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生產要素市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要素市场)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生產要素市場

要素市場(factor markets)

目錄

什麼是生產要素市場[1]

  生產要素市場是指生產要素作為商品所進行的一切交換和買賣活動,以及用商品交易方式生產要素的需求供給聯繫起來的一種經濟關係。在商品市場上,廠商是商品的供給者,居民是商品消費者;但在要素市場上,廠商是要素的需求者,居民是要素的供給者。

生產要素價格的性質

  生產要素進入市場配置資源,自然會形成資本要素價格、土地要素價格和勞動要素價格。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價格形成與變動,具有兩重性質。

  一方面,生產要素既然已經商品化,其價格形成和變動就具有一般商品的性質和規定性,其價格形成和變動過程就與普通商品的價格形成和變動過程具有共同之處;

  另一方面,生產要素雖然是商品,但畢竟是特殊的商品,其價格形成與變動必然具有自身的特點。

生產要素市場的構成

  一.土地市場

  1.土地的內涵

  土地作為生產要素範疇,是未經人類勞動改造過的各種自然資源的統稱,既包括一般的可耕地和建築用地,也包括森林、礦藏、水面、天空等。土地是任何經濟活動都必須依賴和利用的經濟資源,比之於其他經濟資源,其自然特征主要是它的位置不動性和持久性,以及豐度和位置優劣的差異性。相對於其它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土地是最難以增加的,其稀缺性比其它生產要素更顯著。特別是隨著人口的增多、經濟活動規模的擴大和深度的發展,土地的稀缺性具有明顯加強的客觀趨勢。如何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各種土地資源、開發新的土地資源,始終是經濟活動的重要問題。對於人口眾多、人均可用土地資源嚴重不足的我國來說,土地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更為重要,而使土地資源商品化、配置市場化,是提高土地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

  2.土地市場的構成

  在私有制市場經濟中,土地是私有的生產要素,土地市場實際上有兩個層次:一是土地交易市場,以土地的最終所有權為交易對象,相應地形成土地價格;二是土地租賃市場,以土地的使用權為交易對象,相應地形成地租。在我國,土地實行國家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兩種制度。城市土地和非農業用地實行國家所有制,農業用地實行集體所有制。以此為基礎,在改革中形成兩種彼此分隔的土地市場,即城市土地市場和農村土地市場。

  3.城市土地市場

  城市土地市場,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市場(一級市場)和土地使用權轉讓市場(二級市場)等兩級市場。城市土地使用權出讓市場是由國家的地產機構壟斷經營的市場,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在被國家徵用為國有土地之後,才能進入城市土地轉讓市場。城市土地一級市場就是國家將國有的城市土地包括國家有償徵用的原屬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有償出讓的市場。

  4.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方式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方式有“零租制”和“批租制”兩種。“零租制”對出讓的土地按不同等級逐年收取不同水平的土地使用費;“批租制”是有限期地出讓土地使用權,一次性地收取地價款,並每年收取為數不多的使用金。在二級土地市場上,土地使用權的轉讓租賃、抵押等不同的具體形式。

  5.土地價格

  在土地出讓和轉讓過程中,受讓者向出讓者交納的土地使用費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並形成土地生產力的固定資本土地資本折舊利息,另一部分是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地租資本化就表現為土地價格。土地作為生產的自然要素條件,自身不能創造價值,而是憑藉所有權分享生產剩餘或利潤收入,地租收入的價值源泉是“剩餘勞動的產物”。土地價格不是土地作為自然力要素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土地所有者索取地租收入權利商品化、市場化、實行市場交易的買賣價格,實質是地租收入資本化的貨幣表現。儘管地價的高低不僅取決於地租量和利息率水平,而且受土地供求、地理區位、生態環境、心理偏好等相關因素影響,但這些都不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土地價格是沒有價值而有價格的“不合理形式”。

  二.勞動力市場

  1.勞動力及其價值

  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必須通過市場實現其配置和形成價格。“勞動是價值的實體和內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沒有價值”。工資不是勞動要素價值的貨幣表現,而是勞動力價格的表現。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成為商品並具有價值。勞動力價值取決於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通過勞動力商品交易市場的雇佣勞動關係,實現勞動者與資本的結合。工資在現象形態上表現為勞動的報酬,實質是勞動者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價值的貨幣表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通過市場供求雙方的契約合同關係,實現勞動者與公有生產資料的結合。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工資的實質是勞動者按勞分配個人消費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2.失業及其原因

  在勞動力價格形成和變動的過程中,供求關係的作用很大。在現代經濟中,無論是資本主義經濟還是社會主義經濟,都存在著程度不同性質各異的失業。失業就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處於相分離的狀態,依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區分為四種。第一,摩擦性失業。這是在勞動力正常流動過程中,勞動者正處於尋找工作的時期,其原因是勞動者同工作之間的不適應、信息不充分、勞動力流動不暢等。第二,結構性失業。這是在經濟結構發生變動時,衰落部門的勞動者因與擴張部門的工作不適應或工作崗位與勞動者距離太遠而不能就業。第三,季節性失業。這是由於生產過程存在很大變動而引起的暫時失業。第四,需求不足的失業。這是由於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較低而使就業機會增長趕不上勞動人口的增長速度所引起的失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失業都是難以完全避免的,但可以通過努力降低其程度。

