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勞動力價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勞動力價值(value of labour power)

目錄

什麼是勞動力價值[1]

  勞動力價值是指維持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包括維持勞動者本人及其家屬生活、學習所需要生活資料價值

勞動力價值的內容[2]

  勞動力價值包括三個部分:

  一是維持勞動者本人正常生活狀況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為維持生命,必須消費一定量的生活資料,如食品、衣物、住房、用具等等、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是勞動力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維持勞動者家屬或者說勞動力的接替者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這是因為勞動者會衰老、死亡,為了保證勞動力的不斷供應,就必須供給勞動者撫養家屬、延續後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因此,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中應包括勞動者養育其家屬子女所必需的一定的生活資,料,這些生活資料的價值也是勞動力價值的組成部分。

  三是勞動力的發展費用。勞動者為發展自己的勞動力,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需要經常接受再教育和各種培訓,這樣才能滿足社會進步對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的需要。因此,在勞動力價值中,也包括了勞動力的再教育和培養費用。“因要修改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其在一定勞動部門獲得熟練和技巧,變成發展的和特殊的勞動力,一定的教育或訓練,無論如何是必要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物質生活水平必將不斷提高。勞動者成為一個合格的勞動力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將不斷提高。因而勞動力的價值址將有不斷提高的變化,並影響著勞動力的價格也不斷提高。

  因此,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持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而“生活資料的總和,必須夠在正常生活狀態下,把勞動的個人,當作勞動的個人予以維持。自然的需要,如營養,衣服,燃料,住宅等等,會隨一國氣候的和別種自然的特征而異”;“和別的商品不同,勞動力價值的決定,含有一個歷史的和道德的要素。不過,在一定的國度,在一定的時期,必要生活資料的平均範圍總是一定的。”因而在勞動力是價值的限度內,它所代表的就是對象化在它裡面的一定量的社會平均勞動。

勞動力價值的計量[3]

  一、勞動力價值的計量依據

  勞動力價值的計量依據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所提出的觀點有很大的差異,常見的觀點有如下幾種:

  (1)以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為計量依據。以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為計量勞動力價值的依據,無論從按勞分配的角度講還是從市場價值的角度講都是較為合理的,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開始建立和完善的初期,根據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進行分配,更有利於發揮管理激勵機制的作用。實際上,一些單位或部門正在這樣繳,例如,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著名勞動模範等。然而這一理論在一般條件下進行勞動力價值計量的實際操作中遇到了許多困難。

  首先,腦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如何計算。腦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主要特點之一是它的難以確定性。一項腦力勞動如果成功並得以應用,它所獲得的成果就可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以此為基礎就可以對其價值進行計算。但是對其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則比較難以計算,困難在於其涉及的範圍和所起的作用如何確定。當然,如果這一成果未能應用或這一勞動失敗,其價值將更難計算。但是這一情況的發生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價值,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即可成為其佐證。另外,這種不確定性不僅與腦力勞動者本身有關,而且還受到社會環境、經濟環境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的影響。例如:某些專利技術在被人們確認其市場價值之前可能被束之高閣;某些勞動成果受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其價值產生較大的波動。由於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在對腦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進行計量時,不要說計算,就是對其估計也往往有較大誤差。

  其次,不同腦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如何進行比較。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要比較不同腦力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就必須找到合適的當量。當量的選擇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一方面是勞動時間問題,在勞動過程中,不同的人獨立地進行同一項勞動,當他們創造的價值相同時,他們所使用的時間一般不會相同,用創造的價值除以使用的時間似乎可以衡量不同的勞動力的價值差異,實際則不然,因為他們就另一個項目工作時情況可能正好相反。另一方面,在建立一般條件下數學計量方法時必然會涉及平均指標,由於瞄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標準差過大,其平均指標的代表性將很難預測。

  再次,集體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如何有效分解。將大型集體腦力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進行分解的難度也很大。權數的影響因素很多,不同項目要分別計算,這會給一般條件下數學計量方法的構建帶來困難。

  根據以上情況,以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為計量勞動力價值依據的方法更適合在微觀範圍內使用,而在巨集觀範圍內使用這一方法還有一系列問題需要研究。

  (2)以勞動考所節約的價值為計量依據。所謂勞動者所節約的價值實際上是指通過勞動者的勞動,使社會生產雖然未能增加收入,但是可以減少消耗的價值。把這種計量方法看成是計量勞動者所創造的價值方法的補充更為合適。因此,使用這一方法除了會遇到前面所談問題之外,還會遇到的問題是它適用範圍小。作為前者的補充,目前在微觀範圍內使用,效果可能較好。

  (3)以勞動力價格的國際比較為計量依據。勞動力價格的國際比較的基礎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馬克思國內價值淪的擴展。以此為依據對勞動力價值進行計量的最大好處是使計量結果更具代表性,並且繞開了前面兩個方法必須針對每個項目逐一計算的難題。從勞動經濟學發展狀況看,這種方法也比較可靠,這一方法實際應用過程中應註意解決下列問題。

  首先是國際價值的計算問題。有的學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研究並給出了理論數學模型,主要思路是根據各國出口產品的國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進行加權平均。這個理論數學模型在應用方面還需做許多工作。一方面,該模型沒有經過實際驗證,不易判斷其效果;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和服務貿易的種類浩如煙海,全部參與計算是不可能的,部分參與計算就會發生選擇問題。

