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0个条目

亞洲四小虎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亞洲四小虎(Tiger Cub Economies)

目錄

什麼是亞洲四小虎

  亞洲四小虎是指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四國,這四個國家的經濟在1990年代都像19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因而得名。可惜的是,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這四小虎未能像四小龍一樣打穩經濟基礎,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欠下國際貨幣基金會大筆債務;馬來西亞則實施多項硬性保護國家金融體系的貨幣管制條例,併在種族問題方面有不平等政策,遂開始固步自封;而在印度尼西亞,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也間接引發了當地的排華事件。隨後幾年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雖然進步顯著,但與四小龍相比,亞洲四小虎還有很多很嚴峻的社會、宗教和基礎建設的問題必須解決。

亞洲四小虎的經濟概況

泰國經濟概況[1]

  泰國是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

  歷史上泰國是農業國,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打開泰國市場後,對大米、橡膠、錫和其他原料的需求刺激了泰國經濟發展,但經濟格局單一,基礎落後。二戰前,除小規模和低技術水平的碾米、鋸木和採礦業外,幾乎沒有什麼工業。二戰後,美國開始對泰國投資,泰國工業得到發展。20世紀50年代,政府開始大力發展工業,力圖以工業化為中心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並取得成效。1959年設立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1972年更名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NESDB),開始制訂全國經濟發展計劃。20世紀80年代起,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引進技術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中輕型工業,尋求適合泰國的工業發展模式,取得良好效果。電子工業製造業發展迅速,經濟持續增長,為亞洲“四小虎”之一。進入90年代,政府加強農業基礎投入,促進位造業和服務業發展。1996年人均GDP達3035美元,被列為中等收入國家。

  1997年從泰國開始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泰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1998年經濟下降10.8%。1999年經濟開始複蘇。進入21世紀,泰政府將恢復和振興經濟作為首要任務,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擴大內需,刺激出口,並全面實施“三年緩償債務”、“農村發展基金”、“一鄉一產品”及“30銖治百病”等扶助農民計劃,經濟持續好轉。2003年7月,提前兩年還清金融危機期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貸的172億美元貸款。

  2006年10月開始實施的泰國第十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制定了發展“綠色與幸福社會”的目標,以泰國國王倡導的“適度經濟”為指導原則,在全國創建和諧及持續增長的環境,提高泰國抵禦風險能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外向型的泰國經濟影響頗深,加之國內政局動蕩,使泰國經濟出現近年來最大幅度衰退,2009年泰國GDP下降2.3%。2010年,泰國經濟全面複蘇,儘管經歷了政局問題和自然災害等負面因素影響,但仍實現7.8%的高增長。

  2011年前三季度泰國經濟仍然保持了3.1%的增長,第四季度受特大洪災影響,工業、農業旅游業均受衝擊,當季GDP負增長9%,拖累全年經濟增速減至0.1%。據世界銀行估算,洪災造成泰國經濟損失達1.4萬億泰銖(約合467億美元)。

  泰國從2012年起開始實施第十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規劃。該規劃繼續貫徹泰國國王倡導的“適度經濟”原則,力求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及可持續發展,提高泰國民眾及經濟對內外部因素變化所造成風險的抵抗能力。

馬來西亞經濟概況[2]

  上世紀70年代以前,馬來西亞以農業經濟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馬經濟下滑。在政府採取鼓勵私人投資和吸引外資等措施後,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之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年均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91年,時任總理馬哈蒂爾提出“2020巨集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1995年,又提出“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和“生物谷”計劃,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生物科技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馬幣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通貨膨脹率上升。1998年9月,馬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出台多項資金、貨幣管制措施,其主要內容是對短期外資進行監管,將馬幣和美元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3.8馬幣,禁止岸外馬幣交易等。此後,馬金融形勢漸趨穩定,股指逐步回升。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征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馬經濟開始複蘇,全年經濟增長5.4%。2000年,馬經濟在1999年複蘇基礎上穩定增長,各項經濟指數基本恢復到危機前水平,經濟增長率達8.5%。

  21世紀初的幾年內,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馬經濟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巴達維總理上任後,將重點轉向農業等基礎產業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積極推動消費投資,把私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鼓勵發展旅游和教育產業,推動經濟多元化。上述經濟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GDP增長率為5.9%,2007年為6.3%。

