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旅游收入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旅游收入(tourist income)

目錄

旅游收入的概念

  旅游收入是衡量某一地區旅游業發展程度和旅游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它對平衡國際收支、促進經濟發展亦有著重要的作用。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以年、季度、月為計算單位),通過銷售旅游產品所獲得的全部貨幣收入

  旅游產品是一種組合產品,由此決定了旅游收入的多樣性,旅游收入不僅包括旅行社旅游者銷售整體旅游產品所獲得的收入,也包括各類企業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單項旅游產品所獲得的收入,還包括旅游目的地通過向旅游者出售旅游商品和其他勞務所獲得的收入。

旅游收入的分類

  (一)按照旅游收入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基本旅游收入非基本旅游收入

  1.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部門和交通部門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設施、旅游物品和旅游服務等所獲得的貨幣收入的總和,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必須支出的費用,包括交通費、食宿費、游覽費等。通常,基本旅游收入與旅游者的人次數、停留時間成正比例變化,由此可以大致估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的發達程度。

  2.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其他相關部門向旅游者提供其設施、物品和服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即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消費支出,如郵電通訊費、醫療保健費、修理費、咨詢費及購物的費用等。非基本旅游收入具有較大的彈性,它既取決於旅游者的支付能力,也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非基本旅游收入也受旅游者人次數和停留天數的影響,但並不表現為相同的正比例關係。

  基本旅游收入的剛性特點和非基本旅游收入的彈性特征,使我們可以通過兩者的比例關係來瞭解某一地區的社會經濟水平和旅游業的發達程度。一般來說,非基本旅游收入所占的比重越大,說明該國或該地區的社會經濟水平和旅游業的發達程度越高,特別是旅游商品收入,最能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水平。

  (二)按照旅游收入的來源,可以將其分為國內旅游收入和國際旅游收入

  1.國內旅游收入是指經營國內旅游業務所獲得的本國貨幣,它來源於國內居民在本國的旅游,實質上是一部分產品價值的實現過程,屬於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範疇,不會增加國民收入的總量。

  2.國際旅游收入是指經營入境旅游業務所獲得的外國貨幣,通常被稱為旅游外匯收入,它來源於外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國的旅游消費,實質上是旅游客源國的一部分國民收入轉移到了旅游目的國,是社會財富在不同國家之間的轉移。它表現為旅游目的國或地區社會價值總量的增加,相當於旅游目的國或地區對外輸出產品,是特種形式的對外貿易。國際旅游業從外國旅游者那裡獲取的外匯收入,扣除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價值後的差額,就是國際旅游業的利潤。因此,國際旅游業同其他生產性行業一樣,為社會創造或增加了新價值,這部分新價值就構成了一國國民收入的一部分。所以,它屬於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三)按構成,旅游收入可分為商品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

  1.商品性收入是指向旅游者提供實物形式的商品而得到的收入,包括商品銷售收入(如銷售各種旅游商品、生活用品、工藝品、藥品、書報等)和飲食銷售收入

  2.勞務性收入是指向旅游者提供勞務服務而得到的收入,包括旅行社旅游業務費收入、住宿、交通、郵電、文娛、醫療及其他服務而得到的收入。

旅游收入的指標

  旅游收入指標是瞭解、分析旅游經濟狀況的重要手段和依據,一般以貨幣單位來表示。

  (一)旅游收入總額

  旅游收入總額是指一定時期內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銷售旅游產品所獲得的貨幣收入的總額,它反映了某一國家或地區旅游業總體規模和發達程度,是一項重要的綜合性指標。在國際旅游業中,旅游收入總額用外國貨幣表示,也叫旅游外匯收入總額。在國內旅游業中,旅游收入總額用本國貨幣表示,仍叫旅游收入總額。