  三.金融市場

  (一) 金融、金融市場的內涵:

  金融即貨幣資金的融通,是指在現代銀行制度下的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的總稱。金融市場,就是貨幣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進行貨幣資金的融通和交易的場所、機構和供求交易關係。通過買賣各種信用工具而進行貨幣資金的收集、發放、轉換等活動,金融市場可以實現社會閑散資金向生產經營性資金的轉化,提高資金和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二)金融市場的構成:

  金融市場主要由參與者、金融工具和組織方式等三個基本要素構成。

  1.金融市場的參與者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政府、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個人等五類。

  (1)政府在金融市場中主要是充當資金的需求者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

  (2)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者和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者,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吞吐有價證券直接調節貨幣供給量,影響和指導金融市場的運行,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

  (3)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作為金融中介機構,是金融市場的最重要的參與者,資金供求雙方是通過這些中介機構實現資金融通的,因此,它們實際上是金融商品交易的中心。

  (4)企業在金融市場上既是資金的供應者,又是資金的需求者。企業在經營中形成的閑置資金是金融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又構成資金需求的主要部分。

  (5)居民在金融市場上主要是資金供給者,也提供一部分資金需求。

  2.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內涵:金融工具也稱為信用工具,是在金融市場上藉以進行金融交易的工具,是證明資金交易雙方債權債務關係的書面憑證,是一種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約。

  (2)金融工具的分類:金融工具種類繁多,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債權債務憑證,如票據債券等;二是所有權憑證,如股票等。

  3.金融市場的組織方式

  金融市場的組織方式是指金融交易所採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在固定場所、有組織、有制度、集中進行交易的方式,如交易所交易方式;二是在金融機構櫃臺上買賣雙方進行面議式的、分散交易的方式,如櫃臺交易方式;三是場外交易方式,是一種既沒有固定場所,也不直接接觸,而是主要藉助電訊手段完成交易的方式。

  (三)金融市場的分類:

  ①金融市場根據融資方式的不同可以區分為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等兩大類:

  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直接進行資金的借貸或有價證券買賣的融資活動。例如,資金供給者直接向資金需求者提供貸款,或者購買資金需求者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如企業債券。直接融資所使用的證券直接證券

  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是指以金融機構為媒介而進行的融資活動。在間接融資中,資金供給者將其閑置的資金存入金融機構或購買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有價證券,然後由金融機構向資金需求者提供貸款或購買資金需求者所發行的有價證券。金融機構所發行的證券叫間接證券

  在金融市場上,直接融資主要是籌集中長期資本,而間接融資則主要是籌集中短期周轉資金。

  ②根據融資期限的長短,金融市場可以分為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兩類:

  第一,貨幣市場:貨幣市場即短期資金市場,是融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短期資金的交易市場,其信用工具主要是商業票據短期債券、可轉讓定期存單等。目前我國的貨幣市場最主要的是銀行同業之間所進行的短期資金融通,即同業拆借市場。除此以外,還有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商業票據承兌、國庫券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等。

  第二,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即長期資金市場,是融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長期資金的交易市場,因其信用工具主要為長期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所以資本市場又稱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的組成:證券市場可以分為發行市場與流通市場兩個部分。

   1.證券發行市場

  證券發行市場也稱為初級市場或一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將新發行的證券從發行者手中轉移到最初的證券投資者手中,一般由發行者、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等構成,沒有固定集中的場所。

  2.證券流通市場

  證券流通市場又稱為次級市場或二級市場,是已經發行的有價證券的轉讓或交易市場,主要由證券交易所市場場外交易市場組成。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交易雙方提供交易場所和清算、信息發佈、規範交易制度等服務和功能的組織機構,其場內交易市場是證券流通市場的中心和主體,在具體交易中主要有現貨交易期貨交易期權交易等三種方式(電影資料: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證券交易所外買賣已發行證券而形成的證券流通市場,一般沒有正式的組織和固定的場所;近來,場外交易也有集中化、固定化和規範化的趨勢。

  (四)金融市場價格

  在資本融通過程中,資本的轉讓是有代價的,在市場運行中這種代價表現為資本要素價格。資本要素價格分兩種情形。一種是借貸資本價格,表現為利息。利息不是資本價值額的表現,而是體現資本化收入的不合理的價格形式。利息是借貸資本所有者貸出資本使用權分享生產剩餘或利潤的表現形式,本質上是一種資本化收入。其價值源泉是勞動者勞動創造的一部分剩餘價值。一種是虛擬資本價格,如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價格。股票本身沒有價值,“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權利”,本質上是股息資本化收入的貨幣表現,是比借貸資本價格更為虛幻的不合理的價格形式。