  其次是國際間的可比性問題。可比性問題牽扯到許多方面,比如比較過程中必然涉及的價格問題。在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歷史地形成了許多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價袼的剪刀差,在此基礎上的國際比較顯然有失公允。又比如跨國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為合理避稅,實行價格轉移,人為地造成價格扭曲。這一切都可能會使比較結果難以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

  可以認為,利用勞動力價格的國際比較方法對勞動力價值進行計量還需走一段路程。

  (4)以勞動力成本的投入為計量依據。用勞動力成本的投入來計量勞動力的價值是以勞動者為獲得從事某項勞動能力所進行的先期投入為基礎衡量勞動力的價值。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勞動力能力的不同主要表現為教育費用投入的差異。這種方法與前面幾個的主要區別是它只能用來評價個體勞動力的價值。其基本原理是把總體勞動力創造的價值按勞動力成本的多少分配給每個勞動者,從而判斷其價值。

  從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在應用過程中會存在兩大問題。一個是如何計算總體勞動力創造的價值。對於企業來說,可根據營業額利潤進行計算。對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就比較困難。另一個是這個方法有唯學歷論的色彩。由於不同人之間的個體差異,受同樣的教育並不等於有同樣的能力,因此使用這個方法需要考慮相同學歷者之間的差異。

  二、以勞動力成本的投入計量勞動力價值

  如前所述,勞動力價值的計量依據各有其特點,在本次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所採用的是以勞動力成本的投入為計量依據。如此選擇的主要理由有下列幾點:

  (1)以此為根據符合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鄧小平同志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隨著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完善,勞動力成為商品已經逐步變成現實,但是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將會繼續得到維持。其中主要原因是:公有制經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國家經濟的主體,為了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利益,按勞分配的原則在分配實踐中必然會繼續貫徹執行;從另一個角度看,因為按勞分配的原則是在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社會必要扣除以後,按照勞動者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者不得食,所以它實際上定性地反映了勞動力創造的價值與勞動者收入的關係。因而在勞動力價值計量過程中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在執行按勞分配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以勞動力成本為依據可以充分體現這一原則。由於勞動者參加的勞動多種多樣,他們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集中體現在一般勞動者身上實際上是勞動能力的差異。而勞動能力主要來自於教育,因此,就一般情況而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其勞動創造的價值也越高,該勞動力的價值也應該較高。如果採用這一觀點,就可為勞動力價值計量過程中執行按勞分配原則的具體量化提供可行的思路。

  (2)以勞動力成本為基礎,分配共同創造的價值更為可靠。每個人的勞動能力不同,他們所從事的勞動也乾差萬別,不同的勞動對勞動能力有不同層次的要求。馬克思曾經把勞動分成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他指出,簡單勞動“是指每個沒有任何專長的普通人的集體平均具有的簡單耗費”;複雜勞動“是這樣一種勞動力的表現,這種勞動力比普通勞動力需要較高的教育費用,他的生產要花費較多的勞動時間,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價值。既然這種勞動力的價值較高,它也就表現為較高級的勞動,也就在同樣的時間化為較多的價值”。同時他還認為,“複雜勞動就是自乘的,或者不如說多倍的簡單勞動。”根據馬克思的觀點,如果能夠衡量出從事簡單勞動的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並搞清從事不同複雜勞動的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與前者的倍數關係,那麼勞動力價值的計量問題即可得到解決。於是,如何將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進行比較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比較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的基準常用的有四個:

  ①以受教育的時間為基準。通過計算得出,如果以小學四年級以下教育水平的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為基數1,那麼受教育5—6年為1.37,7—9年為2.10,10一12年為2.75,13—16年為3.62,17—19年為4.50。這種比較方法過於粗略,除了唯學歷的不足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忽略了勞動者的勞動熟練程度和經驗的作用。

  ②以工資為基準,即以現行的工資水平來計算倍數關係。使用這種方法的最大障礙是,我國的現行工資制度並不能反映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之間的關係,甚至於正好相反。因此就我國目前情況來說,這種方法不宜使用。

  ③以勞動生產率為基準,即以不同素質和文化技能的勞動者在物質財富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或凈產值的大小來確定不同勞動者之間的倍數關係。使用這一方法,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但是如何對不同勞動者的素質進行分類,選擇什麼樣的標誌進行分類,都將成為問題。

  ④以勞動力成本為基準,即以培養具有不同知識水平和技能熟練程度的人才所花費的費用的大小來比較不同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比例關係。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勞動力成本比較容易計算,為數學計量方法建立過程中的指標量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用勞動力成本的概念優於以受教育時間為基礎的計量方法,該方法不僅包含學歷教育的情況,而且可以包含非學歷教育的情況,反映情況比較客觀。因此,在數學計量方法建立過程中,我們以勞動力成本為基礎,對勞動成果進行分配。

  (3)資料容易取得,計量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具有廣泛代表性。在數學計量方法建立過程中,勞動力成本的資料比較容易獲得,特別是在通過統計調查進行測算時,因為被調查人沒有顧慮,所以其調查數值往往比較準確可靠。這一點對計量方法的應用價值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以勞動力成本的投入為計量依據所設計的數學計量方法的計算結果具有廣泛代表性。由於勞動力市場的作用,就一般情況而言,相同勞動力成本的勞動力價值應該相近,否則,當差異達到一定程度是就會發生人才流動,因此它代表著勞動力價值的一般水平,可以作為衡量本人勞動力價值的參考。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丁冰著.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09.
  2. 楊繼瑞主編.價格理論與實踐.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8.
  3. 劉綺菲主編.腦力勞動計量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ixi,方小莉,林巧玲,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力價值"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