  (二)人均旅游收入

  人均旅游收入是指一定時期內每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的平均支出額,即某一時期旅游收入總額與旅游者人次數之比,它反映了旅游者的平均消費及停留時間,是我們瞭解某國或某地旅游業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國際旅游業中,人均旅游收入用外國貨幣表示,仍叫人均旅游收入

  (三)旅游收匯率

  旅游收匯率是指一定時期內旅游外匯純收入旅游外彙總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RE=\frac{(R-E)}{R}

  其中:RE——旅游收匯率

     R——旅游外匯收入總額;

     E——發展旅游業所花費的外匯。

  需要說明的是,發展國際旅游業可以賺取大量的外匯,但也需要支出一定數量的外匯,這些外匯支出主要包括:進口必要的設備和原材料、旅游宣傳和促銷的費用、外方管理人員的工資、償還外匯借貸款的本息等。外匯支出過大,即表現為外匯漏損。旅游收匯率的高低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狀況緊密相關,反映了某國或某地區旅游業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化程度。

  (四)旅游換匯率

  旅游換匯率是指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向國際旅游市場提供單位旅游產品所能夠換取的外匯數量及其比例。通常,旅游換匯率與某國或某地區的匯率相一致,不同時期的外匯匯率不同,旅游換匯率也不同。

旅游收入的影響因素

  旅游業是由眾多部門組成,以旅游經濟活動為中心,以提供旅游產品為職能的綜合性行業。旅游業的這種特性,使得旅游收入的增多或減少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講,影響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一)旅游價格水平

  旅游收入等於旅游產品價格與旅游產品銷售量的乘積。這一公式表明瞭旅游價格與旅游收入存在著密切的依存關係。一般來講,提高旅游產品價格會增加旅游收入,降低旅游產品價格會減少旅游收入。但是這一結論並非完全正確,這就涉及到旅游產品的供求關係問題。當旅游產品供不應求時,提高旅游價格會促進旅游產品的生產,其銷量也會擴大,從而大大增加旅游收入。當旅游產品供求平衡時,提高旅游價格同樣會刺激旅游產品的生產,卻導致了旅游需求的萎縮,旅游產品的銷售量有所下降,單位旅游產品價格上漲與旅游產品銷售量下降兩種因素相互抵消,旅游收入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當旅游產品供大於求時,提高旅游價格不僅不能刺激旅游產品的生產,而且進一步抑制了旅游需求,使得旅游產品的銷售更加困難,旅游收入會進一步減少,若適當降低旅游價格,就會刺激旅游需求,不僅可以抵消降價造成的損失,旅游收入還有可能增加。

  (二)匯率

  匯率與幣值變動對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有重要的影響。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即以一國貨幣單位表示的外國貨幣單位的價格。匯率的標價方法有兩種,即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指用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幹單位的本國貨幣。例如:1美元=8.45元人民幣。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與本國貨幣標價數額的增加趨勢是一致的。如果用一定單位的外幣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額增加了,則稱外匯匯率上升,即本幣幣值相對下降;反之,則稱為外匯匯率下降,即本幣相對升值。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採用的是直接標價法,我國對外公佈的外匯牌價採用的也是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是指用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幹單位的外國貨幣。例如:1美元=102日元,對美國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如果一定單位本國貨幣兌換的外國貨幣比原來少了,則稱為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幣值相對下降;反之,則稱為外匯匯率下降,本幣相對升值。目前世界上採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主要是英國和美國。

  當旅游目的國的貨幣貶值、匯率下降時,旅游產品的賣價降低,旅游收入有可能減少,但與此同時,較低的旅游價格大大刺激了客源國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會有所增加;當旅游目的國提高旅游產品的價格或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時,雖有可能增加旅游收入,但也會抑制客源國的旅游需求,旅游收入反而會減少。

