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倒逼機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倒逼機制

  倒逼機制是指由貸款引起貨幣數量的增加,貨幣數量又造成基礎貨幣擴張的內生貨幣供給現象。

  其含義是:國有企業投融資功能不足,引起政府投融資行為對其進行強制替代,從而進一步導致銀行信貸資金經由財政流向國有企業,形成倒逼的貸款;而國有企業因為財務軟約束,容易形成對銀行的不良負債(其反面是銀行的不良資產)。倒逼機制是形成國有企業債務累積,阻礙政府投融資行為轉型的重要原因。

倒逼機制產生原因

  (1)規模——資金雙向控制中國目前的貨幣供應量控制,是採取直接與間接相組合的辦法,其中,用信貸規模直接控制每年的信用供給量是目前貨幣政策工具中的主要依賴手段。在做法上通常是由中央銀行將規模“砍成塊”發給各國有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在自己的“條條”內向下分配;只有上海和深圳兩地例外,人民銀行總行是將規模直接分配給這兩城市的人民銀行,由它們再向其他商業銀行分配。至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按什麼標準分配給自己的分支機構,在做法上也不完全統一,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國有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如果處在存款增長較快的地區,一般都感到規模不夠,而在存款增長較慢的地區,國有商業銀行即使有規模,只要缺少存款資金來源,其貸款業務也沒辦法擴張。這是所謂規模、資金雙向控制下的一般情形。

  (2)貨幣供給“倒逼機制”的產生 “倒逼機制”的源頭在國有企業。由於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軟化狀況同傳統計劃體制下相比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因此,它們總是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相融合,在貨幣資金獲取上向國有銀行不斷施加壓力,國有銀行在存在對國有企業實行所謂傾斜政策的大背景下,通常總是要在一定程度對國有企業的借款要求讓步。當這種現象普遍化時,就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國有企業向國有銀行的基層行施加壓力突破了基層銀行的信貸配額防線,國有銀行的基層行又層層向自己的上級行乃至總行提出擴張要求迫使總行增加額度甚至資金,各國有銀行總行最後又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迫使中央銀行不得不擴張規模。這種起源於國有企業借款要求的自下而上的貨幣供給擴張過程,就是所謂的“倒逼機制”

  (3)貨幣供給“倒逼機制”的實質 貨幣供給“倒逼機制”是一種體制現象,也是對自上而下指令性規模管理手段的一種變相對抗,但從經濟效果上說,“倒逼機制”也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貫徹中的不確定因素之一。隨著改革的發展,對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全額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會取代目前的嚴格信貸配額控制,這是必然趨勢,但這種轉變要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如: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行為方式已徹底改善、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等。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Tears~,shuixinheng,Vulture.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倒逼機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