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經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公有制經濟(The Publ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目錄 |
所謂公有制經濟,是指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經濟:從範圍上講,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決定的。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是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②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③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④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是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資產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公有制實現形式是指公有制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實際 上是指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公有制實現形式屬於生產關係範圍 ,應由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決定。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大膽利用。公有制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可以採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經營方式上可以實行租賃或者承包經營等方式。隨著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一定會更加多樣化。
(1)應當把公有制與公有制實現形式區分開來。公有制是就所有制的性質而言的。生產資料由國家占有和勞動群眾集體占有,是從社會巨集觀角度對生產資料占有形式進行界定。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指公有財產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即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中
具體體現。兩者是內容與形式的辯證關係。能否找到好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關係到公有制優越性的發揮及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這是我們黨認真總結建國以來經濟建設和所有制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取得的一個重要成果。一方面,我們對於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創造公有制新的實現形式,允許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這絕不是搞私有化。股份制將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3)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公有制經濟只要找到合適的實現形式,就能夠充滿生機活力;就能夠實現社會主義公有制同市場經濟的有效結合,使公有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就能夠真正鞏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更好地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
- 1.個體、私營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之間的新型關係
第一,互補共存關係。
私營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之間在生產條件、活動領域、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和就業容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而,在很多場合兩者不是代替關係,也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共存的關係,如私營經濟首先在公有制經濟發展比較薄弱的地區發展;其次,在產品供不應求或公有制企業不願提高的行業發展,發揮“拾遺補缺”的作用;再次,在技術要求不高,檔次較低的產品、領域發展等等。這些都補充了公有制經濟的不足。另一方面,公有制企業一般資金較多、裝備較先進、技術專業化水平較高,存在許多閑置的或利用效率不高的生產要素,可以提供給私營企業,加快私營企業的發展。這樣,兩者在社會分工體系中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建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分工協作,包括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加工、設備更新、新產品、新技術開發、人員培訓和產品銷售等,真正做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第二,競爭共長的關係。
私營經濟是一種商品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在內的公有制經濟正迅速改革為市場經濟,這就決定了私營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之間除了互補共存關係外必然存在競爭關係。競爭會集中表現為四個方面:爭奪市場、爭奪原材料、爭奪技術人才、爭奪資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競爭又發展為價格的競爭、技術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品牌的競爭……可見,除了一些私營企業採取不正當手段進行競爭生產的消極作用外,從整體看,這種競爭關係成了公私經濟之間新型經濟關係的重要方面,這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第三,聯合協作關係。
私營經濟和公有制經濟各有所長,在社會分工中的位置各不相同。從私營經濟看,經營方式靈活、生產效率高、成本較低;但規模小,資金力量薄弱,技術水平低,特別是隨著規模的擴大,產品的升級換代及其從地方市場進入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要求有更多的資本,更先進的技術設備,更先進的技術和更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並及時獲得各種經濟信息,因而客觀上要求與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看,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又有國家銀行的大力支持;但經營機制僵化,機構龐大,辦事效率低,成本不斷上升,與市場經濟特別是國際市場很不適應,客觀上要求加快改革。這些都決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由一般的互補共存、競爭共長髮展為聯合和協作的關係。
- 2.外商投資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之間的新型關係
第一,互補共存關係。
外商投資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之間也存在著互補共存關係,只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外商進入初期,我國市場上商品短缺,處於買方市場階段,這使兩者之間互補共存關係較為明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加快,國內市場逐步過渡到賣方市場,這時以勞動密集型的小規摸工業項目為主的外商投資企業與公有製為主體的內資企業發生了大量的重覆建設現象,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在許多領域對內資企業的生存構成了威脅。1997年以來,外商投資進入調整時期,特別是入21世紀以來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外商投資由粗放型數量擴張向集約型質量提高階段過渡,投向高新技術產業的項目大大增多,兩者之間互補性將顯著提高。如果國家巨集觀管理得當,引導得好,高新技術互補共存將會進一步加快。
第二,競爭共長關係。
外商投資企業和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之間始終存在著激烈競爭共長關係,這是正常的。因為,兩者在很多場合,在同一行業,生產相同產品,或者可替代產品,或者相關產品包括產品出口是結構雷同的產品。這種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時期,國有企業包括其他公有制企業在競爭中還會處於劣勢,市場包括出口配額被擠占,品牌別擠垮,有些加工貿易還成了外國資本控制的“生產車間”,對我國經濟的“外溢效益”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微乎其微!其二,有些產品國貨剛剛生產而且產量不多,或者質量還比不上外國的好,因而洋貨市場占有率自然提高。但是,這也確實反映了外商投資企業主要指外商獨資企業、合資企業和外方控股的合資企業與公有制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關係,並使許多公有制企業難以生存,甚至破產,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民族工業的發展。這種負面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將這種負面效應降低到最低限度或控制在不損害我國經濟安全的範圍之內,但是難以完全消除。當然更應該看到這種市場競爭的積極作用。競爭增強了國有企業的競爭意識,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競爭促進了公有制企業的改革,使它迅速轉化為真正的市場主體。總之,從整體看,競爭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通過競爭不僅給我國帶來了新設備、新技術、新產品,也帶來了現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這些新觀念促進了國有企業的觀念更新。
第三,聯合協作關係。
外商投資企業和公有制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之間的聯合協作是兩者之間的基本經濟關係。聯合協作的形式包括合資企業、合作企業、配套企業形式。
無論從個體、私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的關係看,還是從外商投資經濟與公有制的經濟關係看,兩者之間不僅存在競爭共長關係,而且存在互補共存關係和聯合協作關係 ,當然也存在不正當的競爭關係。但是,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成熟,不正當競爭關係將逐漸弱化,個體、私營經濟包括外商投資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之間的經濟聯繫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