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国际收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目录

国际收支的定义

  1.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

  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

  (3)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国际收支的产生和发展[1]

  (一)国际收支概念的产生

  国际收支是由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往来活动而引起的。生产社会化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从而在国际间产生了货币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在一定日期内进行清算与结算,从而产生了国际间的货币收支。

  国际间的货币收支及其他以货币记录的经济交易共同构成了国际收支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收支概念的发展

  国际收支的概念是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对外贸易,因而早期的国际收支概念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差额金本位货币制度崩溃后,演化为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二战后,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就发展为被各国普遍接受的广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一定时期的外汇收支;

  广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国际收支平衡表

  记录了一国对外全部经济交易,不仅包括纯粹经济交易引起的货币收支,还包括政治、文化、军事引起的货币收支。

  一般采取复式计帐法,支出计入借方,收入计入贷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有: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帐户、储备结算项目、错误与遗漏

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

  (一)国际收支与国民帐户

  (二)要素收入同宏观经济帐户的关系

  (三)国际收支同国内货币流通的关系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分类

  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经常的,而平衡则是相对的偶然的。

  1.周期性不平衡,由于国际间各国所处的阶段不同而造成的不平衡。经济周期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当一国处于繁荣阶段,而贸易伙伴国处于衰退阶段,易造成本国的贸易收支赤字。 由于各国经济都会经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就有周期性,两国的国际收支也会交替的出现顺差和逆差。只要经济周期不太长,程度不太深,这种失衡就是短期的、较轻微的。

  2.结构性不平衡,由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的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本国贸易结构无法进行调整所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本国产品的供需结构不能满足国际市场产品供需结构的变化,如不考虑资本项目,将会导致本国国际收支的长期不均衡。

  3.货币性不平衡,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而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果一个国家货币发行不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或者利率下降导致资本外流增加,内流减少,使一国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

  4.收入性不平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增长超过出口增长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各国处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经济增长率会导致收入水平不同,进而影响进出口需求。如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人们收入较高,进口需求增加,国际收支会产生逆差。

  5.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于季节变化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如由于气候原因造成一国粮食减产,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二)关于国际收支的调节理论

  主要集中于一国国际收支的决定因素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适当政策。

1.弹性论

  又称为弹性分析法,其代表人物为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该理论研究收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不考虑国际资本的流动,将商品和劳务收支作为国际收支。

  其基本原理: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商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影响国际收支。

  该理论假定: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数量随出口的增加而增加-出口本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升;而本国进口数量随进口需求减少而减少,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的本币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该理论认为,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这是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该理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大是不符和实际的,实际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化后进出口的实际变化还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映程度。

  长期内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短期内,贬值后的一段时期内,贬值前签定的合同需要执行,生产的调整也要一定的时间,人们的预期进一步贬值而加速订货。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条件才能改善。

2.吸收论

  其代表人物为亚德历·亚历山大,该理论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帐户可表示为

  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i)+(出口(x)-进口(m)),

  可变换为:

  X-M=Y-(C+I)

  设 X-M=B 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

  A=C+I A表示国内总支出

  B=Y-A

  当国民收入大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反之,国际收支为逆差。吸收论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基于改变总收入和总吸收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出现逆差时,表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即总吸收超过总收入,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求;但同时也会降低对非贸易商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紧缩性政策的不利影响。

3.货币论

  其创始者为英国的哈里·约翰逊及他的学生。该理论建立在货币学说的基础上,从货币的角度来考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货币论的假定有:

  (1)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当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3)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看,一国的价格水平是和利率水平接近于世界市场物价水平

  货币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货币需求供给方程式:

  Md=Pf(y,i)`

  Md表示货币需求,P国内价格水平,f表示函数关系,i是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

  Ms=D+R

  Ms表示货币供给,D指国内通过银行体系的贷款,R是通过国际收支获得赢余储备。该式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受两个机制的影响,一个是国内信贷,一个是国际收支顺差。若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则有

