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商品貿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商品貿易(Merchandise Trade)

目錄

什麼是商品貿易[1]

  商品貿易是指以商品買賣為目的的純商業方式的貿易活動。此種性質的交易方式又包含著一些具體的交易方法,如經銷(總經銷、獨家經銷特約經銷一般經銷)、代理(總代理獨家代理、特約代理和一般代理)、寄售拍賣招投標展賣等。

商品貿易的特征[2]

  商品貿易的發展水平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成正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分工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貿易呈現出以下特征:

  1.商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主要表現為商品貿易的範圍不斷擴大,貿易量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其原因主要有:

  ①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給市場的商品數量和花色品種不斷增加,商品貿易的規模隨之擴大;

  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範圍不斷擴展,使商品貿易的範圍和規模得以擴大;

  ③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和生產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原自產自用的產品也納入商品貿易範圍;

  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原不是以交換方式進入消費領域的產品也逐步商品化市場化,從而使商品貿易規模擴大。

  2.商品貿易呈現出買方市場特征

  所謂買方市場是指市場商品供應大於商品需求、競爭主要在賣方之間展開、商品交易條件主要由買方來支配的格局。商品貿易呈現買方市場特征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常態。正因為商品供應大於商品需求,才會形成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之間的競爭,才會有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條件。從中國的實踐來看,在傳統體制下,由於否定市場機制的調節功能,割斷了市場需求對生產增長的拉動,因而商品貿易呈現出賣方市場特征。改革開放以後,商品貿易的買方市場特征隨著市場取向的改革逐步生成,這表明商品貿易買方市場特征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與市場機制調節作用增強的必然結果。

  3.商品貿易流向呈多向性

  商品貿易流向多向性,一是由商品生產和消費的自然特點所決定。有形商品品種繁多、規格多樣、檔次不一,不同類別的商品生產佈局和消費特點不同,其貿易流向就有不同。如農副產品貿易流向主要是從農村到城市,從分散到集中;工業品貿易流向是從集中到分散。二是由商品生產的社會經濟特點引起商品貿易地區流向的改變,如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之間的商品貿易出現了工業製成品雙向流動、初級產品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的新格局。

  4.商品貿易結構不斷優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商品貿易結構不斷高級化。在生活資料貿易方面,傳統技術產品比重下降,節約時間、減少勞動、功能齊全的高科技類產品不斷涌現;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比重下降,人們在休閑、度假旅游時需用的服飾、食品、健身保健之類的休閑類產品比重增加;傳統消費品比重下降,住宅以及與此相聯繫的室內裝飾類產品、通訊類產品和小汽車之類的耐用消費品的比重增加;在生產資料貿易方面,傳統原材料產品比重下降,製成品中間產品比重上升;在工業製成品中,精加工、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上升等。

  5.商品貿易呈現出商流物流信息流分離態勢

  這主要是指商流、物流、信息流功能分開和機構獨立化。商品貿易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分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物物交換條件下,商流、物流、信息流通常是合為一體的,由生產者來承擔;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貿易規模擴大,社會化、專業化程度提高,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分離成為必然。

商品貿易的基本類型[3]

  我國目前的典型分類商品貿易有以下幾種。

  (一)按商品的來源分,可分為農產品貿易與工業品貿易

  1.農產品貿易。農產品包括農、林、牧、漁各業的產品,它既是人們的基本生活資料,又是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資。因此,農產品的貿易關係到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的協調,關係著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利益分配,也關係著農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作用的發揮,關係到農民收入的變化與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貿易主要有以下特點:

  (1)農產品貿易具有季節性。我國農產品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從而決定著農產品貿易隨季節的變化有較大的差異性。不同季節的農產品貿易具有不同的規模和結構,旺季與淡季相差甚大。因此,農產品貿易應針對每一種農產品的季節性特點,把握住其生產規律和季節特點,做好各種準備工作,採取相應的經營策略,不失時機地組織好農產品貿易工作。

  (2)農產品貿易具有層次性。農產品的品種繁多、性能多樣、作用大小不一,對國計民生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因此,應採取多種貿易形式,形成經營形式多樣,多層次的農產品貿易體系。應根據農產品的專業化生產程度、供求狀況、商品屬性、流通範圍等採取相應的購銷模式與經營形式,如有的可大規模連鎖集中經營,有的則宜分散經營等。

  (3)農產品貿易具有分散性。農產品生產的分散性是由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形式決定的。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點多面廣,具有分散經營,這就決定了農產品貿易的分散性。其貿易方向是由分散到集中,由農村到城市。收購網點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商品物流方式即商品運輸和集散、轉運以及貯存設施,都必須適應這個分散性的特點。

  (4)農產品貿易具有不平衡性。各產地的自然條件不同,會出現災年、豐年、平年,不可能像工業品那樣在人工控制下均衡生產。針對這種不平衡性和不穩定性,在農產品貿易中,必須貫徹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留有餘地,以豐補歉的原則。

