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產品內分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產品內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

目錄

什麼是產品內分工

  產品內分工是指特定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區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間上分佈到不同國家,每個國家專業化於產品生產價值鏈的特定環節進行生產的形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產品內分工是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是同一產品的不同生產階段(生產環節)之間的國際分工,其實質是生產佈局的區位選擇,其既可在跨國公司內部實現,也可以通過市場在不同國家間的非關聯企業間完成。產品內分工既可以通過橫向擴展方式來實現,表現為發達國家之間的中間產品貿易,又可以通過縱向延伸方式來建構,表現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之間的中間產品貿易。雖然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通常被用於解釋產業間分工現象,但對於產品內分工該理論依然適用。如果說傳統國際分工的邊界是產業的話,產品內分 工的邊界則在於價值鏈。產品的價值鏈按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為勞動密集環節、資本密集環節、技術密集環節三種,各國依據自身的要素稟賦在不同的環節的生產上具有比較優勢,則會相應的占據產品價值鏈上其 具有比較優勢的環節。

產品內分工的條件

  決定產品內分工的要素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是生產過程不同工序環節空間可分離性,第二是不同生產工序要素投入比例差異度,第三是不同生產區段有效規模差異度,第四是產品及其零部件單位價值運輸成本大小,第五是跨境生產活動的交易成本

  可分離性是前提條件,第二第三個條件表示了產品內分工的收益,後兩個決定分工的成本。所以,現代經濟中產品內分工方式可以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條件是產品內分工帶來的邊際經濟效益高於分工的邊際成本

  過去幾十年間,國際運輸成本進一步下降,尤其是航空運輸成本大幅下降,使對運輸時間敏感並且單位重量價值較高的國際貿易貨物能大規模利用航空運輸手段;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交流成本不斷下降並出現“距離死亡”的嶄新局面;多邊和區域貿易自由化進程長足推進降低了各國邊境壁壘水平。這些因素從技術進步制度變遷兩方面降低了跨境經濟活動成本,推進了產品內分工的深化。

產品內分工與其他分工[1]

  長期以來,經濟學和其它學科對分工現象進行了大量研究,提煉發展出描述分析各種分工類型和現象的不同概念組合。如產業和貿易研究經常利用橫向和縱向分工二分法概念,產業組織理論重視企業間分工和企業內分工的區分,國際貿易理論考察行業間分工(貿易)和行業內分工(貿易)等。提出產品內分工概念,需要考察它與已有分工概念之間聯繫和區別。

  1.產品內分工與社會/技術分工

  社會分工(social specialization)指勞動等生產要素分配到社會不同行業、部門、職業所進行的分工。最早發生的社會分工是社會歷史學家觀察到的人類行業和部門大分工:如農業畜牧業分工,手工業與農業分工,商業從手工業和農業中分離發生的分工。目前存在的種類繁多的行業和部門,可以看作是這類分工過程擴大和深化的產物。在各個部門內部,伴隨著產品種類多樣化,經濟活動進行更細緻複雜的分工。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社會勞動者依據各自從事的行業、部門及其產品特點,進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勞動和職業分工。

  技術分工(technical specialization)指特定產品的生產任務被分解為不同步驟去完成。它可以在某個空間點如特定工廠內實現。斯密說明分工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一國財富水平的決定意義7,他所觀察的扣針製造加工過程發生的細緻分工,是技術分工的經典事例。上面提到的早期福特 River Rouge 汽車製造廠內部數以百道工序分工,也是技術分工事例。產品工序可分解性不斷上升,技術分工程度也隨之提升,構成技術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長期趨勢。如果這類工序分工,被分散到不同空間區位甚至不同國家去進行,就進入到本文研究的產品內分工領域。 因而,概略地說,社會分工是不同行業、部門、產品的分工,技術分工是特定產品生產過程分解為不同工序和區段的分工,產品內分工則是特定產品的不同工序和區段分配到不同國家完成所展開的分工。社會分工是技術分工的前提,技術分工是產品內分工的前提,產品內分工是技術分工的一種特殊形態。產 品內分工一定要有技術分工,但是技術分工不一定通過產品內分工形態實現。

  2.產品內分工與橫向/縱向分工

  當代國際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中,更常用的分工類型區別方法,是把分工劃分為橫向和縱向分工(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alization)。如果把原料作為起點和最終消費者作為終點的整個供應鏈價值流看作是生產製造過程,那麼在其中不同生產深度的階段或層面之間進行的分工是縱向分工,在相同或類似生產深度的階段或層面上進行的分工是橫向分工。經濟學分析強調生產要素比例和相對價格對分工的作用,因而有時又把需要不同要素投入比例的生產工序之間分工看作是縱向分工,把需要類似要素投入比例的生產工序之間的分工看作是橫向分工。