  Ms=Md

  Md=D+R

  这个方程式包含的基本原理: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是由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之间的均衡状况决定的;国内收支顺差表明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过度的货币需求由国际储备来满足;国内收支逆差,表明国内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国际收支问题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所反映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想一致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货币论的政策主张有:

  a.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

  b.货币政策主要指货币供给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顺差,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小逆差。

  c.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贬值、进口限制、关税等贸易和金融政策,只有提高货币需求尤其是国内价格水平时,才能改善国际收支。但若伴随国内通货膨胀,则国际收支不一定改善。

4.结构论

  其代表人物为保尔·史蒂芬等。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尤其是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长期的过度需求引起的,也可以是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引起的。引起长期逆差的结构性因素有: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落后。

  结构论认为调节政策应主要放在改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面,以增加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数量和品种供给。其主要手段有增加投资,改善资源的流动性,使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胜利地从传统部门流向新兴行业。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物价-金币流动论 或 国际收支古典论)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一国出现贸易逆差,导致黄金流出,则该国的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降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逆差得到改善。相反,一国出现贸易顺差,导致黄金流入,则该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升,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顺差得到改善。

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a.利率效应

b.实际余额效应

c.相对价格效应

3.浮动汇率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浮动汇率下,一国政府不对汇率进行调节。出现贸易逆差,外汇需求上升,本币需求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根据弹性论,当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贸易状况得到改善。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措施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当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外汇缓冲政策,指一国利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措资金来抵消超额外汇供给或需求,这种方法可以融通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赤字。该政策受到储备规模的影响,只适于规模较小的短期的国际收支赤字。

  2.财政货币政策,出现赤字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该政策可以降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从而降低进口;调整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的价格比,促进出口;提高国内利率,改善资本帐户的状况。其局限性:改善国际收支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从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

(1)收入效应。 (2)利率效应。 (3)相对价格效应。

  3.汇率政策,利用汇率变动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主要取决于以下条件:

  (1)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是否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2)本国是否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利用,以便增加出口商品的生产能力。

  (3)贬值带来的本国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优势能否维持一段时间,汇率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能否为社会接受。

  (4)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贸易政策管制,管制是否引起贸易伙伴国的报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经济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对外经济交往。存在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国家会增加对外汇的需求,而外汇的供给不足,从而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的国际地位降低,可能导致短期资本外逃,从而对本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2、如果一国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不仅会严重消耗一国的储备资产,影响其金融实力,而且还会使该国的偿债能力降低,如果陷入债务困境不能自拔,这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并失去在国际间的信誉。如20世纪80年初期爆发的国际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债务国出现长期国际收支逆差,不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所致。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利影响

  持续的、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持续性顺差会使一国所持有的外国货币资金增加,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抢购本国货币的情况,这就必然产生对本国货币需求量的增加,由于市场法则的作用,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就会上涨,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2、持续性顺差会导致一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因为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那么就是意味着国内大量商品被用于出口,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供应短缺,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会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货币投放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如果资本项目出现顺差,大量的资本流入,该国政府就必须投放本国货币来购买这些外汇,从而也会增加该国的货币流通量,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3、一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而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就意味着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因其顺差而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们要求顺差国调整国内政策,以调节过大的顺差,这就必然导致国际摩擦,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演越烈的欧、美、日贸易摩擦就是因为欧共体国家、美国、日本之间国际收支状况不对称之故。

  可见,一国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时,无论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该国经济带来危害,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调节,以使该国的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6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国际收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9.222.18.* 在 2010年4月8日 16:14 发表

不错 比复旦的书写的好

回复评论
124.14.163.* 在 2010年9月23日 11:46 发表

像 厦大的网络课程 朱孟楠的那个

回复评论
180.172.115.* 在 2010年12月19日 20:01 发表

比外贸更好

回复评论
122.96.40.* 在 2014年8月13日 22:29 发表

比百度百科详细多了

回复评论
152****1558 (Talk | 贡献) 在 2018年11月17日 17:56 发表

为什么没有国际收支乘数论

回复评论
M id d1c28d8c2439a83e60883a2c94a57212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2月14日 01:41 发表

这个软件真的很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