  需要說明的是,匯率下調對旅行社、旅游飯店和旅游商店的影響有所不同。匯率下調後,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從而增加旅行社的收入,如果旅游社大幅度降低對外報價,互相削價競爭,加上出國推銷成本和進口費用的上升,旅行社的實際收入就會減少。匯率下調會大大增加旅游飯店的進口費用和各項外匯開支,如果飯店能夠適時爭取客源,提高客房出租率, 適當調整人民幣賣價,其收入就不會減少甚至還有可能增加。反之,旅游飯店的收入就會大 大減少。匯率下調對旅游商店的影響不大,因為旅游商品一般是在境內出售,匯率下調使本 幣表示的商品價格下降,雖然利潤下降,但銷售量卻會提高,薄利多銷,同樣會增加旅游收 入。

  (三)通貨膨脹

  旅游活動是一種商品性經濟活動,價值規律對它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通貨膨脹直接影響貨幣購買力,旅游目的國通貨膨脹會使旅游者購買力下降,從而影響該國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反之,客源國通貨膨脹會促使居民出境旅游。例如:日本在80年代中期,由於巨額貿易順差,導致日元升值,繼而引起國內通貨膨脹,日本政府為緩解國內經濟局勢,鼓勵本國居民出境旅游。

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

  一、乘數效應概述

  乘數概念起源於19世紀後半葉。1931年,英國經濟學家卡恩首先提出了乘數理論。其後,凱恩斯又將這一理論進一步加以完善。乘數(multiplier)又譯作倍數,主要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數與其引起的其他經濟量以及經濟總量變化的比率。

  乘數理論說明,在經濟活動中,一種經濟量的變化可以引起其他經濟量的變化,最終使經濟總量的變化數倍於最初的經濟變數,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乘數效應。在經濟活動中,之所以會產生乘數效應,是因為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是相互關聯、相互促動的。例如,在某部門註入一筆投資,不僅會增加該部門的收入,而且會在各相關部門引起連鎖反應,最終產生數倍於投資額的國民收入。

  根據凱恩斯的乘數原理,乘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K=\frac{1}{1-MPC}K=\frac{1}{MPS+MPM}

  式中:MPC——邊際消費傾向

     MPS——邊際儲蓄傾向

     MPM——邊際進口傾向

  從上式中可以看出,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與邊際儲蓄傾向和邊際進口傾向成反比。例如,當一筆資金流入某地區的經濟系統時,就會引起一系列企事業單位的經濟運轉,產生經濟活動中的連鎖反應,導致該地區社會經濟效益的增加。如果把這筆資金儲蓄起來或用來購買進口物資,使資金離開本地區的經濟系統,則減少了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力度,本地區的乘數效應就會降低。

  二、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

  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是指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對旅游行業的投入引起各個經濟部門的連鎖反應,導致本地區經濟總量的成倍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必須以一定的邊際消費傾向為前提,而邊際儲蓄傾向和邊際進口傾向則降低了旅游收入在本地區經濟系統中的作用,使得該地區的乘數效應減少。

  旅游收入通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對經濟發展產生以下三個階段性的作用:

  第一階段,直接影響階段。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各項消費,將資金直接註入了各個核心旅游企業和部門,飯店、旅行社、餐廳、商店、景區、交通及通訊部門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獲得了一定量的收益。

  第二階段,間接影響階段。即旅游核心部門和企業在再生產過程中向有關部門和企業購進生產和生活資料,各級政府把從旅游核心企業收繳的稅金又投資於其他企事業項目,使有關部門和企業在旅游收入的再分配中獲得了收益。