  產品內分工既可以通過縱向延伸方式來建構,也可以通過橫向擴展方式來實現,因而包含了縱向和橫向分工兩種形態。

  3.產品內分工與企業內/企業間分工

  產品內分工既可以通過企業內——包括同屬於某個廠商分佈在不同國家的附屬企業——之間分工的方式來達到,也可以通過分佈在不同國家的獨立的廠商之間的聯繫來完成,因而同時包含了企業間和企業內分工( inter-firm specialization and intra-firm specialization)兩種形態。

  企業內部實現產品內分工至少有兩種形態。一種是通過國外直接投資,把某些生產環節轉移到國外子公司或附屬企業進行生產,國內仍然保留部分工序和區段,形成產品內分工構架。另一種是通過併購國外某些企業,從事特定環節和工序生產,形成產品內分工。企業內分工的共同特點,是通過一個母公司資產控制手段,協調產品生產過程的運轉。

  企業間實現的產品內分工,依托市場機制來實現其內在協調要求。“代工或原始設備製造(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是這類分工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代工”具體定義存在不同的理解8,但基本含義是發達國家品牌商按照一定設計要求向國外製造商下定單,後者依照產品設計要求自行生產,或者把生產過程進一步分解為不同環節,分包給不同企業,產品完成後加貼發包企業品牌出售。通過這類過程實現的產品內分工,有時有稱為“貼牌”生產。有些場合,由於代工企業對上游工序參與能力增強等原因,可能逐步承擔產品設計環節的某些廣義生產工序,但是品牌仍被另外企業所掌握,仍具有貼牌生產特點。通過承擔加工和產品設計來參與產品內分工的企業稱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企業”。

  企業間產品內分工,憑藉市場機制來實現其相互間協調,但這類協調手段較多採用相對穩定但又不同於企業內控制的網路方式來實現,因而與經典的科斯型市場協調方式存在某種區別。換言之,產品內分工所派生的頻繁經濟交往,使交易成本降低對實現其有效運轉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強調降低交易成本的動機和努力,沒有象經典企業組織理論預測得那樣,實際導向資產控制和企業內協調,而是在很多場合出現了介於科斯型企業間和企業內協調的中間形態,突顯出網路聯繫對協調市場活動的重要性,並使網路因素成為當代企業競爭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

  4.產品內分工與行業間/行業內分工

  行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 trade)和行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國際經濟學理論分析的兩類基本貿易類型,前者主要由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原理來解釋,後者主要由規模經濟因素來說明。從分工和貿易之間表裡對稱關係看,兩種標準貿易形態背後實際上暗含或設定了兩種分工形態:行業間分工(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是由要素結構和相對價格差異決定的國際分工,行業內分工(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則主要是由規模經濟派生的國際分工。 下麵將說明,標準貿易理論大都研究最終產品9。它們暗含一個基本假定,就是所有產品都在特定國家內部生產,因而沒有考慮產品生產過程發生工序和區段國際分工的可能性。本文討論的產品內分工,雖然在語義上似乎應當包含在行業內分工的範圍以內,但是鑒於國際貿易理論對行業內貿易和分工概念的標準理解,產品內分工與行業內分工含義存在本質區別。

Image:产品内分工.jpg

  圖說明產品內分工與標準國際貿易理論上述兩種分工的關係。圓圈(A)表示經典的斯密/李嘉圖類型的行業間分工。圓圈(C)表示本文討論的以生產工序和區段為基本對象的產品內分工。圓圈(A)和(C)的交叉區域(B)表示在概念上同屬於兩類分工的活動,如甲國從乙國進口農產品原料,加工為製成品後在本國銷售或銷往到第三國這類傳統國際分工貿易形態,同時具有行業間和產品內的兩重分工性質。圓圈(D)表示新貿易理論模型所假設的行業內貿易分工類型,即一個行業內部不同種類的最終產品,由不同國家獨立生產並相互交換。新貿易理論分析的行業內分工貿易,有的理論模型在技術上簡練精彩,但是從經驗事實觀察角度看,能夠被這類概念解釋的分工貿易對象比較少見,因而用一個較小圓圈表示。特定行業內部發生的分工貿易活動,實際大都是本文嘗試概括的產品內分工,而不是新貿易所設定的行業內分工。

參考文獻

  1. 盧鋒.產品內分工:一個分析框架.北大經濟研究中心.2004-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方小莉,Lin,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品內分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