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金融实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金融实力(Financial strength / Financial Power)

目录

金融实力概述

  金融实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总体状况。我们可以观察到,通常凡是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金融实力也较强。金融实力的强大对于一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衡量金融实力的指标

  反映一国或地区金融实力的指标至少应该包括:

  (1)货币的国际可接受程度,即是否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被国际广泛接受的货币;

  (2)外汇储备的规模;

  (3)金融市场的完备程度和规模;

  (4)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数量和质量

  (5)拥有的国际金融中心数量及其影响;

  (6)所持有的外国资产数量;

  (7)在外国市场发行的金融工具数量;

  (8)金融市场环境安全和稳定程度,

  (9)金融产业产业结构中占有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

金融实力的类型[1]

  “一国的‘金融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

  金融‘硬实力’主要包括金融资产规模、经济金融化程度、经济货币化程度、股票市值、资本实力、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数、外汇储备、金融市场交易量、金融业增加值等等;

  金融‘软实力’主要包括金融创新水平、金融市场体系发育程度、金融企业治理机制、金融社会环境、金融监管能力、金融国际化程度、金融人才配置、金融文化、金融理论建设、金融国际环境等等。金融‘硬实力’的平面扩张是金融大国的标志;金融 ‘软实力’的立体提升是金融强国的标志。”

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1]

  中国金融“硬实力”平面扩张迅速

  金融资产规模。截止2007年底,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达到83.8万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的115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七百多倍。2007年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有31家银行名列其中。

  经济金融化程度。一般用广义货币(M2)以及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示。1978年,中国金融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大约是30%,到2007年底已超过300%。

  经济货币化程度。中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1978年为16%,而这一指标在1993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100%、158%,均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股票市值。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2008年底沪深两地股票市场市值为12万亿元。上海股票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六、亚太第二。

  资本实力。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改变了资本金严重不足的局面。2008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共计175家,达标银行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5%。

  金融机构数量。2007年底,全国城镇金融机构51645个,是1978年的十倍多,其中银行业40815个,证券业1019个,保险业8574个。

  金融从业人数。我国金融从业人数已从1978年的76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389万人,是1978年的5倍。

  外汇储备。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9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位。

  市场规模。中国已经形成较完备的金融市场架构。截止2008年底,共发行股票1.88万亿股,投资者账户1.2亿户,托管债券总额15万亿元,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交易发展迅速。

  金融业增加值。2007年金融业创造增加值1.1万亿元,是1978年的162倍,年均增长19.2%。

  中国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缓慢

  同以数字指标为主的中国金融“硬实力”平面迅速扩张相比,以素质指标为主的中国金融“软实力”立体提升相对缓慢。

  一是金融创新大体处于初步阶段,适应不了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金融创新层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吸纳型和模仿型创新较多,自主式创新较少;创新机制薄弱,创新人才不足。

  二是金融市场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到位;市场国际化程度不足,规范性、透明性、有序性、有效性有待提高;金融市场之间处于“拼盘”状况,缺乏有机联系(例如债券市场仍分割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发展缓慢、A股市场和B股市场处于分离状态等等)。

  三是金融企业治理机制还不完善,“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任务尚未完成,管理理念、方法和水平还不够先进;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激励约束机制尚不成熟,从源头上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效率还不够高。

  四是包括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等金融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有些亟需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抵触和矛盾,现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充分体现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有些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法规的执行有待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特别是企业信用意识仍然淡漠、社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国家信用建设管理体系滞后,金融业的发展面临社会环境风险

  五是金融监管需要不断加强。目前一方面金融业务是“活跃因素”,金融监管处于被动跟进状态,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另一方面为了防范风险, 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监管过度现象。另外,金融创新和全面风险管理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金融监管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监管“度”的把握能力需要提高。

  六是金融开放程度不高。货币政策及金融监管如何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市场主体如何提高国际化程度、国内金融机构如何走出去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等等,这一系列国际金融战略问题都需要深入的研究、探索和推进。

  七是金融人才配置不平衡,特别是高级金融人才缺乏。中国既需要专业型人才,也需要综合型人才;既需要吸引境外优秀高端专业人才,更需要境内人才,而且要以境内人才为主。境外人才主要起技术专家顾问作用,境内人才起领导管理决策作用。金融机构主要领导不仅要懂金融,也要懂政治、懂经济,成为掌控方向、驾驭全局、熟悉业务、处理矛盾、善于用人的复合型人才

  八是金融文化建设滞后。金融活动的主体是人,人是由思想支配的。中国社会目前存在行为失范、道德滑坡问题,不可避免对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从体制、法制和德治上三管齐下,形成健康向上的金融文化任重道远。

  九是金融理论建设亟待加强。改革开放以来,金融理论成果虽然丰硕,但总体上尚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体系。面对日益丰富活跃的金融实践,金融理论的提炼不足;外来理论引进有余,与中国实际结合不足。

  十是金融国际环境有待改善。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仍是欧美主导,亚洲金融事务日本影响较大。一些于我不利的惯例和规则仍未改变,中国金融话语权不高,金融外交战略需要借“机”提升。

  中国金融“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事物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金融“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增长也不可能齐头并进。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初期主要表现为金融规模和数量等“硬实力”的增长,而后逐步表现为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市场机制的健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等“软实力”的提升。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助推,螺旋上升的关系。因此,中国金融“硬实力”的发展为“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际金融危机为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直接损失不大,并不是由于我们的水平很高,而是由于我们的国际参与程度较低。必须看到,金融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此次侥幸过关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遇险阻。以目前我国的金融“软实力”状况,如果已经深度参与的话,是难以应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每个有责任的中国人都应对此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危机正是中国提升金融“软实力”的机遇:提升对“软实力”认识的机遇,提升对“软实力”推进的机遇,对手的失败也给我们提供了“让位”机遇。

  努力实现中国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

  明确中国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建立可持续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按照这个目标设计中国金融“软实力”的指标体系,可以考虑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由体制效率、市场深度创新能力等构成的竞争力指标,二是由法制健全度、社会诚信度等构成的金融环境指标,三是由文化力指数、理论创新指数、人才结构指数等构成的人文指标。各类指标及其权重设置还需要深入研究,非本文所能涵盖。

  将“软实力”纳入行业监管和社会评价范围。现有中国金融监管和评价体系多由“硬实力”构成,不能反映金融“软实力”状况。有时恰恰是那些 “硬实力”较强(例如资本充足率很高)的金融机构在危机中倒下,问题就出在它的文化、机制、理念等“软实力”方面。因此,有必要把“软实力”纳入行业监管和社会评价范围。

  坚持中外结合、循序渐进,实现中国金融 “软实力”立体提升。金融“软实力”建设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实现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中国金融“软实力”提升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国情并努力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为我所用;在提升方式上,要坚持以实助虚、以虚带实、虚实结合的原则,不能脱离金融 “硬实力”的进步来建设“软实力”;在具体把握上,要坚持既大力推动又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大战略化为若干小目标,分阶段扎实推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金融“软实力”的立体提升和金融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变,为建设“金融强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1.0 1.1 唐双宁.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问题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连晓雾,方小莉,Mis铭,Lin,赵丽娜.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金融实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