  第三階段,擴大影響階段。即旅游相關部門和企業在再生產過程中購進大量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從而促進了更多部門和企業的發展。旅游收入正是通過多次的分配與再分配,對國民經濟不斷產生著連帶作用和綜合效益。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收入如果增加,即會引起該國或該地區國民收入的增加,這種關係可用y=kx來表示,其中y為增長的國民收入總量,x為旅游收入量,k為兩者之間的比例繫數,即乘數。例如,某地區的邊際消費傾向為80%,即80%的旅游收入在本地區的經濟系統中運轉,而20%的旅游收入則存儲起來或用於進口物質,即有20%的旅游收入離開了本地區的經濟系統,按照乘數的計算公式K=1/(1-0.8)或1/0.2=5,表明該地區的旅游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產生了5倍於此的經濟效益。假若該地區的邊際消費傾向為70%,邊際儲蓄傾向為10%,邊際進口傾向為20%,則K=1/(1-0.7)或1/(0.1+0.2)≈3.3,表明該地區的旅游收入經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產生了約3.3倍的經濟效益。

  我們還可以用以下幾類乘數模式來分析旅游收入對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影響:

  1、營業收入乘數。即旅游營業收入增加額與由此導致的其他營業收入增加額之間的比率關係。該乘數表明某地區旅游業的發展對該地區營業收入的影響。

  2、政府收入乘數。即旅游收入增加量與當地政府收入凈增量之間的比例關係。政府收入的凈增量是指政府從旅游業獲得的稅收及各項收益減去政府向旅游業投資後的餘額,該乘數主要用來衡量旅游經濟活動對國家和地區財政收入的影響程度。

  3、就業乘數。即旅游收入增加量與其所創造的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之間的比率關係。該乘數表明某一地區通過一定量的旅游收入,對本地區的就業機會所產生的影響,具體來說,一定時期內旅游從業人員的增加量與同期旅游收入的增加量之比,即為單位旅游收入可提供的就業機會。

  4、居民收入乘數。即旅游收入的增加額與由此導致的某地區居民收入的比例關係。該乘數反映了旅游業的發展對居民收入的影響程度。

  5、進口額乘數。即旅游收入增加量與由此導致的進口額增加量之間的比率關係。該乘數顯示了相關部門和企業向國外進口物資、設備的增加量與旅游收入增加量之間的互動關係。

  總之,根據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可以全面衡量旅游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更加科學地確定國民經濟的發展目標和旅游業的發展戰略

  三、旅游外匯漏損

  旅游外匯漏損是指旅游目的國或旅游目的地的有關部門和企業,為了發展旅游業而進口商品、對外貸款、引進勞務等,因此導致了旅游外匯收入的減少。

  從K=1/(1-MPC)及K=1/(MPS+MPM)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旅游乘數效應與邊際儲蓄傾向和邊際進口傾向均有關係,MPS或MPM越大,旅游乘數效應就越小,反之,旅游乘數效應就越大。

  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旅游綜合設施比較落後,為了發展國際旅游業務,需要從國外進口有關的物資設備,需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人才,這些都要花費大量的外匯,由此造成了旅游外匯的流失。具體來說,旅游外匯漏損主要源於以下五個方面:

  1、為建設旅游基礎設施,進口必要的設備和原材料而花費的外匯。

  2、為新建旅游飯店,進口必要的設備和原材料而花費的外匯。

  3、支付旅游企業外方的管理費和外籍人員的工資,由此造成了大量外匯的流失。

  4、為發展旅游業,除國家投資、國內融資外,還需要對外貸款,逐年還本付息,由此造成了大量外匯的流失。

  5、為滿足旅游者及部分旅游企業員工的需求而進口有關的消費品,此項花費也造成了大量外匯的流失。

  旅游外匯漏損的程度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為了減少旅游外匯漏損,首先要大力發展本國經濟,提高本國產品的品質和科技含量。其次要積極培養旅游業的現代化管理人才,逐步減少外方管理集團和管理人員的數量。再者要加強國際收支的巨集觀監管機制,完善外匯管理法規,防止外匯流失。

  總之,旅游接待國的經濟實力越強,科技水平越高,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越大,旅游外匯漏損就越少;反之,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越低,旅游外匯漏損就越多。因此,大力發展經濟,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只有如此,旅游收入的乘數效應才能最大化,旅游外匯漏損才能被減少到最低限度。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旅游收入"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