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機資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際投機資本(International Speculative Capital)
目錄 |
國際投機資本是指在國際之間流動性極強的短期資本,那些沒有固定的投資領域,以追逐高額短期利潤而在各市場之間流動的短期資本。它的主要來源是社會資本、投資基金、銀行資金、國際黑錢。
第一,從期限上看,國際投機資本首先是指那些“短期資本”,也就是說,國際投機資本必然是短期資本。由於其投機和飄游不定的特點,許多人還將國際投機資本稱為“投機性國際短期資本”、“熱錢”或“游資”。但是國際短期資本並不一定就是國際投機資本。正如我們在本章第一節中指出的,國際投機資本只是短期資本流動中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幾類是伴隨著其他目的的短期資本流動。國際投機資本只是短期資本中逐利性最強、最活躍的一部分,但二者並不完全等同。
第二,從動機上看,國際投機資本追求的是短期高額利潤,而非長期利潤。短期和高利是國際投機資本的兩大“天性”,其中短期只是它運行的一種時間特征,而高利才是它的最終目的。而這種高利基本上是指那種通過一定的漲落空間和市場規模而獲得的“高利”,或者說,國際投機資本一般都伴隨著較大的“行情”而存在。
但值得註意的是,近十年多來,不少投資基金也參與到了投機中,使得國際投機資本的構成複雜起來了,因為投資基金平時一般從投資的角度進行操作,追求的是“穩定收益”;但是這些投資基金在投機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隨時可能轉變為“投機資本”。因此,很多投資基金的操作風格讓人很難掌握,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在存在高利的地方,投資基金也一定不會放過獲取高額利潤的機會。
第三,從活動範圍上看,國際投機資本並無固定的投資領域,它是在各金融市場之間迅速移動的,甚至可以在黃金市場、房地產市場、藝術品市場以及其他投機性較強的市場上頻繁轉移。
第四,國際投機資本特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的那部分短期資本,而不是那些國內游資。從實際情形上來看,目前的國際投機資本主要來自歐美髮達國家和日本,而來自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則很少。
近年來,國際投機資本頻繁運動於國際金融市場,其中有著重要的政治與經濟原因。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紛紛轉向發展國家經濟,造成國際資本供給與需求失衡。從供給方面來看,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存在著資本過剩,由於西方世界經濟衰退,投資機會萎縮,造成大量游資急於尋求保值、增值的場所。從需求方面看,由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包括處於經濟轉型期的原計劃經濟國家),國民經濟結構嚴重失調,經濟市場化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長期的“金融壓抑”,造成這些國家資金短缺,因此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就成為各國政府的共同選擇。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流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進行套利和套匯投機。此外,國際金融交易網路的迅速發展為短期資本的跨國流動提供了有利條件,現代金融交易幾乎成為了“即時”交易,“鈔票正以光速移動”,蓬勃發展的技術革命使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
一般而言,國際投機資本的來源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資本。這主要是由私人和企業將自身積累或閑置的部分貨幣資金直接轉化為投機資本,參與到國際金融投機活動中來。
(2)投資基金。投資基金的產生本是投資者出於取得穩定收益而選擇的一種理財工具,但是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日益全球化以及投機市場的日益成熟,絕大部分投資基金都身不由己的投身於投機活動中。
(3)銀行資金。這又包括三方面來源:一是各種投資銀行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龐大的自有資本金、歷年盈餘資產等;二是投機者從銀行處取得的融資貸款;三是銀行自身的外匯業務。
(4)國際黑錢。國際黑錢有相當一部分通過國際金融市場“清洗”之後,轉入合法的流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長期作為國際投機資本停留在投機市場上。
近年來,國際短期投機資本流動有以下幾個值得註意的動向。
(1)投機資本大量流入發展中國家,主要是亞洲和拉美國家。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1990-1993年流入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的資本比80年代增加了5倍。
(2)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構成或形式與過去相比有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證券投資比例迅速上升,在總量中已經超過直接投資。據《華爾街日報》分析,1990-1993年底,僅美國一個國家的投資者就在亞洲十個股票市場、拉美地區九個股票市場凈購入價值達1270億美元的股票。
