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農業資源是指人們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業經濟活動中可以利用的各種資源,包括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社會資源。農業自然資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物質、能量和環境條件的總稱。它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物種資源等等。農業社會資源指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因素中可以用於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主要有人口、勞動力、科學技術和技術裝備、資金、經濟體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等。
我國農業資源利用的現狀[1]
1.耕地資源總量逐年下降
根據我國國土資源部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現有耕地總量逐年下降,人均耕地數量從0.106hm下降到0.094hm,耕地總量大約減少了850萬hm。導致我國耕地總量逐年減少的因素主要是非農項目建設占地問題日益嚴重。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人口數量的逐年上升。從21世紀開始,我國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6%,人口數量過多逐漸成為了影響我國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因素。
2.農業生態問題日益嚴峻
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必須要以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前提條件,生態環境是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外部條件。現階段我國的農業資源利用狀態已經變成了一邊治理、一邊破環以及局部改造、整體惡化的尷尬局面,導致了土壤資源遭受侵蝕、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峻、森林資源生態功能下降、土地沙漠化蔓延等後果,農業生態問題逐漸嚴重。怎樣保護農業生態,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尤其是在縣級地區,農業生態問題和水資源的利用情況更加嚴峻,如2010年某縣各行業總用水量為6379萬m,而縣區內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為6157.7萬m,已超負荷使用水資源,水資源缺乏的情況日益嚴重。
3.農業資源相關法律不完善
從本質上來說,很多農業資源的利用問題必須要運用法律法規來進行解決。例如資源的流轉、評估、有償使用等,最近幾年出現的“異地開發”、“農用後備資源拍賣”、“掠奪式資源利用”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農業資源的退化,市場的波動造成大量農業資源的浪費。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之下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必須要通過法律法規的手段來進行解決和規範。雖然我國已有的法律法規對於農業資源已經有了相關的規定,但是由於缺乏綜合性的法律,單項法律之間往往存在矛盾,所以已不符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1]
1.科學利用耕地資源
對於耕地資源的利用,可以採取深度開發的措施,在對現有耕地資源進行嚴格保護的基礎之上,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如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等方式,通過綜合治理和耕地改造,建立起高效農作物生產基地。各個不同地區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發展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努力增加森林覆蓋率。
2.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提升農業資源可利用率的另一種途徑是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能很好地吸收了傳統農業在用地和養地等方面的優點,以農業資源的保護和環境優化為出發點,以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堅決反對犧牲一種資源來換取經濟利益為原則,因此近年來受到了國家的廣泛關註。對於我國農業資源相對缺乏的現狀來說,積極發展生態農業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建立農業資源核算體系
建立農業資源核算體系是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前我國農業資源價格體系還有明顯的缺陷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農業資源價格較低,很多資源被無償使用。而開展農業資源核算對於農業資源的所有權關係和農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有明顯的強化作用。應該建立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等農業資源的價值賬戶以及實物賬戶,作為綜合的環境核算體系建立的基礎,對於現有的農業資源核算體系進行補充;是要對國家財務分析措施進行一定的調整,將因為環境變化而導致的直接成本與農業資源折舊納入其中,從而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更好地對資源損失進行補償;應該處理好國家財務在計算從農業資源中取得收入的過程中並沒有將農業資源減少與環境質量的變化所產生的損失計算在內的問題。
4.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法律法規的建設完善是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的保障,因此相關法律的建設和完善應該成為強化農業資源管理的主要途徑。應對農業資源產權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明確各類農業資源所屬的產權關係,從法律上來確保產權所有者對農業資源保護的持久性;要建立農業資源綜合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當前已經出台的法律中通常都是對於某一種農業資源進行管理,而缺少綜合性的管理法規;應該充分保證當前社會經濟形勢下農業資源綜合性法律法規的地位,建立起綜合性的法律體系,從而更好地實現綜合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