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配置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市場配置資源指的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市場機制根據市場需求與供給的變動引起價格變動從而實現對資源進行分配,組合及再分配與再組合的過程。
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價值規律就象一隻“看不見的手”,實現資源配置的高效。
市場配置資源機理[1]
由於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製為主體的經濟制度,在其正常運轉中,市場機制在龐大的市場中通過需求與供給的相互作用及靈敏的價格反應自如地支配經濟運行,即自由、靈活、有效、合理地決定著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經濟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與商品經濟、市場與市場發展的產物。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市場的出現,但是,該市場是以產品的消費為特征的消費品市場,它不是一個包括要素市場在內的完整的市場體制,也沒有形成以市場機制運行為中心的市場經濟制度,因此無力決定資源配置方式。只是到了工業經濟成長時代,產業逐步成長、市場不僅有了產品市場,而且出現了要素市場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勞動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等。這些產品市場與要素市場構成了完整、龐大與統一的市場體系,在此基礎上,市場機制的活動(或運行)通過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包括各種要素價格),競爭機制、信用機制、利率機制和工資機制共同作用。其中由競爭機制引起供求機制發生作用,決定資源合理配置方向;價格機制決定資源配置於諸產業、諸地區、諸企業的流量及在產業內部進行資源組合;競爭機制則決定已配置資源的使用效率,即競爭機制促使有效利用資源,生產出最優最大最具有效應、最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欲望的產品,勞務或科技產品。信用機制規範市場運行規則並規範經濟運行秩序;利率機制決定市場主體的經營風險和資源使用效率;工資機制決定勞動者生產積極性。
因此說,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或工業化經濟的發展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歷史前提,市場經濟及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地位是從該時期確立的。
在市場機制運行過程中,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與再配置是通過市場價格信號變動最終實現的,價格信號的變動是價格機制對供求機制的變動,即資源流向及潛在流向、資源需求量與潛在供給量的變動的靈敏反應,是供求機制與競爭機製作用的結果。同時,價格機制的運作直接決定資源配置於不同產業(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並決定這些產業、地區、企業的資源實際配置量,即決定資源配置的合理組織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資源流量配置,加劇了不同產業、地區、企業間的生產競爭,即供求與價格機制的運行結果加劇了競爭運行強度,促進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產出率,優質率,改善產業、地區、企業的競爭環境、競爭地位、提高競爭能力與優勢,改變資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與資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講,在某一資源配置環境中,某些產業部門(或地區。或企業)由於處於較有利的競爭優勢,在市場運行機制中贏得了有利的資源流向及合理的資源配置量,併在競爭中又取得了資源的最優利用與最優產出,無疑在下一輪資源再配置中將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資源配置後,不能在競爭機製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配置優勢,有效使用資源,將會受到市場機制的懲罰,相反,如果在上一輪資源配置分配競爭中處於劣勢的產業(或地區、或企業)依靠市場機制,總結經驗教訓、大力引進科技、改善生產環境、生產技術、改變產品結構與產業結構,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資源,提高了生產效益,增強了其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認同力,使其產品在市場中獲得滿意的競爭價格或市場價格。這樣,無形中提高了產業部門的競爭力,在一下輪資源配置的競爭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資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機制運行發生偏好位移,使後者超過前者,出現了資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總之,供求機制作用決定了資源配置流向選擇;價格機制運行決定了資源配置流量;競爭機制決定資源利用率,反過來,競爭關係的展開,調整了供求關係,形成了新的資源配置格局,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運行機理。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③由於各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不同,導致優勝劣汰,使資源向效益好的企業集中。
提高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的做法[2]
- 加快建立有利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
要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就必須改變我國目前“高投人、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為特征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為此,必須加快建立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
第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行政管理體制機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二是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建立“決策科學、分工合理、執行順暢、運作高效、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三是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行政管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四是加快推進法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管理權力的監督機制。
第二、深化價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健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污染物排放數量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價格形成機制。一是要在控制價格總水平的前提下,積極調整價格結構。二是要繼續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三是要結合市場秩序的整頓和規範,加快建設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
第三、加快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形成利益協調一致的經濟調節機制
在財稅體制方面,要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事權,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要繼續完善稅收體制,形成規範的企業稅制。擴大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試點範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調整和完善資源稅,推動資源節約。
在金融體制方面,要加快國有金融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合理調整產權結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健全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加強綜合性制度建設,強化金融監管。
要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就要圍繞消除不利於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運行機制。
第一、統籌地區發展和城鄉發展,形成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
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難點不在城市而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難點不在東部而在中西部特別是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新階段的經濟體制改革要實現雙重要求:一方面,要有利於經濟發達地區繼續發揮優勢,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另一方面,也要有利於經濟落後地區加快發展,包括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
第二、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形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
經濟是基礎,但經濟增長並不等同於社會全面進步。我們的目標是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切實地關註和解決諸如失業、貧困、教育、醫療、公共衛生以及社會公正和反腐敗等社會問題,才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第三、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形成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體制機制。
一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二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三是促使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資源投人帶動向主要依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帶動轉變。四是要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環境問題。
第四、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現在是在對外開放環境中謀發展,對外開放要服務於國內發展和改革,國內發展和改革要考慮國際環境。一是轉變外貿增長一}A和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二是要積極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三要落實以質取勝、科技興貿的要求。四要積極引導外商投資方向,把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作為利用外資的重點。
總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價格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建立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統籌城鄉、地區、人與自然等的關係,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這些反映了我黨對以市場配置資源的規律在認識上的不斷深化,是新時期進一步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運行機制的必由之路.
市配流於空談?雞鳴?悖論於集權;專治;機構職責;權;權配;大政府?基於兩全齊美空想而拿來裝飾權配?離開私有;市經模而流於空談?笑料?西化夢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