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剪刀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剪刀差(price scissors)

目錄

剪刀差的概述

  剪刀差是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表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量交換。如果價格背離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叫擴大剪刀差;反之,叫縮小剪刀差。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品和農產品之間的這種價格差距有日益擴大的趨勢,它的具體表現是:當一般物價上漲時,雖然農產品價格也同時上漲,但它上漲的幅度往往低於工業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如果;而當一般物價下跌時,雖然工業品的價格也同時下跌,但它下跌的幅度往往低於農產品價格下跌的幅度。如果把一定時期(比如一年)內工農業產品價格變動的情況用統計圖表表示出來,那麼,工業品價格呈上升趨勢,而農產品價格呈下降趨勢,二者猶如張開的剪刀的形狀一樣,因此稱為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

  剪刀差一詞源於20世紀20年代的蘇維埃俄國。斯大林在1927~1929年期間曾就當時存在的情況從理論上作過多次的論述。從歷史的發展看,它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占有先進生產技術的工業資本家在與生產技術落後的農民交換工農業產品時,抬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價格,利用剪刀差來剝削農民。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剪刀差還反映著帝國主義的經濟掠奪。

剪刀差的發展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農業的發展通常都遠遠落後於工業,這樣,就使得工業資本家能夠利用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抬高工業品的價格,壓低農產品的價格,對分散的小農進行掠奪。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控制了商品生產和銷售的絕大部分,他們按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工業品,又按壟斷低價收購農民的農產品,使農產品價格和工業品價格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從而對小農的掠奪更加嚴重。同時,壟斷組織也藉助壟斷價格對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進行殘酷的掠奪。在這種情況下,工農業產品價格之間的差距,便更加擴大了。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是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對立的一種表現,是資產階級剝削和掠奪本國農民群眾和殖民地附屬國廣大勞動人民的重要手段。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代表工農勞動群眾利益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這便消除“剪刀差”,制定工農業產品的合理比價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我國自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從鞏固工農聯盟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前提出發,根據工業和農業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對工農業產品的比價,進行過多次調整,從而使兩者之間的比價日益趨向合理。過去那種反映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共同剝削廣大農民的 “剪刀差”,已經從基本上消除了。

剪刀差在中國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工農業產品交換中存在的剪刀差,是歷史形成的。在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手工業只是農業的附庸。農產品和手工業品基本上按照它們的價值進行交換。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用武力奪取了對華貿易的各種特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主要是工業消費品)的市場和掠奪原料(主要是農產品)的基地。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國內剝削階級利用他們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優勢地位,不斷地提高工業品銷售價格,降低農產品收購價格,用擴大剪刀差的辦法剝削農民。僅據安徽六安、陝西安康、廣西百色、四川大竹四個農村初級市場的價格指數來計算,從1936~1948年的十多年間,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就擴大了65%,相應的剪刀差也達到了最高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政府在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對某些不合理的價格作了一些調整,提高了農產品收購價格和穩定了農村工業品零售價格,逐步縮小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過大的工農業產品交換剪刀差。到1958年,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已經縮小到1930~1936年時的水平。因此,從工農業產品交換的實物形態變化看(即從同等數量的農產品可換得工業品的數量看),從抗日戰爭開始至1950年期間擴大的剪刀差已基本上消除。1958年以後,除了政治動亂的時期外,政府繼續採取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降低農業生產資料銷售價格,基本穩定供應農村的工業品零售價格等措施,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進一步縮小。據統計,1978年同1950年相比,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提高了 107.3%,而農業生產資料的銷售價格僅提高了0.1%。同期,供應農村的工業品零售價格水平僅提高了9.8%。因此,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1978年比 1950年縮小了53%。也就是說,農民換回同等數量的工業產品,1978年可以比1950年少拿出53%的農產品;或者說,農民用同等數量的農產品, 1978年要比1950年多換到 112.7%的工業產品。如果結合工農業產品價值的變化來考察,工業產品價格高於價值,農產品價格低於價值的狀況仍然存在,而且這種差額有時縮小,有時還有所擴大。這種差額是由於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快慢程度不同形成的,它不同於過去的剪刀差,所以,應稱為工農業產品交換差價。這種差價也反映不等量價值交換,差額過大則不利於工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

縮小剪刀差的途徑

  主要是:①努力發展農業生產,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使單位農產品的價值量不斷下降,從而使工農業產品交換價值量的比例差距逐步縮小,愈來愈接近等價交換。這是縮小差價的根本辦法。②通過價格杠桿來調整工農業產品價格。當農產品的價格低於其價值較多時,應逐步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當工業品(尤其是農用工業品)的價格高於價值較多時,應儘量降低其銷售價格,使工農業產品交換差價逐漸縮小。但是,提高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需要與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產品的價格統籌考慮,綜合平衡,以免引起輪番提價。同時,工農業產品價格的調整,必須考慮到市場商品供應量社會購買力之間的平衡,特別是農村工業品供應量和農民購買力之間的平衡。不僅要求商品供應總額和社會購買力之間平衡,而且要求主要商品的供應量儘可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特別是適合農民的需要。 ③通過辦農工商聯合企業,以及採取農產品加工利潤部分返回農業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另外,放開農產品價格,積極開展農產品議購議銷業務,繼續開放集市貿易,也是縮小工農業產品交換差價的重要方面。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剪刀差"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16.77.* 在 2010年12月12日 16:34 發表

有人說,在當今中國,“剪刀差”理論和“城鄉二元制”實現了完美結合。

回複評論
117.136.16.* 在 2015年4月20日 13:18 發表

剪刀差是指農產品與工業品之間有價格差異,且差異呈現一定的張開趨勢,使農產品的價值和它的價格不成正比,資本家用低價購進農產品,然後高價賣出。

回複評論
111.196.170.* 在 2015年12月20日 10:22 發表

是靠蘇聯的156個項目。

回複評論
111.196.170.* 在 2015年12月20日 10:32 發表

真正的剪刀差,更多的體現在國際貿易上,工業國和農業國、資源國的商品交換上,只要一種工業製成品在技術上完全壟斷了市場,他就可以形成剪刀差,不僅是剪農業的差,還可以剪礦業等任何資源的差。。。首先工業國先給你貸款,但是前提是按照他的要求來使用這批貸款,當你的基礎設施按照他的要求改善到一定程度,你對他的某種工業品就會產生依賴,於是這種剪刀差就會慢慢的形成了。

回複評論
122.193.28.* 在 2015年12月27日 18:06 發表

中國就這樣了

回複評論
122.193.28.* 在 2015年12月27日 18:10 發表

工業化資金也來源於 農村 ,而且是採用價格 剪刀差 形式取得的

回複評論
124.161.27.* 在 2018年3月1日 17:26 發表

蒼天大地,你為什麼讓那些胡說八道的東西活在世界上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