  2.工業品貿易。工業品貿易主要指日用工業品貿易和生產資料工業品貿易。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1)工業品貿易具有多向性。工業品生產具有較大的集中性,主要集中在各類城市;工業品消費則具有較大的分散性,遍佈城鄉角落。工業品生產與消費的特點就決定了工業品貿易具有從集中到分散,從城市到鄉村的多向性特征。

  (2)工業品貿易具有相關性。消費者對工業品的需求具有多樣性、多變性、且很多商品的消費必須互相配套,形成合理結構,以滿足消費的需求。這就決定了工業品貿易應力求品種、規格、花色、檔次齊全,且從收購運輸銷售服務做到結構合理化、系列化、配套化。

  (3)工業品貿易具有購銷差異性。同農業生產相反,工業品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小,生產周期短,均衡、批量生產,具有相對穩定性,而消費則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制約性較大,選擇性強,彈性較大。因此,工業品貿易應註意產需銜接,調節供求、促進平衡。

  (4)工業品貿易具有替代性。由於工業品品種繁多,新舊產品不斷交替更迭,一物多用,不少商品具有同一或相近的使用價值,如洗衣粉與肥皂、布鞋與皮鞋等,既具有替代性,又具有互補性,既有同向發展的可能,也有逆向發展的因素。因此,應利用這些特點,安排和組織好替代工業品的貿易。

  (二)按商品的最終用途分,可分為生產資料貿易與生活資料貿易

  1.生產資料貿易。生產資料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勞動對象的總稱。生產資料貿易基本上是生產企業之間進行的,它有其獨特的特點。

  (1)生產資料貿易具有生產性。生產資料是生產消費資料的勞動產品,其貿易對象主要是生產企業,因此,生產資料貿易是生產的繼續,消費過程和生產過程同時發生,具有生產性。

  (2)生產資料貿易具有相對穩定性。這是由生產資料本身具有技術性、配套性、專用性較強的特點決定的。生產資料在選用上比較嚴格,選擇性小,因此,使得生產資料在貿易方向、規模和結構等方面相對穩定,產銷關係較為固定,具有相對穩定性。

  (3)生產資料貿易具有批量性。由於生產資料的需求者一般是具有_定規模的企業,要進行相對穩定的批量生產,因此,生產資料貿易要求頻率小、需求量大、成批交易,相對集中,具有批量性特點。

  (4)生產資料貿易具有技術性。各種生產資料都有特定的用途,都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對於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都有嚴格的規定,結構複雜,性能不一。這就要求從事生產資料貿易的人員應具有一定的技術知識,且懂得使用、維護和維修,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5)生產資料貿易具有獨立性。由於生產資料的生產、消費的特殊性,其貿易與生活消費資料貿易具有明顯不同的交易對象、價格、方式和規模。因此,它形成比較明顯的獨立貿易形態,不直接反映人們生活消費水平。

  2.生活資料貿易。生活資料貿易是為滿足廣大城鄉居民的各種消費需求而進行的貿易活動,它處於社會最終供給和最終需求的焦點上,因而有著自己的特點。

  (1)生活資料貿易的範圍具有廣泛性。生活資料貿易範圍遍及城鄉各地,零售貿易涉及每個消費者和每個家庭,批發貿易則涉及所有消費品生產者和消費品經營者,因而其貿易範圍具有廣泛性。

  (2)生活資料貿易具有差異性和多變性。生活資料的消費是從具體的消費者自身的條件出發的,而消費者的購買力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等差異很大,這就要求生活資料的供應者應提供品種多、花色式樣齊全的商品,以滿足各層次消費的需求,同時,消費需求總量、需求結構、需求層次等都會不斷發生變化,具有明顯的多變性。因此,應不斷更新品種,提供更周到服務,同時多設銷售網點,適應各種變化。

  (3)生活資料貿易具有直接性。生活資料貿易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重要紐帶,生活資料成為消費者現實的消費對象,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因此,生活資料貿易應通過各種有效的商業宣傳,正確地引導消費,指導消費,使消費者建立合理、健康的消費習慣和方式。

商品貿易的地位[2]

  商品貿易在市場經濟中居於基礎性地位。

  首先,商品貿易是貿易運行的基礎。從貿易產生和發展的時間順序來看,一般是先有商品貿易,後有服務貿易。同時,商品貿易的發達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服務貿易的發達程度。

  其次,商品貿易是社會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在市場經濟中,沒有商品貿易,就沒有社會再生產的發展。生產性商品貿易是社會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更新、生產進度不斷加快的先決條件;消費性商品貿易使勞動者的工資收入順利地轉化為勞動力再生產所需要的生活消費品,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從而實現社會再生產的目的。可見,商品貿易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再次,商品貿易是市場正常運行的保障。

  商品貿易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直接體現,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商品貿易的發達程度、繁榮程度和物價波動幅度等直接反映著市場經濟運行狀況,反映著社會再生產的速度和規模,關係到不同所有者的利益實現程度,也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對社會的評價。商品貿易是一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歐陽泉主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創新教材出版工程·財經類系列規劃教材 國際貿易實務.科學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
  2. 2.0 2.1 易法海主編.貿易經濟學 (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2.
  3. 柳思維主編.貿易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jane409,方小莉,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貿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