  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馬金融體系沒有造成太大的直接影響,但其實體經濟受到國際需求萎縮影響較大。2008年10月開始,馬出口出現負增長,外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為減緩金融危機的衝擊,馬政府相繼出台多項“救市”措施:撥款50億馬幣扶持股市;推出總額達670億馬幣(約190億美元)的兩套經濟刺激計劃;馬央行三次下調基準利率至2.0%;對居民存款實施全額擔保等。這些舉措增強了市場信心,阻止了馬經濟的進一步下滑。2008年馬GDP仍增長4.6%。

  2009年4月,納吉布總理上任後,除繼續實行經濟刺激方案外,還著手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和金融業。先後撤銷27個服務業領域的外資股許可權制等,以放寬外資準入,改善投資環境

  2010年6月,馬政府公佈第十個五年計劃(2011-2015年),將私營經濟和以創新為主導的行業作為引領國家經濟騰飛的主動力,並逐步改革被認為偏高的國內補貼制度,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第十個五年計劃共撥出2300億馬幣用於發展支出,其中55%用於發展經濟。2010年下半年,納吉布總理又提出經濟轉型計劃(EconomicTransformation Programme,ETP),推出包括批發零售、旅游、商業服務、電子電器、教育醫療保健等在內的12個國家關鍵經濟領域(NKEAs)的發展目標,具體措施包括推出總值1380億美元和670億馬幣的共150項“切入點計劃”(Entry Points Projects,EPP),預計到2020年將創造33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2011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發達經濟體疲弱不振,日本地震、海嘯和泰國洪災等自然災害使亞洲製造業供應鏈被打亂,馬來西亞經濟受到一定負面影響。儘管如此,隨著馬經濟轉型計劃重點項目的穩步推進,私人及外來投資大幅增長,國內需求強勁,馬來西亞經濟整體表現良好。2011年,馬來西亞GDP實現5.1%的增長,高於其他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如泰國、墨西哥和俄羅斯)。

  2012年,由於主要市場需求減少,馬來西亞出口下降,經濟增長主要靠強勁的內需以及投資拉動。在私人領域穩定支撐下,國內消費和投資持續擴張,不斷推動經濟增長,而外圍經濟的逐步穩定也有助於未來經濟的增長。2012年,馬來西亞GDP(以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達到7094億馬幣,經濟增長5.6%;人均收入從2011年的9508美元增長至9974美元,增幅5%;對外貿易額為13096億馬幣。

印度尼西亞經濟概況[3]

  印度尼西亞自然資源豐富。從油氣資源到煤、鎳、錫、鉛、銅、金、、鉻、鋁土礦、硫和高嶺土等礦產資源,到森林資源、漁業資源,再到棕櫚、橡膠等農業資源,潛力均很大,優勢突出。據印尼官方統計,印尼石油儲量97億桶(13.1億噸),天然氣儲量4.8-5.1萬億立方米。由於許多地區尚未探明儲量,印度尼西亞政府估計煤炭資源總儲量或達900億噸以上,已探明儲量193億噸。據美國能源署統計,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第四大煤炭儲藏國。2011年油氣、煤炭和其他礦物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約達30%。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火山活動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大約40%的地熱能源集中在此,而利用地熱發電目前只有110萬千瓦時,占全國地熱潛能的4.2%,未來的開發潛力很大。