(3)機構投資迅速發展。今日“游資”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名副其實的“強力集團”,分散投資向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組合發展是世界金融市場的重要發展趨勢。並且近幾年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大量儲蓄流入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其他投資機構,養老基金民營化意味著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大量增加,如英國養老基金投資於證券市場的比例就已經由60年代的25%上升到目前的80%。由於基金規模龐大,基金管理人員知識和技術非常雄厚,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對市場的影響已經日益引起廣泛的註意。
(4)以套利、套匯為主要目的。金融投機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不同市場和不同的金融產品之間存在的利益級差。哪裡利率高、利差大,巨額國際投機資本就會迅速通過現代化國際金融交易網路向哪裡轉移。由於國際投機資本規模大、移動速度快,一旦在外匯市場造成匯價的劇烈波動,政府動用有限的外匯儲備進行干預只能是杯水車薪。例如1995年歐洲貨幣市場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義大利等國家的貨幣對德國馬克的匯率紛紛下跌,下跌幅幾乎逼近《馬約》為各成員國規定的新的波動下限,歐洲各國央行被迫出面干預,但都沒有能夠阻止其本國貨幣下跌的趨勢。
作為流動的資本,國際投機資本也對活躍國際金融市場、使資本在全球範圍內得到配置做出貢獻,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作為具有破壞性的投機活動,更有其負面影響。
- 第一,國際投機資本極大地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由於國際投機資本在各國間的游動,使得國際信貸流量變得不規則,國際信貸市場風險加大。國際投機資本所推動的衍生金融產品的發展以及匯率、利率的大幅震蕩使得金融工具的風險加大,國際金融市場交易者極易在其交易活動中失敗。巴林銀行就是因為從事衍生金融產品交易損失十多億美元而破產。
- 第二,有可能誤導國際資本資源的配置。
由於國際投機資本的盲目投機性,會幹擾市場的發展,誤導有限的經濟資源的配置,從而相應提高了國際經濟平穩運行的成本。國際投機資本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會造成各種經濟信號的嚴重失真,阻礙資金在國際間合理配置,不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國際投機資本首先體現於一國的國際收支中,其影響主要體現在短期內對一國國際收支總差額的影響。如一國的國際收支基本差額為逆差,那麼國際投機資本的流入可在短期內平衡國際收支,使總額為零甚至保持順差,避免動用國際儲備。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國際投機資本來達到國際收支平衡而付出的經濟代價要小於利用官方融資或國際儲備。但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是由大量的國際投機資本流入而維持的,那麼這種收支結構就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隱藏著長期內國際收支逆差的可能性。一旦未來該國的經濟、政治形勢惡化,國際投機資本大量外逃便會造成國際收支的嚴重逆差,甚至使得一國喪失償還外債的能力。
- 第四,不同程度地造成匯價扭曲。
國際投機資本從其形態上可分為兩種,這兩種形態的國際投機資本對匯率的影響的傳導途徑是不同的。當國際投機資本表現為歐洲貨幣市場上的資金流動時,它是通過一國貨幣供給總量的變動來間接影響該匯率的。比如國際投機資本以歐洲美元形態由歐洲貨幣市場流入美國,則美國的國內貨幣供給總量將增加,這時美國居民的手持現金實際餘額可能大於目標餘額,從而造成外匯市場美元供給量增加,短期美元匯率下跌。當國際投機資本以外幣形態由一國流出流入時,它對匯率的影響則主要是直接通過外匯市場供求力量對比變化表現出來的。因此,一般認為,國際投機資本對一國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造成匯價扭曲,引起匯價的大起大落,嚴重脫離該國的經濟實力。1994、1995年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度的先抑後揚,其中國際投機資本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第五,對流入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投機資本以證券投資形式的流動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由於外國投資者普遍看重流動性,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公司債券市場發育不全,因此國際投機資本對發展中國家的證券投資中,股票投資占絕大多數。
國際投機資本對流入國證券市場的影響表現在三方面上。
首先是降低了市場的效率。在證券市場上,錯誤的價格信息會導致資本錯誤地分配到生產效率低的企業。國際投機資本流入一國證券市場可能會給定價造成一些問題,因為外國投資者的決策會受到其他市場因素的影響,不可能總反映東道國國內市場的經濟因素。此外外國投資者對一些上市公司缺乏瞭解,或者由於他們更加註意流動性,從而導致他們將許多股票排除在資產組合之外,市場價格會由於外國投資者的出現而發生扭曲。
其次,國際投機資本的出現也會增大國內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共同基金是國際流動資本進入本地股票市場的主要途徑甚至是唯一途徑,股票指數的些許下降可能會引起外國投資者從投資於這一股票市場的基金中抽回資金,基金管理者則可能被迫賣掉本地股票市場上的部分股票,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再次是國際投機資本加大了國內證券市場與國際證券市場的關聯性,使得國際證券市場的波動傳入國內成為可能。國際證券市場的行情變動,一方面會導致外國投資者相應的調整期資金頭寸,為滿足其它市場對流動性的需求,造成本地股票市場股價的波動;另一方面,國際證券市場的行情變動,也會改變外國投資者的市場預期,導致對於本地股票市場的投資行為的改變而造成股價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