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純風險(pure risk)
目錄[隱藏] |
純風險是指只有損失而無獲利機會的風險,比如企業資產的損害、貶值,企業因未履行某項義務而引發法津責任形成的損失,人身安全出現損害都屬於純風險。
但並非所有的純風險都是可保風險。純風險成為可保風險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 、損失程度較高。一旦發生,就會給人們造成極大的經濟困難。對此類風險事件,保險便成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
2 、損失發生的概率較小。
3 、損失具有確定的概率分佈。
4 、存在大量具有同質風險的保險標的。從而保證風險發生次數及損失值以較高的概率集中在一個較小的波動幅度內。
5 、損失的發生必須是意外的。
6 、損失是可以確定和測量的。即損失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都可被確定以及損失金額可以測定。
7 、損失不能同時發生。
在相同條件下,純風險一般可能重覆出現,因而人們可以更成功的預測其發生的概率,從而相對更容易採取防範措施;而投機風險重覆出現的概率相對較小,因而預測其發生的概率的準確性相對較差。
對純風險的處理有迴避風險、預防風險、自留風險和轉移風險等四種方法。
(一)迴避風險
迴避風險是指主動避開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它適用於對付那些損失發生概率高且損失程度大的風險,如考慮到游泳時有溺水的危險就不去游泳。雖然迴避風險能從根本上消除隱患,但這種方法明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現在,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迴避或應該進行迴避。如人身意外傷害,無論如何小心翼翼,這類風險總是無法徹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車禍就拒絕乘車,車禍這類風險雖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將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二)預防風險
預防風險是指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興修水利、建造防護林就是典型的離子。預防風險涉及到一個現時成本與潛在損失比較的問題:若潛在損失遠大於採取預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應採用預防風險手段。以興修堤壩為例,雖然施工成本很高。但考慮到洪水泛濫將造成的巨大災害,就極為必要了。
(三)自留風險
自留風險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動承擔風險。“非理性”是指對損失發生存在僥幸心理或對潛在損失程度估計不足從而暴露於風險中;“理性”是指經正確分析,認為潛在損失在承受範圍之內,而且自己承擔全部或部分風險比購買保險更經濟合算。所以,在作出“理性”選擇時,自留風險一般適用於對付發生概率小,且損失程度低的風險。
(四)轉移風險
轉移風險是指通過某種安排,把自己面臨的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另一方。通過轉移風險而得到保障,是應用範圍最廣、最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保險就是轉移風險的風險管理手段之一。
很好很強大,一看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