  2012年印度尼西亞的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農業占14.4%,第二產業工業占47.0%,第三產業服務業占38.6%。農業是印度尼西亞傳統重要產業,其產值曾占GDP一半以上,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農業比重逐年降低。1991年印度尼西亞工業占GDP比重首次超過農業,目前工業已成為對經濟貢獻最大的產業。印度尼西亞主要的工業部門為採礦業和製造業。礦產能源收入是印度尼西亞國民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印度尼西亞礦能部公佈數據,2011年印度尼西亞從礦產與能源領域得到的國家收入高達352兆盾,占當年國民總收入的29.4%。製造業發展迅速,印度尼西亞工業部長表示,2012年印度尼西亞製造業總體同比增長達到6.2%,加工出口已突破1222億美元,同比增長24.6%,無論是出口總額還是增長率都創新高。近年來,受旅游業發展的推動,服務業增長很快,其產值占GDP比重一直處於上升趨勢。旅游業是印度尼西亞非油氣領域中第二大創匯行業,不僅接待外國游客770萬人次,而且為2011年國家收支預算案提供80萬億印度尼西亞盾(約合87億美元)的收入,其中中國游客近47萬人次。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最大的經濟體,經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10年發展,巨集觀經濟穩定,金融系統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不斷健全,消費、投資和出口逐漸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引擎,貧困人口和失業率有所下降,經濟增長保持在4~6%左右,抵抗外部金融經濟環境變化的能力不斷增強。2008年末至2009年上半年,儘管全球金融和經濟形勢惡化,但得益於政府各項應對措施和側重內需的經濟結構,印度尼西亞在2009年保持了4.6%的經濟增長,併在2010年回升至6.2%,雖低於危機前增速,但仍屬於全球經濟體中表現較好的國家之一。

  2011年印度尼西亞全年經濟增長6.5%,成為亞洲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中消費和投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GDP的貢獻度達到54.6%。從地域看,爪哇島仍是印度尼西亞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占GDP總量的50%以上,同時隨著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和煤炭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其主產地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也有所提高,上述三島合計占印度尼西亞經濟總量的90%。

  進入2012年後,印度尼西亞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據印度尼西亞國家統計局公佈,受益於投資增長和強勁的家庭消費,印度尼西亞2012年全年GDP增長6.2%,但由於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了其出口業,2012年的經濟增速低於政府預計的6.5%。

  印度尼西亞政府自1998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內。但在2005~2006年間和2008年,由於原油和食品價格拉升,通貨膨脹經歷了兩次高漲期。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壓力顯著下降,印度尼西亞年度通貨膨脹率降至4.8%,為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2010年,全球經濟複蘇,國際石油價格回升,國內外需求增強,加之全球流動性過剩造成大量資本流入,印度尼西亞通貨膨脹率有所上漲,全年通貨膨脹率升至5.1%。2011年全年通貨膨脹率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年初通貨膨脹率為7.0%,全年通貨膨脹率為5.4%。2012年,印度尼西亞物價基本穩定,通貨膨脹壓力趨緩,全年的通貨膨脹率降低至4.3%。2013年,印度尼西亞通貨膨脹率有所上升,一季度通貨膨脹率為5.2%,二季度估計值為5.6%。受印度尼西亞政府上調燃油價格影響,預計2013年下半年通貨膨脹壓力會持續走高。

菲律賓經濟概況[4]

  菲律賓經濟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同時農業和製造業也占相當比重。菲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採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後受西方經濟衰退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90年代初,菲採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複蘇,並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衝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近幾年來菲將發展經濟、消除貨困作為施政核心,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農業是菲律賓的主要經濟部門。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分別占農產品產值的53%和47%,其就業人口占就業總人口的45.1%。菲律賓農業潛力較大,但由於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和資金匱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糧食基本自給。菲律賓的主要經濟作物有椰子和甘蔗。其中,椰子的產量約占世界一半。菲律賓漁業資源豐富,有著廣闊的投資前景。

  進口替代工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使菲律賓的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在上世紀五六十代獲得較快發展。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其中製造業約占工業總產值的71%。工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5.7%。但是,直至1990年,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略低於農業。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要地位,其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左右,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47.5%。近幾年,服務業產值逐年增長。農林漁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7%。旅游業是菲外匯收入重要來源之一。旅游收入不斷攀升,並創造380萬個就業機會。

  菲律賓礦藏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餘種。銅蘊藏量約37.16億噸、金1.36億噸,鎳1.27億噸。地熱資源豐富,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森林面積1585萬公頃,覆蓋率達53%,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

  菲律賓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已開發的海水、淡水漁場面積2080平方公裡。

  菲律賓交通以公路海運為主。鐵路不發達,集中在呂宋島。航空運輸主要由國家航空公司經營,全國各主要島嶼間都有航班。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y桑,Tracy,Mis铭,Lin,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亞洲四小虎"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