  四.技術市場

  1.技術與技術商品

  技術是人類在實踐基礎上通過經驗總結、科學研究和實驗等方式創造和發明出來的可以直接地改進生產或改善生活的知識和技能。技術一般以知識形態存在,在生產上,技術具有創造性和單一性,在使用和消費上具有持續性,並能在使用和消費中得到改進。技術具有使用價值,也是人類勞動的成果,如果投入市場交換,自然就表現為商品。

  2.技術成為商品的條件

  技術成果要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先進性、成熟性、適用性和經濟性等條件:技術的先進性是指新技術必須優於原有技術;技術的成熟性是指新技術必須穩定和可靠;技術的適用性是指新技術能滿足使用者的生產和市場需要,適應使用者的生產技術條件與環境,能為使用者消化掌握;技術的經濟性是指技術的轉讓價格要合理、應用成本和投入為使用者所能承擔。技術商品與普通商品不同的是,技術商品的交易具有延續性和重覆性。

  3.技術商品的流通

  技術商品的流通表現為技術貿易,具體形式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形式是技術轉讓。技術轉讓是將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包括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由一方轉讓給另一方的活動。技術轉讓的形式最主要的是許可證貿易。許可證貿易是指由技術貿易雙方以簽訂許可證協議的形式進行的一種技術交易,具體地說有三種形式:第一,獨占許可證貿易。它要求在確定的區域內,被許可方對所購技術具有獨占的使用權,許可方和任何第三者不能在該地區內使用所轉讓技術製造和銷售產品。第二,排他許可證貿易。其特征是在確定的區域內,被許可方獨家使用所購技術製造和銷售產品,任何第三方不得在該區域內使用所轉讓技術製造和銷售產品,但是,許可方本身仍然保留在該區域內使用所轉讓技術製造和銷售產品的權利。第三,普通許可證貿易。其特征是許可方被允許在規定的區域內使用所購技術製造和銷售產品,同時,許可方仍然保留在該區域內將同一技術再出讓給第三方的權利。

  4.技術商品價格

  技術商品的價格是指科技出讓後從技術受讓方獲得的技術使用費。技術商品價格形成的特殊性在於:首先,形成技術商品價值的勞動是高級複雜勞動,是倍加的簡單勞動。其次,形成技術商品價值的勞動不僅要包括應用技術研究所耗費的勞動,而且要包括與此直接有關的基礎研究所耗費的勞動。再次,形成技術商品價值的勞動是通過技術應用後節約的勞動量,即一項科技產品新增的經濟效益來表現。在具體的價格形成和變動過程中,供求關係、技術商品的成本潛在經濟效益、壽命周期、轉讓次數、研製與推廣風險、實用性和實施條件、以及價格的支付方式技術流通方式等,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實際影響。

  五.信息市場

  1.信息的內涵

  信息是人們對外界事物的某種瞭解和知識,以消除不確定的認識,它是人類認識的一種成果。(“信息”概念還沒有公認的定義。資訊理論創始人香農在《通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認為,“信息是用於消除不確定的東西”;維納在其《控制論》一書中認為,信息是“同外部世界進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經濟信息是人類對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活動特征和規律性的認識,其中的部分內容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應作為商品成為市場交易的對象。

  2.信息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在市場經濟中,被投入市場交易的信息是具有商業價值或經濟功能的經濟信息。這類經濟信息都具有現實的經濟應用價值,能給掌握這種信息的經濟活動主體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提高其經濟活動的效益水平,這就是信息產品的使用價值。從信息產品的生產來看,信息產品特別是有經濟功能的信息產品,一般地說都是耗費了人類勞動而專門生產出來的,是人類勞動成果的一部分。從事信息收集、加工和創造的勞動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產性勞動,也需要通過某種方式實現補償,這就要求將信息產品商品化,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勞動補償及相應的利益。信息產品成為商品,必然形成以信息商品為交易對象的市場即信息市場

  3.信息市場的構成

  信息市場主要是信息咨詢市場,進行信息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服務等活動的產業就是信息咨詢業,它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技術對生產的作用日益增強的現代經濟中,信息業已經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的主導產業,並被稱為“第四產業”。

  4.信息商品的價格

  信息商品化,不僅可以使信息生產的消耗得以補償,而且能促進信息的生產和流通,優化信息資源的配置,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在信息交易中,信息商品的價格,一方面以信息商品的生產加工成本和社會勞動消耗數量為基礎,另一方面也與信息商品的經濟效益有很大關係。信息商品價格與其直接成本存在較大背離,這一方面是因為信息生產所消耗的勞動是一種極為特殊的高級複雜勞動,單位勞動消耗會形成較大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其潛在的經濟效益較大,有較大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 翔高教育經濟學教學研究中心.薩繆爾森《經濟學》(第18版) 學習精要·習題解析·補充訓練.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生產要素市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61.216.82.* 在 2011年1月15日 00:14 發表

我覺得寫的很好咧

回複評論
111.82.184.* 在 2019年11月12日 12:17 發表

寫的很棒啊~~感謝有這麼棒的資源可以讓我們瞭解

回複評論
M id dba55d0fbd7f7820dd3069d471df031e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4月6日 12:07 發表

要素市場是從max那裡來的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