞動力流動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內在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部分人處於下崗失業狀態、一部分職工臨時性地下崗分流是一種正常現象,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下崗後要及時調整心態,在困難面前不灰心喪氣,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積極主動尋找就業機會。要樹立靈活的擇業觀念。要看到擇業的天地很寬,無論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還是在三資企業、個體和私營企業,都可能找到發揮自己才能的工作。要樹立競爭就業觀念。要認識到激烈的市場競爭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業靠競爭、上崗憑本領,多一門技能,就多一種選擇,多一條出路。
2.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
現階段我國的勞動力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就業服務組織數量不多、規模小、功能不全、服務手段落後、市場信息不完全且不對稱。因此提供完善的就業服務,建立起就業服務機構尤其是公益性的就業服務機構,為下崗職工提供就業服務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提供就業咨詢,及時、全面、便捷地收集、研究和發佈各種就業信息;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實施再就業培訓;建立再就業服務中心,保障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積極推進勞動力市場建設,建立健全就業服務組織;完善職業介紹信息網路,通過互聯互通的社會保障信息網,建立區域性和全國性的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手段等。
3.加強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
現代企業對職工的整體素質必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數量相對減少,素質不斷提高,是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對勞動力資源需求的總趨勢。因此,儘快提高下崗職工的素質,既是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再就業工作步伐的重要條件。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和引導職業培訓機構建立科學、靈活、高效的與再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培訓機制,建立健全職業技能開發的政策法規、組織機構,採取多種辦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全方位地組織下崗職工進行提高素質的職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
請問通過再就業進入單位的員工與通過招調工進入單位員工在身份和工資待遇上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